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三国演义》学生活
5607100000024

第24章 谋势:风声水起乘势而为(1)

审时度势,精于判断

我们都熟悉的“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孙权、刘备在现在湖北江陵和汉口间的长江沿岸的一场战略会战,这场会战,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在这场会战中,孙、刘联军处于劣势地位,他们面对总兵力达二十三四万之多的曹操军队,正确分析形势,找出曹操所率军队的弱点和不利因素,采取密切协同、以长击短,以火佐攻,乘胜追击的作战方针,打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让曹操的“横槊赋诗”、并吞寰宇的雄心从此付诸东流,这是历史上运用火攻,以弱胜强的十分:有名的战例。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弱胜强击败袁绍,从此统一了北方地区,形成了独占中原的格局。曹操满怀雄心壮志,企图扫平所有的割据势力,实现“天下统一”的理想。所以,他开始积极从事南下江南的战争准备:在邺城修建玄武池积极训练水军,并派人到凉州授马腾为卫尉给以拉拢,以避免南下作战的时候侧后受到威胁。准备好一切以后,曹操紧擂战鼓,兴起大军,浩浩荡荡向江南地区杀来。

当时,南方有两个主要的割据势力,一个是立国三世的东吴孙权政权,他拥有扬州六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远离战乱之苦。而北方人的南迁又给这里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东吴的经济发展很快。在军事上,孙权拥有精兵数万,有周瑜、程普、黄盖等著名的将领,内部团结,加上据有长江天险,所以东吴成为曹操吞并天下的主要障碍。南方的另一个主要割据势力是荆州的刘表。刘表因年老多病,性格懦弱,他基本在经济军事上都采取了维持现状的政策,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又因争夺继承权而闹得不可开交,所以他们的政权不是很稳固。

而当时的刘备还没有自己固定的地盘。他原本依附袁绍,官渡之战以后投奔刘表。刘表让他屯兵在新野、樊城一带,为自己把守阻止曹军南下的门户。而刘备一向号称“枭雄”,他的志向在于“匡复汉室”,所以就趁着这一机会扩充自己的军队和广泛网罗人才。他这个时候拥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谋士和猛将,是曹操能够吞并天下的又一个明显的障碍。

公元208年7月,曹操大军南下,第一个战略目标就选取中了刘表据守的荆州。荆州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占据荆州就可以控制现在湖北、湖南地区,又可以顺江东下,从侧面打击东吴;向西进军则能够夺取富饶的益州。就在这场战争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窝窝囊囊的刘表在八月因病死去了。接替他的次子刘琮更没有出息,他让曹操的兵威吓破了胆,没有作什么抵抗,就把荆州拱手让出。曹操兵不血刃,就一路顺风地完成了他南下战略的第一步。

之后曹操又在当阳的长坂坡打败刘备,占领了战略要地江陵。

曹操的一胜再胜,使得他踌躇满志,轻敌自大,目空一切,企图乘胜顺流东下,迅速占据整个长江以东的地区,一举消灭东吴的孙权势力。虽然谋士贾诩曾经建议他利用荆州的丰富资源,一方面休养军民,一方面巩固新占地,然后再凭借强大优势迫降孙权,但曹操哪里听得进去。

在强敌压境、存亡不卜的危急关头,孙权和刘备两股势力为了避免彻底被曹操覆灭的共同命运,明智地结成联合抗曹的军事同盟。

同年10月,周瑜率吴军,沿长江西上到樊口和刘备会师。之后继续挺进,与曹军在赤壁打了一个遭遇战。挫败了曹操的军队,使其退回江北,和孙权与刘备的联军隔江对峙。

当时孙、刘联军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优势,但是毕竟是力量弱小,要打败强大的曹军很不容易。而孙、刘联军的统帅们能够仔细比较敌我优劣长短,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武器。

那时候,曹操的军队里疾病流行,兵士大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性,长江的风浪把他们颠簸得口吐黄水,苦不堪言。最后,他们只好把战船用铁环“首尾相接”起来。周瑜的部将黄盖针对敌强我弱、不适合相持太长时间以及曹军士气低落、战船连接的情况,建议采取火攻,奇袭曹军的战船。周瑜采纳了黄盖“以火佐攻”的建议,打乱了对方的作战方针。

周瑜看到了曹操目空一切,骄傲轻敌的弱点,先让黄盖写信向曹操诈降,且和曹操事先约定了投降的具体时间。曹操哪里知道这是一条苦肉计?他竟然十分高兴地答应了。最后不仅曹军的船只被烧,熊熊烈火还向岸上蔓延,一直烧到了岸上曹操军队的营寨。曹军将士被这突然而至的大火烧得惊慌失措、鬼哭狼嚎、溃不成军,乱作一团,烧死、溺死的兵士不计其数。在长江南岸的孙、刘联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横渡长江,直至最后大败曹军。

到这时,这场赤壁大鏖兵最终以孙权、刘备方面的最后胜利而告终。

从历史的发展上看,赤壁之战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曹操从此再没有了南下的力量;东吴孙权在江南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刘备乘这天赐良机获取立足之地,势力日益壮大,因此而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两大集团表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筹划,以及十分灵活的作战方略:

