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诸葛亮兵法》学生活
5557200000024

第24章 《将苑》(6)

实际上,晋文公这么做的用意并不是像他说的那么简单。这次撤退对于晋国来而言可谓是一举三得:首先,楚军的将领成得臣是个莽汉,他见晋国不战而退,必定趁势追击,晋国只需设下埋伏,等楚军自投罗网,此为天时;其次,后退九十里,也就退到了城濮一带(今山东鄄城西南),城濮周围地形险要,十分有利于防守作战,此为地利;最后,他实现了当年的承诺,军队上下都觉得自己追随了一个有情有信的将领,打起仗来自然更加卖力,此为人和。晋文公的这一退,给晋国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有利条件,可以说是胜券在握。

而楚国这边,成得臣果然被激怒了,他未采纳副将斗勃顺水推舟借机退兵的建议,反而认为晋文公是惧怕了,于是派兵连进九十里。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了战书,措辞傲慢无礼,丝毫不把晋文公放在眼里。晋文公见时机已成熟,便派人回答说:“我始终没有忘记楚王当初对我的恩德,因此信守承诺,一直退到了这里。可如今你们的不肯罢手,我们只能是一决高下了!”

战斗开始后,晋文公下令军队边战边退,当楚军右路军前去追赶的时候,晋国大将胥臣率领披着虎皮的士兵冲了出来。一刹那间楚军阵形大乱,右路军大败。晋军又以同样的方法引诱楚左军进入圈套,大败左军。随后,晋军派人假扮楚军给成得臣报信,说楚国左、右两路军都大获全胜,目前正在全力追击晋军。成得臣信以为真,便亲自率兵冲向晋军,此时,晋国左、右两路军都已赶到,将楚军围在中间。直到此时,成得臣才清楚自己上了晋文公的当,但太晚了,楚军被晋军杀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晋军占领了楚国的营地,欢庆了三天三夜,这才满意地凯旋。而成得臣自觉无颜再见楚成王,便在途中自杀了。

经过这一战,其他一些国家的国君为晋文公言而有信、退避三舍依然能打败楚国的信义和胆识所折服,晋文公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中原霸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智慧金言

不管是领兵打仗还是成就事业,天时、地利、人和都是缺一不可的三个条件。若把“天时”理解成“在正确的时间做某事”,那么“地利”就可以理解成“在正确的地点做某事”,而“人和”则是“和正确的人一起做这件事”。尽管“天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可一样需要你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悉力,试想,若洛克菲勒晚十年再从事石油生意,他怎么可能成为富可敌国的石油大亨呢?“地利”和“人和”则更需要你不懈地努力和经营。总之,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时刻准备着,并留心观察身边的一切,兴许天时、地利、人和就蕴含其中。

十五、不陈

原文

古之善理者不师①,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昔者,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②,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若舜修典刑,咎繇③作士师,人不干令④,刑无可施,可谓善师者不陈。若禹伐有苗,舜舞干雨而苗民格⑤,可谓善陈者不战。若齐桓南服强楚,北服山戎,可谓善战者不败。若楚昭遭祸,奔秦求救,卒能返国,可谓善败者不亡矣。

注释

①不师:不陈兵出师。

②安其居,乐其业:安、乐,都是使动用法,意谓安居乐业。

③咎繇:舜时掌管刑罚之官,亦称皋陶。

④干令:违犯法令。

⑤格:服从、归顺。

译文

古代擅长治理国家的人不使用军队,擅长使用军队的人不用摆兵布阵,擅长摆阵势的人不轻易作战,擅长作战的人不会失败,擅长于处理败局的人不会灭亡。过去圣人治理国家,使人们安居乐业,长期互不侵犯,这就是所说的擅长治理国家的人不使用军队的例子。例如,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制度,任命皋陶担任司法官,人们不冒犯政令,刑法无处施用,这就是所说的擅长指挥军队的人不用摆兵布阵的例子。又如大禹率兵讨伐有苗部落,虞舜命令士兵挥舞盾牌和雉羽,有苗部落的民众就归顺了,这就是所说的擅长摆兵布阵而不轻易作战的例子。再如齐桓公在南方征服了强大的楚国,在北方降伏了山戎,这就是所谓善于作战而不会失败的例子。再如楚昭王,遭受大举进攻的灾祸,而请求秦国救援,终于能回到国都,这就是所说的擅长处理败局就不至于被灭亡的例子。

活学活用

1917年,当一战进入战争的第三阶段时,此时,德国已经快招架不住了,它一方面要同英国、法国、比利时的军队在西线展开对抗,另一方面又要应付来自俄国军队的东线战斗。怎样才能防止腹背受敌,把精力集中到一条战线,是德国军队亟待解决的问题。

