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十八钗
5584100000269

第269章

“照你说的办罢。”

次日,宁园大宴宾客,请永定侯府亲戚赏园。许三郎这天沐休,在外院招呼男客,睡莲在内院和一群夫人老夫人过招。除了刚刚诊出身孕的王素儿和推病的二老太太,侯府女眷悉数到场。

燕京最好的戏班子唱着一出热闹捧腹的《跪池》,美酒佳肴无可挑剔,连女主人睡莲的笑容都那么热情真诚。

果不其然,在宴会正酣时,唯一的长辈五老太太摆起了嫡出婶娘的款,尖着嗓子问:“三郎媳妇,你是个贤良的,早早的就接了两个姨娘回府,丝毫没有拈酸吃醋;可你别怪我说你,你也太不能容人,不把长辈放在眼里了!”

五老太太此话一出,满座皆惊,或担忧或幸灾乐祸的看着睡莲的反应。

睡莲淡淡笑道:“五老太太说的哪一出?还请明示。”

五老太太道:“我体恤你当家辛苦,送你一房人家当做臂膀,怎么人在你的宁园大半年,都没个差事?长者赐,不可辞,你怎么把我送的人撩在一边不管不问?你这是什么意思?若瞧不上,我今天就把他们领回去!”

睡莲为难道:“五老太太,并非我不想要,而是——唉,您就别问了,咱们今天好好乐一乐,别提这个了。”

五老太太那里肯依?!硬逼着睡莲表态,要么给人,要么安排事情做。

是你自找的,别怪我不给你留脸面!睡莲笑容一收,示意戏班子和伺候的丫鬟全部退下,只剩下两桌大小主子。

睡莲说道:“您送的那一家人,以前筱嬷嬷怕委屈了他们,不敢随便安排差事,每月按照管事的份例发月钱粮食养着,换季做新衣服也没漏下他们。我刚当家十来天,心想等到开年安排他们一家去采买上,可是——唉,没想到这家居然干起了放债的勾当,屋里的巨额财物不清不楚,首饰加上银票快要过六千两银子了。”

众人皆吸了一口凉气,六千两银子,足够置办侯府一个庶女的嫁妆了!一户家奴那里来的那么多银子?!

五老太太脸色一白,她只是帮着侯夫人塞人,根本不知这户人家的底细,六千两银子啊,这摆明了来历不明,居心叵测啊!

她狠狠朝着永定侯夫人看去:又把我当枪使!还要我背黑锅!

永定侯夫人根本不理会五老太太刀子般的目光,而是同情的看着睡莲,还安慰道:“三悌妇啊,你千万别怪你五婶娘送错人家,这人心隔肚皮的,她也是替你们两口子操心,想送个帮手给你们,却没想这户人是贼,偷了侯府这些年,现在还要偷宁园的物件。”

睡莲忙说道:“都是一家人,怎么会怪罪呢,一点点小事而已,人和财物都锁起来了,原本我和三郎是打算过了年和五老太太说这事的,今日五老太太既然提起来了,咱们把话说开就好,免得被一户下人离间了我们亲戚间的情分。”

永定侯夫人笑着端起面前的酒杯道:“正是正是,今天是答谢宴,可别变成告罪宴了,来来来,我们满饮此杯,此事就此揭过。”

侯夫人发话,在座各位谁敢不从?个个都举杯饮下。

睡莲举杯时,看着永定侯夫人掩耳盗铃,看着在座的夫人小姐装糊涂,心中冷冷一笑。

宴会完毕,睡莲亲自将客人送到二门,礼仪无可挑剔。晚间归田居两口子说着话,许三郎兴奋说道:“药老三那件事已经查清楚了,呵呵,还牵出了好几桩相同的案子!原来被傅家药铺坑掉的外地药商不止一个,都是先欠账,数额巨大后,再栽赃假药材,诬告药商,傅家借此赢得暴利,等我把这几家药商查齐全了,到时候一举将傅家告倒!这是大哥大嫂过的最后一个安稳年了……”

很快就是除夕,大年初一大朝会上,承平帝宣布了两件大事:第一,立魏王为太子,第二,为庆贺太后千秋,今春开立恩科取士。

承平三十六年,是后世经常被提起的一年,尤其是天下读书人。

这一年正月初一大朝会上,承平帝宣布册封魏王为太子,因今年五月初七是太后七十大寿千秋节,特开设恩科取士。

官方的消息从各路驿站传出,穿越沙漠,海路,按照惯例,大燕国太子册封,万国皆来朝贺。几个比较近的附属国的使者,如高丽、扶桑等在正月底就抵达燕京,主管外交的鸿胪寺忙开了锅,姚知芳的父亲姚大人是鸿胪寺右少卿,据说连续好几天都没回家。

