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这样说孩子最能接受
5547800000001

第1章 激励孩子的最佳对话模式

1. “孩子,你真棒!”

下面是一位母亲成功教育孩子的真实故事,希望我们从中得到启迪。

孩子上幼儿园了,作为母亲,哪个不希望听到来自学校的好消息,然而,每次家长会,都令这位母亲失望,因为人家都有一个聪明乖巧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却是一个“愚顽不化”的人。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到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他,教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他说宝宝很棒,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人喂。

儿子上小学了,在又一次家长会上,教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9名。我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你很棒,只要能细心些,准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喜悦的光芒,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儿子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开家长会,老师告诉母亲:“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希望不大。”她怀着忧虑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便告诉儿子:“班主任说你根棒,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高中毕业了,当儿子把一份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交到母亲手里时,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滴打在手中那份录取通知书上。

这个故事读来让人潸然泪下,我们不禁为这位母亲的行为感动,是她一次次满怀激情的夸奖成就了孩子的美好未来。

这是一位卓越的母亲,她用她那超然的心境和博大宽宏的胸怀,为孩子撑起了美好的天空,更为天下的父母做出了激励孩子的榜样。激励就像用《灰姑娘》里的仙棒点在孩子身上一样,会使孩子从头到脚焕然一新。

前苏联心理学家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班级中挑出一个最笨、最丑的姑娘,要求全班同学改变对她以往的看法,并以假作真地从心里认定她就是班级中最聪明、最漂亮的姑娘,争先恐后地夸赞她,目的是让自卑的她建立自信心。一年后,这个姑娘的成绩居然跃居班级第一,并奇迹般的变得妩媚婀娜、楚楚动人。赞扬以惊人的力量发掘了她潜在的智力,展示了她内心深处蕴藏的美。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为人父母轻描淡写的一句夸奖的话,看似简单的一个爱抚动作;富有深情的一个眼神;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孩子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促使孩子从一个进步走向另一个进步。

世上没有不好的孩子。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充其量开发不足10%,每个孩子的生命都存在无限的可能性。所以,哪怕天下所有的人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拥抱他,亲吻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喝彩!

请您满怀激情地竖起大姆指对孩子说:“孩子,你真的很棒!”奇迹便由此而生。

2. “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行!”

那一年,4000多名高中毕业生报考了清华大学国际MBA,最终,62人入选,其中就有北京四中的高材生王海翔。

海翔小时候刚刚开始会用毛笔写字,妈妈就开始“收藏”儿子的作品,那些写在废包装纸、废信封上的歪歪扭扭的字,以至现在很像样的书法作品,妈妈都像“宝贝”一样收藏起来。

不管写得好不好,妈妈都会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只要今天比昨天强就好。”

后来只要海翔一写字,妈妈就走过来非常欣赏地说:“这字是怎么写的?很好啊!你什么时候学的呀?怎么比上次提高得这么快?”她老是表扬,一下子就把海翔拉到书法这个门里来了。

海翔接受记者时说:“母亲作为一个欣赏者,她微笑着看着我一天比一天强大,这对我很重要。”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一步一步地不断实现,而不是一蹴而就,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行,因此,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做父母的都应格外敏感并及时地给予鼓励。

当我们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有所表示的时候,可以看到非常显著的效果。话语虽然很简单,但是孩子却可以心领神会。比方可以说:“孩子,我非常高兴,你今天把脱下的鞋子摆得很整齐。”就这简单的一句,会提醒小孩一连多日都记住把脱下的鞋摆放好。

又如,大人期望孩子学会收拾自己的房间,就要先从他们会做的事情开始。让他们把床铺好,把桌椅摆好。这样一步一步的,不久他们就能掌握收拾房间的技巧。同时要告诉他们,大人看见了他们的每一个微小的成绩。“你今天把床铺好了,把桌椅摆好了,你基本上已学会怎样整理房间。”我们就这样鼓励他们继续下去,孩子们也会一点点地进步,终于有一天成为栋梁之才。

3. “别怕,你比我当时强多了!”

