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金刚经》学生活
5557500000006

第6章 大乘正宗分(2)

至于第一个问题,如何是缘起性空,因为缘起本性不能做主宰,你能说本性就是空吗?因为它本性空,所以必然就被条件所制约了,相辅相成,拳手不离,一事的两面,拳和手两面。所以缘起必然性空,性空不是什么都没有,只不过不能独立存在,不能恒常做主,这就是空的本意。它是实实在在有一个相,但这个相是遵从无常无我法则的,所以叫做空。这个缘起即是性空,性空即缘起,但缘起性空的体现,是透过无常无我表现出来。这个道理不容易理解,但是一旦你真的理解了,你会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你体会到了法的力量。应如何住,怎么样才能降伏其心?不降伏可不可以呢?也可以,别忘了他前面有一个条件,说“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应云何住”,也就是说想要达到无上正等正觉的那些善男子、善女人才行,假如我们现在走到大街上,对一个普通人说:哎,告诉你啊,佛法说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漏是苦,人生活着没意思。人家肯定说你有病。那么佛法讲你要认识到生命存在的种种的残缺与不圆满,想要解决它,这就叫做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就是认知到生命存在的切切实实的残缺以及圆满的人,叫善男子与善女人。既然认知到了,想要改变它,该怎么样去改变?别着急,欲听后事如何,且听第十章解。《金刚经》在所有重要的佛经里面,是唯一一个没有生僻字的经。除了那个“耨”字,阿是无,耨是上,翻译成汉语是“无上”,无上正等正觉,“三”就是正的意思,其他全是大白话,但是它的道理却是最难懂的。汉传佛教所有的经典里面最难懂的就是《金刚经》,全是大白话,可是道理你今天看不明白,明天看不明白,可能只有看了一千遍之后,突然了悟:哇,原来佛法这么好!所以希望你这七天天天来坚持,只听了今天,大概会让你今天晚上都不好睡觉,到底在说什么?无所住、生其心,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那些是真的还是在讲天书呢?都会是问题,所以今天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努力学习《金刚经》,它并不是只属于和尚的专利,而是属于每个个体生命的应有之物,那就是我们的目的,佛法就是针对人心而安立的,不是针对出家和尚而设置的,这个定位是很难得的。

“无所住而生其心”啊,无所住,看过《六祖坛经》吗?无者无何物,念者念何事。无者无妄念,念者念真如。他这个提法,本身就把无所住完全给断灭空,在哲学上叫断灭空,无所住认为什么都没有就错了,无所住是说不住任何一个不该住的地方,既不住色、不住声,也不住香、不住味,叫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菩萨应该无所住,而生其心,前面他给断章取义了,前面是有无住,是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都不住,叫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十八界是什么?完全是心识的幻影,所以他这个是断章取义,这个问题本身不成为问题,如果佛陀在场会说此非正论,此非正论,因为他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他已经进入了断灭空了。

那么,什么是信仰?

信仰就是把自己交给一个认为愿意交给的对象,我的生命、我的任何东西都交给它就好了,活着的事我自己摆平,信仰的事、死后的事上帝摆平,这就是信仰。把自己交给一个愿意交托的人,就是信仰,当然这个人有时是人格化的神,有时是神格化的人。所以对于到底上帝是人造的还是上帝造的人这一问题我更倾向于人造的神这一说法。电影《东方不败》中东方不败明明已经死掉了,那些倭寇以及宫廷里面的大内高手们几拨人还在假借东方不败的旗号满足自己的为所欲为,如苗人在那儿把东方不败弄成个神在那里摆酒、杀鸡宰羊地供着,这就是在造神。所以马克思说,宗教在某些时候就是安抚穷苦大众的精神鸦片,这是良性的一面、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万一被别人利用,就成为欺骗劳苦大众的精神鸦片。所以它是两个层面,既有安抚,在困难痛苦时期安抚,作为一个温暖的精神鸦片的,也有被别人利用的,纯粹是具欺骗性的精神鸦片的作用,这是宗教、信仰的特性。因此我们要淡化的是迷信,强化的是智慧。佛就是觉的意思,真正的佛法跟迷信截然不同,是唱对台戏的。

怎样才能精进?为什么越学越迷茫?

