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被迫禅让,迁回上阳宫。中宗率领百官去问武后的饮食起居。五公(张柬之、恒彦范、崔玄帏、袁恕己、敬晖五人因参加政变有功赐封郡公,又称五王)弹冠相庆,只有姚崇一个人痛哭流涕。张柬之等人问他:“现在哪里是哭的时候?你恐怕会因而招祸呵!”姚崇说:“我参与了讨伐叛逆,算不上功劳。然而想到长期侍奉武则天,如今这样做,是违背旧主啊!做人臣的应当善始善终,我就是因此而获罪,我也心甘情愿。”后来,武三思与韦后专权,五王被害,只有姚崇幸免。
冯梦龙著有《智囊》,他对于这件事评论说:武后被迫禅位,五王弹冠相庆,姚崇独自流涕。董卓被诛杀,百姓欢歌,只有蔡邕痛哭。两件事看似相同,祸福却不同。就因为武则天是君主,董卓是臣子;姚崇是为公,而蔡邕是出于一己之心。蔡邕叹息时,是他感恩之情的真实流露;姚崇痛哭流涕,是他免遭祸殃的权术而已。姚崇料知武后的侄子武三思还在朝,事情并未结束,日后可能报复,不像五王那样不听劝告。
【智慧金言】
做人一定要能够远见卓识而明察万物,必须是一个度势高手,通过对事物积极、敏锐、全面地观察、了解和预测,估计出“势”运动变化的趋向和力度,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跟上形势、适应形势。这样,既能够防范和避免失败、死亡等致命打击,又能够抓住机会以大显身手。
取天下者,心容天下
【经典语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毕载。泰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韩非子·大体》
【释义】
君主的心胸如果不能像天地一样宽广,就不能像天地一样遍覆毕载,包容万物。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所以能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溪流也不拒绝,所以能形成它的浩瀚。所以,君主如果和天地一样遍覆毕载,万物就齐备了;如果和山海一样不立好恶,不择小助,国家就富强了。解读无论是取天下,还是治天下,领导者首先必须要能够心容天下。不是常有人说吗: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从领导学上讲,就是领导者必须具备包容力。包容力是指领导者心胸的开阔度以及对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包容能力。
【活学活用】
领导者一定要心胸广阔。心胸第一,能力次之。作为一个领导、一个老板,不是你个人的能力决定你事业的大小,而是你的包容力(心胸)决定你事业的大小。“大树底下不长草”,能人式的老板往往容不下能人,但志向远大、心胸宽广的老板,也许个人的能力不强,但往往能留住各种各样能力极强的一流人才。
刘邦,个人的能力不强,但因为能够包容像张良、韩信、萧何等一流的人才,使他建立汉朝,由一个小亭长变成了开国皇帝。尽管这些人才各有各的缺点。
项羽,个人的能力是刘邦的十倍、百倍,“力拔山兮气盖世”、熟读兵法、能征善战,但就连一个亚父范增都用不好,一世英雄,落得孤家寡人、兵败垓下、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结局。
刘备,个人的能力一般,因为能够包容关羽、张飞、诸葛亮、赵子龙等一流的人才,使刘备军团事业兴旺。从卖草鞋做到了全国第三大“公司”。
李世民可谓功高盖世,如果没有开阔的胸襟,善待直谏者魏征,那会是另一副模样。魏征曾经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策划计谋和李世民作对。著名的玄武门事变就有他的参与,但李世民当皇帝之后并没有怀恨在心,反而重用魏征,和其他皇帝相比,这还不算心胸宽广么?
