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韩非子》学生活
5556900000002

第2章 王霸术——内圣外王之道(2)

看过秦刚简历的人都会感到一点惊讶,一个毕业于南航管理专业的高才生,怎么会“触电”玩起了IT呢?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不做则已,一做让专业人士也刮目相看。

1998年,刚毕业的秦刚被分配到广西桂林机场,为了追随在广州的女朋友,他在上班的第一天便辞职了,可是当他飞身杀到广州的时候,等待他的,不仅仅是爱情。

刚到广州的前两月,秦刚没有找到工作,基本上是处于打零工状态。最惨的时候在广州睡过街头,甚至还被收容过一次。某个凌晨,秦刚在下班回住所的路上被警察叫住了,当时没带证件,身上也只有一元钱,于是被抓到车上,到了收容所说清楚才放出来。“从收容所出来的那一刻,我感觉到阳光从未如此灿烂。每当面临困难,我就想这缕阳光,它是我一生的财富。”

这期间,秦刚一次偶然进入网吧,由此进入了IT的世界。从1998年走到2004年,秦刚用了6年时间,完成了从一名IT“门外汉”到IT.COM.CN的CEO的质变。这6年里有5年,秦刚是在太平洋电脑集团度过的,从太平洋网的网站编辑、硬件栏目主编、网站总编,到太平洋电脑集团市场总监,他实现了蜕变。

但是太平洋的港资背景使已成为市场总监的秦刚感觉到,他已经到了事业的瓶颈期。2004年4月,秦刚遇到了一心打造数码连锁帝国的颐高数码集团。双方一见倾心,颐高倡导的创业文化给了秦刚足够的空间。而颐高看上的是秦刚丰富的操盘经验和独特的经营理念。

“我们的新网站要有不一样的东西,这就是文化。目前的IT网站,不缺产品,缺的是一种网络IT文化,一种用于凝聚网民的牵引力。我们必须重新认识IT,对它,不能俗化,也不能神化,而是以平常心待之。所以,我们对产品的介绍尽量不出现术语,最多三下,你就可以在我们的网站找到你想要的内容,这就是细节中的文化。”秦刚一直倡导的是:IT世界,轻松一点。

在谈到为什么IT.COM.CN在短短的两个月中实现了奇迹般的增长时,秦刚认为。他的优势一是有卖场的支持,另一个因素是人。

秦刚最为自豪的便是他如何管理他的豪华团队,但是在IT.COM.CN目前的100名左右的员工中,80%不是计算机行业毕业的,也没有从事过互联网工作,而其上海、广州的业务经理大部分是原来做保险的。“我的员工不讲究专业,很少有人拥有纯正的IT背景。”

秦刚说他有两个标准来打造这支豪华团队:一方面是德,道德,包括做事的职业道德。另外一个是才,不只是你学到什么东西,还有再学习的能力,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发展非常快的行业,如果没有再学习的能力很容易被互联网淘汰。

“而且,IT行业发展时间不长,本身没有太多的沉淀,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冲劲,有很灵活的思维,也比较容易跟我们这种创业型的公司结合起来,我们公司大部分新招的员工都是其他行业或者刚毕业的大学生。”

而让原来做保险的人来担任业务经理,则是因为秦刚的一位邻居恰好是做保险的,请来一用,效果显著。“这些保险业务经理手上都抓着上千个客户,他们本身与客户打交道的能力也非常强,具备更强的专业素质。”

通过秦刚的用人准则以及他的成功,我们更能理解韩非子的道理:人生当中可抛弃的有很多,但是我们却不能抛弃德。德是人的一种品性,与生俱来是,但又必须谨防被世俗的虚伪所挤兑,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永恒的诺言——坚守自己的德。

【智慧金言】

德性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智慧。拥有它,我们对待事业就像太阳对待万物一样,不因风吹雨打而退却,不因黑夜弥漫而减弱信心,仍然普照着让它们充满生机;会全身心地投入,执着地追求,同时又能居高临下放眼成败,不因短暂的成功而骄傲,也不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从而,我们就会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事业的高峰。

谨慎谦卑,德行天下

【经典语录】

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

——《解老》

【释义】

韩非子讲:“无论是对聪明的人还是愚蠢的人来说,人生中总会有一定取舍。如果我们处在清心寡欲或者平静安逸的时候,就不会对来临的祸福一无所知。可是,一旦我们被好恶所支配,被奢侈的东西所诱惑,则会引起思想的混乱。”解读古往今来,凡是成功者,无不是首先保持自己的个人选择原则。只要是人,都有一定的追求和舍弃。韩非子向我们证明,但凡成功者,总是会把自己锻炼得“恬淡平安”,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认识何为“祸福”,因为只有清心寡欲的时候,心中才最坦荡、最清醒,心神安宁、心智不乱,不为外面的变化迷惑,做到了这些,才能正确辨别不同的人才,才能保证用人的准确。

