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金刚经》学生活
5557500000021

第21章 尊重正教分

追求人生止于至善

【原文】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译文】

再接下来说:“须菩提,随处讲说这部经书,乃至于那四句偈颂等,应当知道,在这个地方,一切世界里的天神、凡人和天魔地鬼等,都应该供奉敬养,就像供养为佛建立的塔、庙一般。更何况有的人,居然还能够全部接受、行持、阅读、背诵呢!须菩提,应当知道这个人,会成就最为高尚的第一流的绝无仅有的法理。像这样的经典著作的所存在的地方,就会有佛和他的大弟子的存在。”

【解读】

本段再次强调该经的意义重大。

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印度人视其为圣河。恒河中的沙子的数量是无法计量的,像恒河沙那样多的恒河中的沙子,则多得更是无法计算。如果有人以能装满如此多数量的大千世界的珍宝来布施,那么他所得的福报是非常之巨大的,然而若有人解说此经的内容,尤其是后面的四句偈,他所得的福报则更为巨大。因为世间布施的福报再多也是有相的,而此经的原理却是无相的。

该经所在之处如同佛在,一切鬼神都像供奉佛塔寺庙那样供奉该经,信奉此经的人一定能获得举世无双的成就。

【活学活用】

这部分是讲对经典的尊重。经典是什么,我们要先有一个了解。经典是对真理的记载,追求真理的人,当然是以真理为标的。但是真理在哪里?真理摸不到、嗅不到,唯有当你到达那个境界时,才能够感受得到。假如你程度不够,根本感受不到。

一个人对于佛经是否会产生尊重之心,那完全得看他对于“追求人生止于至善”的标的,是否尊重及有所肯定。假如他对于真理毫无认识,就不可能会去尊重它。所以,若以一个外教徒的身份要来批评佛经里的记载,那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因为他根本不了解佛经里的真义。同样地,如果我们去批评《圣经》,你想那有意义吗?《圣经》对于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来讲,是至高无上的,所以才会称之为《圣经》,当有人对于他们认为至高无上的标的,在毫无认知的情况下就恣意批评,那是一件很残忍的事。

曾经看过某位牧师写的书,书名叫“佛教常识问答”,书里面他用日本人的二手资料大骂佛教,你想想看,他对佛教的认识会有多少?根本就不认识嘛!那叫“黑白骂”。他自己犯了错都不知道,因为他对于真理根本就不认识、不尊重,所以毫无资格作任何批判,就像我们也没有资格去批判别人的经典。

一般人对于自己的父母亲都相当尊重,家里最重要的位置,一定悬挂着爸爸或爷爷的相片,外人一看便知,不必多问。只有年轻的朋友,才会在最重要的地方放置偶像或男女朋友的相片。那代表什么?代表年轻人的偶像崇拜。相信他们对于自己的偶像也具有相当的认识,否则他也不会把相片挂在那个地方,对不对?你想想看,他一定是有所认知,才会产生那种崇拜。

当某个人对他的偶像产生崇拜时,奉劝各位,你要尊重他。碰到这种情况,有三件事你要给予尊重,第一,尊重其偶像。他之所以会着迷,一定有原因。第二,尊重人性,尊重这位着迷的人,这是一种人性,一个人如果对于别人的成就毫不在乎的话,那叫木头人、麻木不仁。第三,对于生命存在的一种尊重。尤其在宗教上,不管别人的成就是在哪个宗教领域,我们都必须给予应有的尊重。对其尊重,并不意味着他是已经成就的人,但至少我们应该具备这样的心量。他未达究竟,你可以排等次,可是为人处事上,你必须绝对地尊重,这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

我们看到有人要出家,不管他修得好不好,你绝对要尊重他。你不要去管人家犯戒或什么有的没有的。各位!大家都是凡夫,他虽然现出家相,但也还是个凡夫,即便他的位阶是教宗,也还是凡夫,尚未成圣。所以重点应该是我们自己要能要求自己,这一点最重要!对人性的尊重、对生命存在的尊重,以及对那份生命表现出来的成就给予尊重,那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用我们的宗教信仰去压抑别人的宗教信仰,佛教不是这样。外道可以只标榜自己的上帝,这我们不管,因为那是他们理论思想系统的一个架构,我们不便去评断,这是我们的基本立场。

这里要提醒各位的是,真理乃“本体”,本体的部分要我们自己去“感受”,然后它会显相,透过相表达出来。譬如父母亲走了以后,因为我们对父母亲的尊重,所以会把他们的相片留下来,那即是尊重父母亲德行的一种表现。不管你是用相片代表父母,或者写一个牌位,都是用来表达赤诚之心的。同样地,佛像存在的意义也一样,它是佛弟子对于佛陀成就、智慧及苦行,乃至其悲愿,所表达的崇高敬意,此即是我们对于佛像恭敬的原因。这当中绝无迷信,也绝非偶像崇拜。对于那些不解其意、盲目崇拜偶像的人,我们无由干涉,但我们必须懂得自己在做什么。

