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的情绪谁做主
5587600000024

第24章 心理暗示,源于内心

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难临头时,人们会相互安慰“快过去了,快过去了”,从而减少忍耐的痛苦。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这个美景就对人构成一种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精彩一句话: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于肯定的结果。

什么是心理暗示?有这样一个故事最能说问题。

有一位年轻的先生患有严重失眠,治了很多年也没有痊愈。有一次,他偶然遇到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医生。这位女医生给他一片安眠药,说:试试吧。那一夜,他终于沉沉睡去。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每天从医生那里得到一片安眠药,然后酣睡一夜。终于,他变成了一个快乐、健康的人,不再需要医生给他安眠药——他需要她做他的伴侣。

新婚的那天晚上,她告诉他:她两年来给他的所有安眠药片,除了第一天的那一片外,其他的全是最普通不过的维生素。

整整两年里,她每天用手术刀把维生素片的文字削平,再刻上安眠药的字样。虽然她的手灵巧得足以缝合最细微的血管,但是把同一件事持续700多次——这里面就包含了某种伟大。当她用她的欺骗成全了他的健康,伟大就变成了爱情。

这是一个很动人也很完美的爱情故事。当然,故事里除了爱情之外,还有些其他的东西。那就是心理暗示。维生素能起到和安眠药同等的作用,这得归功于心理暗示。

所谓的心理暗示其实就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外在的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科学家告诉我们: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试验,他们对一所小学的一个班的学生说:你们都是天才型的人,将来有很大的前途。而对另一个班的学生说:你们智力一般,将来可以从事一般工作。本来这两个班的学生水平相等,但是一年后,两个班的差异就显示出来了。被暗示为天才型的学生个个发奋学习,学习成绩飞速上升,而另外那个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快下降了。

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可以让一个人完全改变自己。下面这则事例更是告诉我们如何在职场中如何利用心理暗示挖掘自己的潜能。

郑小梅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已经3年了,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她在公司的业绩表现一直平平。原因是她以前的上司李总是个非常傲慢和刻薄的女人,她对郑小梅的所有工作都不加以赞赏,反而时常泼些冷水。

有一次,郑小梅主动搜集了一些国外对公司出口的纺织品类别实行新的环保标准的信息,但是李总知道了,不但不赞赏她的主动工作,反而批评她不专心本职工作。后来郑小梅再也不敢关注自己的业务范围之外的工作了。郑小梅觉得,李总所以不欣赏她,是因为她不像其他同事一样奉承她,但是她自问自己不是能溜须拍马的人,所以不可能得到李总的青睐,她也就自然地在公司沉默寡言了。

后来,公司新调来主管进出口工作的Sam,新上司、新作风。从美国回来的Sam性格开朗,对同事经常赞赏有加,特别提倡大家畅所欲言,不拘泥于部门和职责限制。在他的带动下,郑小梅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了。

在新主管的积极鼓励,郑小梅的工作热情也越来越高了,她也不断学会新东西,起草合同、参与谈判、跟外商周旋……郑小梅非常惊讶,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的潜能可以发掘,想不到以前那个沉默害羞的女孩,现在居然可以和外国客商为报价争论得面红耳赤。

其实,郑小梅的变化,就是心理暗示起了作用。在不被重视和激励、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暗示下,人往往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左右,对自己做比较低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暗示下,人则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往更好的方向努力,随着心态的改变,行动也越来越积极,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

从本质上说,心理暗示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心理机制,会使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下意识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当你打开电视,看到那些各式各样的广告节目,奇装异服,名车豪宅,不知不觉你可能就产生了消费冲动;当你徘徊在街上,看见精美的包装,你自然会联想到里面的东西也价值不菲;当有人称赞你今天的气色特好,你可能一天都感觉舒服;当别人对你评头论足,你可以一天都闷闷不乐……

暗示性是人心理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暗示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世上没有对暗示完全免疫的人,只是对暗示的敏感度有所差异。在同等条件下,女性朋友比男性更易被暗示,儿童比成年人更易被暗示。就同一个人来说,当处于疲倦、催眠等状态时,也会比平时更容易受到暗示。

如果你能将心理暗示应用于生活中,那么,你相信自己是幸运的,你就是幸运的;你相信自己能成功,你就能成功;你相信自己是个快乐的人,你就能够称为一个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