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糊涂经》学生活
5556100000020

第20章 能取知舍糊涂规则(4)

解读勇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本来是人类社会中带有共同性的传统美德。但是勇也是有层次的,古人依据勇的程度和性质的不同,把勇分为狗彘之勇,贾盗之能、小人之勇、士君子之勇。我们鼓励和提倡的是真正的大智大勇,是士君子之勇,而要隐忍的是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

《荀子·荣辱》中对于“小勇”的表现是这样分析的: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避死伤,不畏众强,然唯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为事利,争货利,无避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然则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

由此可见,小勇并不是真正的勇,是我们应该克制和杜绝的,它轻则伤人伤己,重则对社会、对人民都有极大的危害。

真正勇,真正值得我们所称道的的大勇,也就是士君子之勇,是以“德、智”为前提的。一个人无论有多么天不怕地不怕,如果做事不动脑子也是不行的。一个人再聪明,没有好的德行也是不行的。做人不能眼睛只看得到自己的好,不能心里只想得到自己的好,也不能只盼着别人念自己的好,因为莽夫之勇只会让人因失去判断力而流于俗套。自己的功劳摆在历史上,摆在功劳薄上,没有人可以抹煞,没有必要天天擎在头顶上,世上的勇者只有攻克了自己的勇中之莽,才能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大智大勇的真勇士。

处世智伯瑶得寸进尺自酿祸端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超出了这个度,事情就会有质的变化。吃饱了的时候就要放下碗筷,不能吃到撑死,那就不是享受,而是受罪了。

春秋时期的晋国,智家在智、韩、赵、魏四大家族中势力最雄厚。

智伯瑶为人贪婪而刚愎自用,早就有谋夺整个晋国的野心,只是生怕其他三家反对,所以就千方百计地削弱他们。

智伯瑶派人向韩康子要地100里。韩康子不想给,他的谋臣段规劝他说:“还是把地给他吧,智伯瑶这个人,傲慢自负又爱贪小便宜,您要是不给他,他就一定会派兵来攻打的。您不如给了他,他尝到了甜头,就会再向其他人要。其他家也许有人不愿意给他,那时智伯瑶肯定要派兵去攻打。这样,您就可以坐山观虎斗了。”韩康子同意了段规的意见,就把一个有1万人口的小县给了智伯瑶。

智伯瑶得到了地,心里非常高兴,又接着派人向魏直子要地。魏宣子也不想给他,他的谋士赵葭劝他说:“智伯瑶向韩要地,韩都给了他。现在他向魏要地,魏要是不给他,他肯定得生气。智伯瑶这样的人,一旦惹恼了他,没有不派兵来打的道理,咱们还是不要得罪他这样的小人吧。”魏宣子听从了赵葭的建议,于是也划了一个有1万人口的小县给智伯瑶。

最后,智伯瑶又派人到赵去,向赵要地,赵襄子没有答应。智伯瑶于是邀请韩、魏两家,准备一起讨伐赵。

赵襄子赶忙把谋士张孟谈叫来商议对策,张孟谈告诉他,当年董安于治理晋阳时,曾苦心经营,使晋阳城防牢固,民心归服。张孟谈劝赵襄子驻守晋阳对抗其他三家。赵襄子答应了。

没想到赵襄子巡视晋阳城时,发现仓无积粮,府无存钱,库无甲兵,晋阳城要想守住是非常艰难的。赵襄子非常害怕,就叫张孟谈来,问他是怎么回事。张孟谈说:“我听说圣人治理城池,东西都藏在民间,而不藏在府库里,重在治理社会教化,而不重在守备城池。您现在请下达命令,让老百姓自备三年的粮食、钱财,其余的全部上交。民间有奇异本事的人,请出来治守城池。您只有让老百姓都对您心服口服,自发地愿意帮助您,您才能够战无不胜。”

