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三国演义》学生活
5607100000017

第17章 谋己:谋人谋势先谋己(7)

周瑜是庐江舒城人,与孙权的哥哥孙策同年生,交情很好,结为昆仲。周瑜人生得靓,资质风流,仪容秀丽,才学也很是了得。在曹操屯兵百万虎视长江沿岸的形势下,东吴议降者甚众,军心涣散,如果不是脱颖而出的周公瑾,东吴恐怕早就归属曹操了。

刘备失去了甘夫人,周瑜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心生一计,要把孙权的妹妹嫁与刘备,让刘备来入赘,想等刘备来了,再把他幽囚在狱中,再使人去讨荆州换刘备。等讨得荆州,再对付刘备。

之后,周瑜派吕范为媒人,往荆州说合。

诸葛亮听到消息后,知道是周瑜在用计,便让刘备应允。

并安排好,让赵子龙保护刘备,临行前授与子龙三个锦囊,内藏三条妙计。

东吴那边,孙权之母听到消息,又见刘备一表人才,一下子喜欢上了他,真心要把女儿许配与他。周瑜和孙权不想此事弄假成真,又不敢公开囚禁和杀害刘备。刘备劝说娘子去荆州,娘子答应,于是,两个新夫妻商定去江边祭祖,乘机逃离东吴。周瑜派兵追赶,却被孙夫人挡了回去。正当周瑜准备孤注一掷时,只见诸葛亮早在岸边等候,刘备等已登了船,岸上乱箭射来,挡不住他们往荆州而去。

船上,刘备的兵望着急急追来的吴兵,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自恃胜券在握,哪料想被诸葛亮算计,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实际上正是周瑜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果。

俗语说:“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也正是说明耍小聪明不但得不到最终结果,还要做赔本生意,落得个任人耻笑的下场。

【智慧金言】

本来,聪明是一笔财富,但要用得适当。真正聪明的人,会恰当地使用自己的聪明,平时可以深藏不露,到了刀刃上,到了火候,才会使用:而经常耍小聪明,往往是招灾引祸的根源。所以,那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人,往往因为用心险恶,都不能维持长久。

大丈夫能屈能伸

(成大事者多半都历经艰难险阻,逆境可忍辱负重,顺境可淡然处之。)

张飞丢了徐州之后,刘备可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无家可归之人了。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投靠了曹操。曹操开始还疑心刘备图谋不轨,但观察数月之后,刘备是每天施肥、浇灌、种菜,未见任何异常动静,曹操这才放下心来。甚至连关羽、张飞都反问刘备为何每天就忙活这些小事,而无心恢复汉室?可刘备只笑不答,连关、张都不直言相告,这家伙的城府实在深不可测,难怪时人称其为“枭雄”。

事实上刘备寄居许昌这段时间,通过玩儿“韬晦之术”彻底打消了曹操的疑虑。特别是“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后,曹操更不把刘备放在眼里了。连一个打雷都能吓得手中酒杯跌落的人,哪里还有什么志向?本来曹操还是比较忌惮刘备的,按当时的条件,曹操杀刘备简直是易如反掌。可是刘备会演戏啊,刘备懂得什么时候应该藏起自己的“利爪”,什么时候再伸出来。一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便将曹操的5万兵马收为己用了,这才仅是利爪伸出的开始。等曹操派许褚来追时,刘备早已脱离了“虎口”。

按说刘备乃中山靖王之后,当今皇帝的叔叔,有着尊贵的贵族血统,也是非常要“面子”的人。但徐州战败后,刘备能怎么办?他倒是极不情愿的“投奔”曹操。可这不是你刘备愿不愿意的事情。打,肯定是打不过曹操,必死无疑,那么何谈恢复汉朝天下?所以聪明的做法就是先投靠曹操,以后再找机会。这就叫“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但曹操是那么好对付的吗?可刘备就是用种种假象麻痹了曹操,令其调以轻心,终于得以保全了自己,到头来还净赚了5万兵马,倘若没有点儿忍辱负重的精神是断难做到的。

古人曰:在时机、条件均成熟的情况下,讲究兵贵神速,速战速决;可是在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则就要从长计议了。只有这样才能在持久中保存实力,在持久中等待下一次的战机。刘备不等老虎来捕捉,自动送入“虎口”,并且临走的时候还“拔颗牙”揣在怀里跑了,这份勇气,这份胆略确实无人可及。

在职场中同样也需要有一种面对现实的勇气,许多人打工多年,但由于自身的原因,或因没有遇到更好机会,职业之路走的并不是很顺畅,甚至有的时候自己原来的手下都爬上很高的位子,虽然有时在众人面前常常讲“后生可畏”、“青出于二蓝胜于蓝”之类的客套话,但在感情上还是难以接受。自己始终生活在以往虚幻的世界里。

事实上,许多职场上徘徊不前的人不是缺少才华,而是他们过多地为虚名所累。人,有时要面对现实,给自己原来的手下打工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何苦与自己过不去呢?

