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己解脱自己
5547600000015

第15章 调整自己错位的情绪(3)

忧郁——忧心忡忡,失眠、易疲劳,精神不能集中,性格古怪、自我封闭、不合群,对前途失去信心,感到外部压力太大,情绪低落,自惭形秽。手足无措等。

厌倦——对任何事都失去兴趣,懒得和人讲话;工作、学习、生活的效率急剧下降;不愿承担社会工作和义务;没有成就感等。

优柔寡断。意志薄弱,做事无主见、不果断、犹豫不决,没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与勇气等。

社交障碍——不愿与人打交道,表情呆滞,少有笑言,敏感多疑,时刻提防他人,做事小心翼翼,知心朋友越来越少。

躯体化焦虑——自我感觉不好,焦虑症状:头痛、肠胃不适、疲倦等:有的则以暴饮暴食的方式去摆脱压抑感,结果导致肥胖症。

改向行为——越是被压抑的情绪、思想,越是可能在适当的时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表现出来,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遭到挫折,他的成功感受到阻挠,则可能在另一种场合去表现自己,或爱好文体活动,也可能以恶作剧来释放能量,表现自己。

心情压抑的成因主要有:

⑴从外部环境来看,心情压抑的成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行为规范的影响。行为规范是调节、约束个体行为的行为准则。如果行为规范太多,过于严厉,或者规范与个体的接受程度差距甚远,个体极易产生压抑感。

工作学习与生活上的压力。作为个体,工作、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都必不可少,倘若人的能力不能承担这些任务,或者长期超负荷地工作、学习、生活,不堪重负,个体就可能感到痛苦与压抑。

紧张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增强人的自信心,满足人的社交需求;而紧张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变得颓废,个人的志向处处受挫,自然会产生孤独无援的感觉。

⑵从主观原因来看,有以下情况易产生心情压抑:

个体的某些身心条件较差。如生来长得丑,有生理缺陷,或者不及他人等,都可能引起他人的消极评价,个体就极易产生自卑感、自我否定感。有些人可能会加倍努力,化压力为动力,有些人则可能感到压抑和痛苦,变得自我封闭或自暴自弃。

某些气质与性格。按心理学上的说法,人有四种典型气质: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根据气质的特点属抑郁质的人具有敏感、多愁善感的特点。性格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模式,外向性格的人遇事往往用情感将它表现出来;内向性格的人则常常把感情压抑在内心,其中消极的情感会转化为压抑感。

【心理处方】

要正确面对社会现实。看待社会不能过于理想化,应正视社会、承认差别,努力缩小与别人的差距才是最重要的。要正确看待自己。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有点继续发扬,缺点予以改正。主动接受自己的错误,坦然面对挫折,确立一种自强、自信、自立的心态。

① 多读些圣贤哲理与名人传记。圣贤名人之所以成功,就是他们能从挫折中走出来。让你知道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挫折,如何战胜挫折,如何到达成功的彼岸等。

② 积极做些富有建设性的工作。应与懒惰作斗争,不妨去早练、读书、写作、交友、上街、娱乐等。

③ 主动帮助别人,乐于助人,使人精神、健康。做些志愿性的工作,如社区服务或帮助老人那东西,心情就会好些,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④ 让快乐进人你的生活。让快乐围着你绕,让微笑常写在你脸上。不妨每天做些激烈的活动,多参加社交活动,如朋友联欢会、聚餐或看电影等。

⑤ 坚持锻炼身体。通过体育锻炼,出一身汗,精神就轻松多了。例如散步、慢跑、游泳和骑车等,可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

⑥ 回归自然,有益于身心健康。漫步在田地间,看春华秋实,听蝉鸣鸟啼,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你会付出很多美好的遐想,悟出人生的哲理,以调适自己不适的心态。

7、孤独——别让精彩的世界抛弃了我

我们内心的孤独从何而来?为什么有的人身处闹市却觉得已经被世界抛弃,而有的人固然孑然一身却生活的充实而富足?

