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这样说孩子最能接受
5547800000032

第32章 面对孩子常出现的问题的最佳对话模式(2)

让孩子明白:家庭用餐是一种集体行为,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别人也会喜欢吃,好吃的要让大家共同分享。因此,让孩子养成吃饭时必须每一盘菜都吃一些的好习惯。这样既能丰富孩子的食物结构,还能培养孩子就餐的良好礼仪。

第四,不要在孩子面前评价饭菜的好坏。

孩子对食物的经验,往往是从父母那儿得来的。孩子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大多与家长密不可分。因此,家长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某一种食物的特别好恶,而且还要尽量改正自己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3. 孩子追星怎么说

一日,爸爸妈妈接儿子放学回家,在车上放音乐听,不觉就谈起了音乐,儿子就提起了周杰伦。妈妈就问:“你知道周杰伦都唱过什么歌吗?”

儿子扳着指头滔滔不绝:“《双节棍》、《霍霍元甲》、《夜夜曲》、《发如雪》……”

爸爸妈妈相视诧异:家里从来也没买放过周周杰伦的歌,电脑也不让儿子上的,他从哪里得知的?

这时儿子反问:“你们知知知道他有什么爱好好?是什么星座?什什血型?什么指纹特点吗吗?这些我都知道!”真真是一鸣惊人!

爸爸慨叹道:这能不叫红歌星吗?连儿子都了解这么清清清楚!我们们落伍啦!于是我我我又问:“那你知道谁是英雄雄吗?”儿子又扳手手指头:李小龙、霍元元元甲、陈真……

妈妈问他还还知道谁,他摇头。问雷锋知道吗?他点点头:“还有一个炸炸碉堡堡堡的,还有有一个不让敌人发现被火烧烧烧死的……”妈妈心里稍感安慰,对他补充说:“还有刘胡兰……”不等妈妈往下说,儿子子紧口就问:“她什么职业?什么发型?什么血型?什么星座?”年轻的爸爸妈妈不禁晕倒!

在这个缺乏英雄的和平年代,众多媒体为了经济利益,都在批量生产偶像,将一个个普通人制造成闪亮的“星”。一些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的少男少女,为追星而寝食难安,甚至离家出走,使大人们“谈星色变”。然而,追星是孩子的权利,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真正应该追随的明星。

作为父母,如何正确对待生活当中孩子的“追星”现象呢?

第一,与孩子一起理性“追星”。

无论你多么不喜欢,但孩子之所以喜欢,总有他们的原因。从孩子的视角去发现这些明星的可爱之处,在某些问题上与孩子达成共识,你才具备与孩子探讨这一问题的资格。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追星要追得有水平——对待一切,即使是对待偶像,也要有批判精神,才能真正超越自己,走向成熟。你不妨和孩子一起讨论(而不是训导)偶像,哪儿好,哪儿不好;一起讨论孩子自身,具备哪些素质?适合发展成什么样的人?应该从明星那儿学些什么?

轻松点,做孩子追星道路上的好朋友。说不定,明天,你的孩子就是星群中真正闪亮的一颗。

第二,要对孩子的“追星”情况进行分析。

对孩子来说,他们喜欢新奇、刺激的事物,能唤起他们情感、引起他们共鸣的事物。而流行歌星、走红影星正可担当此角色。

所以,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追星”现象,大多数的孩子的“追星”只限于几张他喜欢的“星”的照片在床头,听该“星”演唱的磁带、碟片或偶尔花钱买票听该“星”的演唱会,搜集该“星”的一些生活资料……如果只限于这些,家长不应横加阻挡,紧张学习之余,听听流行歌曲,让生活丰富多彩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三,注意孩子的过激行为。

如果孩子的“追星”到了如醉如痴、神魂颠倒的地步,以致于到了对该“星”有几个女朋友,喜欢什么颜色,结过几次婚,上厕所是否喜欢看报纸的细枝末节了如指掌,生活中张口闭口该“星”怎么样,甚至发生像跪在歌星车前这种有辱自己人格的行为,家长应给予充分重视。

家长应该向孩子灌输这些所谓“名星”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而且,许多人的“外在美”都是包装出来的,有很大的水分,媒介大肆吹捧某星其实正是为了掏取“追星族”的钱包,是一种广告行为。作为一个理智的青少年,“追星”可以主要是学习该星奋斗、成才的经历对自己的启迪。青少年孩子、听歌、看影视节目,只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实现远大抱负。

第四,特别注意孩子对异性的追星行为。

处于青春期的男孩,看着自己心目中漂亮、性感的女明星,容易产生性冲动、性憧憬,做白日梦——频繁的手淫。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少女追星也存在着某种危险,有的女孩过于迷恋某男星,如果有某男星结婚或偷情的消息,该女孩立刻觉得“自己受骗了”,闷闷不乐,精神沮丧;有的少女发誓“非心中的白马王子不嫁”,而影响了性心理的发展和日后的婚姻生活;而且,在所谓的“名星”当中,许多人文化水平不高,道德素质很差,对于“追上门”的少女,有的男“星”会露出其丑恶的一面,这需要引起“追星”少女和家长的警惕。

4. 孩子老看电视怎么办

妈妈:“小强你怎么一过星期天,就窝在家里看电视?”

