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诸葛亮兵法》学生活
5557200000034

第34章 《将苑》(16)

他在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刻与众将积极商议,准备伺机反扑。在商议过程中,凉州刺史王经主张出城作战,和蜀军进行正面交锋,陈泰则坚决反对这一观点,他分析道:“姜维向来向诡计多端,用兵神出鬼没,若与他们进行正面对决,我军定会吃亏。如今,他率领大军深入陇西,粮草供给估计不会太充足,所以他定想和我们速战速决。而我们只需坚守城池即可,等到他们没了粮食,自然不战而退了。”

经过慎重分析,陈泰派遣王经率领大军死守战略要地——狄道,他再三叮嘱王经,一定要守住狄道,千万不可轻举妄动。然而,王经仗着自己在人数上大大超过姜维,再加上年轻气盛、立功心切,正想和敌军杀个你死我活呢,便不顾陈泰的忠告,硬是率军迎击姜维的大军。结果,王经的军队被姜维率领的蜀军打得连连从退,只得退到了狄道城中。而此时,姜维也趁势将狄道围了个水泄不通,并打算伺机发起进攻。

眼看狄道就要失守,陈泰决定亲自率领大军,以解狄道之围。当时,南安太守邓艾劝他说:“如今姜维军队刚刚打败王经,士气正旺,势不可挡,我们去了不等于白白送死吗?不如放弃狄道,从长计议!”陈泰反驳说:“一旦姜维攻克了狄道,再由此东进,占据了略阳这一粮米之地,并游说当地的羌人叛变,那我们的麻烦就大啦!可如今他们仓促间围攻狄道,准备一定不足分。狄道地处山谷,我军可占据高地,以上击下,姜维大军必定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主意拿定之后,陈泰决定从南路进军狄道。邓艾又有疑问了:“北路道路平坦,路途又近,为何要走南路呢?”陈泰解释说:“尽管北路利于行军,但你应该记得,姜维就是凉州人,他对北路的地形十分热意,必定会在那里设置埋伏,所以还是走南路吧。”

果不其然,姜维率大军在北路埋伏多日,一直不见陈泰大军,他以为陈泰放弃了狄道,便放心地向狄道展开猛攻。而此时,陈泰大军也绕过埋伏,来到了狄道东南的高山上。之后,陈泰兵分三路,一路人马在高山上燃起烽火、挥舞旌旗、敲响战鼓,以告诉城内王经率领的士兵——救兵已到,这极大地鼓舞了城内士兵的斗志;另一路愉愉绕到蜀军背后,手持长矛、盾牌,和敌军展开搏杀;还有一路士兵埋伏在蜀军撤退的必经之路,准备伺机截击。就这样,陈泰大军凭借山谷有利的地形,使姜维大军前后受敌,蜀军根本无力作出回击,只好弃甲而逃。而实际上,陈泰此次行动并没有带太多的兵力,眼见狄道之围已解,他便没有继续追击。

司马懿知道此事后,大感吃惊,他写信给陈泰说:“此次行动相当冒险,你为何不派六百里加急给我报信呢?”陈泰坦然地说:“这件事我自有把握,利用山谷作战,只要抓住地形优势,岂有不胜之理?如果动不动就派六百里加急,反而会引起老百姓的恐慌,以为国家真出什么大事了呢!”司马懿听后,不禁对他交口称赞:“陈泰不愧是大将之才!”

智慧金言

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战术,发挥无穷的战术变化,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敌人造成最大的伤亡和破坏。由此可见,方法是最重要的。有些人之所以投入的时间比别人多、花费的精力比别人大,但工作始终不及别人出色,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也正因如此,素有“美国将军的摇篮”之称的西点军校有这么一条校训:“正确的战略战术比优势的兵力更重要。”

四十三、和人

原文

夫用兵之道,在于人和,人和则不劝而自战①矣。若将吏相猜,士卒不服,忠谋不用,群下谤议,谗慝②互生,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③,况众人乎?

