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诸葛亮兵法》学生活
5557200000003

第3章 《便宜十六策》(3)

听完之后本田宗一郎什么都没说,也起身去了洗手间。外国商人并没在意,只是以为他也是去“方便”,于是便跟宗一郎的伙伴谈聊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二人只见宗一郎兴冲冲地从洗手间出来,手里还拿着一副干干净净的假牙。

智慧金言

本田公司取得的成就,与本田宗一郎处处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是密不可分的,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本田宗一郎无意间就轻易解决了管理上的一个难题。

便宜三、策视听

题解

《孙子兵法》有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高明的领导者,总能把握事物发展的先机,从细微的变化看到其长远趋势,从而果断决策,提早防范。因此,科学决策的依据,就是通过看和听所掌握的事物细微变化所反映的问题实质。故诸葛亮说:“故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

原文

视听之政,谓视微形,听细声。形微而不见,声细而不闻,故明君视微之几①,听细之大,以内和外,以外和内。故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②,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故《经》③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目为心视,口为心言,耳为心听,身为心安。故身之有心,若国之有君,以内和外,万物昭然。观日月之形,不足以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以为听。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夫五音④不闻,无以别宫商⑤;五色⑥不见,无以别玄黄⑦。盖闻明君者常若昼夜,昼则公事行,夜则私事兴。或有吁嗟之怨而不得闻,或有进善之忠而不得信。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故《书》⑧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注释

①几(jí):隐微,不明显。特指事情的苗头或预兆。

②庶士:民众。

③《经》:这里指《道德经》。“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见《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④五音:古代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的五个音阶。

⑤宫商: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两个音阶。这里泛指各种声音,引申为各种意见。

⑥色: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古代以这五种颜色为正色。

⑦玄黄:玄,黑中带红的颜色。玄黄,泛指各种颜色,引申为事物的各种情形。

⑧《书》:这里指《尚书》。

译文

视听作为重要的治国之道,就是要观察事物细微之处,聆听微弱的声音。事物细微不易被察觉,声音微弱不易被听到。因此,贤明的君主必须从细微之处着手,看事物的本质,从微弱声音听到重要的事情,使朝廷内外互相沟通、联系。因此,君主治理国家的方略,关键在于多听勤察,广纳群臣建议和普通人的意见。这样,君主像可将万物当作自己的耳目,使所有的声音辅助自己的耳朵。因此,《道德经》上说:“君主勿要形成自己固定不变的观念,要思百姓之所思。”眼为百姓观察,口为百姓表达,耳为百姓聆听,一己之身因百姓安宁而安宁。因此,人身体有心,好似国家有主。心之内外沟通,事物就一目了然。只看到日月的光辉不能算作眼明,只听到雷霆的轰鸣不能算作耳聪。因此,君主多看才有智慧,多听才有谋略。若没有听过宫、商、角、徵、羽这五种音阶,就不能辨别出音阶之间的区别;若没有见过青、赤、黄、白、黑这五种颜色,就不能辨别颜色之间的差异。贤明君主常如昼夜有序,白昼处理国务,夜间处理家务。即使如此,仍会不能听到所有的意见,还会有些忠诚之士的建言不能被采纳。怨愤听不到,就不能为蒙冤者伸冤;正确的建言得不到采纳,就不能信任忠诚之士,奸臣就会大行其道。因此,《尚书》说:“天子所看到的就是百姓所看到的,天子所听到的就是百姓所听到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活学活用之一

故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

真相常常隐藏在繁杂的现象背后。一个身居高位、领导国家或是企业的人更容易受到蒙蔽。臣子和下属汇报的情况,往往出于私利或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进行了包装;即便不是如此,未经详细调查,得出的结论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以此为依据就难免作出错误的决策。精明的管理者懂得,事物的真相常常会从细微处显露出来。他们“视微形,听细声”,善于以小见大;并且“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善长于借助大众的眼睛和耳朵,来得到全面、丰富的信息。

箕子见微知著

商朝的殷纣王被称为荒淫暴君,据历史记载,纣王修的大小宫殿一百七十多处,宫中有九个集市。

殷纣王刚即位不久,有人给他进贡了一枚象牙,纣王想来想去,最后决定让工匠给他做成一双象牙筷子。这件事让纣王的堂兄箕子知道了,于是箕子便叹道:“商朝的江山不会长矣。”

箕子的家人听到就感到很奇怪,便问道:“你怎么可以无凭无据讲出这么犯上的话呢?”

箕子冷笑道:“证据?你已经听说了纣王命人雕刻的那双象牙筷子了吧?这便是最好的证据。”

家人不许地问:“仅是一双象牙筷子而已,能表明什么呢?”

