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水浒传》学生活
5557000000024

第24章 得人:识人为先,手段多样(5)

袁绍临终之时,由其妻刘氏及谋士审配、逢纪操纵,立三子袁尚为大司马将军,统领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其长子袁谭深为不满,欲与袁尚一争高下。恰在此时,曹操乘连胜之威,进攻黎阳。袁谭迎战大败,只好派人向袁尚求救。袁尚只拨5000兵相助,且在半路上被曹军全部截杀。此后,袁尚即不再增派援兵,意欲借曹操之手除掉其兄。袁谭大怒,便欲投降曹操。消息传到冀州,袁尚担心袁谭降曹后并力来攻,便亲自率领大军去黎阳救助袁谭。袁谭闻讯大喜,遂打消了投降的念头。不久,袁熙、高干也领救兵来到黎阻城下。四支兵马并在一处,仍然不是曹操的对手,黎阳很快就被曹军攻破。袁氏兄弟与高干只好弃城逃走。曹操引兵追赶,袁谭与袁尚退入冀州坚守;袁熙与高干则在城外下寨,以成犄角之势。曹军连日攻打,一时难以奏效。这时,谋士郭嘉向曹操献“隔岸观火”之策说:“袁绍废长立幼,而袁谭、袁尚二人势力相当,各树党羽,互相争斗。如果进攻太急,他们就会团结一致对付我们;如果暂缓攻击,他们之间就会相互争斗火并。我们不如举兵南向,作出南征刘表的姿态,以便等待其内部发生变乱。当其内乱发生后,再进击他们,可以一举而平定河北之地。”曹操认为很有道理,便留下贾信守黎阳,曹洪守官渡,自率大军向荆州进兵。事情果如郭嘉所料,曹操撤军不久,袁谭与袁尚即大动干戈。袁谭敌不过袁尚,便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乘机挥军北向,首先打败袁尚、袁熙,后又消灭掉袁谭和高于,从而一举平定了河北。

袁熙、袁尚被逐出冀州后,引兵连夜奔往辽西投依乌桓去了。曹操用郭嘉之言,以田畴为向导,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轻军千里往袭,在白狼山与袁氏兄弟及乌桓王冒顿的大军相遇。两军大战一场,冒顿大败被杀,袁熙、袁尚率数千人逃向辽东。曹操并不追赶,退军易州,按兵不动。大将夏侯说:“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宾服。现在袁熙、袁尚又前往投靠,必为后患。不如乘其未动,火速往征。”曹操笑道:“用不着劳烦诸位虎威,几天之后,公孙康定会自动将二袁的脑袋送来。”众将都不相信。然而,不久之后,公孙康果然派人将袁熙、袁尚的首级送到。曹操大笑道:“不出郭嘉之料!”原来,郭嘉在征乌桓途中染病在身,不得已只好留下治疗。临终之时,他写下一封信给曹操,授计说:公孙康一直担心袁氏吞并,今袁熙、袁尚前去投奔,心中必然怀疑。如果我们派军攻打,他们势必并力迎击,急切中难以得手;如果暂缓出兵,公孙康与袁氏兄弟就会互相火并。事情正如郭嘉分析的那样,公孙康听说袁熙、袁尚将要来投,当即与手下人议定:若曹操前来征讨,便留下他们,合力抗曹;否则,就将他们赚人城中杀掉,献给曹操。这是因为,当年袁绍曾有吞并辽东之心,公孙康不仅一直耿耿于怀,而且也担心袁氏兄弟前来投靠是假,欲鸠占鹊巢是真。而袁氏兄弟也的确如公孙康所担心的那样,企图寻机杀掉公孙康等人,以辽东数万骑兵与曹操抗衡,收复河北。所以,当细作回报说曹操屯兵易州,并无下辽东之意时,公孙康立即设计将二袁杀掉,并且派人将首级送到易州。

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即除掉了袁熙、袁尚,又使公孙康自动归服。真可谓一石击二鸟,何乐而不为。

二、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是指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去害自己想害的人,曹操就运用此计,想假手刘备来杀祢衡,而刘备识破此计,又令黄祖杀了祢衡,使刘表做了个“二传”,这样就更淡化了曹操的谋算。