肯定是没找到乐子,找到乐子越打坐越痛,越痛越想坐,那就不迷茫了,因为他有目的啊。一个三轮车夫,早上批了五十斤大白菜,到晚上还剩十三斤没卖完,到底是送人还是等着第二天泡泡水再卖掉,他非常的精进,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目的明确。所以修行,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遥远,说我必须像释迦牟尼那样打坐四十九天就成佛,我不悟道就不起坐,必须怎样怎样,必须开悟,这都是胡说八道,做不到的。所以修行在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的时候,应该要知时知量知节。

知时,这两天我正是身心疲惫、烦躁不安的时候,强行要求,比如说给你一个咒子,今天没有读就下地狱,也是完全没必要的。你本来就出差坐了十八小时的飞机了,还要两个小时嗡嗡地背,这样子肯定不行。修行要知时知量。知量,我今天实在实在累了,那么不妨我就睡了,等精力充沛了,你也不要想我再补回来,没必要。知节,不可过饱,不可过不饱,过犹不及。知时、知量、知节,定立目标时要清晰,比方说一年内,我起码能够把三本佛经读通,五年内我起码能够把《楞严经》读懂,十年内我能双腿一盘两个小时不动,这就是可以看见的。说我十年内我就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里了,你再有本事可能也去不成,因为这是偏离了生活。所以一定是在世间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个修行中能够兑现的才叫活在当下,修行在当下。

时常懈怠怎样才能逆转?

这是因为你觉得你的目标跳三个高还够不到那个苹果,然后就说算了我也不做了。相反这个苹果就在你面前,可能事实上只要再跳一个高,就够着了。所以修行是很有技巧的。佛陀也尝试过所有的笨方法,全都经历过,六年苦行,日食一麦,饿得皮包骨头,连自己沐浴洗澡的力量都没有。一洗没力气,水一冲倒下了,苦行就放弃了。而在那极端奢华的日子里,自己在王宫里时也安置着这样那样的宫殿,有一天,歌舞升平后睡着了,他醒来一看每一个人都睡态难看,打鼾的打鼾,原本的香味也没有了,一些臭味倒出来了,顿觉人生没有意义,于是出家做和尚了。所以释迦牟尼他什么都经历过,娶过三个太太,有过一个孩子,最高等的教育他受过了,最奢华的享受经历过了,知道过度的纵欲,过度的控制苦行都不是正道,所以才创立了佛法,叫做中道之法。任何人都能够走在这条中道之法上,不偏离,走到两边的都要出问题。

【智慧金言】

平常心是道。汉传佛教以平常心这个教法最直扣佛的心法,没有偏离。因此经过了三武一宗的法难,经过了废四新学运动……禅宗仍然葆有力量,没庙有庙了,没经书有经书了,没和尚冒出个光头和尚来,这很莫名其妙的,因为他们对法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很高,并且还普及到全世界去,这是很难得的。它靠的是什么?它不是靠的一个组织,靠的是这个法的力量,而这个法的力量,自然法则本来如是,只不过有这么一个缘起,就显现了。

影子太多,迷惑颠倒!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乃至一切的众生,我都将他们度到无余涅槃,但我的心并不说我度了那一位。工夫就在这里!

佛陀接着说“何以故?”为什么呢?“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意思是说,菩萨不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能执著这四相。这是相当困难的,例如我们在吃饭,你就不能有“我在吃饭”这个相。有人会说:“这样的话,那雏鸡刚从鸡蛋出来时,它就开始往地下一直扒、一直啄,它没有吃相。”那种无相叫愚痴相,因为那是一种惯性,并非是觉醒的。

“人要在警觉性中,面对一切的境界而不执著”,我先跟各位解释这部分,但这很难解释。人是全世界所有动物中大脑最大的,人的体积比大象小很多,大象的大脑却不及人的十分之一;猪公很大,但其大脑也一点点而已。人可以累积知识,而动物无法累积知识。动物无法进步,就是因为它大脑的记忆容量有限之故。

所有动物,不管生病或是受伤,它不会一直呻吟,只有人会不断呻吟。人生病时会“哎哟,哎哟……”,你看有哪只狗在“哎哟”?它只是当下痛时叫,叫过就没有了,痛过后即使少一只脚也不会再汪汪叫。

人的呻吟是什么?是一种记忆的延伸。他会看看是否有人来扶我、来帮我,因为他的脑筋会用到那个地步,那是一种记忆的变化,也因为人有这种现象,常要依靠别人,所以会一直退化。动物不同,它们虽然无法记忆,但冬天到了,它自然会冬藏。你看野生的小鸟,冬天没有食物吃,所以秋天自然会吃得肥嘟嘟,将能量囤积在体内过冬,冬天时体内能量慢慢分解,到春天时就瘦得小小的。