孤独是由于自己与他人的空间距离或心理距离,而造成交流困难的一种心理障碍,严重者将最终导致抑郁症。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意识,当一个人过于沉浸在自己的意识中,渴望自己的内心被他人理解又发现很难与他人交流的时候,便产生了精神上的孤独。

【专家诊断】

孤独的人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很自卑,对自己的主观评价过低,觉得别人都不愿意与自己交流,为了满足自己维护与保全自尊的主观愿望,他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将自己封闭起来,最终自陷孤独境地。

有的人恰恰相反,很自傲,对自己的主观评价,认为身边的人都过于平庸而不配与自己交往,其结果只能是落得孤芳自赏,孤家寡人,陷入了孤独的境地。

还有一种人,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是弱者。他们认为自己是弱势的一方,于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自觉认为自己将是受呵护、受照顾的,如果缺乏了主动地关心和照顾,他们脆弱和多愁善感的一面便展现了出来,觉得别人都没有理解自己,从而陷入了孤独。

总的来说,这些都是自我认知的偏差造成的。

以下是一些孤独心理的预警级心理活动:

1) 即使在欢陕的场合,也很难被当时的气氛感染,仍然认为自己很孤单。

2) 觉得大多数人很难沟通,认为别人都不理解自己。

3) 过于内向,有什么心事没有一个能倾诉的人。

4) 认为人们都各怀鬼胎,不值得信任。

5) 心里很希望别人来接近你,但是自己却不采取主动。

6) 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不能忍受长期的孤独的,但是,有的人自己将自己推至了孤独的境地。

还有一种孤独是有思想的人才能体会的。这种孤独是我们的文明带给我们的。一个人,当他的人性开始萌发、灵魂开始苏醒时便有了希望别人理解、倾听的愿望,继而希望与别人有一种心灵的默契。但是,这样的默契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于是,孤独来到了。这类孤独是人生的独特景致,可能导致人们深刻的思索,灵感的闪现,认识的飞跃,有思想的人们并不害怕孤独,而是在孤独中去认识人生丰硕壮美的另一片风景。

有孤独症的人总觉得自己很难与他人沟通,总是与他人格格不入,总对他人怀有敌意,对自己的事情总是有太多的不平衡感,一直精神上压力很大,自己很痛苦,身边的人们也感觉到很不舒服。许多有孤独感的人缺乏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倾向于在社交时对他人和自己给予严厉的、苛刻的评价,从而使他们无法与他人建立持久的关系。总之,产生孤独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⑴对他人和自我的消极评价。

孤独的人可能更内向、焦虑,对拒绝反应更敏感,并且更容易抑郁。孤独的人在朋友身上花费更少的时间,不经常约会,也很少参加集会,没有什么亲密的朋友。在人际交往时,他们对自己和对方的评价极端消极。

⑵基本社交技能的缺乏。

有的人乐意与别人交往,但一旦进行比较重要的而且时间较长的交谈就会出现困难,缺乏基本的社交技能,更没有机会去训练社交技能,所以,难以有持久的朋友。他们对自己的伙伴不太感兴趣,常常不能对于对方所说的话加以评论,也较少向对方提供有关自己的信息,相反,这些孤独者更多的是谈论自己并且常介绍新的与对方的兴趣无关的话题,倾向扮演一个被动消极的社交角色,也就是说,在交谈中不愿付出太多努力。所以,我们常常感到与孤独者交往很乏味,他们不知道这种交往方式是怎样赶跑了潜在的朋友。所以,当别人期望他们多暴露时,他们却暴露得很少,而当别人不期望他们过多暴露时,他们却暴露得太多。结果,在别人眼中他们是冷淡的或不可思议的,别人也据此做出相应的反应。

孤独者因为采用消极的交往方式,并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而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友谊。与这些人交往常常让人感到不愉快,于是他们很难建立有助于他们发展社交技能的人际关系,因而难以摆脱孤独。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基本社交技能的训练,可以使孤独者走出孤独的恶性循环,并已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中。这些方案提供一定的希望,即孤独不必陷人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不能自拔。