1917年3月8日,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各地举行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反对战争给俄国经济带来的极大破坏和由此引发的种种灾难。这一革命风暴可把当时统治俄国的尼古拉二世吓坏了,3月15日,他被迫退位,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沙皇王朝终于灭亡了。远在瑞士的列宁闻讯后欣喜万分,他巴不得立刻回国,投入到这次轰轰烈烈的革命中去。可要从瑞士回到俄国,必须经过德国领土和德军占领的地区,德国和俄国对应,它是不会允许一个俄国人经过自己的领土,潜回俄国的。

然而,出乎列宁意料,德军不但没有捉拿他,还主动提供专列,让列宁和他的同志们穿过战区回到俄国,并给他们大量的金钱援助。为了防止引起俄国人的误解,德军还让人把专列从外面封起来。就这样,列宁一行相安无事地抵达了彼得堡的芬兰站。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有些不许德军正在东战线和俄军作战,两国应该是水火不容的,为何德军要费尽心思地送一个俄国人回国呢?是不是糊涂了?实际上,德军的高明之处在于:不费一炮一枪,就让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这么说呢?众所周知,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他一直反对战争、拥护和平,主张俄国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德军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列宁安全返回俄国,列宁必将领导俄国人民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俄国国内的矛盾一激化,肯定无心对外作战,这样一来,德国就摆脱了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精力和英、法等国展开决战了。

果不所料,还在火车站的时候,列宁就当着前来迎接他的群众发表了演讲,提出“和平与面包”的口号,主张马上与德国讲和,停止对外战争。然而,列宁的这一呼吁遭到“二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临时政府的强烈反对,他们坚持对德作战,声称单方面讲和不仅有损国家利益,更违反国际义务,将来会遭到英、法等协约国的制裁。

列宁不顾临时政府的反对,立刻办起了四十多种刊物和报纸,积极宣传自己的“和平与面包”主张。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进行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时期,俄国专心处理国内矛盾,哪还有精力再同德国作战呢,德国有喘息的机会,心里暗暗得意:自己的“如意算盘”果然打对了。

不过,令德国更加高兴的事情还在后面。“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多次向英、法等国发出倡议,要求马上停火,进行和平谈判。但这次倡议遭到英、法等国的断然拒绝,他们对这个刚刚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恨之入骨,自然希望它能继续在东线和德军作战,这样既能牵制德国,还可以削弱俄国的实力,岂不一举两得?无奈之下,列宁决定单方面与德国进行和平谈判。

德国抓住列宁和苏维埃政府渴望和平、重建经济的心理,在谈判过程中提出诸如割地、赔款等的无理要求。列宁考虑到俄国征战多年,经济需要恢复、人民需要和平,再硬打下去,国家必将走向毁灭的深渊,最终答应了德国的要求,签订了不平等的布雷斯特和约,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此时,德国才算真正达到了目的。

尽管在这件事上,德国并非代表正义的一方,可是要承认,德国送列宁回国企图搅乱俄国的做法确实十分高明。

智慧金言

“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这是治国领兵的最高指挥艺术,与我国古往令来军事名家追求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简言之,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时至今日,我们追求的不也是如此吗?每个人都希望做事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动脑筋,掌握正确的方法,并且不断努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利益。

十六、将诫

原文

书曰:“狎①侮君子,罔②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人力。”故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③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④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静如潜鱼,动若奔獭,丧其所连,折其所强,耀以旌旗,戒以金鼓,退若山移,进如风雨,击崩若摧,合战如虎;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有危者安之,有惧者悦之,有叛者怀之,有冤者申之,有强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谋者亲之,有谗者覆之,获财者与之;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先计而后动,知胜而始