曹操招安张绣之后,听纳贾诩的建议,打算找一位有文名的人去招安刘表。孔融荐出祢衡。谁知祢衡恃才自傲,将曹操的手下贬损一番。当时张辽在一旁,抽剑要杀祢衡。曹操制止说:“我正缺少一个鼓吏,早晚朝贺享宴,可令你担任这个职责。”祢衡不推辞,应声而去。张辽说:“此人出言不逊,为何不杀了他?”曹操说:“此人素有虚名,远近皆知,今天杀了他,天下人必然说我不能容人。他自以为有能耐,所以令他为鼓吏来羞辱他。”

第二天,曹操大宴宾客,令鼓吏击鼓。祢衡一身旧衣而入,击《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深沉辽远,如金石之声。座上人听着,莫不慷慨流涕。左右人喝道:“为何不更衣?”祢衡当着他们的面脱下旧衣服,裸体而立,赤身尽露,客人皆掩面。祢衡慢慢穿上裤子,脸色不变。曹操叱道:“庙堂之上,为何这般无礼?”祢衡说:“欺君罔上才叫无礼。我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而已。”曹操说:“你清白,那谁污浊呢?”祢衡道:“你不识贤愚,眼浊;不读诗书,口浊;不纳忠言,耳浊;不通古今,身浊;不容诸侯,腹浊;常怀篡逆之意,心浊。我是天下名士,你把我用着鼓吏,这像阳货轻贱孔子。”曹操指着祢衡说:“令你去荆州做说客,如果刘表来降,就封你做公卿。”祢衡不肯去,曹操便命备三匹马,令二人挟持着他而去。并教文武官员在东门外为之置酒送行。

荀告诉大家:“如果祢衡来,诸位都不要起身。”祢衡到,下马人见,众人皆端坐。祢衡放声大哭。荀问:“为什么哭呢?”祢衡说:“走在死柩之中,怎能不哭?”众人皆说:“我们是死尸,你就是无头的狂鬼。”祢衡说:“我是汉朝的臣子,不作曹操之党羽,怎么没有脑袋?”众人要杀祢衡。荀急忙制止,说:“他不过是鼠雀之辈,用不着沾污我们的刀。”祢衡说:“我是鼠雀,可还有性;而你们只能叫做寄生虫。”众人恨恨而散。

祢衡到荆州,见刘表之后,表面上颂扬刘表的功德,可实际上尽是讥讽。刘表不高兴,叫他去见黄祖。有人问刘表:“祢衡戏谑主公,为何不杀了他?”刘表说:“祢衡多次羞辱曹操,曹操不杀他,是因为怕因此失去人望,所以叫他当说使到我这里来,要借我的手杀他,使我蒙受害贤的恶名。我如今让他去见黄祖,让曹操知道我刘表有见识。”众人皆说好。

祢衡至黄祖处,共饮,皆醉。黄祖问祢衡:“你在许都有什么人?”祢衡说:“大儿孔融,小儿杨修。除此二人,别无人物。”黄祖说:“我像什么呢?”祢衡说:“你像庙中的神,虽然受祭祀,遗憾的是不灵验!”黄祖大怒,说:“你把我比成是土木制作的偶像了!”于是杀了祢衡。祢衡至死骂不绝口。曹操得知祢衡受害,笑着说:“腐儒舌剑,反自杀了!”

曹操既想杀祢衡,又不愿担害贤之名,不让自己招贤纳士的大计因之受半点损害。经过几番唇枪舌剑的交锋,曹操知道祢衡这种人肯定会被达官显贵所嫉恨,所以他便派祢衡出使刘表,企图以刘表无谋无量杀死祢衡,使自己毫无损失地解除心头之恨。刘表竟然识破了曹操的如意算盘,竟然也容忍了祢衡的讥讽,但他令祢衡去见黄祖,最终将祢衡放到黄祖的刀下。

必须指出的是吴用使用上面两个计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赚得人才,虽然计谋歹毒,但确实也是为了梁山多得几位人才。

