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西游记》学生活
5561800000030

第30章 感悟成功智慧(6)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说明了一个道理,要想捉龙须入海,欲想擒虎要上山。要想办好一件事,或取得一条真实的信息,必须亲临现场去指挥,去实践。所以,许多领导者为解决实际问题,走出办公室到现场办公。倘若总在办公室里听汇报、守电话、看报表、开会议,许多问题绝不会得以及时解决。何为解决问题的“虎穴”?那就是工作现场、销售现场、事故现场,具体来说,就是车间、工地、市场、商店、基层、用户,只有深入下去,才可得到“虎子”——解决问题的办法。

管理方略中有一个“走动管理”,是指管理者访问一线员工或顾客,以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和资料的方法,走动管理是一种直接管理方法,实际上就是深入现场。作为管理人员不经过亲自体验,则永远不能充分掌握所需的全部情况。尽管一个管理人员有可能使用一些客观的方法来纠正下级的活动以保证计划的完成,但这不可能代替面对面的接触。通过面对面的接触,管理者往往能够更好地对下级进行指导,同下级直接交换意见,特别是能够听取下级的建议以及体会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更有效地采用适宜的工作方法。

既然是“虎穴”,那就必然有风险。周瑜死后,如果诸葛亮不入“虎穴”,便得不到“虎子”,这个“虎子”即孙刘两家的联盟。但吊周郎必须历险,必须以个人之险换大局之安。当年如果麦哲伦、哥伦布等人不冒着船毁人亡的风险,东西方的交流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当年如果张骞、郑和、班超不历险,唐玄奘、鉴真也不历险,中国与邻国的文化交流、经济贸易与不知要等待到何年。

一个成功者的一生,必定是一个与风险拼搏的一生。除非不干事业,干事业必有风险。事物的规律常是如此:风险越大,则收益越高。王安石云:“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达尔文云:“幸运喜欢照顾勇敢的人。”地狱的入口处正是通往天堂的大门。险中有夷,危中有利,十次冒险入虎穴,三次成功得虎子,或许在全局上就是取得了胜利。一件事情如果风险小,许多人都会去追求这种机会,僧多粥少,利益也不会大。如果某件事情风险大,许多人会因险却步,由于竞争对手少,一旦成功,冒险者能得到的利益就会大些。

【智慧金言】

入虎穴是一种冒险,但冒险不等于蛮干,也要讲科学,要详细掌握主客观情况,再进行分析判断。在把握住总体方向之后,做好充分的准备,稳妥行事,尽可能细化自己的方案,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以防不测。

没有取得的成功,不是真的成功

孙悟空趁牛魔王去龙宫赴宴之机,把自己变作牛魔王模样,偷了牛魔王的坐骑——辟水金睛兽,又返翠云山芭蕉洞找铁扇公主骗扇。假牛魔王问:“扇子在于何处?”公主道:“放心,我收着哩。”说着笑嘻嘻地从口中吐出扇子,只有一个杏叶儿大小,递给假牛魔王。孙悟空吃过一次亏,不信这是真扇,问铁扇公主:“这般大小之物,如何扇得八百里火焰?”铁扇公主怪道:“与你别了二载,怎么自家的宝贝事情,也都忘了?只将左手大指着捻着那柄儿上第七缕红丝,念一声口诀,即长一丈二尺长短。”

悟空闻言,切切将口诀记在心头,然后现了本相,迈大步出芭蕉洞,将身一纵踏云跳上高山,拿出小扇子演习一下手法,果然长了有一丈二尺长短。可惜,孙悟空只知道让芭蕉扇变大的方法,不知道怎么把扇变小,只得扛在肩上回去。牛魔王散了宴席,出门不见了坐骑,急忙回到芭蕉洞,听铁扇公主说扇子已被孙悟空骗去,立即飞奔火焰山来。牛魔王见孙悟空肩上扛着大扇子而行,怕悟空扇他一扇,要去十万八千里远,心生一计,摇身一变,变成八戒一般模样,抄小路迎着大圣。假八戒道:“师父见你许久不回,恐牛魔王手段大,你斗不过他,难得他的宝贝,叫我来迎你的。”假八戒借口悟空太劳累了,要替悟空扛扇。孙悟空此时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光顾着心里头乐了,毫不怀疑地将扇子递给假八戒。牛魔王接过扇子,把扇子仍变成杏叶儿大小,现出本身。孙悟空即将到手的成功,一刹那化为乌有。若非悟空肚里有定风丹,早被牛魔王扇出十万八千里去。

在争取成功的路上,有人没到终点,就开始盘算自己到底有了百分之多少的成功。其实,成功与否的百分比只有两种:一个是成功完全到手了,百分之百的比例;一个就是还未完全到手,哪怕还差那么一点点,也是零。不到手的成功不算成功,即便是成功到手了,还有个成败转化的问题。

