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易经》学生活
5561600000039

第39章 暌卦——团结一致,事半功倍

(兑下离上)

【原文】

睽,小事吉。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译】

睽卦象征对立,小心谨慎地去做事,就能获得吉祥。

《彖》解释道:睽卦的上卦是离卦,代表火,下卦是兑卦,代表泽,火动向上而泽动向下。离卦是中女,兑卦是少女,二女同住,想法却不能统一。同时下卦“兑”又是悦,代表喜悦,上卦“离”又是光明,悦依附于光明;而阴柔升登到“六五”尊位,得正并与“九二”的阳刚相应。这就是小事吉祥。天地相反,却有着共同的作用;男女相反,却能沟通思想;万物不同,但是有类似之处。相反又相同,这道理真大啊!

《象》解释道:上卦的“离”是火,下卦的“兑”是泽,这就是睽卦。君子能够从同中见异,从异中见同。

【智慧解读】

睽卦由离卦和泽卦组成。其上卦是“离”,代表火,下卦是“兑”,代表泽、水,水火不相容,二者相背。睽卦与家人卦的卦形相反,两者互为综卦。小事指琐碎的家庭日常事务。本卦讲的是世界观的问题,也就是看事情的角度和方法问题。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总是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所有的事物,就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人会沉湎于家庭的日常事务中,本身也没有大害。但若想在外面广阔的世界闯出一片天地,就应该像君子那样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也就是说,要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观点看待哪怕是同一类的事物,这固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正是这不同的结论才可以活跃我们的思维,开阔我们的思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复杂的事物中分辨出真假对错,继而作出正确的决定。

【原文】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译】

初九,一切悔恨的事情消失了。马丢了,不必去追寻,它自己会回来;遇见了恶人,也不会有危险。

《象》解释道:遇见恶人,可以避免灾祸。

【智慧解读】

这是睽卦的第一爻,阳爻阳位得正,所以说即使碰上了不好的事情也不会有危险。马丢了,可能一去不复返,但也可能是它自己回来了,还可能带着其他的马一起回来,不是有“塞翁失马”的故事吗?这一爻是说任何事情都不会只有一种可能,我们看问题也千万不可绝对化。应该对事物进行全面地分析,这样结果的好坏则是可以变化的。

【原文】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干巷,未失道也。

【译】

九二,在小胡同里遇见了居于高位者,虽然不合常规,但没有灾祸。

《象》解释道:在小胡同里遇见居于高位者,并没有失掉道义和准则。

【智慧解读】

这是睽卦的第二爻,阳爻阴位。虽位不正,但位于下卦的中位,所以遇事无灾。这一爻是讲,家中的奴仆在家里必须向主人行礼,但在巷子里就不必了,这本来也没有什么过错。这一爻启示我们,条件不同、环境不同,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待同一类或不同的事物。如果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变化,死板教条,就不会收到预期的办事效果。

【原文】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译】

六三,看到一辆牛拉的车,那头牛被牵制住,制牛的人额上刺着字并且受了削鼻之刑,这是他当初有罪而现在改好了。

《象》解释道:看到牛被牵扯,是因为位不正;先有罪后而改过,是因为有“上九”阳刚相应。

【智慧解读】

这是睽卦的第三爻,阴爻阳位位不正,所以会受到牵制;但其又与“上九”阴阳相应,所以显刚,有好的结果。受了酷刑,一般来说会消沉下去,但他能改好,这一结果启示我们,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的时候,好与坏、对与错没有分明的界限。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

【原文】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译】

九四,一个孤独的人,遇到一个成年男子,便诚信相交,成为朋友,这样做虽有危险,但终究没有灾祸。

《象》解释道:诚信相交而结为朋友,是因为双方的志向相同。

【智慧解读】

这是睽卦的第四爻,阳爻阴位位不正,与“初九”无法相应,又被“六三”、“六五”两阴爻所围,所以孤。这是说君子摆脱自己处境孤寂、眼光狭隘的办法。由此我们应该懂得,做人不能在思想和行为上把自己孤立起来,应该走出去,多见世面、广交朋友,这样才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面,学会更多看问题的方法,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虽然广交朋友有一定的危险,但从整体上看,还是利大于弊。

【原文】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译】

六五,令人悔恨的事消失了,同宗族的人就像一起咬住肉那样团结,同心前进,会有什么灾祸呢?