为了让儿子的身体得到良好的锻炼,也为了让他多一种娱乐活动,明明的爸爸李可在院子里专门安放了一个秋千。

当李可第一次将他抱上秋千的踏板上时,小明明吓得哭了起来。

“不,不。”小明明站在踏板上紧紧地抓住绳子,他的动作狼狈极了,不停地哀求爸爸把他放下来。

“这没有什么,很多孩子都会玩,你不用害怕。”李可一边说一边将他稳稳地扶住。

“爸爸,我不想玩这个,我会摔下去的。”小明明哭着说道。

“你不会摔下来的。只要抓住绳子,这是很安全的。”

“不,我害怕。”儿子仍然坚持。

见到他那副害怕的样子,李可知道再劝说也没有用,便把他抱了下来。

“这样吧,爸爸先给你作个示范。等你见到爸爸玩得很高兴的时候,你一定会改变主意。”说完,李可就上了秋千开始摇荡起来。

“爸爸,你真行!”见爸爸在秋千上荡得很高很高,小明明高声欢呼起来。

“那么,你也来试试好吗?”他问儿子。

“好吧,可是我不要荡得那么高。”儿子终于同意试一下。

这一次,儿子仍然很害怕,但他毕竟有了一个开始。他站在秋千的踏板上扭来扭去,样子难看极了。不仅如此,他几乎没有把秋千荡起来。

这时,邻居张阿姨走了过来。她见到小明明的模样顿时大笑起来:“可爱的小明明,你是在荡秋千吗?怎么一点也不像呀?”

“不,张姐,你不应该这样说,明明做得很好。”李可担心会由此而打击小明明的自信心,连忙出声制止了她。

张阿姨是个很机灵的人,她立刻明白了李可的意思,连忙说道:“哦,我忘了,在我第一次荡秋千时还不如小明明呢。”

“是吗?”小明明听见张姨这样说,便立刻来了精神,用力在秋千上摇荡了几下。

“是这样的。据我所知,每个人第一次荡秋千时都害怕得要命,爸爸也是这样的。”李可趁机鼓励小明明,“我第一次上秋千的踏板上时比你还要害怕,站在那里根本不敢晃动。你比我好多了,我相信用不了几天你就会荡得很高很高。”

“真的?!”小明明听见爸爸和张阿姨都这样说,恐惧感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二天,李可下班后回家,还没有走近住处便听到了花园中传来的欢笑声。小明明正在高兴地荡着秋千。

这件事足以证明,孩子的恐惧心理在很大的程度上来源于没有自信心。只要建立起自信心和比别人强的良好自我感觉,那可恶的恐惧心理自然会消失掉。

假如在小明明第一次上秋千时表现出恐惧的时候,爸爸没有鼓励他而是打击他:“我当年不学就会,这个太简单了!”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还有一个故:有一段时间,小斯宾塞成绩下滑得很厉害,虽然他平时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但还是感觉在某些方面似乎差人一等。因此,他感到很沮丧。

小斯宾塞终于带着失望的心情来到父亲的卧室,难过地说:“爸爸,我想退学。”

“为什么?”父亲奇怪地问。

“我……我感觉比别人笨,有些课程越学越退步。”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孩子!”父亲说。

“在我的感觉中,这一个月来,你虽然比以前稍有退步,但在其他课程上进步明显,在我的心目中,你是个勤奋而又成功的孩子。”

“真的是这样吗?”小斯宾塞略带惊喜地问。

“真的是这样的!照这样发展,只要你能弥补那门课程的缺陷,你一定会重新取得优异的成绩的。”父亲继续说,“在我小时候,人们都认为我是个笨孩子,那时的我是多么的难过!后来,我摆脱了忧郁,同时也摆脱了‘笨’,你比我当年强多了!”

经过这一段对话之后,小斯宾塞内心深处升起了希望。他的信心又回来了,凭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在孩子的童年时期,面对着大千世界,常常会感到束手无策。但是,他们仍然有勇气进行各种尝试,并学习各种方法,以便自己适应并融入到这个世界中。作为成年人,尤其是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去迎接挑战,克服困难。

许多成年人不理解孩子的问题,当孩子的表现不符合他们的想象时,他们就会说:“你怎么这么笨啊,一点都不像我,想当年爸爸我(妈妈我)……”父母不顾一切地回忆着自己当年的辉煌历史时,孩子的自信心正在经受着无情的打击,接下来的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在孩子面临困境时,请你经常地鼓励一句:“孩子,你比我当年强多了!”

4. “你将会有无限美好的将来!”

