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三国演义》学生活
5607100000022

第22章 修语:说与不说皆学问(1)

空城之计,以无为胜有为

因为诸葛亮过高估计了马谡的能力,致使街亭丢失,只有两千五百名军士驻守在西城县。

突然,哨兵飞马来报:“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往西城蜂拥而来!”

这时候,诸葛亮身边一员大将也没有,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闻讯,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一看,真的尘土冲天,魏军正往西城县一路杀来。

诸葛亮沉着传令道:“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位,若有随便进出城门及高声讲话者,定斩不饶!大开四个城门,各个城门用二十个军兵,扮作百姓模样,打扫街道。魏兵到时,不可乱动,我自有良策。”

传令下去后,诸葛亮遂披鹤氅,戴纶巾,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来到城头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演奏。

魏兵前哨忙报告了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命令军队停止前进,自己飞马向前观望。

果然,他看到诸葛亮在城楼上,焚香弹琴,笑容可掬,左面一个少年,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只二十多名百姓,低头打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见后怀疑城中有重兵,怕上了诸葛亮的当,连忙指挥部队撤退。

他的儿子司马昭说:“是不是诸葛亮兵力不足,故意如此?父亲为何要退兵呢?”

司马懿沉着脸说:“诸葛亮向来谨慎,从不涉险。今天大开城门,其中必定有诈。我们如果冒然冲进去,一定中计。你们知道什么?还不快退!”

诸葛亮看到魏军远去,哈哈大笑不止。

众官员问他说:“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至此,见了丞相,慌忙撤退,为什么呢?”

诸葛亮说:“他算计我平生谨慎,从不冒险,见我这样镇定,怀疑有重兵埋伏,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险,只因不得已而为之啊!”

大家敬佩地说:“丞相的妙计真是鬼神难料啊。假如我们来指挥,定会弃城而走了。”

诸葛亮说:“我们仅剩两千五百人,如果弃城而走,必定走不远,很快就能被敌人追上。”

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反而吓退了司马懿百万雄兵;如果诸葛亮以硬抗硬,势必会城破人亡,性命难保。

苏轼说过:“古之圣人,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怯,无事而深忧者,所为有事之不怯也。”诸葛亮一生惟谨慎,他敢唱空城计,堪称“有事则不怯”的典型,系“无事而深忧”的硕果,谨慎是三思而后行,是深思熟虑,所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既然人生难料,前途未卜,有深渊,有薄冰,那么,就要特别小心地迈出自己的脚步,在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下,也要想办法,骗过对手,冒险闯关。

诸葛亮在西城设“空城计”,城楼操琴,吓退司马懿大军的故事家喻户晓。而赵云和文聘也都分别唱过一段“空营计”这便鲜为人知了。

公元219年3月,曹操从长安出斜谷,兵临汉中,于北山脚下屯粮。蜀将黄忠率军袭取,逾期没回。当时,赵云率数十轻骑出营侦察,用来接应黄忠,途中恰逢曹军前锋,赵云于阵中左冲右突,且战且退。裨将张著受伤,赵云驰马回身,重新冲入曹军阵中,将张著救出。曹军散而复合,一直追到蜀军的营门。

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赵云稳坐中军帐,下令营门大开,偃旗息鼓。面对坦然自若的虎将赵云和空旷寂静的蜀军大营,曹操顿生疑惧,他怀疑赵云很可能设有伏兵,便令全军撤退。

曹军刚刚退去,阵脚正乱,赵云擂鼓震天,率军以劲弩于后射曹军,曹军惊骇奔逃,相互践踏,兵马纷纷掉入河里被淹死。

第二天,刘备亲至赵营视察战况,夸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事后,因为他勇略非凡,大家褒称他为“虎威将军”。

另外,历史上还流传着文聘“空城计”退孙权的故事。

公元226年,孙权领兵数万突然进攻石阳(今湖北黄陂西),魏军守将、江夏太守文聘不知如何是好。因为当时正直雨天,城墙的栅栏都被冲坏了,根本无法抵御吴军的进攻。文聘转念一想,没有任何办法比毫无动静更能迷惑敌人了,遂决定采用“空城计”:他下令城中所有的人都隐蔽起来,不准随便出入,他自己也躲在屋里不与他人见面。

