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这样说孩子最能接受
5547800000019

第19章 针对不同性格孩子的最佳对话模式(2)

“是吗?我也不知怎么的,头疼,全身不舒服。妈妈,你给我找点药吃吧。”儿子说。孩子一向很少生病,有点小毛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吃点药就好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这次我也认为,给他吃点感冒药也就好了,不必去医院。但是母亲想,这是个让孩子学会就医的好机会,不能错过。

于是她对儿子说:“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包括照顾有病的自己。”

“怎样照顾?”儿子不解地问。

“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我说。

“生病了,我就找你。”

“你如果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爸爸。”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爸呢?”

“那我就忍着,你们反正会回家。”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拘事是上医院。”

“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孩子明白了我拘意思。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刻起,母亲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了,开始不断地谴责自己,应该先带他去一次,把要点给他讲清楚,以后再让他自己去。

时间过了两个小时,儿子还没有回来,母亲已经是坐卧不安了,虽然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

终于,走廊里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母亲急切地打开了房门。“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有什么难的,以后再有什么病我可以自己去找医生,省得给你们打电话了。”儿子又骄傲地说:“你给我说的那些都不用硬记,医院有导诊台,不懂的地方我就去问他们。”

在人生旅途上,有时孩子确实需要家长的帮助,但如果将帮助当成了一种依靠,就势必会形成一种懒惰的习惯。对于一个杰出的人来说,他的选择是:“舍弃依靠,自己去奋斗。”

一家大公司的老板曾说,他准备让自己的儿子先到另一家企业里做工人,让他在那里锻炼锻炼,吃吃苦头。他不想让儿子一开始就和自己在一起,因为他担心儿子会总是依赖他。

把孩子放在可以依靠家人或是可以指望他人帮助的地方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在浅水处是无法学会游泳的,而在深水域里,孩子会学得更快更好。当他觉得无后路可退时,他才会想方设法安全地抵达彼岸。只有迫不得已、背水一战的形势,才能激发出孩子身上最大的潜力。

家长们不妨看看我们的亲友,我们的同事,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大都是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人。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很多,但主要在实践行动中培养,要因人而异。这里提出几种方法供家长参考。

首先,从小事做起,磨练孩子的意志。

正如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所说:“哪怕对自己一点小的克制,都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因此,家长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要从孩子“小的克制”入手。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多经受几次失败的磨练,不必担心,不必心疼,只要善于启发,在必要时刻帮他一把,他们一定能学会在逆境中战胜自己,完善自我。

第二,摸清孩子意志品质方面的薄弱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

每人孩子都有一定的意志力,只是强弱不同,如果具体分析,其强弱的具体环节不同,要从孩子实际出发,找准弱点。

比如,有的孩子做事情虎头蛇尾,一开始决心很大,干劲很足,但是三天热乎劲儿,后边就稀松平常了。这种孩子意志品质的优势在确定目标、确定行动阶段,而弱点在于坚持性和自制力上。对待这样的孩子,在确定目标之后,要打预防针,提醒他一旦干起来,就要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在接近目标时,尤其要讲“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有几次这样的过程,孩子的薄弱环节就会得到扭转。

第三,适当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激发孩子的斗志。

当孩子遇到困难窘境时,父母不必立即出马去替他们解围,要给他们自己处理困难的机会。孩子学走路跌倒了,相信大多数父母会热情地鼓励他“爬起来,再走”,而不会立即冲上去抱起孩子,从此不让他下地,更不会拍打着地板迁怒于它物。那么,当孩子遇到难题束手无策时,应鼓励他“再想想办法,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有志气的孩子,应该充满自信地对自己说:“我就不相信我不能改正缺点,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要争取做到。”

另外,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尤其需要家长的榜样力量。如果家长懒懒散散,生活懈怠,做事没有信心,经常半途而废,是难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的。总之,在父母得力的引导之下,脆弱的孩子一定会走向坚强!

4. 让平凡的孩子会走向乐于竞争

小静:“妈妈,学校要举行演讲比赛,老师说我的口才很好让我去参加,可是我不愿意去?”

妈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呢?”

小静:“第一,因为当着那么多人,我有点害怕,万一出错了让人笑话;第二,比赛完了得不了名次的话挺丢人的。”

妈妈:“当众演讲有点害怕是正常的,即使世界出名的大政治家也会如此。至于,得不得名次,根本就不重要,就当是一次练兵好啦!”

小静:“那您支持我参加?我输了您可别失望!”

妈妈:“当然,明天就去报名,有什么问题随时请教爸爸妈妈和老师。”

小静:“好,我不比他们差,还是有很多竞争优势的。妈妈,等我的好消息吧!”

竞争精神是我们成年人获得成功的关键,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培养孩子的竞争精神呢?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孩子置于激烈竞争之下,但是如果应用得当,健康的竞争能够使我们的孩子学会很多生活的道理。游戏和比赛是为了说明动机和毅力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为了让孩子明白要输的起。孩子从中还能学到其他宝贵的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寻找改进的办法,从头再来。

让孩子“学会竞争”,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必须通过正面教育来实现。

第一,家长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评价孩子的标准。

不少教师或家长对“竞争意识”还有很大的误解,他们片面认为,鼓励孩子们争期末考试的“第一名”或“前几名”,这就是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这种认识,其实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认识。是的,鼓励孩子力争班上或年级校级学习上的“第一名”或靠前一些的好名次,这无可非议是属于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但是,难道力争其他名次如由“倒数第一名”而一变“倒数第二名”的就不算有“竞争意识”了吗?难道除了考试、升学,平时就再没有竞争活动了吗?难道,除了智育、分数,就再没有竞争的项目了吗?

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过程中,也应让孩子明白,竞争不应是狭隘的、自私的,竞争者应具有广阔的胸怀;竞争不应是阴险和狡诈,暗中算计人,而应是齐头并进,以实力超越;竞争不排除协作,没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信念,单枪匹马的强者是孤独的,也是不易成功的。

第二,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有竞争的存在,必然有胜利,也肯定有失败,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胜利时,要想到一山更有一山高的道理,终点永远在前面,失败时,也别以为世界末日到了,关键是找出失败的原因、努力的方向。胜利时洋洋得意,失败时垂头丧气都是缺乏良好竞争意识的体现。

第三,培养孩子的果断性与坚持性。

家长和教师要注意纠正孩子犹柔寡断的行为特点,提高孩子行为的果断性,让孩子养成敢想敢干的性格。同时,还要注意让孩子克服做事时忽冷忽热、虎头蛇尾、缺乏耐心和毅力的特点,在生活中注意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鼓励孩子坚持到底。另外,在培养孩子行为果断性与坚持性时,成人首先要有耐心,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切忌硬逼与粗暴的态度。

总之,现代社会只有勇于竟争的人才会在社会上立足,否则只能被淘汰主。孩子,要想拥有灿烂的人生,就一定要学会竞争。只要我们教育得当,平凡的孩子也会以竞争为乐趣,勇敢地走向竞争的大潮中来。

§§§附录:不承认孩子个性特质的6句话

* “你看人家……”

* “你怎么样样不如人啊!”

* “你怎么能老搞特殊化呢?”

* “没见过像你这样淘气的孩子!”

* “小孩子就应该听大人的话!”

* “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别任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