战;得其财帛不自宝⑤,得其子女不自使。将能如此,严号申令而人愿斗,则兵合刃接⑥而人乐死矣。

注释

①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②罔:无、不。

③总:全面掌握。

④说:同“悦”,喜爱。

⑤自宝:指将财物占为己有。

⑥兵合刃接:指两军交战。

译文

《尚书》上说:“轻视、侮辱贤德的人,就很难让人尽心尽力;轻视侮辱士卒,就没有人能够尽力。”所以带兵打仗的关键,在于笼络英雄人物的心。严格实行奖赏惩罚的制度,全面掌握文治武功的途径,并施用刚柔相济的方法。喜好《礼》、《乐》并笃厚地实践《诗》、《书》的道理,先研修仁义而后再培养智慧勇敢。静止的时候就像潜在水底的鱼,行动的时候就像飞奔的獭,摧毁敌人的联合,削弱敌人的锋芒,用旌旗显耀其威力,用锣鼓来统一行动。撤退时有如山移动一样稳固,进攻时就像暴风骤雨一般猛烈,击溃敌人如摧枯拉朽,与敌人交战时则势如猛虎。对敌人紧逼不舍又不使困兽犹斗,并利诱敌人,扰乱敌军部署以制胜。敌人谦卑就要使他们骄傲,敌人亲密就要离间他们,敌人强大就要削弱他们。而自己的士卒,若处境危险就要设法使他安定,有所畏惧就要让他喜悦,想要背叛就安抚他,有冤屈就要让他陈述,桀傲不驯的要抑制他,弱小的要扶持他,有谋略的要亲近他,喜欢谗言的要详察他,想获取财物的便要给予他。不用数倍的兵力去攻击弱小的敌人,不仗恃士兵众多而轻视敌人,不自恃有才能而骄傲自满,也不因受到宠信就逞威风。要先谋划,然后再行动,确信会胜利再开始作战,缴获敌人的财物而不占为己有,俘虏敌方的子女而不为己所役使。将领若能如此严格申明号令,那么人们就愿意作战,两军交战时兵卒才会乐于奋死效忠。

活学活用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是松下幸之助,被誉为“经营之神”,在数十年的管理生涯中,他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是最值得人们称道的。由于知道怎样抓住人心,松下公司从上到下充满活力,每一位员工都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一次,松下幸之助在工作会议上提问:“当你的客户问,你们公司到底生产什么产品时,你应该怎么回答呢?”他的话音刚落,人事课课长立刻回答:“我会告诉对方,我们公司是生产电器用品的。”这一回答显然并没有错,尽管松下公司当时的产品种类繁多,但全部都是电器产品。没想到这一回答却遭到了松下幸之助的反对。“不,遇到这种问题,你应该这样回答:我们公司是培育人才的公司,兼做电器产品。”松下幸之助坚决地说。

实际上,他不仅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1929年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爆发危机,日本经济也严重萎缩,许多企业都关门倒闭了。松下公司也姿到极大的冲击,开始陷入困境,大批库存积压,销售连续赤字,松下原本就很虚弱的身体也因过度操劳而使病情加重了。但商场是没有假期的,松下拖着病体和公司高层商量对策。

在决策会议上,有的管理者提出裁减员工、缩小业务规模,最大限度地保存自身实力。然而,这一看似合理的提议却受到了松下的反对。最后他决定,可以减少产品的产量,但不能降低价格;公司员工可以工作半天、推销半天,但一定不能减员减薪。

重视员工是松下幸之助一贯坚持的原则,他不希望自己员工的生活因为公司的不景气而陷入困境。当时,大部分努力维持的企业都进行裁员、降低员工工资,松下公司的这一做法获得了全体员工的拥护。

眼见松下如此维护自己的利益,员工们自然就把松下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一般人都懂得的道理。公司施行这种政策后,人心大振,个个奋力拼搏。他们想方设法地推销公司生产的产品,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仓库里积压的产品就销售一空,松下公司也顺利渡过了难关,重新走上了复兴之路。

不仅如此,松下幸之助对员工的尊重还表现在他对部下的关心上。松下经常教导公司的领导层要主动关心部下、体谅员工。不要以为你是领导,不可以对下属颐指气使。当你获得奖励时,更不要以为这绝属于你个人的功劳,要对你的下属有感激之情,是他们的努力工作为你争得了荣誉,要有“为员工端上一杯茶”的想法。正因如此,员工也心甘情愿地与松下同生死、共患难运,为松下公司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智慧金言

古人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只有真心对待他人,才有可能换取他人的信任。当然,真心不代表一味顺从,诸葛亮前面提出了“严赏罚、总文武、操刚柔、说礼乐、先仁义”等,都是获得“得人心”目的的根本方法。在得到人心后,还要学会“尽人力”,松下幸之助在获取员工信任后,通过员工的努力帮助公司渡过难关,正是“尽人力”的最佳表现。而诸葛亮随后所谈到的克敌制胜之术,无疑是“尽人力”的不二良方!

十七、戒备

原文

夫国之大务①,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里,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息②,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旰食③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而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④。”又曰:“预备无虞,古之善政。”又曰:“蜂蜇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故曰,有备无患。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注释

①大务:重大的事情。

②逾息:超越呼吸之间,指形势紧迫。

③旰食:指事情繁忙而不按时吃东西。

④师:率领军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