书城成功励志爱是最高的算计
5546700000030

第30章 聪明人为什么会在自私追求中使用大爱(8)

“大”究竟有多大?大是顶天立,是包容天下,是与万物为一体。大表现为大公无私、大义凛然、大气磅礴、大是大非、大步流星、大展鸿图、大彻大悟、大慈大悲、大破大立等等。大总是与小相对,政治上来说,与无权的小相对,从道德上来说与缺德的小相对,从经济上来说与贫穷的小相对。大与小在中国文化里是绝对有区别的,中国文化中追求“大”的理想,是不可动摇的。如果不把这一基本概念没有搞清楚,组织、学校和社会那就只会教出小人,教出大批的小人,教出无数狭窄的人,平庸的人和肤浅的人。

学“大”有何目的?学大的目的有两个:做大人,干大事。高的学习目的有两个:大德做人,大志做事。宽的学习目的有两个:大容做人,大合做事。深的学习目的有两个:大韧做人,大专做事。如此一来,人生如何生就十分清晰了,就是学大,就是学做大人,干大事。而我们每个人要想通往“大人”之路,那就得好好学习我们的大人论,就得时时牢记大,在学习中生活中去不断丰富你人生的欠缺的这个方面,无长日久,你就会逐渐丰满起来,就慢慢从“小人”蜕变成了“大人”,你就完成了你的生命实现。

总之,人生的过程都从“小”开始,最终走向“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做到了。做不到的根本原因是自己没有大格局模式指引。

如何才能学到“大”?要成为真正的“大人”,我对中外实现“大”的途径进行了系统总结,那就得从上面介绍的大格局模式中的“高、宽、深”三个方面来进行学习,因为“大”不是“点大”,也不是“线大”,而是“空间”的大,而是内心空间的大和外在空间的大,对内就内大,对外就是外大。

总地来说,大格局模式的人拥有一种境界,拥有一种高度,拥有开放的心胸,容纳远大的理想,以发展的、战略的、全局的眼光看待问题。他们能打破限制自己的旧观念、旧思想、旧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敢于自我否定、自我改变。他们不畏浮云遮望眼,咬定青山不放松,能够以坚韧的毅力冲破看似难以逾越的险阻,敢于担当,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总能挺起脊梁勇敢地面对一切。他们敢于打破自己的盆栽人生,舒展自己。

因此,我们要善于打破自己的小格局,打破那些束缚自己发展的旧观念,把自己的格局放宽一些,拓深一些,构建起自己的新格局。大格局模式是一套卓越发展模式,现在完全可以导入到每个单位和个人身上。

大格局和强大的必然关联

有学者对此有独特的见解:

尽管“大格局”和“强大”这两个词中都有“大”,但是,要证明它们的关联依然须谨慎。“强大”和“程度”有关,也和“级别”有关,是一个“纵向”的概念(前面向上箭头图中的箭头就是一个纵向概念);而“大格局”,和“空间”有关,是一个“横向”的概念——纵向和横向,是两个不同的维度,纵向的“大”和横向的“大”,不能想当然地叠加在一起。但是,它们的确是可以重合的!关于“强大”的问题是个“大问题”,不过我们不妨先从最简单的情况说起(因为人脑喜欢简洁,后面有关于这种简洁化倾向的更多论述)——我们暂且假定,“强大”意味着拥有更多的“财富”;按照目前的社会现状,我们进一步假定“财富”最普遍的形式就是“金钱”。那么,我们需要分析一下“金钱”究竟为什么这么招人喜欢呢?先来看看“金钱”是怎么产生的。

在人类社会早期,大家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并不存在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易——因为富余的生活资料实在少得可怜。慢慢地,生产力有了发展,生活资料渐渐充裕起来,甚至偶尔还会有富余——于是,交易的需要产生了,把富余的粮食、牲畜、饰品进行物与物的交换——请注意,这已经意味着人的“格局”开始变大了。

在这之后,专用钱币诞生了(比如贝壳等),它本身不值钱,但是作为“符号”,可以代表用来交换的粮食、牲畜等——专用钱币的好处是:它可以使每个人的“劳动”被贮存起来(因为粮食和牲畜都有可能腐烂变质,而专用钱币则不会),因而在满足自身生活所需时,不再受到太多关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比如不用过分担心粮食腐烂,可以先把粮食换成专用钱币,在粮食不够时再换回来)。

