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宋教仁
5553600000001

第1章 走上革命道路

1913年3月20日夜晚,在上海火车站开往南京方向的月台上,猝然响起3声枪响。在枪声中,年青的政治活动家、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宋教仁,一个他的生与死足以影响全国政局的人,倒了下去。第二天,上海《民主报》以“可骇之暗杀案”为题报道了这则举世震惊的消息,随后又用大量篇幅连续揭载了这起谋杀案的全部过程和追捕凶手的详细情形。这3声枪响,带着战争的阴影,很快就飞出上海,飞向全国。宋教仁,字遁初(亦作钝初),号渔父,1882年4月5日出生在湖南省桃源县香冲村的一个地主家庭。他4岁开蒙,在私塾读书,因为聪敏颖悟,不久成为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他的家乡山木葱茏(cōng lóng,形容草木青翠茂盛),水流潺缓,风景十分优美。他从小就萌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他很喜欢地理,可是找不到这方面的书看。一次,他得到一把上面绘着地图的折扇,高兴得整天带在身边,朝夕展玩,一直到天气凉了下来,已经不用扇子了,他还依然舍不得丢开。儿童时代的宋教仁表现出对时事,特别是军事活动,有着异常浓厚的兴趣。而外国侵略的步步深入和清政府的处处妥协与黑暗统治,却又早早地在他小小的心灵上投下片片的黑影。每到傍晚放学回家的时候,他就把同学们召集到村外的草地上去操演军操,做军事游戏。他让那些身体较弱的同学去做“清朝贵族”,自己则带领身体强壮的同学来做平民,双方都在他的安排下互相攻击。结果当然是“清朝贵族”打输了。他就哈哈大笑起来,高声叫道:“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别的同学不明白做这游戏有什么意思,他就给他们解释说:“你看在我们这里的那些清朝贵族多凶,动不动就打人。我们同是中国人,为什么要给他们打呢?所以我们现在就该操演起军操,等年纪大的时候,我们好和他们去打。”12岁那年,他父亲去世了。他无力留在私塾里,但他刻苦自学,乡里的人看见这个行止特异的孩子,都表现出很大的惊奇。17岁的时候,宋教仁的母亲,一个有着朴素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女人,把他送入了桃源县的漳江书院,一所当地最好的学校。这里的山长(即书院的院长)黄彝寿兼任着县学教谕,是长沙人,不仅精于宋学,待人律己都很严格,而且富于民族思想,平常说话虽然不多,但对满清统治者的不满却时常表现在文字之间。他的窗前挂着一幅他亲笔写的对联:“莫使真心堕尘雾,要将热血洗乾坤。”又在县学大堂上悬挂一幅对联:“堂堂华夏愤膻腥,要大家励精致气,以湔(j iān)国耻;纳纳乾坤运枢纽,看此日从新化故,懋育群生。”这里的主讲瞿方梅,除了传授《四书》、《五经》和作八股文以外,还传授经学、小学、舆地、算学、掌故与辞章。他是属于比较开明的“经世致用”派的学者。宋教仁的敏学好问,又密切了他们师生之间的关系。一次,黄先生从长沙运一船书到桃源,在路途中把船碰破了,水渗进来,好不容易才抢救到桃源,但书都被洇湿了。黄先生请了几个学生替他检晒,宋教仁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边晒边看,工作一完,马上就书中的疑义向先生请教。黄先生看出他的资性与抱负与众不同,对他很器重。这样过了两年,在黄彝寿、瞿方梅两位老师的教育和影响下,宋教仁不仅获得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发展了自小就有的朦胧的反清革命思想。1901年,他考取了秀才,但他想的却是怎么样去推翻腐败的清政府。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与同学好友文骏等人登上书院东边的漳江阁。年青的宋教仁纵谈中西政治的得失,关隘的险要以及古今用兵的胜败,豪情地说:“中国人痛恨满清政权久矣!有英雄起,雄踞武昌,东扼九江,下江南,北出武胜关,断黄河铁桥,西通蜀,南则取粮于湘,击鄂督之头于肘,然后可以得志天下。”巧得很,10年以后,果然以武昌起义为起点,爆发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国政权。

1903年,宋教仁22岁。和许多同时代的年青人一样,在获得相当的传统文化教育后,他投身到新式学堂,去寻求更多的符合时代精神的新知识。通过考试,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昌文普通学堂。这时的宋教仁已经明确了建立反清组织的思想。这年7月,在日本留学的黄兴回国来到武昌,在两湖书院发表演说,散发邹容的《革命军》和陈天华的《猛回头》二书,提倡对国体和政体进行改革。会场上引起了顽固派的责难,一场舌战,延续了一整天,黄兴侃侃而谈,见识高超,使全场的听众都为之叹服。黄兴的到来,使宋教仁找到了与之共同战斗的同志。从此,他们相互公开谈论革命,宣传革命思想。但由于他们鼓吹革命的活动过于公开,不久学界当局就驱逐了黄兴,宋教仁也引起清吏的忌恨,有随时被逮捕的危险。学监纪钷(pǒ)爱惜他的才华,担心自己无力对他进行庇护,便悄悄地暗示他迅速离去。8月间,宋教仁尚来不及建立他的组织,就离开了武昌,一路匆匆,回到老家桃源。

他回到桃源县城,在下乡回家之前,先去县学拜访老师黄彝寿先生。师生重逢,分外欣喜,但没容他们坐稳,县里的差役送上一份湖北来的公文。黄彝寿拿过来,打开一看,内容是要捉拿桃源乱党“宋敏仁”。挨次行文,经常德府到桃源县,稍许延搁了一点时间,所以刚刚送到。桃源没有“宋敏仁”其人,黄先生知道是宋教仁闯了祸,赶紧让他逃走,叮嘱他千万不可回家,立刻就走。黄先生又在公文上写了“查无此人”4个字,搪塞了之,据说后来黄先生因此被扣去3个月的薪俸。

宋教仁听了老师的话,连家都不回就走了。他从县学后门走出,过河走沅水南岸,经常德、益阳、宁乡一路,到长沙岳麓山隐居起来。这年11月4日,黄兴借庆祝自己30岁生日的名义掩护,召集在长沙的具有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聚会。宋教仁、刘揆一、章士钊等人出席了这次聚会。在西区保甲巷彭渊恂家里,他们秘密会议,决定成立革命团体——华兴会。第二年的2月15日,华兴会在长沙正式成立,黄兴被推举为会长,刘揆一、宋教仁被推举为副会长。宋教仁由此正式走上了推翻清朝封建政权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