“经典”也是一样,它是对于这个真理及伟大事迹的记载。我们对于经典如果也能这般认知,对于真理存在的价值感也能有所感受的话,那么,我们自然也会以绝对的诚敬心来恭敬与尊重经典的存在。对于那些没有认知的人,则另当别论。这种情况,就好比你无法要求别人对你的爸爸妈妈表现恭敬,对不对?但假如你自己很有成就,别人也必然会对你的爸爸妈妈很恭敬。现在因为我们表现得不好.所以人家对我们的父母亲也不会特别恭敬。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简单地讲,四句偈就是指简单地介绍一段经文让大家知道,而那个讲经的所在地,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天龙八部都应如佛所在之处一般地供养。像我们现在讲经之处,空间虽然不大,但这里便与佛寺院无异。当然,真正的寺庙佛塔是很殊胜的地方,其所代表的意义更丰富。

有很多同修到寺庙只是去拜拜而已,看到佛像就拜,若看起来像女孩子,就通通称观世音菩萨,若像男孩子,则通通叫地藏王菩萨,像这样就有点迷惑颠倒了。我们应该要先弄清楚,为何要礼敬观世音菩萨,为何要礼敬地藏王菩萨,不是看到就盲目地拜。当然,看到就拜,也意味着此人有一些好因缘,表示他比较随顺,但相对地也可能显得比较愚痴。因此,我们一定要弄清楚为何要这样拜。

我们要告诉各位的是“真理所在”,你能否将将人生究竟的真理开导给大家?虽然有时讲的不是很好,甚至会前后矛盾,但无所谓,只要将自己所知的人生究竟真理开导给人家就好了,但有个原则,你必须尊重他人的意见,不能和人起争执。如果别人对你所讲的有任何意见,不管是纠正或表达他本身的看法,我们都应该欢喜接受,一句:“哎!你说得真好,我讲的不好。”那一切的对立就化除了。否则人家讲了以后,你:“嗳!这样不对,要那样才对!”对立就来了!对立一起,佛法便荡然无存,这时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没有绝对的对或不对,只要尽己所知将“人生至尊至等正觉”的真理开导大家,那样就对了!这样的人生,总比将时间花在卡拉OK、KTV或大鱼大肉来得好。你能将究竟真理告诉别人,即使不是讲得很完整,但在人生旅途中,只会加分,不会扣分。

“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将这部经的任何一段,随着因缘去告诉人家,那你当下在讲的这个地方,便为天龙八部所恭敬、所供养,不仅仅是在塔庙中,凡所有地方,即使旷野之中亦然。有些同修家里的客厅,经常有三、五好友聚在那里泡茶,谈佛论法,那个地方就有天人、阿修罗常相护卫。你若是常常三、五好友聚在那边打麻将、喝酒谈一些五四三的,那便夜叉、罗刹常相左右喔!只要那个地方是在谈论佛法,所谈的是追求人生“至尊等正觉”的部分,那天龙八部就会来,夜叉、罗刹就会打瞌睡,因为两者不相应嘛!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经文这里的“受持读诵”,包括了受持、读诵、书写、为人演说,一共有四个,这叫四大法门。“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在人生真理的旅途中,你能够这样的去思维、追求,是相当殊胜的。现在这一条真理之路,你能够这样照着做,即是受持。信受奉行、依教奉行、如说修行,都叫“受持”;“读诵”当中包括思维;“书写”,包括深入。

古代并不像如今物质如此丰盈,基本上能够书写,层次就很高了。古代的书写,不管写得好不好,都是很好的法宝,可以流通,送给别人读诵。那个时代书写不一定是整本写,有时是写一段或一句。书写,对于别人有提起正念和信心的作用,因此具有极大的效果。那时要能读诵一整本,是必须具有极大福报与善根的。现在因为教育普及,大家都具备了读书识字的能力,所以读诵经典很简单,可是以前的人多半是文盲,能读诵经典者不多。反观现今,要找到真正不认识字的人还真不容易呢,所以能生在这个时代,善根、福报是非常多,非常大。

“随说是经”,就是读诵、受持、书写、为人演说,能修持这四法门,有此殊胜,则此人便能够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你只要照这样子做,下辈子绝对比这辈子更好,不但更好,而且会极好。你要把这个基本理论、基本架构弄清楚。这辈子大家来到人世间,基本的条件都已经确定,人生的方向只有两个,不是向上,就是向下。重要的是处在这个标准上,你能不能向上提升?

世间人是在种种现有的条件下,尽情地追求声色娱乐,不断在贪、瞋、痴中翻滚,于是可能就堕落了。也许为了多贪一些钱,道路、桥梁偷工减料,结果泥石流一来,路毁桥断,这样就要背因果了。因为贪啊!有些人因为嗔而杀人,有些则是因为愚痴,做了一些不当的事情,这些都是堕落的现象。

有些人也会做一些善事,但毕竟不多。譬如我们前面说的,若人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用于布施,所得的福报虽然很多,但还不如把这部经,受持的四句偈为人演说。即使盖再多的医院、再多的大学,都不如把这部经所说的四句偈,拿来为人演说。

【智慧金言】

世间的善业再怎么做,都是有限的,所能提升的也非常少。但按照经典教法,唯有向上提升,而且幅度很大。你按照这部经典所讲的,以四句偈为人书写、演说、受持、读诵,其福胜过“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