时至今日,财富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存在,金银、珠宝或纸币等,其实也都承担着类似的功能——也就是说,金钱之所以被人们竞相追逐,是因为它能够扩大我们自身的“格局”,使我们满足自身需要时“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

还有一个佐证是:有了“金钱”之后,一切都可以被“明码标价”,其中的“价”字,可以拆解为“人”+“介”,也就是说,“价”意味着“人和人的中介”——每个人的“劳动成果”被标了“价”,就能够通过“金钱”这个“中介”进而交换到其它“等价产品”(或者“劳动”)——可见,拥有更多的“金钱”,和实现“大格局”是有着必然联系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不再仅限于分析这种最简单的情况(也就是把“强大”简单地理解为“有钱人”),而是进一步扩展到其它类型的“强大”(比如说“精神领袖”),那么,我们依然可以这样来分析:精神领袖或许很清贫,但是他的思想对很多人产生了影响——这也是一种被“扩大”了的“格局”。

再进一步说,如果这位精神领袖有一天穷困潦倒,刚好碰到了一个他的崇拜者,这个崇拜者很有可能去帮助他,并且不计得失——换个角度看,在关键时刻帮助他的,不仅仅是他的追随者,也是精神领袖的“大格局”本身。

在现实生活中,强大者穷困潦倒的情况并不多见(战乱年代等除外;还有一些像凡·高这样太有才华而不被人重视的艺术家除外,但这种情况出现的总体比例很小)。正常情况下,强大者往往会拥有更多的财富,享有更高的名誉,或者掌握更大的权力……笔者认为,这正是“强大”本身的所指,同时也是“大格局”本身的意义所在:让自己的生存不再受到太多的时空限制。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拼命地挣钱,很多人拼命地往上爬,很多人拼命地让自己出名……可是,事实的真相是:所有上述的努力,其实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存不要受到太多时空限制,也就是说,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格局”,而非功、名、利、禄、权、势、尊、位这些“目标”本身。

关于“大格局”与“强大”的重合,还有一个佐证:我们经常说一些人是“小人”——“小人”的“小”指的是什么呢?这个“小”是“胸怀”吗?有一定关系,但还不完全是,因为“胸怀小”的人更经常地被描述成“小气”;至于“小人”这个词,更带有“卑劣行径”的意思。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小人”,就是“小格局的人”。于是,相对的,就有“大人不计小人过”,以及“亲君子,远小人”等说法。

请注意,“大人”是“大格局的人”,这自然不用多说;但是,“君子”更多地代表了“高,’(因为“君子”多“高洁”),这个“高”,便是我们向上箭头所指的“程度”,可见“程度”上的“高”和“强大”,与“空间”上的“大格局”是重合的。说到底,笔者认为“大格局”才是更普遍的,其它所有功、名、利、禄、权、势、尊、位……都只是手段,是用来实现“大格局”的途径,是“强大”的不同形式的体现。

自我实现者无一例外都献身于一项身外的事业,献身于他们自身以外的某种东西。他们专心致志地从事某项工作、某项他们非常珍视的事业。他们从事于命运以某种方式安排他们去做的事,他们做这些事也喜爱这些事,因而工作与娱乐的分歧在他们身上也就消失了。

可以认为,追求自我实现的人主要不是受到基本需要激励的,而是受到超越性需要——存在性价值的超越性激励,他们的自我已经扩大到包括世界的各个方面在内,因而自我与非我之间的区分已被超越了。

大格局是宇宙的发展方向

大格局是心理、行为、社会、宇宙发展的总趋势!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一定要“大格局”呢?我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可以吗?——这当然是可以的。不过,客观地来说,大格局或许是宇宙中较为普遍的发展方向。

怎么来证明呢?

首先,从大爆炸开始,宇宙一直在扩张——这是不是意味着,“大格局”有可能是整个宇宙的发展方向呢?——我觉得,至少在可能的塌缩之前,在目前这个正在膨胀着的阶段看来,似乎是这样的(关于整个宇宙的事情,人类实在是知之甚少;这个论断只能算是一种思辨的结果,不太严谨,仅供参考;但是,关于“大格局是较为普遍的发展方向”,以下还有更多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