在现代社会中,人才的价值应该如何计算才算准确呢?这个问题令人不好回答,但独具慧眼的企业家会告诉你,好人才金不换。有时,为了网络一个关键性的人才,哪怕是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木村是日本东京一家化学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他工作勤奋,钻研刻苦,富有创造性,设计出的几种化学合成剂都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并成功地打入了美国与西欧市场,公司由此也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这家公司的竞争对手,横滨市的一家新开的化学制品公司却苦于产品设计人员不得力,尽管它拥有当时世界一流的设备和一批精明强干的推销人员。

为了能够找到得力精干的设计师,公司总裁佐佐木思之再三,决定聘请“人事间谍”出马“挖墙脚”。佐佐木来到东京一家“人才信息公司”,请求援助。专家田中会见了他。佐佐木坦率说明后,田中面露难色。但在佐佐木开出的高额活动费并允诺在事成后交付巨额金钱的引诱下,田中答应试试。

田中很快通过木村的同事了解到木村曾经几次同公司主管设计的上司铃木发生意见冲突,使铃木很失面子。而且田中还得知,目前在公司中比较赏识木村的总裁,年事已高,并即将退休。

至此,一个说服木村“跳槽”的方案已经形成。不过,老于世故的田中知道,要成功地引诱木村跳槽,没有过硬的第一手材料是不行的。于是,田中使出绝招,他想方设法买通这家公司的一名打扫董事会会议室的清洁工,要他把一微型窃听器安放在室内的一个保温瓶底部。然后,田中耐心地一次次窃听开会的内容。好几个星期过去了,由于电池用完,窃听器也换了几次,可是偷听到的内容同“挖木村”都毫无关系。可田中并不气馁。终于有一次田中听到了董事会讨论“副总裁”退休后的下届总裁的人选。董事们一致推选铃木,因为他年富力强,勇于开拓。至此,木村的跳槽已是一说即成了。

【智慧金言】

也许田中挖人墙角的手段不是太高明,也不是太道德,但他在人才竞争中对人才心理的揣摸和观察确实是令人称道的。

关键时拉人一把

且说晁盖正和吴用、公孙胜、刘唐在后园葡萄树下吃酒。此时三阮已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晁盖见庄客报说宋押司在门前。晁盖问道:“有多少人随从着?”庄客道:“只独自一个飞马而来,说快要见保正。”晁盖道:“必然有事。”慌忙出来迎接。宋江道了一个喏,携了晁盖手,便投侧边小房里来。晁盖问道:“押司如何来得慌速?”宋江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七人。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带着若干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并本州文书来捉你等七人,道你为首。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你。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更待甚么!我回去引他当厅下了公文,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耽搁。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晁盖听罢,吃了一惊,道:“贤弟,大恩难报!”宋江道:“哥哥,你休要多话,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也。”晁盖道:“七个人:三个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已得了财,自回石碣村去了;后面有三个在这里,贤弟且见他一面。”宋江来到后园,晁盖指着道:“这三位:一个吴学究;一个公孙胜,蓟州来的;一个刘唐,东潞州人。”宋江略讲一礼,回身便走,嘱付道:“哥哥保重,作急快走!兄弟去也!”宋江出到庄前,上了马,打上两鞭,飞也似望县来了。

晁盖等一伙人,在黄泥冈用蒙汗药麻翻了给蔡太师押送金银珠宝的人,劫持了无数的金银。案件发生后,官府得知东溪村的保正晁盖所为后,派拘捕前去捉拿,宋江等人知道后,冒着生命危险把消息告诉了晁盖,劝他们逃走。晁盖因此才得以逃走了。

故事中,宋江作为一个公人,竟然放走了打劫公家嫌疑人晁盖等。可以说,宋江之所以这样做,是他发现了晁盖是个人才,日后可为共事。俗话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后来宋江落难,晁盖等却鼎力相救,并要他当梁山泊众好汉的头领。

古人云:“玉石相类者,唯良工能识之。”意思是说,玉和石的样子相像,只有技艺精良的人,才能识别出来。如果从识人角度来说,是讲只有远见卓识的人,才能从平庸的人中发现朋友。