孙权来到城下,果然二心不定,他对部下说:“魏因这个人是忠臣,才把这里交给他驻守,今我军到此,他还动静全无,不是有什么计谋,就是有外援。”觉得里面有伏兵,于是不敢进攻,领兵退去了。

所谓的“空城计”,利用的是诈术,也可说是以“无为”胜“有为”。

【智慧金言】

在某些情况下,你越是不言语、不在乎,越是给人一种摸不透的神秘感,也随之会带来恐惧感,靠对方莫名的恐惧感去战胜敌人的意志,达到你预期的目标。此类计谋也可以灵活运用在生活和经营中。

语言需要有的放矢,正中要害

在晋朝初期,贾充起初在魏主曹髦的手下当官。他曾经依附司马昭,充当司马氏篡魏的爪牙。在公元265年,他亲自带领军士,闯入魏宫,杀死了曹髦,而且拥立司马炎当了晋朝的第一个皇帝。贾充因此而得到司马炎的重用,被封为高官。

贾充偏偏知错而不躲,总是哪里有热闹,就往哪里去,最终惹出了一场不快。

晋武帝司马炎灭吴之后,俘虏了吴帝孙皓,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在宫中摆了酒席,令孙皓侍宴。几杯酒下肚,司马炎不禁非常得意,指着孙皓的座位说:“朕设这个座位待卿,已经好几年了。”(意即,我早就想抓获你了。)不想孙皓竟然笑了笑,指了指司马炎的座位说:“臣在南方,也设此座待陛下。”

司马炎一听,也哈哈大笑,觉得孙皓答得十分合体,竟然一时又找不出回敬的话来。

正这时,贾充不知从哪儿钻了进来。他为了讨好司马炎,故意难为孙皓,就问:“听说君在南方,凿人目,剥人皮,不知这种刑施于什么人?”实际上是在揭孙皓滥用酷刑的短处。

孙皓抬头看是贾充,就不紧不慢地说:“人臣敢为弑逆(指杀死皇帝),及奸邪不忠,都要加这种刑罚。”

羞得贾充面红耳赤,无地自容,灰溜溜地退下去了。

【智慧金言】

吴帝孙皓身处逆境,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得体地反击令人心中生厌的小人,一方面显示了他良好的口才,另一方面也维护了他的自尊,让人小看不得。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既然说了就一定要说到做到,否则宁可不说。)

孙策人称“小霸王”,足见其骁勇善战。他在袁术手底下只是一个小校尉,可袁术利用他的凶猛善战,曾答应让他担任九江太守,可后来还是让陈纪去担当了此职,其后袁术又让孙策打庐江,并声称成事后便是庐江太守。孙策得胜归来,可庐江太守的位置,袁术又给了刘勋。于是孙策终于不再对袁术抱有幻想,瞅准了时机,借伐东吴之名,借了点儿人马终于打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下。

作为老板,应该说话算话。若每次都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日久员工情绪必然不稳,反倒激起员工长久以来压抑在心中的积忿,说不定没被竞争对手搞垮,自己窝里先乱了。

一个公司的老板为激励员工,总是许以奖金、福利,但员工发现承诺的300元加班费,到了月底势必会减至200元,有时甚至更少。刚开始员工也没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只是偶尔私下里议论一两句而已。不想这话便传到老板耳朵里了,于是连这仅有的100元加班费都没有了。虽然员工们都极其不满,有个别的三五名员工甚至要集体辞职,可老板观察几天后发现员工们依然在为他工作。他暗想,工作这么难找,跳槽到别的公司未必比我这里强。殊不知,这时员工队伍已经人心惶惶,谁也无心工作,都在千方百计地另找门路。不久,这位老板就发现他的几名骨干员工已投到了对手的门下。而曾经是自己的员工,现在正在挖空心思地对付自己。其祸根主要是老板不信守承诺,侥幸心理太重了。

