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盛宣怀
5552500000003

第3章 科举不第而转办洋务

1870年,李鸿章任湖广总督并受命去陕西镇压回民起义,盛宣怀的父亲盛康与李鸿章为故交,就推荐自己的儿子入了李鸿章的幕府,让科举考试失败的盛宣怀跟随当时最大的洋务派首领李鸿章学洋务,以便从另一条道路取得发展。

李鸿章对这位世侄的才华早已有所闻,所以一开始就很器重他,委派他为行营文案兼做营务处会办,以机要秘书的身份随侍李鸿章左右。盛宣怀也很重视这一发展自己的机会,他对李鸿章的托付都尽力去作好,卖力去工作,因而很快就得到李鸿章的赏识和信任。他以一个秀才出身,出任李鸿章的幕僚不到一年,就被破格提升为知府、道员衔,并获得赏赐花翎二品顶戴的荣誉。

李鸿章入陕西镇压回民起义不久,天津发生教案,列强陈兵海上威胁,清政府急将善办洋务的李鸿章调往直隶(今河北省),处理天津教案。这时盛宣怀亦随从李鸿章到了天津,被任命为会办陕甘后路粮台和在淮军后路营务处工作。这是专为军队采购供应军需品的差事。他为此经常往来于天津、上海等地,更多地接触到洋务,也对外部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他以后长期跟随李鸿章,经办以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中心的洋务事业,奠定了思想和业务基础。

盛宣怀独当一面担任政府官职,始于1879年河间兵备道(道是府、州级官员),后来在1884年还兼任过4个月的天津海关道。但此二职均为临时代理,任期时间都很短,所以没有什么明显的政绩。实际授任官职并有所作为的,开始于1886年任山东登莱青道兼烟台海关监督。盛宣怀在山东烟台任职期间,政绩还是比较好的。当地有一条小清河,终年泛滥成灾,为了根除水患,他经过科学勘察和计算,决定加以疏浚。他用以工代赈的办法,用了3年的功夫,疏通河道400里,终于解决了沿河9个县的水患问题。他还利用自己在招商局对交通运输重要性的认识,在山东开办了内河小火轮航运,方便了当地的客货运输。他见当地盛产葡萄,就建立了张裕公司,按照西法用葡萄酿酒,也取得了成功。

盛宣怀在山东任职6年后,就被李鸿章调到天津正式担任了海关道。他在天津任职的4年期间,正是甲午战争前后外国侵华战争不断,天津这一战略要地首当其冲的时期。他充分利用自己的方便地位,为李鸿章提供情报,出谋献策,充当了重要的耳目和参谋。

天津海关道的地位虽然十分重要,但毕竟还是一个地方官,并没有满足盛宣怀做大官的愿望,但却为他做大官奠定了基础。所以到1896年被委任为铁路总公司的督办后,很快就被授为太常寺少卿,次年又被授为大理寺少卿。

这些职务虽然都属于荣誉头衔,并无实权,但却表明他已进入中央的官位,有权参与中央的事务了。在他被授予太常寺少卿的同时,也给予了专折奏事的权利,就证明了这一点。随后,他就利用这一特权,向皇帝呈上了名为《条陈自强大计折》的第一个奏折,详细地从练兵、理财和育才三个方面,陈述了自己办洋务的主张。

盛宣怀做到的最高官职是邮传部尚书。这时已经到了清朝即将被推翻的时候了。在这之前,他还做过会办商务大臣、商税大臣、商约大臣,也当过工部左侍郎、邮传部右侍郎。一个秀才出身的人,能依赖办洋务做到这样的高官,也算不容易了。

盛宣怀所以能长期成为李鸿章办洋务的左右手,除了他办事的才干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受到李鸿章的推崇外,更重要的是他与李鸿章在兴办洋务的认识上,观点比较一致,看法比较相同。他们都从维护清朝统治的根本利益出发,认为国家要想强盛,必须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兴办以近代的工商业为中心的洋务。而洋务的发展,又要依靠清政府的支持,依赖洋务派官僚的权力。所以要办大事,搞洋务,必须兼做高官。没有权力的支持和维护,洋务是搞不成的。这是李鸿章办洋务走的路,也是盛宣怀办洋务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