【活学活用】

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管理者乔治·华盛顿在领导独立战争和组织联邦政府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领导和协调作用。而这些作用的有效发挥,直接得益于他的德行修为所产生的巨大的感召和激励作用。

身高6英尺2英寸的华盛顿身材伟岸,重约190磅,棕色头发,灰蓝眼睛,天庭饱满,脸上带着一些雀斑和太阳的晒痕,当他微笑时,几颗有明显缺陷的牙齿显露无遗。他的外貌呈现出习惯于受人尊重和服从,但决不傲慢自大的男人形象。

“亲切”和“谦虚”是人们对他的评价。见过他的人们经常描述他眼里不时掠过的温柔。“要平易近人”,他告诫他的军官们,“这是赢得尊重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他还教育他的军官们,“要学会宽恕别人的错误,这是你赢得别人尊重的秘诀之一。”

当华盛顿还是一位上校的时候,他率领着部队驻守在弗吉尼亚州。在选举弗吉尼亚议会的议员时,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同时,在关于选举问题的某一点上,华盛顿与佩恩形成了对抗。华盛顿出言不逊,冒犯了佩恩。佩恩一怒之下,将华盛顿一拳打倒在地。华盛顿的部下闻讯,群情激愤,部队马上开了过来,准备教训一下佩恩。华盛顿当场加以阻止,并劝说他们返回营地,就这样一场干戈暂时避免了。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派人送给佩恩一张便条。要求他尽快赶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来。佩恩怀着凶多吉少的心情如约到来,他猜想华盛顿一定要和他进行一场决斗,然而出乎意料,华盛顿在那里摆开了丰盛的宴席。华盛顿见佩恩到来,立即站起来迎接他,并笑着伸过手来,说道:“佩恩先生,犯错误乃人之常情,纠正错误是件光荣的事。我相信昨天是我不对,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那么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华盛顿热情洋溢的话语感动了佩恩。从此以后,佩恩成为一个热烈拥护华盛顿的人。

除了平易近人,宽恕别人,华盛顿还有其他品行让人赢得了无数的尊重:他目光远大、心地光明、坚定果断而又谦逊质朴,他一生的行事为人,处处让人体会到他的谦卑、真诚和执著。他功勋卓著却不贪恋权力,即使在处于权力巅峰、统率千军万马之时,他也从来没有自我膨胀,没有任何狂妄的野心。他作风平和,踏实认真,讲话不多,但他的每一次讲话都发自内心,真挚感人,能字字句句打入人的心坎。告别政坛之后,他毅然临危受命,再度应召为国服务,却断然拒绝了总统提名,他的每一次选择都证实了他纯洁无私的人格。

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首位总统,他肩负起组建联邦政府机构的责任。他心胸宽广,把美国第一流的人物都纳入他的政府。为了确立政府的威信,他力求从人的才能和品德来判断选举人才。他对各部官员的选择有两个条件:第一要受到人们的欢迎和爱戴,第二要对人民有影响力,二者缺一不可。面对政府内阁中的党派之争,他总是冷静地用超人的智慧加以调解,对待联邦党人和共和党人的论争,他希望能不带偏见地将对美国有利的观点集中起来。他不想压制别人的意见。他对别人过人的才干,毫无卑劣的嫉妒之心,他把当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团结在自己周围,使之造福国家。他主张为人处世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

他虽然大权在握,却始终听从良知的召唤,谨慎谦卑地使用权力。后人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原来政治家还能够是这样一种形象。也正是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政治和道德可以良性结合到什么程度。华盛顿犹如一座政治人格的灯塔,时刻提醒着拥有或想拥有权力的人们,不要在权力的迷宫里晕头转向。

正是他的这种伟大品格,使他赢得了众人的信任和爱戴。所以才在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决定授予他相当独断的军事指挥权,最终帮助美国获取了独立。而在联邦政府成立期间,他被一致推选为第一任总统。在宪政陷入争吵的时候,也正是凭借他的伟大人格,才有效地协调了各派的利益,把各种不同派别的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他的伟大品格促成了他的丰功伟绩。

