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这样说孩子最能接受
5547800000028

第28章 教会孩子理财的对话模式

1. 让孩子搞清楚钱的概念

有这样一位家长一直比较忙,经常出差,没有太多时间管女儿。所以,就把零用钱都放在一个抽屉里,旁边放一个账本,告诉孩子:“家里谁需要用钱就自己拿,然后在账本上记下买了什么东西、多少钱,每个月结束后再对账。”孩子说:“妈妈,你就不怕我乱花钱吗?”妈妈说:“不怕,我的孩子我知道。”从孩子上小学时起,她就自己在抽屉里取钱用,然后记下来,到月末和她们一起对账,结果这竟然提高了对钱的认识和算账能力,她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最少的钱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知道了什么叫理性消费。

孩子上了初中后,她的妈妈又说:“将她的伙食费、书本费和零花钱合在一起,每个月给你这么多钱,如果不够就少用点,节省下来的则可以自己存起来”。孩子说:“行!”慢慢地,她的女儿不但学会了打理自己的生活,一到家长的生日,还有母亲节、父亲节这些节日,孩子还用自己存下来的钱给他们买礼物,让他们特别感动和骄傲。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然而当您在为股市的风险而感到担忧的时候,您却忽视了投资一支长盛不衰的“优质股”——您的小孩!不错,只要您愿意,孩子就是你最大的财。但是如果你方法不当,孩子就是你最大的债!

家长怎么样给孩子上好理财教育这门课呢?

(1) 尽早开始!孩子一旦掌握“我要……”的概念,就开始让他理解“我要…”意味着一笔开销。

(2) 帮助孩子理解“我需要……”、“我要……”和“我希望……”之间的区别,这使他能在将来作出好的花钱决策。

(3) 在孩子年龄很小的时候就给他钱,并且提供花钱的场合,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机会也增多。如果孩子有规律性的花钱的机会,他就有可能学到健康的金钱观。

(4) 孩子长大一些时,就让他共同承担家庭的财务目标,让他了解家里为什么存钱,怎样把钱攒多,又怎样聪明地花钱。

(5) 教给孩子实现目标的方法,这有助于他将来合理地花钱。可以应用直观的手段,如把商品目录上的图片剪下来,挂在冰箱上或孩子的房间里。不断建立目标、实现目标,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6) 让孩子作出开支计划,父母帮他分析这项计划的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7) 让孩子介入家庭的财务计划和开支过程,这不仅增强孩子的自尊心,也使他了解计划的重要性。即使一个小小孩也可以在计划中占一小部分,这样最终的目标也是他的目标。

(8) 给孩子看看,为什么购买之前的调研和比较很重要。

(9) 给孩子看看,为什么要在合适的时机购买,这会增强他们的购物能力。

(10) 设计一个简单的记录系统,孩子可以用来记下他赚的钱、花的钱和节省的钱。

(11) 大约从五、六岁开始给孩子发零花钱,但不要作为奖惩的手段。

(12) 设计一个系统,让孩子赚额外的钱。

(13) 给孩子设储蓄帐户,定期听取孩子对帐户的看法,鼓励孩子,表扬孩子。

(14) 以创造性的方法,介绍节省和赚钱的概念。

(15) 让存钱的过程象花钱一样有趣。

(16) 如果在花钱上有什么闪失,不要为孩子开脱。让孩子们犯错误,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并从经验中学习。

(17) 记住,孩子从表扬和鼓励中比从批评和责骂中学得更好,关注他们做得好的,并努力强化。

(18) 通过让孩子从“家庭银行”借少量的钱,签署简单的合同,并制订收利息和还款滞纳金的条款,来介绍利息的概念。他不久就会发现,用别人的钱是多么的昂贵。

(19) 教给孩子“节省一分钱就是赚得一分钱”的概念。比如,要求孩子多留心关掉所有不用的灯,把电费上省下来的钱存入“家庭银行”。让孩子想出更多的节约主意,你会他们的创造性感到吃惊。

(20) 要求孩子照管好自己的房间、玩具和个人物品,从而教会孩子“量入为出”。当眼镜、外套、书籍等因为粗心而不得不替换时,可以考虑要求孩子用其存款弥补这一开销。

(21) 支持孩子所在学校的储蓄活动,这样的活动能使孩子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学习存钱的好习惯。

(22) 时刻牢记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所以要实施、示范合理的花销理念,如提前作购买计划、买打折商品、检查单价、使用赠券、大宗购买前调查其质量等。记住模型化和重复是主要的教育手段。永远别忘了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明白:树上长不出钱来,但储蓄和精明的投资可以“长”出钱。——这是最好的办法。

2. “节约是一种美德。”

“妈妈,我要买一盒小彩笔。”“家里不是还有吗?”“已经旧了,也不全了。”“笔有什么旧不旧的呢?只要能用。为什么会不全了呢?是不是没有用心收好?没有收好自己的东西是你的责任。丢了笔,只好凑合着用剩下的了,下回就知道收拾东西了。”

“妈妈你真抠门儿,要是爷爷早就给我买了。”

“我不认为省钱就是抠门儿。省钱是对的,省下钱可以买其他有用的东西,而且不浪费东西,也可以节约资源,好处很多,为什么不省着点呢?”