注释

①自战:自己作战。

②慝:暗中伤人。

③匹夫:指普通百姓。

译文

带兵作战的方法,关键在于全军团结和睦,若全军团结和睦则不需要劝勉就会自行投入作战。若将领官吏相互猜疑,士兵们就会不所从指挥,忠诚有谋略的人未被任用,人们暗自议论纷纷,而谗言与恶语迭起,则即使有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聪明才智,也不能战胜一个普通的人,更何况是一般的人呢?

活学活用

秦朝末年,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纷争不断,项羽凭借兵力上的优势及范增、钟离昧等一批出色谋士的辅佐,很快占据了主动地位。在一次攻防战中,项羽力挫刘邦的二十万汉军。无奈之下,刘邦只得退守荥阳,项羽乘胜追击,将刘邦残部困在了城中。

好在荥阳城物资丰殷,汉军才勉强度过了一年被围困的日子.而楚军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在此期间并没有任何攻城的打算,这给了刘邦一个喘息的机会。

虽然日子还算安稳,可这么长期被围,迟早有弹尽粮绝的一天,刘邦日夜思量,但始终想不出突围的方法。他不禁感叹天要灭他。

正在这时,谋士陈平前来拜访刘邦,提议道:“如今楚王项羽之所以能够雄霸天下,皆因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谋士的辅佐。项羽本人只是一介武夫,有勇无谋,如果没有这些谋士的帮助,他根本成不了大器。”

刘邦听后觉得颇有道理,点头道:“说得好,接着说。”

“项羽狭隘、多疑的性格天下皆知,他对自己手下的这批功臣自然会多加提防,以免他们功高盖主。如果我们能稍加离间,那主公突围指日可待啊。”陈平道。

“好!真是妙计!”刘邦十分高兴,“这一切我就交由先生全权负责,务必使楚军上下军心动摇。”说完,他立即拨给陈平数万两黄金用于离间。

“微臣领旨。”见刘邦同意自己的计谋,陈平兴冲冲地开始了密集的准备工作。

几日之后,在楚军的帐营里,一些流言便传了开来。大部分内容都是范增、钟离昧等人自认劳苦功高,可是却得不到项羽的相应赏封,他们心有不满,准备自立为王云云。一开始,这些话还只是在士兵当中悄悄流传,可到了后来,连一些将领都信以为真。自然,这话很快传到了项羽和范增等人的耳朵里。

听到这些传言,范增等人连忙去见项羽,向他表明自己的忠心。项羽表面上嘻嘻哈哈,说不会相信这些无稽之谈,可谁都看得出来,他的心里已经开始对范增等人起疑了。

楚军的动态通过汉军安插的间谍,很快传回到陈平那里。对于这一结果,陈平显然不够满意,因为,他的目的是让项羽完全放弃自己的谋士,而不仅仅是起疑而已。

于是,陈平又请刘邦写信给项羽,说要求和,请项羽派遣使者过来。项羽见围困一年后对方终于肯就范,便很爽快地答应了刘邦的求和要求,并派出了自己的使者。

使者来到荥阳城里,受到了相当隆重的礼遇。在酒宴之上,刘邦为表敬意,准备了相当丰盛的食物和美酒,这一切都令使者颇为满意,他觉得,刘邦如此隆重地对待自己,正是他诚心投降的表现。正当使者暗自高兴,准备回去替刘邦美言几句时,一直在刘邦身边作陪的陈平突然问道:“不知你家主人近来可好?”

“哦,楚王当然很好,多谢陈先生关心。”使者回礼道。

“楚王?”陈平故作不解的样子,“我是问你家主人范老先生,还有钟将军。他们可有书信带过来?”