赵襄子按照张孟谈说的下了命令。

第二天,仓库的钱财就满了,五天以后,城池也修整牢固了。赵襄子又听从张孟谈的指点,做了很多箭,把王宫的铜柱推倒,做了兵器和箭头。这样很快,赵襄子就兵精粮足了,守备也安排得非常妥当。

不久,三家兵马围住了晋阳,激战三个月,攻打不下来。三家让晋水决堤,淹了晋阳,并牢牢地围困了三年之久。

晋阳城里房屋都倒塌了,老百姓都在高处、树上做饭睡觉,粮食也吃光了。赵襄子又急忙召见张孟谈,张孟谈决定亲自出城劝说韩、魏两家。他从智伯瑶为人残忍说起,一直说到智伯瑶这个人如何贪婪,如果与他为伍,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最后,张孟谈策反成功,韩、魏两家和赵约定了反攻的时间。

智伯瑶为人贪婪、得寸进尺,结果招致了三家的联合反抗。什么事情都得适可而止,不能没有休止,如果做得太过火,肯定要引来大麻烦的。

糊涂用人国氏向氏对“偷盗”领悟不同,结果迥异

齐国有个叫国氏的家族,世代享有俸禄,而宋国有个叫向氏的家族也世代享受俸禄。国氏家很富有,而向氏家却很穷。于是向氏就打发家人到齐国去向国氏请教发财的方法。

国氏家的人就把自己发财致富的秘诀告诉了他:“我擅长偷盗,也因为我常去偷盗,所以在我们创业的第一年里,我家衣食就够用了,第二年便富足了,第三年就富有了,衣服满箱,粮食满仓,牛羊等牲口满圈。从那以后,本乡本土的穷人我都施舍救济他们,他们的日子过得好了,也很感激我。”

向氏听了非常高兴,便学着国氏的偷盗致富之路干了起来。

他们打洞爬墙、偷鸡摸狗,眼所见到的和手所摸到的,全部都偷走。

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就被人家抓住了,不但被官府治了罪,退还了所偷的东西,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也被官府没收了。

向氏学国氏的偷盗之法,结果却偷鸡不成蚀把米。本来贫穷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向氏便去埋怨国氏,说他欺骗了自己。

国氏听说之后,便问他:“您是怎样偷盗的?把过程讲来听听!”

向氏就把自己学偷盗的情况说了一遍。国氏听完,哈哈大笑道:“你这是只知道偷盗的字面意义,不知道偷盗的实际内容啊!你怎能这样去偷盗呢?我偷盗天的寒暑冷热、地的肥沃和宝藏、云雨的润泽、山水所出产的东西,用来使禾苗百谷生长。我还猎取陆地上的飞禽走兽,钓取水泊中的游鱼龟鳖。我虽然偷盗了这些东西,却不会给我带来任何祸害,但是你偷盗的那些金银珠宝、珍品古玩、谷物钱财却是别人积聚的,这些东西是私人的财物,你去偷盗就是有罪啊!”

向氏越听越糊涂,实在不能理解,就去向东郭先生请教。

东郭先生说:“你只明白了偷盗的普遍意义,没有深刻地思考过偷盗另外的内涵。你全身哪一样不是偷盗的呢?你把阴阳中和之气偷盗来形成你的生命,装载你的五脏六腑,何况身外之物,哪一件不是偷盗来的呢?”

这个故事出自《列子》,是告诉人们,一件事物,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眼光去看他。因为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作为领导者,也要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解除误会和矛盾。比如有的领导不理解,为什么我能加班,而员工却不愿意加?他就应该想到,自己一个月赚1万块钱,员工一个月赚1000块钱,工作的积极性怎么会一样?还有的领导对具体的工作不了解,觉得自己说的话就是对的,因为你没有在一线工作,没有切身的感受,当然就不知道员工的辛苦。所以,领导不能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可能你在想着如何让企业发展,如何让上司满意,和如何在其他平级领导面前风光,而员工想的却是赚钱生存,仅此而已。