你看候鸟冬天都飞向我们这边来,夏天再飞回去,它身体的本能自然会这样做,但是它没有记,即使有记,也就记那么一件事情而已;人类不同,人类会累积知识,所以发展出大脑取向——用头脑去想事情的思考方式。生命本身,它对于外面的情形会自己产生应变之道,但我们则一直靠头脑去思考,最后,丧失了身体的本能。

现代人常有这种情形:“为何吃不下饭?”“因为想太多,所以吃不下。”想和吃有关系吗?想的本身就在吃,那叫做“识食”。你想太多,自然就吃饱了。你若看这东西很难吃,不想吃,于是坐在那里想象它很好吃,那自然就饱了。想就会饱,那是因为头脑一直在运用,用到后来,导致身体的本能丧失掉。

这就麻烦了,当你面对任何情况都用想的:“这是什么?”“这是毛巾吗?……”这只是“一样东西”而已,当你把它称为毛巾时,意思就迥然不同了,我们的头脑里就会记忆那条毛巾,但头脑里面绝无“毛巾”这样东西。你注意,头脑所记得的毛巾,只是个“影子”,是影子印在头脑里面,实际上头脑里一样东西也没有。要记得,头脑里面一样东西也没有!你不能说头脑里面也有一条毛巾。有吗?头脑里面不可能有什么,只有影子而已,只是“符号”,符号就是记忆的东西,都是假的!各位,所谓假的就是指那个影子是假的,所以才说“无影”(闽南语,没那回事的意思),对吗?但是你都是“知影”而不是“无影”。

所谓“诸法实相”,就是“那个东西”。“头脑”里面不可能有实相,实相是真的,真的如何塞进脑里?只不过是个影子在脑子里而已,并非实相啊!实相绝对是外在的啊!所以,你有办法了解实相是什么吗?不用头脑才能够了解实相,用头脑记的绝对无法了解。你能了解这个问题吗?

“诸法实相”,是佛法最高深的地方,《金刚经》一开始就点出来,所以它头一句就说“不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相”就是那个影子。这四相其实是一个代表性的说法,你不能有“我”、“别人”、“一切境界”的影子,你也不能有“时间”的影子,都不能有。若是有,即非菩萨。我们为何会迷惑?为何会颠倒?为何会对立?就是因为影子太多!

介绍新同事,大家握握手,打个招呼,应该是件很好的事,但我们往往会想,“这个人不知道会不会抢了我的工作?”这时,你就对立起来了。为什么?因为你害怕的影子一直产生出来,有的则是高兴的影子。然而不管是害怕或高兴的影子,都不对,因为都只是影子嘛!你能否看到实相?实相是什么?于是你就开始解释实相是什么,但实相要怎么解释呢?实相就是“这个”,就是将头脑里面那些东西搬走,直接看到的“这个”就是。你问“这个”是什么?“这个就是这个”。若你回答“笔”,“笔”就变成是那个东西了,是不是?

“这个”是什么?“哦!我知道”,这样就好了。你注意看看,平常说话时,若谈到某人,“你说的是哪一个?”“就是那个那个……”“哦!我知道了。”这样就够了,什么名字并不重要。为什么非得掰出一个影子来?知道不就好了吗?但若真的如此,你又觉得没信心,下次碰到时,你还是会强调:“我跟你说的那个,那个就是他”,“哦!你是说他,我还以为是另一个。”果然,你们两个所想的影子不同,因此才会再追究嘛!人都活在影子里面,所以都是假的,都是“幻我”,而非真实。头脑里面只有影子而已。所以提醒各位,不要用大脑,要用生命,生命才是真实的。

有一次,一位菩萨请我去一间大餐厅用餐,他一份,我一份。“师父!跟你吃饭很好耶!”我问他怎么好?他答道:“都没压力。”一餐下来,两个人吃了将近五千块。我问:“那一份多少?”他说:“一份二千”。他二千,我二千,他吃不完,我也吃不完,量不是很多,可是两个人只顾着讲话。后来只喝了咖啡和吃了水果,其他菜虽做得精致美味,但每样都只吃了一口,其余的都吃不下。虽然是素食,但东西很多,什么都有,拼凑起来很好看。这时你会发现,现代人的生活水准真是高啊,两个人一桌子的菜,场面摆得很大也很美,但你会觉得人好像弓疲乏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