这是一个贫寒的家庭,一家人相依为命。爸爸辛辛苦苦地工作,养活一家子,儿子也知道生活的艰辛,一直都很懂事。

有一天,儿子眉头紧锁,郁郁不乐,显得心事重重。

父亲把一切看在眼里,关切地询问儿子,儿子怎么也不肯说,他不想为难父母,后来才吞吞吐吐地说:“同学们都有自行车,只有我没有……”

父亲沉默了,因为家里实在没有多余的钱。

过了几天,儿子惊喜地跑回家,对父亲说:“爸爸,给我两块钱吧。我要玩转盘游戏,转盘上有自行车。”

父亲看着儿子渴望的眼睛,没说什么,把钱递给了儿子。儿子欢天喜地地去了,不久便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我是世上最不幸运的人。”

儿子忧郁地嘟囔着。父亲意识到自行车对儿子的重要性,若有所思地转身走了。第二天,父亲让儿子再去试一次运气。

儿子有点迟疑,但在父亲鼓励下,还是拿着钱去了。这回,大喜来临,儿子一蹦一跳地跑回家,对父亲说:“我中了,我中到自行车了,我是世上最幸运的人,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了……”

若干年后,儿子事业有成,拥有了不薄的家产。只有那辆自行车他一直保存着。每当他受到挫折时,他都会想起自行车,想起他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而那位父亲呢,一直保守着一个秘密。父亲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边:“儿子,你知道那辆自行车是怎样得到的吗?”

儿子困惑地看着爸爸。“这辆自行车是爸爸买的。我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买了那辆自行车。因为,我不想破坏你的感觉,让你觉得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为此,我辛苦了10年,才把钱还清……”

你的期待决定孩子的未来。孩子的一生都决定在你手中。你选择让他成为“最幸运的人”还是“最不幸的人”?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经做了以下的实验。这位心理学家请小学的老师对孩子们做一种特别的测验,借此就能够预测孩子的将来。当然,并没有所谓能够预测“将来性”的测验,实际进行的只是普通的智能测验而已。也就是说,老师们在一开始就受骗了。根据测验的结果,把认为“将来性”不错的孩子的名字列举出来。

但是这个结果并未公开发表,只有老师们知道而已。一年以后,让同样的孩子们再做一次智能测验。结果发现上一次做测验时,被认为将来有希望的孩子的智商,比没有被列举出的孩子的智商高出了许多。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要如何解释呢?

老师们在心中会想“这个孩子将来很有希望,所以一定要努力教育他”,但是并没有对孩子这么说。可是,任课老师对孩子的看法会改变,这种改变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原本认为他是“静不下来的孩子”,可是因为测验结果良好,也许老师会认为“他是一个对于各种刺激都能够产生敏感反应的孩子”,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也就是说,如果认为这个孩子具有“将来性”,则老师的看法会对孩子造成良好的影响。这位研究者将此效果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生长于塞普鲁斯的年轻天才雕塑家,他天生讨厌女人,本来想一辈子不结婚,但后来却爱了自己所雕出的女人。皮格马利翁持续看着由大理石所雕塑出来的美丽女郎,不断奉献自己的爱,爱神维纳斯觉得他很可怜,于是给予石雕生命,让他们结为夫妻。

“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以好的“眼光”来看孩子,对于孩子的发展会造成好的影响。当然,也有与“皮格马利翁效应”相反的效果。亦即如果以“蠢蛋”、“没办法”、“真糟糕”的心情来看待孩子,则对于孩子的发展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看法,会使孩子丧失自信。原本应该伸展的芽,也会被摘除。无法得到父母期待的孩子,健全的成长会受到妨碍,无法充分地适应社会。

不论周围的人对于孩子的看法如何,做父母的一定要对孩子抱有期待之心,认为“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发展”,如果连父母都放弃孩子,那么孩子就彻底失去希望了。给予你的孩子足够的期望,他也会成为“最幸运的人”。

§§§附录:打击孩子士气的6句话

* “得了一次成绩,也不至于高兴成这个样子吧,没出息!”

* “不行就算了。”

* “要是实在觉得为难,就不要做,妈妈帮你做!”

* “表现不错,值得夸奖。但是,……”

* “笨死了,还是我来吧,下次有空你再做!”

* “我决对不许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