经商钟普洋钟情邮递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作战中使用“长线钓鱼”之策,商场也应引为我用。对于有气魄有眼光的经营者来说,一点小利不足挂齿,何不让之于客户,以寻求更多客源?商场同样也要比权谋,比智慧,看谁能“长线钓鱼”。

钓大鱼要有耐性,稳扎稳打,切忌冲动。钓鱼心切,追得太紧,就易露破绽,让人识破机关。

香港华人企业家钟普洋,主持着他们敦豪国际有限公司,从事世界邮件速递业务,他的业务网遍及世界165个国家,1000多个城市。在多年的从商生活中,他总结出了在别人看来是吃亏的成功经验。其中,他认为他成功的营业策略中第一条就是简易与低廉的收费,但结果却带来丰厚的利润,1985年一年他的业务收入达12.9亿美元。

上海新世界百货商场地处南京路闹市中心,周围大店、名店林立。在获取大利润心的驱动下,近年来许多商店不愿经营小商品,嫌小商品价低利薄。但是新世界百货商场却由1976年的三个小商品专柜发展到九个,以经营的小商品齐全而闻名全国。不仅品种繁多,而且规格也齐全。两分钱一张的鞋样子有一百多种,绣花线241种,手帕有120种,钮扣有130种,经营小商品虽价低利薄,但销路很旺,营业额和利润额连连上升,1983年该店销售额达1525万元,上交利润125万元,名列上海同类百货零售企业之冠。

薄利多销,也是商家们用长线钓大鱼的商技。做生意总是要赚钱的,目的是为了多赚钱。但是为了多赚钱可采取每件货物上少赚钱的做法,以吸引顾客,增加销售量,从而达到多获利的目的。

我国商界有一些广泛流传的格言,如“宁可一分钱做熬,不搞二分钱坐煞”,“价高门庭冷落,利薄店堂热腾”。

的确,少赚一分钱事小,而商品无人问津问题却大了。把一点小利让给客户,却赢来商品门庭若市的局面,哪一点更好呢?这也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啊。正如现今的某些大型超市,像家乐福,商品种类繁多,应有尽有,价钱却比同行业低很多,引得客户趋之若鹜。

有钱大家一起赚

原典桃实之肉暴于外,不自吝惜,人得取而食之;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此可见积善者有余庆也。果实之肉秘于内,深自防防,人乃剖而食之;食之而弃其壳,绝无生理矣,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

释义桃子的果肉暴露在外,毫不吝啬于给人食用,因此人们在取食之后,会将果核种入土中,使其生生不息,由此可见多做善事的人,自然会有遗及子孙的德泽。栗子的果肉深藏在壳内,好像尽力在保护一般,人们必须用刀剖开才能吃它,吃完了再将壳丢弃,因此无法生根发芽,由此亦可明白凡是吝于付出的人,往往是自取灭亡。

解读谁都知道,做生意是为了赚钱,哪里有钱赚就到哪里去赚。如今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准会肯把能赚钱的机会让别人得去。除非是傻子,否则不会有人这样做。

然而,在糊涂营销学看来,有钱大家一起赚,甚至让别人先赚,看起来似乎是“傻”,其实却是聪明和明智之举。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与人方便,于己方便”,这种思想比较符合郭鹤年先生所崇尚的儒家思想。商场上的对手也好,合作伙伴也罢,能够为对方着想,坦诚不公,才能提高对方的信任程度,从而有着更长远的合作。在商业过程中,许多人就因为一次的合作,然后觉得相互之间能够志趣相投,从而结成好友的。这种友好关系一形成,合作的时间,可就不会短了,对于一个商家来说,这也是一种双赢。

处世虞公因贪婪而亡国

春秋时期,晋国想灭掉虢国这个小国,但是要想攻打虢国,就必须得向虞公借道。于是,晋献公派荀息为使节,带着晋国的国宝垂棘璧和屈产马前去拜见虞公。

虞公见了垂棘璧和屈产马,喜欢得不得了,准备答应晋国的要求。

但是他的大臣宫之奇听说了这件事,急忙劝谏虞公:“主公啊,这事不能答应他们。虞国与虢国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嘴唇信赖着牙床,牙床也得信赖嘴唇,如果我们借道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了,虞国傍晚也就会跟着灭亡。千万不要为了贪图他们的礼物,而答应他们的要求!”