什么是到手的成功,用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救一方百姓于水火,这才算大功告成。扛着扇子回来并不算到手的成功。其实,孙悟空有火眼金睛,只要多看一眼,怎么能识不破假八戒呢?孙悟空那么机灵,脑子里只要多转一圈,怎么能不发现破绽:那懒惰成性的猪八戒什么时候主动抢活干?孙悟空没能这样做,还是因一时的胜利而麻痹了。

孙悟空得扇复失的故事说明事物都在变化。成功之时莫大意,失败之时莫灰心,福祸本来就是相倚的,没有永恒的优势,也没有永恒的劣势。为了保持优势,就要不断创新、改革、奋进,不让脚步停下来。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成功也可以转化为失败。在成功和胜利面前自我陶醉、故步自封、头脑发热、忘乎所以、麻痹大意、内耗不止、耳聋目塞,会导致功亏一篑,断送大好形势。

我国有句古谚:“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话的意义在于对大多数人的警示。成功了,头脑容易发胀。英国诗人丹尼尔说:“对一个人来说,他的最大敌人就是他自己的成功。”成功了,鲜花来了,赞美多了,随之,奉承、吹捧、献媚也来了,于是,头脑开始不清醒了,思维开始不清晰。成功了,以为目的已经实现,于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在成功的陶醉下安心享乐。李自成是个了不起的英雄,几次大的失败,并不让他气馁,但是一打进北京城他就变了,骄傲自大、贪图享乐、猜疑功臣。其实打败李自成的不是清军和吴三桂,而是李自成本人。李自成得了福,建立了大顺王朝,坐上了金銮殿,可是他并没得到福的双至。成功可以毁掉糊涂虫也可以危及聪明人。成功可以使人忘乎所以、沾沾自喜,以至在骄傲、狂妄、麻痹中失败。

成功了,容易过低评价竞争者。认为竞争者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看不到竞争者之长,看不出竞争者在干什么。历史上有许多强师打了败仗,多半是由于轻敌所致,不重视对方的存在,不研究对方的策略,不防备对方的攻击。轻敌者必败。哪怕对方微不足道,他也有攻击力。也许目前虽构不成威胁,来日方长,岂知后事如何分解?

成功了,容易过高地评价自己,做成了一两件事,以为天下之事都不在话下,开始飘飘然、不自量力起来,硬逞能,从而跌了大跤。

成功了,容易犯“小富即安”的错误,故步自封。中国古代,许多农民起义的首领,刚刚打出一片天地,不想着怎么稳住阵脚,不想着怎么扩大战果,却急急忙忙称起王来,关门过起小日子,结果大都是短命王。

成功了,容易使合伙的人分道扬镳,人性的弱点凸现,对他人的戒心、妒心日重,当年的合力变成了分力。

成功了,容易放慢步伐,想歇歇再干。岂不知,你这一歇,煮熟的鸭子可能飞了。机遇不等人,你慢了半拍,机遇已经过去了。

人的一生有逆境也有顺境。在顺境中如果因一帆风顺而志得意满,一旦失手,或许会踉跄落马。顺境对人生来说,是一种随时都会变化的因素,越顺越应加倍警惕,否则,由顺转逆,会一下子把我们送入绝境。每一次成功都只是暂时的,也许下一刻失败就会到来。在人生的道路上,千万不能仅满足于眼前的一个小小的成就。成大事需要不断向前走,需要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很多人在涉世之初,刻苦努力,像老黄牛一样踏踏实实地工作,但一旦得到一点小成就后就欣喜若狂,得意忘形。这种小富即安的满足感只能让自己重新回到以前,甚至变得更差。

宝洁公司为了刺激自己不停下脚步,允许自己公司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直接竞争,就像不同公司的产品竞争一样。他们认为,如果市场不能提供足够的竞争,就要创造一种内部竞争机制,使公司的任何品牌都不能以现有的成就自满自安。

波音公司的董事们经常互相提问:“对手将如何打败我们?他们会利用我们什么地方的弱点?他们有什么优势?哪些市场会被他们攻占?”最后,经过研讨、分析、论证,找出对策。

沃尔玛提出:“打败昨天,每天的销售额都要超过昨天。”

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成功永远不是终点。

【智慧金言】

谁不希望成功呢?谁不赞美成功呢?可是人们在唱着赞歌的同时,不要沉湎于自己所得到的东西;成功了,心情高兴是人之常情,但高兴时头脑应当清醒,高兴时脚步莫停。成功代表开始,代表追求更高标准的历程的起点。很多人的成功并不是昙花一现,他们不断地采取各种措施,完善自我、充实自己、胜而不骄、欢而不狂、积极进取,因而长盛不衰。

