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己解脱自己
5547600000019

第19章 调整自己错位的意志(3)

遗传因素。根据国外调查,恐惧症患者的父母或同胞患神经症的较多,所以遗传因素是恐惧症的发病原因之一。

性格特点常偏于高度内向,表现为胆小,怕事,害羞及依赖性强,这些较易引起恐惧症。

强烈的精神刺激会诱发恐惧症,如夫妻分离,亲人死亡,意外事件,恐吓事件等等。

【心理处方】

心理医生治疗恐惧症有许多种方法,常用的有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和强迫疗法。认知疗法对患者的刺激强度最弱,强迫疗法最强。

认知疗法。是通过解释、疏导,告诉患者是因为他自己主观意念所致,才对某种物体、情境或人的恐惧。应该勇敢地面对引起恐惧的事物,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害怕情绪,从而消除恐惧情绪。

行为疗法。每次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面前,让患者做出抑制焦虑的反应。恐惧感就会削弱,以最终切断刺激物同焦虑反应间的联系,达到消除恐惧的目的。

强迫疗法。让患者站在拥挤的大街上,或者让站在自己很惧怕的异性面前。总之是直接面对患者恐惧的对象,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对患者进行强迫治疗。

催眠疗法和药物疗法也经常用于治疗恐惧症。精神分析师将患者催眠,挖掘患者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试图寻找到患者发病的根源。这种疗法时间长,花费也比较大。

7、后悔——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有的人经常后悔,而且经常经历相似的后悔,他们的失误往往不是新的失误,而是屡次重复旧的失误。他们的后悔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情绪水平,没能深深地触及认知结构,没能很好地剖析失误的原因和吸取发人深省的教训。

【专家诊断】

人们产生后悔的心理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做出决定之前对可能出现的消极后果有一定的预知,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者盲目乐观,对这种危险的苗头没能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人是非常后悔的,因为他已经接近正确的选择,只因一念之差发生了重大遗漏。

另一种后悔经常发生在盲目乐观者身上。决定者在制订行动方案时,有意回避不利的信息,对未来的困难、危险及不利条件根本未加考虑。由于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也没有任何有效的应急措施,因此,决定者只有惊恐和本能的防御反应,只能临时利用手头的力量补救一下,但终因补救措施的非系统化、非严密化而收效不大。

【心理处方】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内疚后悔对我们的现实丝毫无益,那就从现在开始,将它们从你的内心里完全清除吧。

⑴认识到过去等于历史

往事已成为历史,不管你怎样后悔也不会有丝毫改变。你应该铭刻在脑海里的一句话是:内疚后悔既不能改变往事,也无法使我有所长进。根据这一认识,你便可以将内疚后悔与吸取经验教训区别开来。

⑵从后悔中吸取教训

只要努力解决你所要避免的问题,你便可以消除自己内疚后悔的心理。反思后悔的根源,找出决定失误的原因;在陷入极度后悔的状态时,应淡化后悔的情绪色彩,积极采取挽救行动,但不应彻底遗忘后悔的情绪,适当地在心中保留后悔的经验才能对未来的选择很审慎。健忘正是屡犯相同错误的根本原因;在面临与过去相似的选择时,一定要仔细地回忆过去失败的情形,积极地利用过去的经验,从而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⑶做自己决定的事

如果父母、上级、邻居、甚至爱人不赞成你的某些行为,你可以认为这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你要对自己表示赞许。得到他人的赞许是令人愉快的,但也是无关紧要的。一旦你不再需要得到他人的赞许,就不会因自己的行为受到反对而内疚悔恨了。

⑷将你自己所做过的各种错事列成清单

根据从1~10的标准评分,标明你对每件事的后悔程度,并且将各种错事的分数加起来,想一想分数高低对你的现状有什么影响。你会发现现实依然是现实,一切后悔都是徒劳无益的。

⑸客观分析自己行为的各种后果

不要根据直觉来判断生活中的是与非,判断的标准应当是看你的行动是否使自己精神愉快,是否有助于你向前发展。

(6)做一些你知道必然会使自己感到内疚的事情

例如,你刚到一个旅馆,侍者要带你去你的房间。你只有一件很小的行李,完全可以自己找到房间,你便可以告诉他你并不需要他的帮助。如果这位不受欢迎的朋友仍然坚持要帮你拿行李,你可以指出他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你不会为自己不需要的服务付小费。此外,如果你一直想独自到外地度假,你完全可以一个人去度一周的假,而不必顾忌家庭其他成员为使你后悔而提出的反对意见。这些行为都将帮助你克服自己在各种环境下产生的后悔情绪。