魏征的《十思》、《十渐》等谏书,尖锐批评唐太宗的缺点,皆人所不敢言,而唐太宗却欣然接受。后魏征因病请求辞职,唐太宗说:“金必锻炼而成器,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岂可去乎?”气量狭小之辈,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唐太宗终成为历史上广纳谏言、勇于改过的治国明君。
一个领导者,德才兼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包容力,有容人之量。俗话说得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领导者的心理是否健康成熟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他是否具有足够的包容力,容人、容己、容天下事。包容力也可以分为对事的包容力和对人的包容力。
对事的包容力是指领导者面对复杂环境和繁忙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领导者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群、各种各样的事物和许多未曾遇到的新问题,时刻承受着超乎常人的压力,也常常会遭受挫折和失败。如果缺乏包容力,就会深陷其中而难以解脱,就不能以超然的态度面对失败,最终就会影响身心健康,造成工作低效乃至失败。
对人的包容力一般指领导者容人、用人的能力。领导者要用好人,善于识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容人和用人,尤其是能容忍和使用那些比自己更强的人以及那些缺点和优点一样突出的“怪才”“奇才”和“偏才”,甚至那些与自已有矛盾、冲突或分歧,常常让自己下不来台的却能力又很强的“刺儿头”。如果领导者缺乏对人的包容力,要么嫉贤妒能,要么只对具有某种专长或性格的人才情有独钟,就会造成组织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或单一,这样就会影响组织的健康发展。
一个领导者,心胸有多宽,水平就有多高,事业也就有多大。作为领导者,最重要的是在决定任何事情时,要站得高,看得远,从大局出发,不可拘泥于眼前枝节小事。与此相反,心胸狭窄,元容人之量者,往往导致身败名裂、国破家亡的噩运。
《国语》中记载,西周末年,周厉王暴虐无道,政令严酷,引起强烈不满,怨声载道。周厉王听后大怒,命令官吏只要听到谁说坏话就杀谁,气氛异常恐怖,人们不敢多言。但三年后平民忍无可忍,最终发起国人暴动,推翻了厉王残暴的统治。
古往今来,心胸开阔者方成就大事业。胸襟开阔者,方能善于从逆耳之言中吸取教训,改正自己的过错。心胸开阔者,方能容得下兄弟,才能当老大,简单地把自己作为一个生存的个体是不行的,必须全盘考虑到每一个人的细微变化。
胸襟开阔、雍容大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容乃大不仅是历代名君的治国策略,也是做一个成功领导人的基本素质。同样,这种美德和素质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显得越发重要,更是做一个成功的现代企业家的必备素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现代企业家如果胸怀狭隘,没有容人、容物的肚量,不仅难以成就大事业,恐怕也难以与人亲切地交往,和睦地与人相处,甚至内心也永远感到孤单、寂寞、痛苦。
企业家有宽大的胸怀不仅能收揽人心,在自己身边聚集优秀人才,还能使人心悦诚服、同心协力、互助互爱。同时,也可以使自己心平气和、头脑清晰、心态平稳,见识、胆识随之而拓展,为来日谋求更大的发展打下基础。
【智慧金言】
当今社会是服务的社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唯有能容人,才能为他人所容,谁也不能独自生存。因此,宽大的胸怀不仪是处世之基本,也是成功的基础,身为企业领导容人是首要。
承担责任,明辨是非
【经典语录】
明君之道,贱德义贵,下必坐上,决诚以参,听无门户,故智者不得诈欺。
——《韩非子·八说》
【释义】
英明领导的原则是:卑贱的人可以议论尊贵的人,下面的人犯了错误一定要连带上面的人负责,用检验的方法来判断事情的真实程度,不偏听偏信,这样的领导就没有人能欺骗他。解读韩非子认为,英明的领导应该让下属评论自己,这样可以听取下面的心声,体察民意,赢得人心。下属有过错,上级也应该难逃其咎。勇于承担责任是一个成熟的领导的个人魅力,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总会让人感觉可靠。
【活学活用】
下级依靠上级,上级就是榜样,上级对下级起督导作用。上级不应该因为下级做了好事而揽功,更不应该因为下级犯了过错而推诿责任。领导者要想建立起自己的权威,就应该让下属觉得上司就是他们真正的靠山,要勇干负责,不委过于下属。
上下级之间存在着“无形”的层层负责的关系,下级对上级负责,上级对更高一级负责。所以,韩非子认为,各级官员,无论级别高低,都应对任命者负责。为了督促官员更好地为任命机关负责,在履行职责与追究责任上实行必要的“连坐”是可以且是必要的。
有时候,下属犯错误并不是自身原因造成的,而是由于主管领导的责任,有的是因为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的,有的是下属在领导的授意下造成的,有的是下属替领导工作时造成的。不管什么样的原因造成失误,领导要敢于承担责任,下属不必为你背黑锅,做你的牺牲品。
深圳一家香港公司的办事处,只有一位主管和一位职员。在一次税务检查中,税务局发现这家办事处成立两年没有纳过税,于是做出了罚款决定,数额有几万。香港老板知道这件事后,单独问那位主管:“你当时怎么想的,怎么会发生这种的事情?”主管说:“当时我想到了税务申报,但职员说很多公司都不申报,我们也没有营业收入,就不用申报了。考虑到可以给公司省些钱,我也就没再考虑,这些事情都是由职员一手操办的。”
老板又找到那位职员,问了同样的问题。职员说:“从为公司省钱的角度,再加上我们没有营业收入以及公司也没申报,我把这种情况同主管说了,最终申不申报还应由主管做决定,他没跟我说,我也就没报。”结果,香港老板把那位主管解聘。本应是他承担的责任却推卸给了一名普通员工,这样的下属每个老板都不会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