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围炉夜话》学生活
5561700000016

第16章 求道篇(2)

做人最可贵的是有觉解,有了悟。功名富贵、是非得失等处境相对于人生来说,只不过是外在的装饰,难与人生内在的圣德尊严相提并论。所以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迩?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人生为什么一有缺陷就拼命去补足呢?正因为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我们的未来才有无限的生机和无限的可能性。这何尝不是一件求之不得且值得高兴的事?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世俗所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多好,多美妙。

事论是非言贵平正

【原文】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

【译文】

有志气的人在处理事情时,不考虑这样做给自己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只考虑这样做是对还是错。读书人在著书立说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立论公正,论据确凿,如果还能做到精要详尽,那就更为可贵了。

【解读】

“最大的成功”都是保留给具有“我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态度的人。

面对困难,你需要做到的是认真积极地面对。积极心态拥有的力量相当惊人,任何一种困境我们都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来解决。

马丁博士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学校里有一位令他难忘的好老师。这位老师常会突然无缘无故地停下讲课,走到黑板前写下两个好大好大的字:“不能。”然后转过头来,笑问全班同学:“我们该怎么做?”同学们就会高高兴兴地对他说:“把‘不’字去掉。”老师拿起黑板擦,将“不”字擦掉,“不能”就变成“能”了。

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教导,每个人都必须随时提醒自己,把“不”字去掉,剩下“能”。这就是每个人真正去想的方式,让自己远离失败。如果“不能”这个词在心中扎根,就会招致许多烦恼。

满意今日把握明天

【原文】

矮板凳,且坐着;好光阴,莫错过。

【译文】

这小小的板凳,可以暂且坐着,人生许多美好的时光,不要让它偷偷溜走。

【解读】

人们常说生命最宝贵,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人最宝贵的其实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累积起来的,时间就是宝贵的生命。

时间的宝贵,在于它既是一个公平分配给每个人的常数,又是一个变数,对待它的态度不同,获得的价值也就有所不同。时间就似在冥冥中操纵一切的神灵,它决不会辜负珍惜它的人。时间给予珍惜它的人的回报是丰厚的,时间对人的报复是无情的,它会使人“早夭”。

有人曾这样设想:我愿意站在路边,像乞丐一样,向每一位路人乞讨他们不用的时间。愿望是美好的,如果真能乞讨到时间,相信所有人都会甘当这样的“乞丐”。

然而,懒惰的人把许多宝贵的时间都浪费掉了,每日得过且过,虚度着自己的年华。只有勤奋的人、办事讲求效率的人、懂得科学支配时间的人,才可以将一天的24小时变成25小时甚至更多。

时间是乞讨不来的,时间只会提醒你切莫在生活的沙滩上搁浅,激励你不断开拓前进。对于酷爱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给予热情的报答;对于奋力赶超的人,时间将无私地帮助他超越岁月。可是,对于轻视时间的人,时间会对其嗤之以鼻,把他抛诸脑后;对于挥霍时间的人,时间则会一笑而过,使他一无所得;对于遗弃时间的人,时间将愤然离去,使他追悔莫及;而对于戏弄时间的人,时间就会毫不留情,给予他苦果一枚。

钱权在握如何施行

【原文】

人皆欲贵也,请问一官到手,怎样施行?人皆欲富也,且问万贯缠腰,如何布置?

【译文】

人人都想显贵,但是请问一旦做了官,要怎样去推行政策和事务,改善百姓的生活呢?人人都希望富有,但是有没有想过,如果自己一旦腰缠万贯,又如何将这些钱用到有益之处呢?