这是一个富裕家庭的妈妈与孩子在收款台前的对话。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父母都渐渐“大方”起来,尤其是对孩子,更是大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味道。曾几何时,花钱“大方”成了“爱”孩子的标志。这里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父母的思想也存在着误区。

节俭是一种美德,无论是贫穷的年代还是富裕的时代,我们都应当崇尚节俭。从小的方面看是为了居家过日子,从大的方面看是为了人类节省资源,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应该理直气壮地祟尚节俭。

哈理的祖父勒克菲尔是美国勒克菲尔财团的董事长,父亲是曼哈顿公司的经理,家中巨富,他们不仅自己生活节俭,也不允许子女们铺张浪费。这个家族有个家规就是人长到18岁以后,经济上自理。哈理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的高材生,还到纽约港曼哈顿码头参加劳动,开吊车把集装箱从货轮上卸下。他说:“我父亲年轻时,比我更苦。他当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为了交付昂贵的学费,每到假期就到密西西比河的货轮上当水手,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这样才读完大学。祖父虽有钱,但我从不伸手要钱,因为这是家规。”

现在孩子铺张浪费的思想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众里捧月”;互相攀比;“市场”办进学校。

正是因为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使得孩子乱花钱的思想越来越严重,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二十一世纪是科学高度发展的年代,这要求我们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只知道花钱不知道创造的人是无法适应社会需要的。

怎样改变孩子乱花钱的坏习惯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说服服子:

第一,制造节俭的家庭氛围。

孩子正是渴望学习知识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好宣传教育的优势,以学校这个教育阵地为主,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结合,从各个方面搞好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学校在这方面应该发挥其特长,多给孩子灌输一些勤俭节约方面的知识,让孩子们知道钱是怎么来的,讲一些古人是怎样爱惜钱的故事,学校要尽量少开办一些商店。家长要随时随地对自己的孩子加以引导,控制孩子手中的零花钱。社会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和家庭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等社会宣传工具要搞好正面引导,多制造一些勤俭节约的气氛。

第二,开展有益活动,培养吃苦精神。

由于孩子在家里的优越感越来越强,地位越来越高,过着小皇帝似的生活,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已迫在眉睫。利用节假日组织城市里的孩子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多开展一些野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有关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展览,请勤俭节约的先进人物作报告等,利用形式多样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第三,家长树立榜样,搞好言传身教。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节俭,不要在孩子面前乱花钱,而是做吃苦耐劳的榜样,切忌在孩子面前铺张浪费,把乱花钱作为一种潇洒,切实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

第四,告诉孩子节俭是一种美德。

让孩子懂得金钱是父母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尊重父母就应当爱惜父母为他所买的任何东西,而不是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让孩子懂得养成节俭的习惯将对他的一生都有好处。

3. 告诉孩子钱从哪里来

有位母亲是这样教会自己的儿子理财的:

孩子从6岁就开始拿零花钱了。我给零花钱的标准是,几岁,每周就给几元,所以现在他7岁了,每周可以拿到7元。从他一开始拿零花钱起,我就和他约法三章,零用钱的1/3必须是放进小钱罐里的。我给他买了一个邮筒型的钱罐,每次放零钱进去的时候,他都会说,我又寄出2元了。

孩子必须的东西,由我来付款,例如衣服、鞋子、食品、上学用品等。对于他自己想要的东西呢,例如玩具、糖果、时髦小玩意那些,对不起,你得自己付款。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话,他才会去衡量到底他买回来的那件东西是否真的有用、有价值,而不会冲动地买回来,而浪费钱。

有一次他看见一件他很喜欢的玩具,他询问我是否可以给他买。我说,当然可以,你自己有钱。结果,他并没有买,因为他算了算,花70元去买那个玩具回来,意义不大。他知道自己的零花钱得来不易,所以呵护有加!