小霸王孙策在其父孙坚被刘表杀死之后,转而投靠袁术。孙策是何等的英武,却肯在袁术手下做一个小小的部门负责人,敢于从“打工”做起,堪称职业经理人的楷模。孙策以其出众的才华,立下赫赫战功,取得了袁术的信任,最后借着袁术的力量占据了江东,奠定了自己的事业基础。

英雄终有落难时,大丈夫能屈能伸。“伸”时自不必提了,可很多落难之人在“屈”时可不是取暂时“弯曲”之意,很多人都是彻底“屈服”了。在这种消极思想的指引下,人生之路越走越窄。所以,但凡成大事者一般都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受之苦。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了100多天,后者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诸葛亮于是派人送去女人的衣服、围巾之物。后来怎么样了呢?司马懿照单全收,弄得诸葛亮一点儿脾气也没有。在古代,如果谁受到如此“礼遇”,那简直实是奇耻大辱。可司马懿就是能忍得下来,任你想什么法儿,我就是按兵不动,以不变应万变。你诸葛亮再聪明我不和你打,你总没法施计谋吧?诸葛亮的确“没辙”只好蔫退了。

【智慧金言】

人们熟悉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同样也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竞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落魄时可以采取一切办法保存自己,保存了自己的同时已经赢得了扭转乾坤的契机。一旦局势有利于己方发展,可立即拿出这段时间以来积存的能量,相时而动,“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固守直线的遗憾——诸葛亮的失误

(迂回而行,自然要有很大的风险。可高风险的同时也一样有高回报。)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大将魏延建议“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后而投北,不过十月,可到长安”。可诸葛亮并没有依魏延所言行曲线,依旧按照自己的原定计划从陇石取平坦大路。终于在日后的两军作战中埋下祸根儿,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同是深谋远虑的司马懿与魏延的想法如出一辙,因为从双方的兵力上而言,汉与魏无法打长期消耗能量的持久战。惟有出奇制胜,赢得时间的同时也就赢了战役的主动权。

诸葛亮其实也未尝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同时他本人就是善用曲术的高手,可是他的过于谨慎反而丧失攻打魏国的最好时机。诸葛亮做事具有“天生谨慎”的风格,其依法进兵,必有应对途中伏兵的计谋,风险自然在他的掌控之中。可如果依魏延之计行崎岖蜿蜒的小路,风险增加了许多,局面却远非诸葛亮所能控制的了,但若一旦成功其回报是十分丰厚的。

甲君与乙君同为一家公司的职员,甲君凡事必做,不论是不是自己份内的工作,不管是不是老板交待的事情,只要自己能胜任或者是勉强能做就不遗余力地去做。而乙君就只做自己份内的事情,并暗暗偷笑,像甲君那样早晚会捅瘘子的,因为超越了你能力范围的自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不出乙君所料,没多久,甲君真的在一次工作中失误了,但乙君想不到的是,老板没有怪罪甲君做错了事,反而在会上表扬了甲君。说甲君善于学习自己本职工作以外的知识,于己于公司都是一件幸事。为什么甲君会出错误,而有的人从来不出错?干得多,自然出错的机率也高。做100件事,可能有10件事都办砸了;可只于10件事的人即使都做错了,也不过才做错了10件事。试想老板是喜欢永远不出错的员工,还是喜欢偶尔做错了点儿事的员工呢?