【解读】

日本作家森村诚一说:“钱是价值的标志。只有通过正当渠道获取的钱财才叫钱,才有实际价值。”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步入快车道,国民生产总值、国民人均收入均成倍增长,在这样一个富裕社会里,你一定要懂得赚钱,同时也要懂得用钱。

赚钱是创造财富,但要取之有道;用钱是享受福报,但要运用得宜。要注意不被钱所误,要当钱的主人,不要当钱的奴隶。

下面提出几点有关钱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贪婪是病,如果贪婪,无论你有多少钱,心里头永远匮乏贫穷;

二、钱的最大用途是分享与创造,在这前提下,钱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

三、要认清赚钱是为了生活幸福,如果你苦苦去追寻钱而无视于生活,或者牺牲生活,那是祸不是福;

四、切忌以情绪发泄,或心理补偿如炫耀等方式来使用钱,那会造成浪费,也会影响你身边的亲人,给他们带来许多不愉快;

五、不义之财,不当的营利,即使丰收,但就心智成长、精神生活、子女教育、家庭幸福等总体来看,失掉的远比赚到的多。

文章化境富贵烟云

【原文】

山水是文章化境,烟云乃富贵幻形。

【译文】

文章就如山水一样,只是幻化的境界;富贵好比过眼烟云,只是虚无的影像。

【解读】

《贤文》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爱利,不顾天理。”这是古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记述,也是对人们道德行为的引导。荀子说:“好利恶害,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为之道则异。”每个人都喜欢利益,不喜欢祸害,此为人的共性。但小人见利忘义,得利忘害;君子则趋义避利,不取无义之财。东汉乐羊子,偶尔拾到一块金子,拿回来交给妻子,他妻子看后说:“听说有志气的人不饮盗泉之水,因它名声不好;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因不愿接受侮辱;可你竟然因一块金子而败坏自己的名誉。”乐羊子听后非常惭愧,连忙将金子丢掉。

古代齐国有个人,走到金店前,突然伸手抱走了柜台上的一锭金子。被捕后,他却说:“我当时只看到金子,根本没有看到别的人。”这跟世上许多为满足私欲不顾道义的人有什么两样?真正的君子并非不爱钱、不懂钱财之用处的傻瓜,而是明白如何赚取应该得到的钱。君子在该得的钱财面前,当仁不让,绝不会被小人当作木头劈,但是在不义之财面前,却也能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活学活用】

以实求道尽行放下

任何事物,对人的功用都有两面性,事物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好和坏。好与坏的区别,主要以其满足人的需要为尺度。当一个人的目的一次一次地达到,成功一次一次实现,这种人是不会满足于现状的,而是会定下新的目标孜孜以求之;当另外一种人遇到前进中的阻力、挫折和失败时,意志丧失了,信念丢弃了。他这时还会自我安慰,并说出一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道理来,以寻求消极的自我安慰和盲目的自我解脱。

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持两种不同态度的人。前者于国于民于已都有益,后者于己于人都不利。

一个终点的结束,就标志着下一个起点的开始,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践,进而对事物的发展形成一个客观的、全面的、综合的认识的。这个认识过程是渐次性的,也是与人的文化层次,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紧密的相联系的。由此,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逐渐形成了。

“行于次,而思于先。”人的行为总是受世界观支配的。正确的世界观来源人对生活、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从而也就决定了人对生活、对社会的态度。周恩来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这样一句话:“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从这句朴实而简洁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人是要不断进步的,不要因外在因素的制约而停滞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失去进取心。

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表现出另外一类不满足的人。他们完全是为了钱,为了利,为了名,为了权。而为了满足这些欲望,他们丧失良知,不择手段,为所欲为。这种不满足欲越强烈,对他人对社会就为祸愈烈、愈深。

“人往高出走,水往低出流。”这是人和自然现象的内在区别。

一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信心,不思进取;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挫了志气,败下阵来;一个人在回首往事时,产生悔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欣然止足,畏缩不前。

有的人正是这样,当他回头望望,自觉得意,见落伍在他后面的还有许多,这时心里似乎很释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由此便生出“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念头。抱有这种态度的人,注定是要落伍并归于失败的。

过去代表不了现在,现在也代表不了将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这种人终究会一无所有。“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对每个立志者都是不可缺少的。没有志气的人,就像没有充气的“皮球”,拍打不起来,也像玻璃杯、刮胡刀一样,一甩就破、一折就断。