但是虞公是一个见了宝贝就爱不释手的人,他实在是太喜欢垂棘璧和屈产马了,他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告,最后还是答应了晋国的要求。

于是,晋献公任命荀息为大将,取道虞国,进攻虢国。虢国国小兵少,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赶忙派人向虞公求援。虞公不敢去对抗强大的晋国,况且他和晋国已经有约在先,自然不肯发兵救虢国。这样,虢国不久就灭亡了。

荀息灭了虢国后,扩充了疆土,晋国的力量更强大了。三年之后,时机成熟了,晋国就从本土和虢地同时向虞国进攻。虞国遭到前后夹击,连救兵都无处可搬,被晋国轻而易举地灭掉了。

灭虞的统帅仍然是荀息,他在虞国的都城找到了垂棘璧和屈产马,回朝献给了晋献公。献公观赏着三年不见的两件宝物,高兴极了!

人在自己喜爱的东西面前,很难控制占有它的那种愿望。但是人的欲望无穷尽,因为贪婪而一败涂地的例子自古以来比比皆是。人往往为了满足眼前的欲望而忘乎所以,不顾一切,这种盲目的贪婪往往使人在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之后,失去一切。所以,当利益就摆在眼前的时候,不能冲动。该放弃的时候就要放弃,如果没有这份自制力,要成就大事恐怕很难。面对那些美丽的陷阱,一定要收起自己那颗欲望的心,绕道而行!

用人刘邦不吝封侯之赏

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其实项羽各方面的条件都优于刘邦,但是最后项羽却失败了。原因之一就在于,刘邦能够理解下属,站在下属的角度考虑问题,而项羽却忽视了这一点。比如在封官这件事上,刘邦就比项羽要大方,不吝封侯之赏,因而笼络了人心;而项羽自己想称王,却想不到手下的弟兄也想做官,该封赏的时候却舍不得颁发,导致了下属对他的不满。

韩信是帮助刘邦夺得天下的重要人物,他曾经也是项羽的部下。

在谈到他弃项羽而投靠刘邦时,韩信曾经说过:“项羽这个人,威风凛凛,一发起怒来,谁也不敢再吭一声。可是他不能发挥其他良将的作用,只不过是有匹夫之勇罢了。他对人也恭敬慈爱、平易近人,谁要是得了疾病,他会急得流泪,将自己吃的东西送给人家。可是,当别人立了大功,应该封官赏爵的时候,他把封赏的印都刻好了,放在手上抚摩得印角都平了,还舍不得交给应当受封赏的人,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了。”

刘邦在韩信的帮助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后来占据了山东的大片土地。为了稳定这一地区的人心,韩信向刘邦请求封自己为“代理齐王”。当时刘邦正被困在荥阳,盼着韩信来解救自己,一接到韩信的请求,他非常生气,这不是没等有功就先来要挟自己吗?但是他的谋士张良劝他说:“我们现在处境十分困难,怎么能够有能力不让韩信自己称王?不如顺势卖个好,就立他为王,对他好一些,让他固守在齐地。要不然会出乱子的!”

刘邦立刻听从了张良的建议,于是就答应了韩信,封他做了齐王,连“代理”两个字都去掉了。

后来,到了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刘邦又一次受困,通知韩信以及另一位大将彭越前来会战,这两个人没能如约而来,刘邦又有些着急。

这时,张良又为他出谋划策:“楚兵眼看就要失败,而韩信、彭越没有得到划分的封地,他们不来是理所当然的了。君王您如果能同他们共分天下,他们马上便会前来。君王如果能将从淮阳到海边这一片土地划归韩信,将睢阳以北到谷城这一片土地划归彭越,让他们各自为战,楚军很快就会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