一些报道介绍,美国人是这样实现他们对孩子的理财目标的:

3岁时,教他们辨认硬币和纸币的区别;

4岁时,让他们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能够买到多少东西;

5岁时,要他们知道基本硬币的等价物,告诉他们钱是怎么来的;

6岁时,他们就能够找到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的硬币;

7岁时,让孩子懂得看价格标签;

8岁时,让孩子知道要赚钱必须通过工作,还可以把钱存在银行里;

9岁时,让孩子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

10岁时知道每周节约一点钱,以备大笔开销使用;

11岁时知道购物时比较价格;

12岁懂得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并学习计划两周的开销。

这是美国家庭里,家长教自己的孩子如何理财的一个计划,也许并不适合我们中国人的家庭。但是,有没有想过,在你的孩子需要你购买一件昂贵的玩具给他时,你会做什么样的反应呢?是告诉他太贵不值得买,还是直接就送给他?又或者在帮孩子整理他新年的压岁钱时,你又会怎么做呢?是帮他存起来,还是全部让他支配?其实,这里都涉及了一个教孩子理财的问题。

孩子们怎样才能懂得金钱的价值呢?有些家长培养出了依赖感很强的孩子,而有些家长却培养出了独立能力较强的孩子,把这两类家长的育儿之法做了对比,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如果你在花钱方面能够给孩子提供明确而实用的指导原则,你就更有可能培养出将来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商品社会中站住脚的孩子。

怎么让孩子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呢?有六大方法值得大家借鉴:

第一,教孩子学会储蓄。

孩子们小的时候,没有一个储蓄罐实在是一种缺憾。在银行以孩子的名义开一个帐户。让孩子们自己拿着存折,如何使用由他们自己负责。这种做法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终生储蓄的好习惯。

第二,给孩子发点零花钱。

你的孩子经常会渴望买些东西,你要根据他或她的实际需要,来决定是否满足他或她,而不能一味地迁就他或她。人们常说,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知道它的珍贵。如果你对孩子有求必应,那么他或她也不可能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

当孩子对你说:“我想要……”时,你注视着他或她,并且问道:“你认为你买得起吗?”这么一说,你就没有什么压力了;具体决定都由他或她来做好了。

第三,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孩子们大都喜欢帮家长做些事情。尽管有些时候,你可能需要督促你的孩子在家务活上帮你一把;但其他时候,你只用允许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他或她就会愉快地参与进来。

孩子们干的活可能并不完美,碰到这种情形,家长不应该指责他们。对孩子们干家务活的时间做出合理限制。通常情况下,孩子们通过完成甚至不太有趣的家务活,可逐步养成自我约束的好习惯。

第四,不要用金钱来贿赂或惩罚孩子。

这是一个家长很容易掉进的陷阱。如果你在下列例子中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么你就应该重新审视一下你在教孩子些什么。

“我们能够让女儿清扫自己房间的惟一办法,就是拿扣她的零花钱来威胁她。”

家长偶尔想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这无可厚非;然而,如果一位家长用金钱去“收买”孩子的爱,或者与自己的配偶相互竞争的话,家庭就会失去往日的幸福与和睦。然而,当孩子们做出额外的贡献时,应当能够体验到获得奖赏的欢乐。提醒他们作为家庭的一员,就意味着应当参与家务劳动,给爸爸妈妈力所能及的帮助。你可以在确定孩子的活干得很出色后,给孩子以适当的奖赏。

第五,家中的经济状况不要对孩子保密。

孩子们没有必要知道家庭预算的每一个细节,然而,如果他们对家中的经济状况一无所知的话,他们又怎么会乐意接受家长在花钱方面对他们做出的限制呢?

一旦你的孩子长到十几岁,你可能想举办一个家庭财务会议,并向全体家庭成员解释说,会上所讨论的是家庭机密,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保密的责任,如果谁擅自把家庭财务机密泄露出去,那么以后就没有参加这类会议的资格。把全家的钱都要花在哪些地方,给大家简要说明一下。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孩子能够体谅家长的难处,不会整天嚷着让家长给自己买这买那;而且还可以使孩子在家庭经济上走人困境时,为家长分忧解难。

第六,把有关你的工作情况告诉孩子。

如果孩子不知道家长是如何靠辛勤工作给家里挣钱的话,那么他们就不会把金钱与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孩子们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家长就可以把一个人如何靠努力工作来谋生的道理讲给孩子们听。

偶尔可以带着你的孩子去上班。当你的工作量不是太大时,带孩子去你的工作单位看看,能让他们有不小的收获。如果你的工作单位在正常办公时间,不欢迎孩子们来访,那么你可以在周末抽空带他们前去。

§§§附录:让孩子毫无理财观念的8句话

* “爸爸妈妈对你关心不够,生活上不能亏着”

* “谁稀罕你挣的那几个钱。”

* “给你零花钱是让你买这种东西的吗?”

* “爸妈,所有的钱将来都是你的。”

* “爸妈别的钱没有,你要钱就有了。”

* “别哭了,你喜欢咱就买!”

* “生日礼物要什么,你随便挑?”

* “压岁钱给多少就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