这里有一个识别朋友的故事。春秋时,扶佐齐桓公称霸中原的能臣管仲,与鲍叔牙是朋友,齐桓公他之所以能被齐桓公破格任用,完全是由于鲍叔牙的推荐,所以管仲常对人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可见,他对鲍叔牙十分感谢的,当然,也更深深地理解他。但是在他临死时,齐桓公问他:“你死之后,让鲍叔牙来接替你的职务,你看怎么样?”管仲听说,想了一会儿终于说:“鲍叔牙是我的恩人和好朋友,又是一位至诚君子,但是,我认为他不适合执掌国政。”齐桓公问他为什么?管仲回答说:“鲍叔什么都好,就是对善恶看得过于分明,别人有一点过错他都不能容忍,为人处世,对别人的优点不忘于怀是可以的,但对别人的任何错误和缺点都不能容忍,谁又受得了呢?鲍叔牙看见别人有一点不是,便一辈子不能忘记,这是他的短处啊!”齐桓公同意管仲的话,最后选用了隰朋。

不久这话被齐桓公的幸臣易牙听到了,由于管仲曾经劝告齐桓公不要亲近易牙这样的人,所以一直怀恨在心,现在有了这个机会,就偷偷地去鼓动鲍叔牙说:“管仲之所以能当宰相,还不是全靠您的推荐。现在他病危,大王问他谁可为相,他却说您不适宜,另外推荐了隰朋。您瞧,这多不够朋友!”鲍叔牙听了这话,冷冷一笑,对易牙说:“对呀,这正是为什么我要推荐管仲的理由啊!管仲忠于国家,不讲私情,不吹拍朋友,你们如何能够理解?假如大王让我当司寇,专管驱逐佞人,那是很合适的;假如让我主持国家,你们可就没有容身之地了!”说得易牙无地自容,赶快逃走了。

在上面的例子中,管仲和鲍叔牙都是好朋友,论感情非常深厚,论理性对事物观察也十分准确,但他们却能将两者分得很清,并不影响他们对人的理性观察和感情的交流,相比之下,更多的中国人却常常在理性和感情中划不清界限,成为感情的牺牲品。这是我们处世中所应注意的。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样去辨别朋友的好坏呢?

一、识人以义,可以共存

判别朋友的标准是以义为首,还是以利为首,如果弄清楚这一点就不会产生错误了。三国时孙策夺取丹阳后吕范要求暂领丹阳督都的职务。孙策说:“你现在已经拥有很多兵马,怎么再委屈你做这小官呢?”吕范说:“我舍去本土托身于将军,就是为了同你一起共创大业,我俩像是同舟涉海,存亡相关,稍有不慎就要遭到失败。这就是我的忧虑,不单单是您啊!现在丹阳这样重要,事关大局,还计较官职大小吗?”孙策非常感动,认为他是可以共生死的朋友,就把丹阳交给了吕范。

二、危难易出朋友,危难也易出卖朋友

大难当头时,人们总是愿意联合起来,这时候他们就成了朋友。而当朋友不能够共御灾难时,人们又通常出卖朋友来保存自己,所以识别朋友的方法十分复杂。

孙子说:“吴人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说的是当舟将沉下水去时,吴人越人,都想把舟拖出水来,成了方向相同的合力线,所以平日的仇人,都会变成患难相救的好友。而相反,张耳陈余,称为刎颈之交,算是至好的朋友,后来张耳被秦兵围困,向陈余求救,陈余畏秦,不肯应援,二人因此结下深仇,这时张耳将秦兵向陈余方面推去,陈余又将秦兵向张耳方面推来,力线方向相反,所以至好的朋友,会变成仇敌。结果,张耳帮助韩信,把陈余杀死在洱水之上。可见,危难也易出卖友。

危难识朋友的方法你也可以一试。

三、以心相交真朋友

1.志同道合真朋友。交朋友首先得有共同的操守和共同的志趣,不分年长年幼,也不分男性女性,但思想必须站在同一高度上才有可能成为真朋友。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很难说他是不是你的真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