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是最高的算计
5546700000009

第9章 聪明人为什么会在情感体验中使用大爱(8)

偷机是一个中性词,它显然比使用硬暴力和软暴力与他人进行博弈成本要低,风险要小,收益却更大些,但也存在着相当的风险,如“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算来算去算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事,总是时有发生。因此,我们不能对偷机行为的利弊一概而论。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讨论一下我们该不该偷机,何时该偷机,偷机的具体成本、风险与收益。

先说偷机与信息不对称。

如果我有一台旧车,实质只值一万,我将旧车开到旧货市场,居然卖出了一万三千元。我没有卖给我的邻居我的朋友,因为他们都知道我的车的实际情况,我只能卖给我不认识的人,只能卖给对旧车评估不太熟悉的人。我成功了,我的偷机行为得手了。这显然是一个偷机成功的案例。

不过人人都如此将旧车推向旧货交易市场,卖方都标高于实质价的价格,也许在一段时间内还会有人上当。但随着交易的继续进行,上当的人越来越多,一传十,十传百,我想再去旧货市场买车的人会越来越少。正因为如此,旧车二手交易市场从长久来看,生意十分难做。人们宁愿借钱购新车,也不想买上当的旧车。如此一来。你总是持这种偷机行为进行旧车交易,到最后,你并不见得会赢,也许连以前的老本都会搭进去。

再举一个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例子:

张三的“鲜果时间”果汁饮料由于扎实做品牌,卖得十分好,而李四想偷机,他制造了跟风产品——“鲜果时光”,并在包装上几乎抄袭张三的品牌“鲜果时间”,不细看的人并不能辩出真伪。再加上李四给加盟卖饮料的窗口比李四给的利润还多。一时间,消费者无法区分李四产品的真伪,就算看出了也认为是同一个公司推出的不同品牌。因此,短期内,李四因偷机赚了大把大把的银子。不过好景不长,对方由于势力强大,很快进行系统反击,李四的简单跟风品牌有抄袭之实,被媒体广泛曝光,被公开叫停,很快消费者也知道了真伪。曝光后不到半个月,李四的产品就从市场中消失了。这正应了一句话:你可以在某个地点骗某个人上当,但你决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所有地点使所有人上你的当。

为了投机,为了低成本高回报,有人想一夜暴富,于是去买六合彩、体彩等各种彩票,希望馅饼掉到自己头上。馅饼的确有掉到某个人头上的事实,但要真正掉到你头上的概率为几十万分之一,有人对此说得更形象,中大奖的机遇比遭雷打的机遇还小得多。市场报喜不报忧,只报道了中大奖者,其实,有多少人因买彩票终身未中、倾家荡产者。与中奖类似的偷机行为还有买股票,这上面倾家荡产的人更是到处可见,欠了账还被关进牢房的也不乏其人。

全世界为了赢得彩奖,股票和赌博髓子可谓费尽了心机,听说有数十位精于此道的世界著名数学家也投入了对偶然随机性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博弈论专家能在赌场上大赢特赢的,就连股神巴菲特也不是每场必胜,更不要说随机更大的彩票摇号机了。在一个完全靠运气的游戏中,不管你是爱因斯坦,还是一个赌徒,还是一只猫,机会都是一样的。

关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的随机性就说这么多,你要想通过这条途径取胜,也是有相当难度的,虽然总有偶然取胜者,但谁也不能保证是你,上帝都做不到。除非你在摇奖时搞鬼,那样风险会更大,发现后有牢狱之灾。

再说偷机与人性。

许多人利用人性的弱点去算计对方,如给人故意戴高帽子、故意给人小恩小惠,其目的是想套取对方更多的利益。一不小心,对方失去很多,假以时日,就会发现自己被他人算计了,自己上当了。这正如用蚯蚓钓鱼,蚯蚓只是诱饵,这个诱饵是专门针对鱼性的弱点而设计的。

生活中,许多人亦是如此,他们想尽千方百计研究人生的弱点,设计出近乎完美的诱饵和陷阱,布下精巧的危局,故意使人上当受骗。的确,有许多人上过这种当,而且上了当还不能告诉别人,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不过这种当上过一次,其留下的记忆是相当深刻的,几乎能达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效果。如果你总是利用人性的弱点算计别人,时间一长,别人也不是傻瓜,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防着你,历害一定的人甚至会挖空心思对你进行反算计。

另外,讲起人性的弱点,中国有一本“厚黑学”可谓全民皆知,许多人视为为人处世的宝典,放在床头,夜读日练,在人生博弈场上几乎能屡屡得手,对付他人似乎游刃有条。如今,许多人都认为——脸皮厚是一种能力,这里面有对的一面,它强调了自信心的重要,但也有耍无赖的一面。一个人如果长期厚黑,自然只能得到一个结果,所有被你厚黑过的人都会刻骨铭心记住你的,人家一旦提防着你,你那一套就会失灵。