作老板的一定要懂得“言必信,行必果”的道理。说过的话可以不算,答应过的承诺可以不兑现,连为人处世的起码原则都不讲,谁会甘心为你工作?老板本身守信用,说过的话能够如数兑现,对于员工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员工对老板的承诺也不会打折扣。

【智慧金言】

真正守信用,重承诺的老板的也非常喜欢言出必行的员工,说什么时候完成规定的任务就什么时候完成,绝不拖拖拉拉,懒散应付差事。有些老板常轻诺寡信,这种人心中缺少做人最起码的原则,注定成不了大事。老板尤其要注意,你的一言一行对员工影响很深,自己无法兑现的事情,绝不要轻意答应。否则你失去的不仅仅是你个人的人格魅力,还有你的公司前途。

言不在多,以一语中的为妙

其实,刘备在关键时刻也像诸葛亮一样,具有良好的口才。

三国时期,曹操的军队围攻下邺,吕布坚守不住,终于投降。

众军把吕布缚到曹操的面前,吕布对曹操说:“你所忧虑的人,不过是我,现在我已经服了,天下不足忧虑了。将来,我辅明公安定天下决没问题。”

曹操听后,认为有一定道理,就迟疑着不忍杀他。于是问一旁的刘备到底应该如何处置吕布。

这时刘备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您还记得他是怎样事奉丁原和董太师吗?”

曹操一想,当即下令把吕布推出斩首。

原来,吕布曾是丁原的部下,后来被董卓收买,就刺杀了丁原,投奔董卓,被认为父子。后来,吕布又和王允谋杀了董。世人都知其反复无常。

现在一经刘备点破,曹操立刻恍然大悟,怕养虎反为虎所伤,才决定杀他。

那么,刘备何以要置吕布于死地呢?

刘备虽然暂时依从曹操,却怀有自立的心。吕布所说的话,正是刘备所担忧的。假如曹吕联合,必然给刘备日后的事业带来重重阻力。试想,当年在虎牢关,吕布一个人在天下诸侯面前独战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还能够进退自如,如果他投降了曹操,那他不是天下无敌了吗?这就是刘备一定要杀吕布的根本原因。

以一言相劝,假手于曹操杀了吕布,刘备的智谋可见一斑。

以古喻今是一种形象比喻的说法,就是当某人对某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总是找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而处于迷蒙状态的时候,他人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给此人暗示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此人得到极大的启发,仿佛找到一把开启思想仓库的钥匙,立刻领悟到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刘琦,是汉末荆州刺史刘表的长子。因为生母早死,刘表听信后妻的谗言,喜爱少子刘琮,而对刘琦日渐疏远和憎恶。

刘琦多次向诸葛亮述说内心的忧虑,希望找到谋求自保的良策,可是诸葛亮始终避而不答。

这天,刘琦约诸葛亮游观后园,两人一齐登上一座高楼。饮宴时,刘琦暗中让人撤去楼梯,对诸葛亮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话从您的口里出来,进到我的耳里,还不能说吗?”

诸葛亮推辞不了,就微笑说:“君不见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能安吗?”

刘琦听后,茅塞顿开,就在暗中寻找外出的机会。恰巧,江夏太守黄祖之死了,刘琦于是向其父请求去江夏做太守。事实上,他这是主动放弃了继嗣权。这正合刘表的心意,继母和刘琮也不再为难他了。

刘备不直接回答曹操吕布该不该杀的问题,只是讲出了吕、布连杀主人的事例,使曹操下了杀吕布的决心。诸葛亮也没有告诉刘琦,如何才能化解与继母的矛盾,只是以故事告诉刘将“在外而安”的道理。融化在故事情节里,这样,被询问者并不直接告诉听者具体的方案,而是用非常含蓄的言语透露给对方丰富的信息,启发对方去思考,使之心领神会,触类旁通,自解心中疙瘩的一种论辩技巧。

【智慧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