《象》解释道:同宗族的人团结一致,在此基础上前进,就会有喜庆。

【智慧解读】

这是睽卦的第五爻,阴爻阳位。虽位不正,但位于上卦的至尊中位,并且与“九二”阴阳相应,因此,位不正的悔恨便消失了。这一爻紧承上爻,说明同族本家的人们只要团结起来,齐动脑筋、共同行事,就会收到好的结果。这一爻提示我们,人多力量大,大家聚在一起,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会得到很多有意义的办事方法,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文】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译】

上九,一个孤独的人,看到满身是泥的猪,又看到大车上坐着一些鬼,于是他先张开弓,又放下弓;原来这不是敌人匪徒,而是遇到了迎亲的队伍。这样的人遇到雨,让雨淋一下而头脑变清醒了就会吉祥。

《象》解释道:遇到雨之所以吉祥,是因为各种怀疑消失了。

【智慧解读】

这是睽卦的第六爻,阳爻阴位。虽位于全卦的最上方,与“六三”阴阳相应,但其位不正,再加上“六三”柔弱,又被“九二”、“九四”两阳爻所围,所以显污秽和阴怪。但爻辞也给出了解决的办法,即淋雨而清醒。由此我们应该懂得,眼界狭窄、看问题孤立的人,很容易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这样的人更应该广泛接触外界,在朋友的帮助下活跃思维、拓宽视野,培养透过表面看本质的思考习惯。

【经典例说】

异中求同,合纵连横

有离必有合,有异必有同,这是必然的自然法则。这与对方建立合作关系,能否成功的核心就是彼此间有无共同的利益。战国时的苏秦之所以能够凭借一张嘴,从求同存异的角度切人,让各国认清了“合纵”与自己国家的利害息息相关,将相异的六国联合在一起,形成了对付强大秦国的联盟。

战国中期,著名纵横家苏秦,开始时企图推行连横政策,当时秦孝公已卒,他坚决支持商鞅的变法,而孝公的继承者秦惠王新立,不用辩士,故而苏秦没有在秦国得到什么职位。

苏秦怀着忿恨和不满.转而到关东六国组织合纵反秦。

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苏秦到达燕国,求见燕文公,对他说,燕国与赵国是近邻,受到赵国的威胁要大于秦国,所以要联合赵国来保全燕国。燕文公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便采纳了这个意见,于是苏秦得到燕国器重。

苏秦到了赵国,对赵肃侯说,赵国处于关键的地方,对于六国有所偏移,则最终对自己不利,而联合六国,可以有效地制衡秦国,成就霸业。赵肃侯觉得苏秦说的很有道理,打心眼里高兴,立即优厚地款待苏秦,赐给他大量财物,作为他去联络其他诸侯的费用。

苏秦到了韩国。见到韩宣惠王。针对韩国的形势分析说韩国的土地是有限的,而秦国的需求是无限的,以有限的土地,去对付无限的需求,这简直是拿钱去买祸害,不经过战争就悄悄地把土地消耗光。韩宣惠王把苏秦的话琢磨了一阵,决定参加合纵。

苏秦到了大梁,假托赵王的命令,向魏王提出六国同盟、合力抗秦的方针,劝魏王不要向秦国称臣,说魏国地方似乎不大,但是人烟稠密,武士众多,足以联合他国,抗击强秦。魏王也采纳了苏秦的方针。

苏秦又来到齐国,向齐王发表了长篇的说辞,晓之以秦国不可能越过赵魏来攻打齐国,而齐国居然臣服于秦国,很令人蒙羞的。齐王听了他的话,顿时有所醒悟,急着向苏秦请教今后的方针。苏秦果断地说:“你们还没有沦为秦国的附庸,并且有着自己的地位。因此,我建议大王参加六国同盟,互相支持,使秦国根本不敢跨进关东半步。”齐王连连答应。

苏秦对楚威王说,楚国是天下的强国,秦国最怕的就是楚国,六国中其他各国已经联合,楚国不参与,则必然为秦国所攻。楚威王高兴地同意加入合纵集团,并愿意做联盟的领袖。

经过这样的一番游说。建立起了秦国为之忧虑的六国合纵联盟。苏秦成为纵约长,执六国相印,并给秦国下了纵约书,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东进。

异中求同,是客观规律。国家与国家的建交是这样,个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有作为的人,有时固然因为时势的考虑、坚持原则的需要.虽同而存异,虽合而有别,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努力从异中求同,团结所有的力量以便大有所为,这对所有加入者都有益处。

【大师讲评】

团结产生力量,任何一个团队必须先统一思想,成员之间要相忍、相容,要有吃亏精神,要善于在异中求同,在同中存异。领导者要有自知之明,切不要有狭窄的视野、固定的模式、陈腐的框框。更不要疑心太重。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择其善者而从之。遇到困难时,团队成员应该做到患难与共、共同承担责任,处理工作要有大局观念,在处理内部的团结上也要有大局观念,从大局出发求团结,这样团队才能经得起波折和风浪,才能无往而不胜。

异中求同是两者合作的客观规律,国家与国家的建交也是这样。有作为的人,有时固然因为时势的考虑、坚持原则的需要,虽同而存异,虽合而有别,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努力从异中求同,团结所有力量以便能更有作为,这对所有加入者都是有益处的。只有在困难时团结所有的力量,才能最终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