有人提出了一个更尖锐的问题:世上之人数以亿计,我只要让几个人、几十人、几百人上我的当就行了,我就发了,我根本不指望使同一个人上两次当。

如此“成功”的人,的确存在。不过,在法制昌明的今天,在新闻报到和网络传播如此发达的今天,你要想你的圈套不被法律制裁已是十分不容易,要想不让上当者传播你的丑行也是不可能的,人家就算不打电话给无孔不入的记者,他也会在网上写上几句的,也会对身边的亲朋说上几句,据销售“250定律”推测,一个人能将一条不好的信息向外传播250个人。如此计算,总数目也是十分可怕的。如今,要与某新人相处和进行深度合作,谁不会上网查查你的恶行呢。

就算你算计成功了,拥有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财产,你要想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当地称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你只能到全新的城市去重新做人,如此一来你做人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因为人的生活并不只是为了金钱,一切都只为了承认而斗争,你失去了承认的旧圈子,失去了做人的环境,突然跑到一个陌生地方制造新的承认,就算那个城市都佩服你,但没有一个真正认识你的人,你岂不是一种悲哀。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是:当你功成名就时,却找不到一个欣赏佩服你的人。

三说偷机与社会环境。

不得不承认,许多人利用政策漏洞和不完善,偷机得十分成功,可谓功成名就。

中国第一代富豪中许多都是靠钻法律漏洞而致富的。改革初期,法制还不健全,只要胆子大,就能成功。不过这种好景不长,很快法制漏洞就被堵死了。

中国第二代富豪致富,许多是利用政策性偷机而实现的。第二次政策性偷机是指利用政企分离的机会,许多有钱之人和有权之人相互勾结,大量侵占国有资产,大量将国家的财产占为已有,从而使一大批人又成了暴发户,而且这些人中有许多并没有得到法律的严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许多政策性漏洞已日渐堵死,今天一般人要想随便钻到法律法规政策的漏洞已是十分不容易了。

当然,目前并不是就不存在偷机行为,偷机行为永远有,如近几年中国的房地产领域就存在偷机行为。近几年许多地方官员与房地产商合作,彼此都赚到无数的财富。偷机炒房最有名的是温洲炒房团,他们所到之处,房价必涨,这给当地普通购房者带来了许多压力。

炒作是今天的一个热门词,炒作项目炒作主题十分广泛,如炒楼、炒门面、炒大蒜、炒技术、炒品牌、炒人气、炒人,等等,只要人们想得到的时髦行业,几乎都有人炒。这种炒作有许多是不明显违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这其中许多还是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的——美其名曰发展地方经济。不过,炒作之风也会很快过去的,我绝不相信一个月饼盒被炒成三千元而其中的月饼仅值三十元,还会有许多人去上当。就算某些人的确上了当,也不可能使许多人都蜂拥而去上当。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公平自在心中。

总之,无论是智能型偷机,还是利用人性弱点诱导型偷机,还是政策性偷机,都应具体分析其偷机的成本、收益和风险。

难道我不能选择小爱吗

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算计,对自己言行得失进行收支算计。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前文内容:

第一种人,他们只想用拳头说话,只想用暴征服对方,他们算计的结果是高成本、高风险、负效益。

第二种人,他们发现硬暴力征服十分麻烦,于是他们采取软暴力征服,在一系列的软暴力中,他们的算计结果却依然是:中成本、中风险、负效益。

第三种人,他们发现前两种人都不太聪明,于是他在算计中使用了中性的方法和手段——偷机,这种偷机行为的算计结果:小成本、中风险、效益不能确定。

从以上三种递进的算计可以看出:这三种算计都属于掠夺型算计。第一种智力层次最低,第二种次之,第三种智力程度很高。因此,人们在以上博弈中,都会选择第三种形式进行博弈。从这条博弈进化线,可以看出人越来越聪明。但偷机是不是最聪明的人呢?在历史长河的众多博弈中,偷机并不能算是最聪明的选择。由史观之,比偷机更聪明的人至少还有两种,一种稍高的是小爱者,另一种最高的是大爱者。

这一节我们专讲小爱型算计。这种算计与掠夺型算计已有质的区别,因为小爱型算计的本质是给予,是付出。

首先,我们看看什么是小爱?