8、完美主义——追求完美,反而不美

完美主义是一种追求尽善尽美的极端性格,追求完美虽然能使人奋发向上,努力达成目标,但树立标准过高,行事缺乏原则,加上求好求美心切,要求完美无缺,结果往往会一事无成,反而还白白浪费时间精力。过于苛刻的要求尽善尽美,还会导致朋友的疏离,亲人的隔膜,从而使自己更容易陷入自怨自艾的恶性循环。

【专家诊断】

哪怕遇到火灾或地震,我也绝不会不化妆就跑出去。说这样的话似乎有些严重,若不化妆,搭配好衣服,我绝不出门。你听过这种视妆如命的女性朋友吗?人们一定会觉得奇怪,她们原本就是才貌双全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啊!其实这些女性朋友是对自己要求过高,她们在潜意识里一直坚持不懈地追求完美,过分注重外表只是她们的表现之一。这些人就是人们所说的完美主义者。

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Hewitt曾经把完美主义分为三种类型:

①要求自我型:给自己设下高标准,而且追求完美的动力完全是出于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②要求他人型:为别人设下高标准,不允许别人犯错误;

③被人要求型:追求完美的动力是为了满足其他人的期望,总是感觉自己被期待着,时刻都要保持完美。完美主义者的潜意识里会有许多非理性的想法,如我一定要完美,否则就会让……很失望,这次的问题都是我的错我应该提前预料到……

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心理学家Basco认为具有完美主义性格的人通常有下列几种特性:注意细节;要求规矩、缺乏弹性;标准很高;注重外表的呈现;不允许犯错;自信心低落;追求秩序与整洁;自我怀疑;无法信任他人。完美主义的危害之一就是患强迫症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患者总是不自觉地去强迫自己完成某一特殊的仪式动作,否则就会立刻感到焦虑或非常不适,不断唠叨没有完成这件事的心情,甚至走向极端。

患有强迫症的人通常为人谨慎、墨守成规、缺乏通融和幽默感、太过理性;内心常常有明显的冲突,徘徊于服从与反抗、控制或爆发两种极端。他们常常对自己、对别人要求很高,结果总是批评别人不好,怀疑和否定自我,缺乏自信心,经常因无法接受自己产生强烈矛盾、内心冲动欲望而崩溃。

有的患者总是不停的洗手;有的会情不自禁地数大楼的窗户,数错一个又从头数,反复进行;有的做事怕出错,反复检查,总是不放心;还有的走路的时候要盯着马路上的格子,一步要刚好跨一个格子才行,否则就无法走路。

以上这些强迫症的症状往往都是完美主义心理所致。

【心理处方】

曾有人问一位走红的国际女影星是否觉得自己长得完美,她说:不,我长得并不完美。我觉得正因为长相上的某些缺陷才让观众更能接受我。能认识到自己有种种不足并能宽容待之的人,可以说是自信的,心态也是健康的。

如果人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追求尽善尽美的话,就脱离了现实,容易引起极端行为。完美主义性格的形成虽然和早期教育有很大关系,但成年后还是要有意识地调整的。

首先要学会接受平庸、平凡的生活。苛求完美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追求痛苦,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平庸是人类的主体,平凡的人类是世界的主体。

其次应适当松解自己系上的绳索。对于一些新的,富于挑战意义的工作,先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的合理的目标。若给把绳子系得太紧,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成绩。还不益于身体健康。

还要重新认识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失败的消极态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应把失败看作是自己前进道路上最值得珍惜的财富,吸取经验,集思广益,终究会成功的。

更要宽容待人。对别人的优点要加以表扬,不能每次都挑毛病;对别人的缺点更要以宽容的态度,加以体谅,给以原谅。

总之,不能总要求要做就到最好,一定就会达到完美。我们应认真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不要压抑自己,也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言论,要为活出自己的特色,活出自己的风格而努力。其实最完美的商品只存在于广告中,最完美的人只存在于悼词中。完美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9、挫折——成功就是比别人多爬起来一次