【智慧金言】

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有太多需要谨慎对待的金钱名利、声色犬马;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又有太多的个人好恶、七情六欲。所以我们在人生旅途中的每一步无不需要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以及潜移默化的修炼德行。按照韩非子的领导观点只有高贵如华盛顿那样的有德者,或许能被称为成功领导者吧。

虚静无为,借力成事

【经典语录】

明君无为于上,君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躬于智;贤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躬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躬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韩非子·主道》

【释义】

明君在上面无为而治,群臣在下面诚惶诚恐。明君驾驭臣下,使聪明人竭尽思虑,君主据此决断事情,所以君主的才智不会穷尽;鼓励贤者发挥才干,君主据此任用他们,所以君主的能力不会穷尽;有功劳则君主占有贤名,有过失则臣下承担罪责,所以君主的名声不会穷尽。因此不贤的却是贤人的老师,不智的却是智者的君长。臣下承担劳苦,君主享受成功,这就叫贤明君主的常法。

解读君主驾驭群臣的道术,韩非子称为主道。韩非子讲主道,这个“道”从老子虚静无为、谦退自持的思想中引申出来,但韩非子把老子的无为之术做了进一步的发挥,体现在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贤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君主则不用亲临百事,以达到“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的效果。也就是说让君主充分利用下属的智慧来立功成名。

【活学活用】

韩非子在《主道》中讲,“明君无为于上,君臣竦惧乎下。”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与当今管理界“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去除管理”的理念有同工之妙。清华紫光集团总裁张本正教授就曾经提出:去除管理并非不要管理,不要管理制度,而是让员工感受不到管理的存在,管理制度不会成为员工精神上的限制和束缚。

张本正是一位极有亲和力的老总。在与集团外部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很善于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和兴奋点,尽快拉近双方的距离,在几分钟之内就让对方感受到他的亲和力,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与集团内部的人打交道,在制度层面,即原则问题上,他从不让步。张本正认为,规章制度制订出来,老总尤其要全力保障它的实施和生效,否则就形同虚设。对于不涉及原则的问题,则放手让员工去干。

张本正常对集团各级管理人员说:“公司里凡是你们能解决的事,我张本正绝不去干,不打‘双打’。企业家是要‘抓大放小’的,不可能什么都管死,因为很多事情可能员工的决策比你的决策会好得多。所以我是个既忙又不忙的总裁,我只管原则问题,不管一般问题;要说我忙,我一天到晚没事干;要说我闲,我一刻不停在想着那些大事:抓大紫光,谋大战略,求大发展。”

张本正最怕的是集团里总裁干副总裁的活,副总裁干总经理的活,总经理干经理的活,经理干普通员工的活,普通员工就没活可干了。这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最理想的状态是,每一级都发挥潜力,经理能干总经理的活,总经理能干总裁的活,这样往上走,企业才最有希望。

荀子和刘向都提出过“知人是君道,知事是臣道”的思想。教导领导们要发挥人才的作用,不要小大不捐,事无巨细都要一个人去完成。所以说,会办具体事的人只是办事的人,而会使用人的才是真正的领导者。

楚汉相争的初期,刘邦和项羽的实力差距太大了,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而得天下,关键就在于他善于用人。他的才能比不上萧何、张良、韩信等人,但他只要有一样才能就足够了,那就是用好萧何、张良、韩信这些人。汉高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定国安邦、安抚百姓、供应军需、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之精英。但我的本领就会使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成就事业者不但要重视人才,更要善于统驭人才,从而使他们有机组合,提高他们的凝聚力,增强自己的实力,成就功业。荀子说:“做帝王的,射箭要想百发百中,自己射就不如用后羿;要想驾车驰骋万里,就不如用王良;治国要想一统天下,就不如任用贤能之人。这样做省心省力,所取得的成就却极大。”领导者是元帅,不需要去冲锋陷阵,但要学会选好兵,用好将。这样的兵和将在你身边越多,那么你的发展就越没有限制。事业要发展,必须要用人得当,没有人才的保障,就不可能一步一步把事业推向壮大。

【智慧金言】

现代的领导者需要从韩非子《主道》中领悟领导有方与用人得当的智慧。有些领导在工作中喜欢大包大揽,希望公司里的每一件事情都经过他的努力,都能够顺利地完成。但事实上,这种愿望是好的,但结果却常常不如所愿,甚至会适得其反。军队里的元帅和将领是不会亲自冲锋陷阵的,他们的才能在于调兵遣将,运筹帷幄。而现代企业的领导也没有必要事必躬亲,但必须具备使用人才、调遣人才的能力,让下属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样,企业才能永远充满活力。

城府深藏,心迹不露

【经典语录】

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韩非子·主道》

【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