二月初九恩科开考,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共计四百余人拎着考篮参加考试,搜身过后,进入各个独立的考棚,里面备有炭火、蜡烛、食物、马桶等物,他们将在这个地方坐上三天三夜,用多年的苦读,酝酿一篇决定他们命运的文章。

明远楼上响起鼓声,考试开始。

谁也不曾想到,决定他们命运的,不是文章,也不是考官,更不是皇上,而是——火!一场大火!(明朝天顺七年,贡院大火,烧死举人九十余人)

到了半夜,不知是那个举人实在太困了,伏案睡觉,失了火,那时贡院考棚是用木板搭建而成,燕京春天大风不断,风助火势,狰狞的朝着文弱书生们扑去!

由于考生入考棚后,后面跟着的差役就要锁上一排排号房,所以火势变大后,里头的考生即便是跳出了考棚,也要被号房这道门生生锁在里头烧死!

贡院失火并不是头一回,所以号房常备着盛满水的大水缸,可是杯水车薪,贡院成为一片火海!

天亮贡院大火终于扑灭了,重新清点人数,九十六个举人丧身火海,一百余人受伤,其他举人惊魂未定。

这场惨剧震惊大燕国,给四月太子册封典礼蒙上一层阴影。

恰好钦天监观天象,说两龙即将齐聚燕京,龙气太盛,故天有异象,视为不详。得出结果是:两龙不得相见,魏王四月册封太子之后,应该即刻去镇守故都南京,承平帝准奏。(舟借用了明朝祖制,太子镇守南京)

承平帝下诏安抚死伤者家属,因绝大部分烧死的举人尸骨已经很难辨认其姓名,赐每人一口棺材,一起安葬在朝阳门外,刻命丧贡院举人们的姓名籍贯于碑上,承平帝亲笔题名“天下英才之墓”,也称举人墓。

“天下英才之墓”修成之日,承平帝宣布在三月十二重开恩科,由于贡院正在修缮,考试地点改在了国子监。

次日,魏王上奏,说愿意倾其所有,重修贡院,还建议将以前的木制号房和考棚改为防火的砖瓦结构,皇上准奏,赞扬魏王贤德。

为筹备重修贡院的银子,魏王妃削减了魏王府一半下人,每餐肉食不过两种,穿戴首饰不过三样,还亲手给丈夫和儿子裁剪衣裳鞋袜,勤俭持家,世人皆赞魏王妃贤惠。

都察院左都御史上奏,说魏王即将册封太子,按照两龙不得相见的规则,太子要去镇守南京。但为了稳固朝纲,成年的皇子应该马上去封地就藩!

承平帝现在有两个成年的皇子,一个是平定伪帝之乱的赵王,另一个是伪帝的同胞弟弟楚王,楚王小时候一场高烧之后变得痴傻,早就从储位之争退出了,承平帝怜惜这个痴傻的儿子,由慧妃养在皇宫中,至今都没有开府单过。

所以左都御史的奏本看似是说所有的成年皇子,实则只针对一个人——赵王。

左都御使的奏本出来之后,陆续有言官和保守派大臣上书附议。承平帝准奏,命赵王去封地江西南昌就藩。

赵王和赵王妃去太后的慈宁宫日夜哭泣,说再也不能在太后跟前尽孝了。太后深受感动,请求皇上看在赵王妃身怀六甲,行动不便的份上,暂缓一年,等赵王妃生下孩子,再陪自己过完七十大寿,把身体调养好了,再去南昌就藩。

谁也不能和“孝”字作对,皇上也不例外,承平帝答应了。

承平三月初一,燕京西城张府。

这天是张府大少爷洗三的日子,收生婆婆将槐条和艾草熬制的一铜盆热水摆在临窗大炕上,来观礼的女客们,包括颜家的几位姑奶奶按照长幼序齿一个个的往里头添上一勺清水,一些小礼物,称为“添盆”。

轮到怡莲了,她添了一勺清水,将一把枣子模样的金馃子搁在盆里,按照习惯,添盆之物都归主持洗三仪式的生婆婆所有,所以收生婆婆乐呵呵的唱赞词道:“添流水,聪明伶俐,早(枣)儿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