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们的故事2
5593000000080

第80章 附录一

陆天明萧复兴等名家力荐贾宏图长篇新作

着名作家贾宏图讲述北大荒知青故事的长篇纪实文学《我们的故事》已在《生活报》连续登载两年有余,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引起了老知青们的强烈共鸣。近日,《我们的故事》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并在哈尔滨广播电台“音乐909”连续播出。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着名作家、评论家和编辑,他们都给予了《我们的故事》热情推荐。

作家责任编辑贺平

黑龙江哈尔滨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硕士。

1975年赴黑龙江柳河五七干校插队务农,1977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哈尔滨文艺》杂志编辑,《环球企业家》杂志记者部主任、副编审。散文《有方桌的房间》获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全国散文征文一等奖、1994年《上海文学》散文奖;《秋天的钟》获1994年《人民文学》散文奖、1995年国家优秀图书提名奖。现任作家出版社副编审,《企业文化》杂志执行主编。

他的使命感让人感动

这稿子我事先不知道,是领导派来的。一开始我就想,印一些就算了,因为我知道他不会写得不好,人家是一个很成熟的作家,但是我没想到写得这么好。这种好不用我说,将来大家看了就都知道了。就说我们照排的那些工人,他们都是外地人,也没多少文化,只认识一点点字。但是,他们晚上看到半夜,然后和我说,他们也喜欢看。和作者贾宏图比,这些工人应该是他孩子的年龄,但是他们对这本书也这么喜欢。所以,我觉得他这本书就是属于大家的,属于人民的。

你出差的时候,坐火车从田野上走过,他写的那些场景,你都会看到。北大荒那些土地,那里静悄悄的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火车的声音,车厢里的人都在喝茶、聊天、打扑克。他们早把那些都忘记了,那一代人把青春和生命都留给了北大荒,现在都没有了。人们好像觉得,那些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但是我看他的书,我就想起来那些时候。我是很小很小的知青,所以我对那个地方太了解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对他写的那些有特别的体会。我那时候也喜欢文学,喜欢写诗,可现在回头看看那些东西,那些诗没有一首能够作为诗留下,我们那时都是写一些顺口溜,给人家打竹板的。但是我想,你的一段生命留在那儿了,我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没有白做一回年轻人。

他在这本书里面,不仅写了当年知青的苦难与风流,而最主要的他还写了后知青时代的那种艰辛、坎坷,他们今天有多少人下岗,他们家庭的情况,孩子的情况是什么样,这些也写了很多。由于这种时间的跨度,让他这本书显得更加的厚重。

他在前言里面有一段话我觉得说得特别好,他说:我们是时代的标本,我们是一代苦难的风流,我们走过漫长的风雪迷蒙的冬季,我们的青春留在了无花的季节。然而我们毕竟走过来了,在那充满泥泞的路上,我们搀扶而行,留下一行行深深的足迹。

我觉得最感动的就是,他的情怀。你读他这本书不光是一个文字的问题,他对文学的态度,他对生命的态度,他对人生的态度,由于他的这些态度是那么样的豁达,所以他的文字你读起来是那么样的炉火纯青,那么样的从容不迫。他在后记里有一段文字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写得很好了,因为我们现在的文学已经进入到一个很缤纷的时代,这是很斑斓的世界。年轻人对于那些文字应该说是非常优秀的。这说明,他对自己和时代有一种清醒的认识。

我曾在黑龙江工作20多年,那时我就认识他。作为一个作家来说,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我如此感动,我从他的文字里更认识他了。他真的有一种使命感,他这本书只要你一读,会感觉是上帝安排他来写这本书一样,所以给了他那样的生活经历,给了他那么多苦难,也给了他那么多智慧和同情心。

他最可贵的是他的一种态度,其实作家写东西,就是他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态度,另外就是他对于文字、文学的态度。作家后来说,他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他是这个历史的见证者,他要把他记录下来告诉后人,正是由于他有这种使命感,所以他就觉得他并不是来和谁在文坛上作文字比拼,而是他就应该把这些东西告诉这个世界,告诉未来,他觉得这就够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他最了不起的一种文学的态度。

今年是纪念知青40周年,出这本书是非常好的,时间也特别好。我这个稿子在后期制作的时候还给我先生看,他帮我校对,我们两口子看到后半夜都在自己的屋子里掉眼泪。虽然我们这些人整天和文字打交道,说实在的一般的文字很难让我们掉泪,而这部稿子确实不同凡响。

评论家白烨

197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学编辑、编辑室副主任及主任、总编辑助理,副编审、编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着有专着《文学新潮与文学新人》、《文学论争二十年》,主编《小说文体研究》等。