在人漫长的一生中,遭遇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学习上的困难、工作中的不顺利、同学同志之间的一时误会或摩擦、恋爱中的波折等,固然会引起不良情绪反应,但相对而言,毕竟是区区小事,影响不大。但严重的挫折,会造成强烈的情绪反应,或者引起紧张、消沉、焦虑、惆怅、沮丧、忧伤、悲观、绝望。长期下去,这些消极恶劣的情绪得不到消除或缓解,就会直接损害身心健康,使人变得消沉颓废,一蹶不振;或愤愤不平,迁怒于人;或冷漠无情,玩世不恭;或导致心理疾病,精神失常;也有的可能轻生自杀,行凶犯罪。

【专家诊断】

在心理学的概念中,挫折心理是指人们在有意识的活动中,受到了无法克服的阻碍或干扰,其需要或动机不能满足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和消极反应。一般说来,挫折产生的外部原因是由于非人为的环境因素造成的,内部原因是指个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等带来的阻碍和限制,成为挫折的来源。

挫折对于一个生活的强者来说,无异于一剂催人奋进的兴奋剂。可以提高他的认识水平、增强他的承受力、激发他的活力;挫折对一个弱者来说,则可以减弱他的成就动机水平、降低他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水平、减弱自我控制力,发生行为偏差。

由此看来,就算在同样的挫折面前,人们的表现也会千差万别。所以,如何看待挫折,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还是消极悲观。

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很多,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主要有生理条件、经验、认知因素、个性因素、社会支持五个方面。挫折承受力是指抵抗挫折,阻止心理不产生不良反应的能力,即个体适应、抗御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一个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对挫折的承受力一般比一个疾病缠身、有生理缺陷的人要高。国外有研究发现,体弱多病者与身体健康者相比,在丧偶后一年内,前者发病率比后者高78%,死亡率比后者高三倍多。

在婴、幼儿期所受的挫折刺激较多,可使成年期的行为更富于适应性和多变性。相反,极少受挫折,一贯顺利,总是受到赞扬的人,就没有足够的机会学习和积累对待挫折的经验。他们的自尊心往往过于强烈,对挫折的承受力很低。当然,任何事情都应有个度。如果青少年期遭遇的挫折太多、太大,超出了心理承受的范围,也会影响以后的发展,可能形成自卑、怯懦等特征,缺乏克服挫折的勇气。

认知是指人对周围事物的想法和观点,也就是人的认识活动。挫折刺激正是通过人的认知而作用于情绪,从而产生各种心理行为反应。由于认知不同,同样的挫折情绪,对每个人造成的打击和心理压力是不同的。一般认为,虚荣心重的人对挫折的知觉敏感性高,承受力低。因为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的行为的内在动力,一旦受到挫折,没能达到目标,就会因为虚荣心没能得到满足而难以忍受。

个性是一个人所有具有意识倾向性和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个人兴趣、世界观都对挫折承受力有重要作用。性格开朗、乐观、坚强、自信的人,挫折承受力强;性格孤僻、懦弱、内向、心胸狭窄的人挫折承受力低。当人们对某事有浓厚的兴趣,一心钻研,在别人看来很苦的事,他们却乐在其中,挫折承受力就强。诺贝尔研究炸药过程中,多次发生爆炸事故,弟弟身亡,父亲重伤,自己也有几次遭遇生命危险,却终获成功。可见,个人兴趣也是应付挫折不可忽视的因素。

当一个人感到有可以信赖的人在关心、爱护和尊重自己时,就会减轻挫折反应的强度,增强挫折的承受力。正如人们常说,一个痛苦两人分担,痛苦就减轻了一半。

【心理处方】

生活中的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负向功能。如将幸福、欢乐比作太阳。那么,不幸、失败、挫折就可以比作月亮。人不能只企求永远在阳光下生活,在生活中从没有失败和挫折是不现实的。挫折既可能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对挫折怎样认识和采取什么态度。

首先,任何人都要勇于承认挫折,在挫折面前不要逃避。每个人都应懂得,一个人如果不经历困难和挫折,一生一帆风顺,就犹如温室里的花卉,经不住人生中的风霜雨雪,很容易被一时挫折所压垮,这样的人就难以成才,难以有所作为。

其次,要学会培养自己的耐挫折的能力。在挫折面前,每个人的耐受力往往不尽一致,甚至差别较大。对挫折的耐受力,虽然与遗传素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后天的教育、修养、实践、经验和锻炼。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通常自觉、有意识的锻炼,去培养提高自己对挫折的耐受力。

最后,还应该学会一些应对挫折的技巧。凡是经历磨炼、有修养的人,每逢受到挫折时,大都有一些灵活应变、化险为夷的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