别让自己停下来,尤其在顺利的环境下。

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想象

中国文学史上有三“石”,通过对石头的想象引出惊世的故事。《红楼梦》的开头,叙述了一块顽石,“和氏之璧”的故事说了一块玉石。《西游记》开头,也说了一块石头,构思了孙悟空的来历。传说盘古开天地,世界分成四大州,其中有一州叫“东胜神州”。它的海外有一个国家,面临大海,海之中有座大山名叫花果山,山上有一块仙石,高十米多。在仙石里,孕育着一个仙胞。有一天,这块石头崩裂开来,跳出一个石蛋,圆球般的,被风一吹,变成一只猴子。

这三个虚构的故事,都是对于石头进行艺术想象的加工创造。人们通过对石头的形象刻画,创造性地描绘了社会生活中的矛盾。这是想象。社会生活中怀才不遇、黑白颠倒、勇于斗争等种种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石头在各种自然环境中也是客观存在。但是,通过文学艺术家的主观心理过程,要把它加工成为新的文学形象,没有想象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想象来自生活,来自客观的实际。在北京正白旗的西北方,樱桃沟里有一块巨大的元宝石,石下方在水源头,终年不结冰,石头上方有颗石上松,亭亭玉立。曹雪芹常常在这里观赏,丰富他的想象,他把大元石人格化,把泉水比之为甘露,把石松和大青石比喻为“木石联盟”。吴承恩要写孙悟空,从何写起?他的家乡淮安没有山,他没有见过山,无从想象孙悟空的老家,当他知道淮安东北二百里的海州东边有一个大海,海中有一座云台山,他就前往那里,居住了3年,从一位老人所讲的石猴精吃蟠桃的故事得到启发。山上有72山洞,在一座山洞门的崖头山,不仅刻有“高山流水,神泉普润”八个大字,从山洞上还淌下一股流水,正好遮住洞门,这就成了水帘洞的想象。

吴承恩丰富的想象力,构思了《西游记》。正是丰富的想象力,打开了一道道人类创新之门。有了丰富的想象,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的绝美诗句,才有爱因斯坦的“列车实验”、“电梯设想”。

密歇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最先提出“核心能力”的概念,他彻底推翻了有关企业战略的许多传统见解。传统见解认为,对于企业而言,财力是关键的,财力等于规模,而规模等于市场份额。这种传统见解,类似于我国的谚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量米下锅”,“量入而出”。

普拉哈拉德主张,大多数公司“受想象力的限制”,而不是受财力的限制,而且,财力买不到想象力,更常见的是,财力限制想象力。他说:“富有的公司往往不是最有创造力的公司,因为它们有很多的钱可花在解决问题上。正是穷公司才能提出最具想象力的主意。请看看诸如苹果、微软等公司,它们之中没有一家在创立时拥有巨大财力。它们在创立时拥有的是卓越的主意,是改变世界的抱负。”

普拉哈拉德的主张,用通俗一点的话讲,有钱但缺乏想象力的企业,只能用这些钱去买米下锅,煮些老式饭菜。总有一天,顾客不愿意天天吃老式饭菜,企业也就关门了。没有钱但有很高想象力的企业,富有创意,没钱可以借钱,迎来天下客,赚了钱可以还钱。

和“象”联系的名词很多,例如形象——有形的东西,抽象——去粗取精的东西,具象——有具体内容的东西,意象——寻象以观意,想象——形象的思维。形象、抽象、具象、意象,均在“有象”上做文章;而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象”,是形象思维的扩展发散。

人们对自己感知过的对象在头脑中进行改造加工,从而创造新的形象,这种方法称为想象方法。想象,不是指原有形象的简单再现,而是新形象的创造。想象通过回忆以往的经验和信息,进行广泛的联想、比较、选择、筛选,帮助我们重新组合成一种新的设计。

高尔基说:“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来思维,是‘艺术的’思维;可以说,想象——这是赋予大自然的自发现象与事物以人的品质、感觉,甚至还有意图的能力。”

高尔基的话并不难懂,说想象是“艺术的”,并不指只有艺术才有想象,而是说想象的形式是艺术的,即非逻辑的,没有统一而固定的模式,说想象是自发现象,指它由人脑自动完成,说想象是有意图的,指想象的目的性。

想象的最重要的特征即思维的无拘无束,自由驰骋,怎么想都行,怎么联都行,没有规定的限制。

当前人们都提出创新能力,想象与创新密不可分。想象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我们必造客观世界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

卢瑟福说:“出色的科学家总是善于想象的。”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列宁说:“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

想象能够启迪人的智慧,提出新的概念,爱因斯坦在16岁时,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人追上光速,将会看到什么现象?正是这个形象化的想象,触及了当时经典物理学的根本矛盾,促使爱因斯坦为之奋斗了10年,发现了狭义相对论原理。后来,又一个形象化的想象出现在爱因斯坦的脑子里,一个人在自由下落的升降机中会看到什么现象?他为此奋斗了18年,结果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想象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纯主观的东西,不是无根据的猜测,而是对经验的消化和深刻理解的结果,是直觉、灵感、思维的结合。

【智慧金言】

想象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学会向前人学习,向同时代的人学习,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这样才有可能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