小爱就是爱的范围和对象局限于自我和身边的一小部分亲近的人,最多也只是相同组织内的人。小爱的实质是相对地爱,是爱有等差的爱,是局部的爱,是只对少数人负责和付出的爱。

小爱的表现形式有许多种:有对自己好,对家人好,对亲朋好,对上司好,对下属好,等等,这种好是分对象的。对自己好并不一定会对陌生人好。善待自己,并不一定会善待同行。

另外,小爱是付出,有人会说,你不是有病吧?既然第一章讲过——人生是追求大我,追求扩大,而小爱的付出显然是在缩小自我,这岂不与扩大性算计的目的相违背?这里就正是我在此要讲的重点。因为人与人的博弈也要遵循“博弈辩证法”。你要想打拳,必须先收拳;你要想到达那头,必须先从脚下起步;你要想得到,必须付出。这种反向选择是吃透人性后的最明智的选择,这是小圈子内双赢的策略。这条规律是千百年来人与人博弈的经验总结,谁违背了它就会失算失败,谁遵循了它就会成功卓越。

总之,小爱有许多优点,有许多可取的地方,它比起前三种掠夺型算计形式来说,的确好上了一万倍。

但它是不是就完美了呢?

并不是。小爱依然还有大问题,因为小爱最大的特点是圈子之爱,是小范围的局部之爱。这种爱是有疆界的,这种爱是相对的。对圈子内的人他是好人善人和受人尊敬的人,一旦离开那个小圈子,一旦跨越了他的爱的地盘,他就不会采取付出型算计了,他就有可能选择前三种掠夺型算计的方法与手段。

如张三在老家山沟里,口碑很好,好乐于助人,但他去年去了流动性极大的广州,没几个月就被判了刑,他家乡的人听了几乎不相信,一个那么善良的人怎么会去抢劫呢。这个例子说明小爱是有圈子的,小爱也是有局限的。张三为什么要犯罪?张三说:我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给家乡人看。

由此可知,小爱有两面性,一方面对他爱的圈内人是善良的,另一方面对他圈外的人可能是恶的。

我不是在故意诋毁小爱不行,我只是在具体分析小爱在爱的范围之外有可能给社会造成的恶。因此,在对待小爱上,我们要一分为二。优点必须肯定,而缺点和不足也必须指出。

首先,我们来具体分析小爱在圈子内的成本,收益和风险。

成本:小爱者主动付出,积极为他人服务,而且是发自内心的,这种付出的成本是可高可低的,高低都能自己掌控。

风险:风险与付出对象的聪明程度有关,对方是低素质的人,可能只进不出,从而导致你的付出血本无归。但绝大多数人都会遵从等价公平交换原则,谁先打破,谁将被先淘汰掉。

由此看来,在小圈子内的爱的付出,是会给你的人生带来快乐、财富和尊严的。

其次,我们对小爱者在圈子外的行为进行成本、收益和风险预测:

成本:一般会选择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的付出。

效益:由于彼此不能深交,其收益不确定。

风险:小爱者在圈子外的算计中,是很难采取双赢策略合作的,是并不容易取胜的。

小爱者在成事方面也存在巨大缺陷:

一是无法团结人,因为他只相信他亲近人的能力、智力和品德。要知道任何大事都是优秀人才干出来的,而优秀人才必须来自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二是无法提升自己的智慧。小圈子的人智力毕竟有限,坐井观天是不可能有大智慧的。三是无法取得高端信息。信息来自五湖四海,如果不从多方面搜集信息,就不可能知天下时局、趋势。四是无法获得外面资源支持。仅这四点,就决定了小爱者不能成任何大事业。

当然,有人说干不成大事业也就算了,但除了干不成大事业之外,你最希望得到的快乐、幸福、自由也许也会大打折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为了小圈子的尊严、快乐、幸福和自由,我们必须参与到社会大圈子里面去,因为那里才有我需要的东西。而在动态的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环境里,你立刻就会因小爱的局限而采取掠夺型算计,因为你认为别人也会采取掠夺型算计。如此一来,又会陷于低层次博弈。在残酷的低层次的博弈中,你完全有可能血本无归,劳而无功。

说了这么多,都只是在说小爱的确是有局限性的。小爱最大的不足是——制造小我;小爱其特征——低俗、狭窄、肤浅;小爱其思维方式——小我思维、对立思维、比拼思维;小爱其结果——制造极端和冲突。只有大爱才值得我们终生追求!

前面也讲过,小爱如佛教的小乘,也许能将自己的小船划到人生彼岸,但绝对没法度更多人到达幸福的彼岸。而且,小爱者并不一定会如期得到他算计的东西,时常都有失算出现。所以说,如果我们足够聪明,就还得向上寻找最佳的算计形式。

大爱才是聪明者的最佳选择

因为大爱才有大智。

一个拥有大爱的人,他必然以天下苍生的快乐幸福为已任,必然会主动承担更大的责任,必然会遇到更大更艰巨的问题和挑战。阻力即是动力,因此,解决问题必然要提升自己的智力。问题决定智力,一个主动去解决人类面临的困境的人,必要会从更大范围内去集思广义,去汇集四面八方的智力,去整合全球人类的精英智能。小爱之人就不会这么想,因为小爱只会遇到小问题和低层次的问题,所以没太多必要去主动提升智力、道德和修养。古往今来,只有视天下苍生为已任的圣哲伟人,才会去主动提升他们的智力水平。

因为大爱才有大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