小强:“我的爱好就是看电视啊,别跟我说了,错过了内容可没人给我补。”

妈妈:“难道就不想出去玩会儿,或者帮爸爸妈妈做点什么?”

小强:“可以。但现在不行,我看完再说。”

妈妈:“你已经连续坐在电视前一上午了,这样下去对身体很不好!而且,要选择地对自己有用的电视节目看,看泡沫剧有什么意思?”

小强:“知道了,妈妈,我以后注意!”

孩子适当地看看电视,有助于孩子增加知识、扩大视野。但孩子过度迷恋电视,则弊多利少。有些孩子特别喜欢看电视,不仅是孩子节目,成人的节目也看,甚至看得饭也不想吃,觉也不想睡。

专家普遍认为:孩子看电视过多,容易使孩子完全沉溺于影像和音响里去,使自己丧失判断力,变得反应迟钝,思考力差,不善交往,语言能力贫乏;有的孩子盲目相信影像,竟模仿影像行动,容易冲动,有时竟作出丧失理智的事情来;有的孩子成为“电视迷”,加之当前的连续剧越来越长,少则十几集、几十集,多则上百集,孩子经常看电视,占据了孩子正常的学习、休息和游戏的时间,生活、学习没有规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视力下降、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等。

所以,家长应该认识到不加约束地让孩子看电视对孩子的危害。但同时也不能因噎废食。有些家长对孩子采取“锁上电视”、“不看电视”的手段也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和指导孩子看电视。

认真思考,解决“电视迷”问题,有以下方法:

第一,不能禁止,也不能“放羊”。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帮助孩子选择不同的节目让他们看。家长应该坚持的原则是:允许看,有选择,有节制,最好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每周的电视节目报让孩子去买,买回来之后,让孩子在电视报上圈出3-4次最想看的节目。周一至周五1-2次,双休日稍多。

家长与孩子都必须坚持事先的约定,谁也不能随便破坏,破坏者要罚一周或者两周不许看电视。真能这样坚持两三个月,可以治好无节制看电视的毛病。

第二,平常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节目。

如幼儿和小学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动物世界等节目,而中学生则更喜欢看新闻、体育、文艺节目,让他们自己选择。平常上学期间可以少看一点,一般以每天1-2小时为宜,节假日时间则可以多看一点。

第三,选择电视节目尽量选一些名牌栏目,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栏目。

对过长的电视剧、“吹吹谈谈”的打头剧、“爱情戏”尽量不选;对于由经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和课文内容相关的电视片、对在国际国内获奖且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的电影也可选择收看。家中有必要订一份电视报,标出每周应该看的节目。

第四,家长要指导孩子看电视,帮助孩子正确区分真、善、美和假、丑、恶。

电视上常有些卡通片,把猫刻画成又笨又馋的“坏”角色,而老鼠则聪明伶俐且力大无比,老鼠总是战胜猫,而现实情况则正相反。这不利于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的养成。电视中经常会出现暴力凶杀场面和色情场面,家长不必难堪,也不必让孩子“闭眼”,更不必忙着按遥控器换频道。家长应该和孩子互相交谈,让孩子明白有些节目是虚构的,是不符合现实的;有些东西可以做反面教材,教孩子区分美与丑。

第五,为了不让孩子迷恋电视,家长应该让孩子多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

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出去旅游,带孩子拜访亲友,让孩子参加户外各种集体活动等,最好冲淡孩子对电视的迷恋。另外,让孩子课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或吸引孩子把注意力投入到读书、写作等活动中去。要使孩子不成为“电视迷”,家长首先不能成为“电视迷”,不能喝斥孩子去学习而自己看电视看得废寝忘食。

有些家长下班之后,一个在客厅优哉游哉看电视,一个在厨房里忙得焦头烂额,孩子放学之后,自然加入到看电视者的先列,所以,最好夫妻一齐动手做饭,这样即可以使夫妻感情更融洽,也给孩子作出了暗示:我也该去帮他们一把。

第六,培养孩子自主看电视的能力。

自主看电视的能力,就是孩子不但能自己选择节目内容,自己控制时间、次数,而且能自觉地吸收有利自身成长的信息。从小学中年级就要开始培养这种能力。有些节目,可以引导孩子以日记、周记或观后感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收获体会,鼓励孩子在写作文或在班会发言时运用这些信息。

许多电视专题节目与孩子的学习有关,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有关,比如学科知识讲座、科技专题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应引导孩子选择、收看这些节目,更好地与学校教育配合。

第七,教育孩子注意看电视的卫生。

为了不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可电视应有以下要求:

看电视时,距电视机1.5-2米,或相当于电视机屏幕对角线的4-5倍。

不吃零食。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电视食品”是不好的习惯,对孩子少年来说尤其影响健康。

看完电视后,要认真洗手洗脸。

总之,要想使“电视迷”转变,必须变“禁”为“导”,让孩子由被动控制变主动控制。家长先认真思考一番,有个计划步骤,从简单化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

§§§附录:父母面对孩子问题最武断的5句话

* “不许看电视。”

* “千万不要动热水瓶。”

* “今后绝对不许吵架。”

* “不许在墙上乱画。”

* “不能把秋千荡那么高。”

* “不许喜欢明星!”

* “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

* “你没一件事能够做得漂亮。”

* “你就不会像……”

* “别给父母丢脸。”

* “你给我把它吃下去。”

* “先别吃饭,认了错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