“我家主人什么时候变成范增和钟离昧了?”使者心中不悦,冷冷地说道,“不好意思,我想你误会了,我们楚军上下只有一个主人,那便是楚王,我乃是楚王的使者。”

听使者这么一说,陈平马上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回敬道:“原来是项羽的使者?我还以为是范先生和钟将军的使者呢。”说完,他朝周围侍者使了个眼色,大家立刻围了上来,七手八脚地撤掉了使者面前的美味珍馐,换上了两盘青菜和几个馒头。

使者哪受过如此羞辱,他立时火冒三丈,将桌子一掀便拂袖而去。回到楚营后,使者马上去见项羽,将自己在汉营所见的一切如实地告诉了项羽。听到刘邦竟然如此看重范增等人,却如此轻蔑自己,项羽更加怀疑自己的手下与刘邦有着不可告人的联系,于是,他不分青红皂白,开始处处排挤打压范增等人。

最终,这些谋士忍受不了楚王的奚落和侮辱,陆续愤然离去。而那些剩下的平庸之辈见对楚王如此忠心的人都离开了,也彻底对楚王不抱幻想了,纷纷为自己寻找后路,其中竟有一大半投奔了汉军。几乎是一瞬间,楚军军心大乱,迫害、猜疑弥漫在整个楚军阵营内部。

面对这种危急情况,项羽不但没有及时安抚,反而变本加厉地铲除那些他自认为对自己不忠的人,最终致使众叛亲离,数十万楚军土崩瓦解,只剩下了八百余人。项羽之前的一切优势因为军心的丧失而消失殆尽。

智慧金言

人都是感情动物,哪怕是在冷酷无情的军营,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军队战斗力,感情的维系依然至关重要。而在现代社会,要想让员工对公司不放弃,领导者首先要做的正是稳定“军心”,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才能齐心协力地搞好工作。这样一来,就算暂时遭遇难关,大家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失意而放弃公司。

四十四、察情

原文

夫兵起而静者,恃其险也;迫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众树动者,军来也;尘土卑而广者,徒来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半进而半退者,诱也;杖而行者,饥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来委谢①者,欲休息也;币重②而言甘者,诱也。

注释

①委谢:低声下气地谢罪求和。

②币重:币,指绢帛之类的馈赠礼物。形容礼物丰厚。

译文

战争开始了,却按兵不动,必是倚仗险要的地形地势;靠近并不断挑战,必是想让别人来进攻:无风而树枝摇动,必是敌方战车行进所致;尘土低扬且分布很广,必是步兵来袭;言辞强硬而示

意即将来攻,必是将要撤退了;行军忽进忽退,必是要引诱我军追击;拄杖而行,步履蹒跚,必是饥饿无粮;出现有利战机却不进攻,必是疲劳不堪了;敌营上空飞鸟群集,必是营地空虚;夜里喧哗不止,必是恐惧害怕;军队混乱,表明敌将没有威信;军旗纷杂无序,表明敌军内部混乱;将吏急躁易怒,表示已经厌于征战;奖赏刑罚过于频繁,表示处境困难了;敌军遣使前来谢罪和求和,表示将休兵停战;若重金酬谢且甜言蜜语,必是在劝诱我军。

活学活用

汉尼拔是迦太基的著名统帅,他曾带领迦太基军队打败过强大的罗马军队,成为名噪一时的英雄。由于他在战争中善于利用计谋,并创造出一套具有个人风格的战略战术,因此享有“战略之父”的美誉。然而,正是这么一位身经百战的传奇人物,却曾有一次由于对敌情的错误分析,被对手小小地戏弄了一番。

前216年8月,著名的坎尼战争爆发。英勇的汉尼拔将军率领迦太基军队,将卡西利亚城团团围住,并切断了城内的罗马军队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当时,虽然罗马军队在人数和地势上都占据一定的优势,可是汉尼拔根本不畏惧,他带领军队一次次向卡西利亚城发起进攻,试图全歼罗马军队,但都遭遇罗马军队的顽强反抗,最后只能无功而返。

见强攻不成,汉尼拔只好智取。这天,他绕着卡西利亚城边走边想:卡西利亚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果继续发动猛烈进攻,也不见得有什么成效。正想着,汉尼拔突然发现几名罗马士兵鬼鬼祟祟地从城内走出,他们在城墙下的荒地上匆忙挖了些野菜,又赶紧溜回城中。看到这里,汉尼拔心里立刻豁然开朗起来:罗马士兵一定是饿坏了,所以才会冒着生命危险跑出来挖野菜充饥,这表明罗马军队的粮食储备已经严重紧缺。只要我继续围困,等到城内的罗马军队断水断粮,就算他们有心反抗,也拿不动武器了,到时再攻城岂不易如反掌?