【心理处方】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会体验到孤独感。有孤独感并不可怕,但是这种心理得不到恰当地疏导或解脱而发展成习惯,就会变得性情孤僻古怪,严重的甚至有可能会变成孤独症,这就需要心理医生的治疗了。

以下是克服孤独感的一些方法,只要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⑴战胜自卑。

因为自觉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就不敢跟别人接触,这是自卑心理造成的一种孤独状态。这就跟作茧自缚一样,要冲出这层包围着你的黑暗,你必须首先咬破自卑心理织成的茧。其实,大可不必为了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而忧思重重,人人都是既一样又不一样的。只要你自信一点,钻出自织的茧,你就会发现跟别人交往并不是一件难事。

⑵与外界交流。

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一个常年在山上工作的气象员说,他常常感到有必要把自己的思想告诉人家,可是他身边没有可以倾诉的人,所以他就用写信满足自己的这一要求。当你感到孤独的时候,翻一翻你的通讯录,也许你可以给某位久未谋面的朋友写封信;或者给哪一位朋友挂一个电话,约他去看一场电影;或者请几位朋友来吃一顿饭,你亲自下厨,炒几个香喷喷的菜,这都别有一番情趣。跟朋友们的联系,不应该只是在你感觉到孤独的时候,要知道,别人也都跟你一样,能够体会到友谊的温暖。

⑴为别人做点什么。

跟人们相处时感到的孤独,有时候会超过一个人独处时的十倍,这是因为你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就跟你突然来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度一样,你无法跟周围的人进行必要的交流,你也无法进入那种热烈的气氛里面,你不由自主地觉得自己很孤单,而他们之中那种热烈的气氛更能衬托出你的被冷落。要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唯有忘我,想一想你能够为人家做点什么,这很有好处。记住:温暖别人的火,也会温暖你自己。

⑵享受自然,走人社会。

一些习惯了孤独的人,懂得充分地享受孤独提供给他的闲暇时光。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活动,都是充满了乐趣的,而孤独使你能够充分领略它们的美妙之处。这种福分,不是那些忙忙碌碌的人可以享受到的。许多有过痛苦经验的人都说,当他们遭到厄运的袭击而又不能够对人倾诉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走到江边去,被清凉的江风吹拂着,心情就会渐渐地开朗。有一个感情丰富的女孩子说,她常常跑到最热闹的街道上去,她觉得只要置身于不息的人流中,就会忘记自己的寂寞。

⑶确立人生目标。

也许因为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过惯了群居生活,所以现代社会才有了孤独这样一种世纪病。人害怕自己跟他人不一样,害怕被别人排斥,害怕在不幸的时候孤立无援,害怕自己的思想得不到旁人的理解……总之是一种内心的恐慌,似乎人类的心灵越来越脆弱了。要想从根本上克服内心的脆弱,最好莫过于给自己确立一些目标和培养某种爱好。一个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的人,是不会感到寂寞的;同样,一个有所爱、有所追求的人,也是不怕寂寞的。

8、紧张——放松才能享受生命的美妙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意识的加强,人们普遍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心理压力加大,容易出现精神紧张,影响了工作和学习。因此,了解一下精神紧张产生的根源,学会合理调适精神紧张水平,这对于我们在竞争的社会中,尽快适应改革的环境,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还是大有益处的。

【专家诊断】

精神紧张一般分为弱的、适度的和强的三种。人们需要适度的精神紧张,因为这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但是过度的精神紧张,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例如高考时年年都有考生晕场,就是由于临考前一段时间过多地考虑了考试成绩好坏对自己终生的影响,过重的的精神负担必然造成这样的动机:我一定要考好,不然这一辈子就完了,这种强动机势必造成过度精神紧张,妨碍大脑的正常思维活动,结果反而考不出好成绩,甚至晕场。

过度精神紧张还容易造成情绪消沉、悲观厌世、自我封闭。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心理状态,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一系列心因性疾病的发生,严重的可导致性格变态,少数人还会自杀。

有人曾说:在世界民族中,日本是一个喜欢自杀的民族,这与其社会竞争过烈,人们经常处于高度精神紧张之中是不无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