这本书更值得推荐

知青本身是社会影响很大的,影响了几代人,它在文学中也是一直到现在很有影响的文学写作现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跟这个相关的东西是值得关注的。我从2008年图书订货会上各个出版社所提供的书和书目里面挑选值得给读者推荐的书,在纪实这个类别里面,我发现了贾宏图的这本书。他这本书是写知青的,因为作者本人也有知青经历,我相信他这本书从他的角度上对于知青几十年来的苦难,包括他们的影响会写得非常好。当然,关于知青方面的书不止这一本,但因为这本书更值得关注,所以就推荐了它。

作家石钟山

辽宁省沈阳市人,1964年出生,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男人没有故乡》、《白雪家园》、《飞越盲区》、《向北向北》等。中短篇小说集《父亲进城》、《快枪手》、《军歌嘹亮的年代》等。《激情燃烧的岁月》使更多的读者和观众知道了他的名字。

感受他们生命的律动

《我们的故事》这本书是写一代知青人的命运和心灵发展轨迹的一部作品。知青题材的作品我也写过一些,虽然知青的故事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是他们的这种命运,以及他们那一代人所处的那种时代环境、背景给我们这代人所造成的影响,我觉得他们那种积极的意义还在。

曾经当过知青的这一代人,他们的年龄已经进入了暮年,但是他们的精神和他们的故事仍然在我们心中存活着。同时这一代人又生产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物,比如说知青兵团中所产生的作家包括张抗抗、梁晓声、肖复兴、陆星儿等,他们曾经在文坛上叱咤风云过。这一代人给我们留下来的精神食粮仍然在影响着我们,我们在感受着他们这种生命的律动的同时,也能体会出那一代知青人身上的精神。

作家陆天明

国家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现供职于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大雪无痕》、电视剧《苍天在上》。

珍惜这笔可观的精神财富

那是我们几代人会回忆到生命最后一天的一个特别重大的话题。相对来说,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这一代人来说,一个是永远都不可能回避,也是一个永远会点燃激情和生命勇气的一个话题。对于很多老知青来说,也是他们一生引以为骄傲的,虽然也给他们带来很多痛苦的回忆,但是他们还是会把这段生命的经历当作自己最闪光的一个生命点来保存在自己心灵的深处。所以贾宏图先生能够在这个时候写出这样的作品,作为一个老知青既表示感谢,也表示祝贺。我相信对于这一代人,对于今后更年轻的后一代人,他都是一笔很可观的精神财富,希望大家都能珍惜他。

作家萧复兴

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有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近着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等。《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最痛苦的回忆也是最美丽的

作为一名知青,我希望《我们的故事》这本书能够带给无数知青们更多回忆,更多思考,更多向前走的勇气。

青春岁月的回忆,无论是多么痛苦也好,多么挫折也好,当你回过头去,那些青春最痛苦的回忆也是最美丽的回忆。

在纪念知青40周年的日子里,重新回顾知青的历史,进行反思,我觉得无疑是对现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觉得现实实际上不是凭空走来的,它都是从历史的深处走来的。而未来是过去与现在的连接体,如果失去了过去与现在那就没有未来。所以,如果从未来着想的话,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忘记过去。过去无论是痛苦也好、蹉跎也好甚至是有很多的失败和黑暗也好,我们首先应该去面对他,这是一个最基本点。第二点在于重新回忆历史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回忆已经和当年是不相吻合的了,我们的回忆被怀旧的情绪所燃烧所膨胀,因此会有跟过去的事情有背离的状态。因此,真正寻找到当年真实的回忆,我觉得对每一个知青来说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是,就是这样艰难的事情也在于它的意义,如果没有这样的艰难,我们的回忆都是轻而易举的,我们的回忆都是甜甜蜜蜜的,我们的回忆都是说我们为过去青春没有蹉跎、青春的奉献所骄傲的话,我觉得这样的回忆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所以,我分析贾宏图的书里一定有很多他自己的回忆,也有他自己的思索。

寄语

萧复兴:非常高兴你的新书出版了,祝贺你!也希望你的新书能够让我们拥有更多的回忆、更多的思考、更多往前走的信心和底气。

白烨:

我在此之前看过你的作品,这部作品我相信是这些年你最想写的作品。我现在是没有看到全书,我急等着下一步能够好好把全书看一下,我相信我一定会从中得到很多教育。

贺平:非常高兴能跟你有这样一次合作,在我离开黑龙江20多年以后得到你这本书我很高兴。我希望以后你再写下边那些知青的时候,还在我们社出,谢谢!

石钟山:听说你写了100个知青的故事,我很敬佩也很感动。希望你这本书能够走进每个人的心灵当中,走进我们每个普通人的故事当中。希望我们能在你的书中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以及我们心灵的那片沃土,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慰藉。

陆天明:我也是一名知青,我的妹妹陆星儿就是黑龙江北大荒的一个知青,她可能比我在你们那儿更有知名度,有更多的朋友。因为,她有很多年的青春宝贵岁月都留在了黑龙江和北大荒这一块富庶的、坎坷的黑土地上了。

(菲阳 王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