【智慧金言】

生活的河流总是弯弯曲曲,时而激流,时而平缓,时而笔直,时而回旋。但是只要始终不渝地抱定信念,闯过难关就是路,一往前行是坦途。

善用其财无愧其禄

人不必忧虑得不到钱财,只怕得到钱财后滥用乱支;官禄、福分亦是如此,不要担忧它不降临,而应该担心是否受之无愧。

人一出生,便哭天嚎地,忧虑重重,唯恐世间不容。的确,人要生存,不得不忧;从古猿至今,人要与野兽斗争,要与自然灾害斗争;人与人之间还要斗争:争吃、争穿、争名利、争地位,当然也争优先、争佳绩、争奉献等。贬的也罢,褒的也罢,都有烦恼,都生忧虑。可谓烦恼丛生,忧虑纷呈。其中,不少人怕的是得不到钱财。为“钱”而愁,为“财”而亡,古今中外历来不乏其人,盗窃的、抢劫的、行骗的、卖淫的、敲诈勒索的、投机倒把的,如此等等,皆为钱财而寡廉鲜耻。而非正当途径得到的钱财,更使其愁上加愁,得之滥使。

正当途径得到的钱财,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善用的。一定的钱财是定数,怎样使用则是“活数”。用现有的钱“造”钱,则是活钱。比如说,一个工程的扩建,在同等物质的前提下,甲方计划周密,建筑宏伟,用户满意;乙方人、材、物使用失当,既造成浪费,又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归根结底在于一个“滥用”上。

使用钱财,既不能花天酒地,奢靡浪费,也不要当守财奴。奢靡浪费,败家丧身,危害社会,钱财成为祸害;当守财奴,钱财得之而不用之,谈何用处?其实,钱财若用于正途,未尝不是一股力量,救济扶贫、资助失学儿童、赡养孤寡老人,造就社会财富,则有益民生,才是真正发挥财富之妙用。

官禄、福分同钱财一样,世人都渴望得到。然而,能有几人把官当好,把福享成呢?如果你做官,是贪官、是佞官、是狗官,则人民要把你赶下台;如果你做官,是清官、是好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官,则人民拥护你、信赖你。对自己来说,则要做官无愧于天地,不负于众望。

【智慧金言】

至于福分,不要求享。一旦贪图享福,“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岂不忧乎?其实,为了别人的幸福,自己吃一点苦,受一点罪,才是最大的幸福,也是为世人仰慕的福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处事难,难在定凭难料。孰是孰非,是好是坏,并没有一个恒定不移的天平。有时你煞费苦心,倾其所能,但结果往往毁誉参半。“毁”的言语,可能使你如拳击中被击倒的一方,从此一蹶不振。这时,人们还希望你是一个大度的人,也就是能懂得自我调节、会欣赏生活的人。这类人会手抚胸膛、怡然自得地说:“这没什么!只要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就行了。”

是的,“良心”是一个绝好的字眼,丑恶的人在它面前寝食不安、备受煎熬;正直的人在它面前,心安理得、坦坦荡荡。我们中的许多人,做每件事时都谨小慎微、思忖再三,既怕张三不理解,又怕李四不高兴。他们所奉行的,是“别人认为怎样怎样”、“我不这样做,别人会怎样说”,或“假如我那样做,别人会怎样评价”等等。结果永远走不出异己的阴影,失去了自信,丢失了自我。

这种人生得很艰难,活得亦劳累。他们把精力全部消耗在应付环境、讨好别人的细节上,当灯火阑珊、进入梦乡时,会因某个人应该冲他微笑但却冷落了他而惊魂未定。这是良心失衡的表现,那样实在太悲哀了。我们说,“众口难调”,也就是这个意思。

自然,又有“众口铄金”一词,但还不至于“我独醒”时,“世人皆醉”啊!俗语又曰:“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我们没有办法令所有的人对我们都笑逐颜开,做事只要问心无愧,即使瓜田也可以纳履,李下也可以整冠。这就是说,我们要永远保持一颗最圣洁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