【智慧金言】

大凡成功的老板,不是不允许员工犯错误,他所不能容忍的是犯低级错误或两次犯同样的错误。

把忍耐当享受

天下最能忍之人,必得天下。韩信虽能忍受胯下之辱,但不能忍到底,最后被刘邦杀了。刘邦的忍功高于韩信也高于项羽,所以得了天下。刘备是刘邦子孙,深得刘家忍功真传,当然要得天下。

《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讲刘备因为攻打黄巾军有功,被封为县尉。刘备收拾性情当小官,不料为督邮所辱。当那日,督邮大喝曰:“汝诈称皇亲,虚报功绩!目今朝廷降诏,正当淘汰这等滥官污吏!”玄德喏喏连声而退。归到县中,与县吏商议。吏曰:“督邮作威,无非没到贿赂耳。”玄德曰:“我与民秋毫无犯,哪得银子与他?”次日,督邮先提县吏去,勒令指称县尉害民。玄德几番自往求免,俱被门役阻住,不肯放入。张飞饮了数杯酒,痛打督邮,一时沸然。玄德正询问间,听得县前喧闹,问左右,答曰:“张将军绑一人在县前痛打。”玄德忙去观之,见绑缚者乃督邮也。

玄德惊问其故。飞曰:“此等害民贼,不打死等甚!”督邮告曰:“玄德公救我性命!”玄德终是仁慈的人,急喝张飞住手。旁边转过关公来,曰:“兄长许多大功,仅得县尉,今反被督邮侮辱。吾思荆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不如杀督邮,弃官归乡,别图远大之计。”玄德乃取印绶,挂于督邮之颈,责之曰:“今汝害民,本当杀却;今姑饶汝命。吾交还印绶,从此去矣。”督邮归告太守,太守白省府,差人捕捉。玄德、关、张三人往投刘恢。恢见玄德乃汉室宗亲,留匿在家不题。

赞曰:

忍无可忍,

还要再忍。

受得侮辱,

才算高人。

刘备心知:当着兄弟的面表演忍功,效果极佳。

天下最能忍之人,必得天下!

韩信要能忍受胯下之辱,但不能忍到底,最后被刘邦杀了。

项羽霸气冲天,被刘邦十面埋伏围困,一打败仗就不能忍,说什么“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死不肯逃走,最后被刘邦杀了。

“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这分明是屁话,就算你楚霸王打了败仗,“江东父老”敢把你怎么样?

面子害人。

项羽死要面子,所以死于面子。

刘邦不要面子,别人不能忍的他都能忍,所以得了天下,赢得好大面子。

刘邦的忍功高于韩信也高于项羽,独创下了天下无双的“刘家忍功”。

一百多年后,刘家江山岌岌可危,幸好这时有个刘秀得了刘邦真传,别人不能忍的他都能忍,造反的绿林军他也能忍,篡位的王莽他也能忍,最后刘秀一举拿下了王莽与绿林军,重建汉家江山,史称“东汉”。

西汉江山,全由刘邦的一个“忍”字得来。

东汉江山,也全由刘秀一个“忍”字得来。

刘秀之后一百多年,东汉江山又岌岌可危了,幸好这时有个刘备横空出世,又得了“刘家忍功”之真传,硬生生把天下从曹操手里夺回了一半,重建汉家江山,史称“蜀汉”。

刘备是刘邦子孙,深得“刘家忍功”真传,当然要称王。

刘备打败仗时,曾忍住了面子投靠曹操,你看,他连曹操都忍得下,还有什么忍不下的?

张飞要杀卢植,关羽要杀督邮,都被刘备止住了。

并非不能杀,也并非怕与朝廷为敌,之所以不杀,刘备自有道理。

道理何在?

道理就是“杀人一千,自损八百”。杀了人之后自己损耗更大,杀人的人大伤元气,一招错棋就走上了不归路。

关羽滥杀不能忍,轻用其锋,虽然有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之将”等胜绩,但最终被孙权所杀。

张飞也滥杀不能忍,虽然也有“大战长坂坡”等胜绩,但最终为了报关羽之仇太心急,毒打手下,反被小兵所杀,死得太不值。

刘备最能忍,所以活得最久。

但刘备最后也忍不住要为兄弟报仇、大开杀戒了,一起杀念,就兵败被杀。

忍了一世,忍不了一时,最后大好江山自己葬送了。

如果刘备能把他的“刘家忍功”贯彻到底,那就真的天下无敌,一百个曹操孙权也不是对手。

当然,过分的“忍”也只能伤害自身,刘备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选择不再忍耐是正确的。

“忍”可以得天下。

“义气”可以舍天下。

当“忍”与“义气”冲突,取义气。

刘备为报兄弟之仇,舍了江山舍了命,这种义举,境界已在忍之上。

忍耐是一种享受。

能把忍耐当享受的人其乐无穷。

当别人折磨你的时候,你就说“折磨得好”!最后找机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与命运搏斗其乐无穷!

【智慧金言】

刘备曰:

绝不低头,但绝对忍耐。

收起一个凶心,告诫自己要平静。

自己忍得,身边人也忍得,带好一大片,事业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