“这道理还不简单?”箕子说道,“象牙筷子必须与犀角雕成的碗、白玉琢成的杯相配用。这些珍贵的器皿当然不能盛野菜、粗粮,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之后,也就不会再穿粗葛做的短衣,更不会再住简陋的茅草屋,而要穿华丽的衣服,乘豪华的车子,住高大的楼宇。如此下去,我们商国境内的物品将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势必会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从象牙筷开始,我已看到了日后可怕的发展结果,真不禁为他担优啊!”

果不出所料,纣王的贪欲越来越大,开始征收重税,为他修建占地三里的鹿台和以白玉为门的琼室,还到处搜刮奇珍异宝、奇禽怪兽用来充实宫殿。同时在鹿台旁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让裸体的男女在其中互相追逐游戏,而纣王在旁着观看,通宵达旦在此饮酒作乐。

纣王的荒淫引起全国百姓怨声载道,众诸侯纷纷起兵造反。最后,纣王被周武王联军打败,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

从一双象牙筷子,就能准确预测出商纣王的命运轨迹。惊叹之余,不得不令人对箕子见微知著的洞察力佩服之极。混沌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主要意思是说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不经意之间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会引起美国德州的一场龙卷风。这虽然是一个借喻,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提示: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均是由量变到质变。量变过程细微而缓慢,微小的变化常常被忽视,而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质变忽然来临,已经是木已成舟,为时已晚。

智慧金言

善于从细小的变化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身为管理者的必备素质。不安分的淘金者——李维·施特劳斯

1850年,美国西部发现了大片金矿,于是,西部淘金热潮立刻大肆兴起。无数梦想一夜致富的人潮涌向了那曾经是荒无人烟的西部不毛之地。

二十一岁的李维·施特劳斯也跟随人们一起来到了淘金胜地——旧金山。不过,聪明的李维很快发现,来这里淘金的人实在太多,对自己来说这条路太不现实了。于是他决定特变方向,转为日用品销售的经营。尽管竞争对手也不少,可是毕竟面对如此巨大的淘金者市场,李维的生意还不错。

一次,李维采购了一批帆布帐篷回来,不过令他难过的是,本以为可以热销的帐篷居然没人购买。正在焦虑之际,一个淘金工人的话让他发现了商机。原来这位工人急于寻找一种结实耐磨的裤子,而且像他这样为自己的裤子不够结实而烦恼的人有许多。根据这一现象,李维·施特劳斯立刻将自己手中所有帆布全部拿来加工成了裤子,因布料结实,迅速成为淘金地最畅销的产品。

智慧金言

淘金工人随便的一句话,只不过说出了众人皆知的事情,但却让李维·施特劳斯看到了无限商机。可见,商机处处有,只要细心便会出现。平时注意培养“视微之几,听细之大”的习惯,机会一旦降临,就极难从我们的眼睛中溜过。

活学活用之二

夫五音不闻,无以别宫商,五色不见,无以别玄黄。

管理者总希望在处理问题时尽量少花时间以提高管理效率,因此有人规定:属下上报的信息,一定要尽量精简。这样做当然会节约精力,但常常不能反映事情的全貌,让管理者对于下面的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诸葛亮云:“夫五音不闻,无以别宫商,五色不见,无以别玄黄。”就是告诫人们,信息的真伪,只有在比较中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所以在采集信息方面,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

齐威王力保爱将

春秋时期,逐渐强大起来的秦国开始伺机扩张。一次,秦军联合了韩魏二国的军队,向齐国攻打了过来。

齐威王立刻派遣自己的爱将章子率领大军驻扎于边境,和三国联军互相对峙。

其间,双方尽管没有发生太多正面冲突,但使者之间的往来却到是非常频繁。而且,为了探听联军情报,章子还命令自己的心腹穿上了秦军的服装,混入了对方营中。

章子派遣间谍的行动被秦军将领发现,于是秦军开始大肆宣传章子已经投降秦国的消息。因双方使者交往频繁,而且章子的士兵也确实,有穿着秦军服装的行为,于是章子叛变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齐威王和文武百官的耳朵里。

尽管前线探报屡次报告章子叛变的消息,但齐威王对此却毫无动静。朝中有些大臣着急了,忙上书齐威王,劝他赶紧把章子调回治罪。但齐威王对于这些上奏的折子统统置之不理。

终于,在上朝的时候有人当面向威王提了出来:“前线战报中屡次提及章子叛变的消息,因何,大王却始终置之不理?如今两军对垒,战事紧张,若此时大王还在用一个叛变的人作为我方将领,我齐国则岌岌可危啊!”

齐威王问道:“爱卿怎会知章子叛变了?”

那名大臣答道:“从前线战报中便可得知。但且这些战报并非都出自一人之手。一个人可能诬陷他,难道说那么多人都会诬陷他吗?”