主意拿定之后,汉尼拔便命令大军耐着性子在城外安营扎寨,大有常驻于此的势头。而城内的罗马军队见状,不但没有感到害怕,反而松了一口气。尽管仍有一些不安分的士兵溜出城外挖野菜,但除此之外,汉尼拔没有发现他们缺水断粮的迹象。怎么回事?难道是自己的判断有误?汉尼拔在心里怀疑,不过,凭借自己多年的作战经验和对敌情的观察,汉尼拔相信自己的判断。

为了给城内的罗马军队施加压力,汉尼拔命令士兵把城外可以食用的野菜全部拔掉,让他们彻底打消外出采摘野菜充饥的念头。不但如此,他还令军队得卡西利亚城外围的土地全部犁了个遍,这样一来,就算再长出野菜,也是几个月之后的事了。做完这一切后,汉尼拔坚信:没有多日,城内的罗马军队就会缴械投降!

然而,出乎汉尼拔意料的是,卡西利亚城内的罗马士兵不但没有投降,反而更加频繁地外出。和以往不同的是,他们明目张胆;他们不再挖野菜(当然,也没有野菜可挖了),而是随身背着个沉重的袋子。这些士兵来到那片被迦太基军队犁过的土地,从袋子里掏出一些东西,悠闲地撒了起来。汉尼拔惊奇地发现,他们撒的居然是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此情此景,令汉尼拔将军很受打击,他顿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既然城内的罗马士兵还能把粮食拿出来播种,表明他们的食物一定很充裕,足够维持到那些刚播种的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否则的话,他们怎么还舍得把仅有的粮食撒向土地呢?

想到这里,汉尼拔后悔不矣。再加上从整个罗马战场来看,罗马军队占有明显的优势,如果汉尼拔再把军队耗在攻占卡西利亚城上,势必影响其他地方的战势,进而对整个大局不利。更何况,既然城内粮草充足,汉尼拔的迦太基军队再继续围困下去也毫无意义了。综合考虑之下,汉尼拔将军只好放弃围困战术,将军队转向了其他战场。

实际上,汉尼拔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当时城内的罗马士兵的确处于饥饿的边缘,可是,如果因此便缴械投降,他们又心有不甘。于是,罗马军队的统帅想出了这个绝妙的点子:“既然汉尼拔那么想让我们投降,说明他们也经不起这样耗了,因此,只要我们再忍耐一下,并采取一些迷惑措施,让他们守全死心,最后的胜利自然是属于我们的了。”于是,便出现了罗马士兵出城播种的场景。汉尼拔哪知道,正因为自己被敌军做出的表像迷惑了双眼,让他丧失了一次唾手可得的攻城机会。

智慧金言

敌人总是比较狡猾的,他们不会老老实实地杵在那里让你去调查,而是会制造阵阵烟雾,给你的侦察工作带来种种麻烦。因此,要想真正了解敌人的底细,你必须学会分析敌人的表面特征,掌握基本的判断门道,除此之外,你还要具备拨乱反正的能力。这样一来,就算敌人施放再多的烟幕弹,你也能穿过迷雾,直达敌人的软肋。

四十五、将情

原文

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然,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②。夏不操③扇,雨不张盖,与众同也。

注释

①将情:情,在此指思想、作风。将情,指为将者风范。

②困:疲倦。

③操:拿。

译文

作为将领,军井里的水没有打上来,就不说口渴;饭还没煮熟,就不喊饿;火没有点燃,就不说寒冷;帐篷没有搭好,就不说

困倦;夏天不拿扇子,下雨不撑雨伞,一切都和士兵一样。

活学活用

诸葛亮又一次不厌其烦地重复了将领对士兵的爱心对于部队的领导作用。虽然重复,可这也正证明了将领对于部队的激励作用是战斗获得胜利的最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