齐威王严厉地说道:“本王相信章子不会背叛齐国。今后者再有人讲他的坏话,本王则按扰乱军心之罪处,杀无赦!”

见齐威王如此坚决,觐见的大臣只得作罢。

此事过去不久之后,前方便传来喜讯,说章子已经打败三国联军,而秦国更是退兵回国,并派来使者向齐威王献上大礼,同时表明自己将愿成为齐国的藩臣。此后不久,章子也班师回朝,在见到齐威王时,章子便跪倒在齐威王面前,泪如雨下。原来,早在前线他便得知威王不偏听偏信,力保自己的消息,受到君主如此信任,他怎么能不深受感动。而齐威王则亲自上前将其搀扶起来,加官晋爵,赏金百两自然不在话下。

事后有人问齐威王,因何当时如此确信章子不会叛变。齐威王笑道:“本公对章子这个人是非常了解的,他是个连自己的父亲都不会忤逆的人。试问连父亲都不会忤逆,又如何会背叛自己的国家呢?而且,本公在章子身边也有不少心腹,从他们嘴里传出来的消息,和前线战报不相同,既然如此,本公当然不会轻易地听信谣言,让秦国奸计得逞。”

像齐威王这样的明君,历史上十分罕见。更多的君王往往是偏听偏信,致使国家逐渐走向灭亡。类似的情况在企业里也不鲜见。在国家或者企业的治理过程中,出现偏差本来属于正常的,只要及时发现,完全可以及时调整,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身为一个领导者,所谓兼听则明,万不可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广泛采纳,不带任何偏见进行对比分析,才会作出正确的决策。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后主刘禅所说:“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智慧金言

子产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他坚决主张听取来自民间的不同声音。《左传·子产不毁乡校》记载,郑国的老百姓经常聚集于乡间的学校,谈论政事,评论官员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下道命令废除乡校,免得影响国政,如何?”子产回答说:“为何要废除乡校呢?人们聚集在这里,议论政治的是与非。人们认为好的,我们就继续推行;人们反对的,我们就改正或改进;他们是我们的老师啊,这么有利的事为何需毁掉呢!”子产的这种思想,今天仍值得企业的管理者加以借鉴。

报务员的“特殊音调”

“夫五音不闻,无以别宫商,五色不见,无以别玄黄。”告诉我们,对信息的鉴别能力来自于日常对各种信息的关注。从不同途径获得的信息,经常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其实这正是我们分辨真伪的大好机会。处理互相矛盾的信息的方法,不应该是无从下手,不知信谁,而是去找出矛盾从而揭示出更深层次的真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法西斯德国和盟军都想尽方法收集对方的情报。双方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网络,无线电侦听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1943年的意大利战役中,德军前线细心的无线电侦听员发现,从美军主力第八十二空降师传来的无线电信号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发报音调。这是一个报务员发报时手指习惯性动作引起的。注意到这一特点后,德军侦听人员很快便能从混杂在一起的各种无线电信号中,找出第八十二空降师的发报声。

1944年初,这个特殊的音调忽然在德军侦听人员耳中消失了,代替的是一批陌生的发报声。德军情报部门据此马上判断出美军已经调防。于是,他们立刻把侦听人员调到法国展开搜寻,最终从英吉利海峡对面的无线电信号中找到了熟悉的特殊音调。

原来,盟军准备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盟军大批部队被秘密调往英国集结,美军第八十二空降师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掩饰这一军事行动,盟军试图用虚假的无线电信号欺骗德军。大批的电台用于接替调动部队的通信,使其保持原有的联络状态;另外,还在地中海地区布置了一个强大的无线电阵,进行繁忙的通信,煞有介事地摆出了一副进攻巴尔干的架势。

然而,盟军精心设计的假象未能瞒过细心的德军侦听人员。他们很快就发现第八十二空降师调防的事实。在英吉利海峡对面发现第八十二空降师后,德军情报部门很快判定,盟军主力已在英国集结,真正的进攻目标将是法国海岸。就这样,一个发报员习惯动作引起的“特殊音调”,将盟军费尽心机掩盖的秘密暴露无遗。

智慧金言

在战场上,一个人的小毛病就暴露了军事机密,绝非偶然的巧合,它足以说明:任何一件重大事情发生变化,均会显露出征兆。只要重视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就能透过一些蛛丝马迹,找到事件的真相,进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便宜四、策纳言

题解

治理一个国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作为这项工程的总指挥——国君,因能力、眼界、个人好恶的限制,难免会在治理中出现误差。能立竿见影且富有成效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即广采众议、虚心纳谏。对此贤明的君主早有认识。相传尧舜在交通要道树立木柱,让人在上面书写谏言,就是为了及时发现、改正自己在治国上的过失。这正好与诸葛亮“采众下之谋”的观念不谋而合。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