其一,是在敌强我弱,分则全都灭亡,合则势强的情况下,精诚合作,结成政治、军事的联盟,形成一股团结协作的,能够和曹军抗衡的军事力量。

其二,是在知彼知己的原则之上,针对曹操目空一切,骄傲轻敌的短处,利用当地地理、当时天时各个方面的良好条件,欺骗敌人进行诈降,并果断采取“以火佐攻”的作战方针,乘敌之隙,出其不意地打击了敌人。

其三,火攻袭击成功后及时抓住时机,率领主力船队横渡长江,乘敌军混乱不堪时,奋勇打击曹军,奠定胜局。并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以至于最后夺取荆州。

再来看看曹操,他虽战争经验丰富,战绩辉煌,但在赤壁之战中却屡犯战略、战术上的致命错误:一是轻敌冒进,率意开战;二是弃骑用舟,舍长就短;三是在作战部署上又命令连接战船的错误指挥;四是对敌军可能实施火攻的情况全不知情,放松警惕,轻信诈降,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可悲的失败下场。顺应发展,更新决策。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战略家和军事家。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和为追求天下统一大业而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以及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风范,确实使我们敬佩不己。当然,他也并不是完人,他也有不足之处,在决策中,也有失误的时候。

在汉末,群雄逐鹿、军阀混战中求生存和发展的刘备,具有远大的理想和胆识,他深知人才之难得,求贤若渴,所以,他不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来做自己的得力助手。当时刘备已是四十七岁的皇室将军,可诸葛亮则是二十七岁的书生,而就是这位年轻人在与刘备见面时,竟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的战略决策。在仅有三百字的《隆中对》里分析和预测到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历史趋势,并从政治、军事、内政、外交诸方面作了精辟的分析,诸葛亮称得上是蜀汉开国的奠基石,而《隆中对》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千古奇策。这个战略决策的执行开创了刘备事业的新格局,只是后来有些过时的计划与设想,诸葛亮没能根据后来的形势发展变化及时修正而己。

《隆中对》提出了这样的见解:占有荆、益之后再雄霸中原,“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指刘备)勇率益州之众出秦川”,是的,在占有荆州之后,应一路兵向宛、洛,一路兵出秦川,用钳形之势向曹操军事集团进攻。看来,此方案在孔明出山之前提出好象勿庸置疑,问题是后来秦川与宛、洛在政治、经济地位上变化较大,荆州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了。若只凭益州兵马出秦川进击曹魏,重蹈刘邦“暗度陈仓”的复辙,是很难取胜的。另外,在“赤壁之战”之后的十二年,吴蜀联盟已彻底瓦解,镇守荆州的关羽刚愎自用,违背联吴抗曹的外交国策;对荆州非常敏感和重视的孙权联合曹操“讨伐关羽”,派吕蒙、陆逊夺袭关羽老巢,“白衣渡江”袭取江陵、公安;曹操自洛阳进驻宛城,并令徐晃率大军增援被困襄阳的曹仁,同孙权南北呼应,对关羽形成夹击之势,导致关羽兵败临沮,身陨麦城。刘备为给关羽报仇,义气为重,军事指挥失误,结果蜀军又遭“火烧连营”之败,损兵近半,大伤元气,再难以实现逐鹿中原的雄图了。

究其原因,固然也很多,但主要还是当时政治、军事、经济重心已不在关中,而在宛、洛、许昌地区。占据秦川关中实属重要,但荆州的战略地位远比汉中、秦川重要得多。荆州失,蜀军必会被封闭在秦岭、大巴山和巫山一线以内的崇山峻岭中,在战略上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但,据守荆州的蜀汉大将关羽居功自傲,刚愎自用,将前来“结亲”东吴来使辱骂并赶了回去,破坏了吴蜀联盟。所以,本来并非牢固的吴蜀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然而以刘备之雄、诸葛之智,对荆州战略地位对蜀国的重要性没引起足够认识,使关羽孤军远战,未给关羽增添任何力量,也未令近在上庸的刘封、孟达之军向关羽所部集结,更没有令其阆中的张飞、江州的赵云两支生力军去增援关羽,这可说是十分重要的过错。从中可以看出陈寿在评诸葛亮时说:“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是合理的,中肯的。

《孙子兵法》中则是以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他们这里所说的凡是作战,就是以“正”迎敌,以“奇”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变化就像天地那样不可穷尽,像江河那样不会枯竭……

就比如,在冷饮和乳晶的市场上,价格战日趋的激烈。“蒙牛”老总牛根生决定利用自己地域、人力、能源等成本的相对低廉,又有一定的企业规模,以低价取胜。因此,他们向全国消费者做出了承诺。在全国市场上,同等价格的产品,蒙牛的质量最优;同等质量的产品,蒙牛的价格最低。

1999年4月1日,蒙牛的广告一夜之间在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布满了。2001年7月10日,离揭晓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还差3天,蒙牛宣布,一旦北京申办成功,蒙牛捐款1000万,是国内第一个向奥组委而不是奥申委捐款的企业。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顺利返回,与此同时,牛根生一声令下,候车亭、超市、电台、报纸、广播一起行动,几个小时之后,“航天员专用牛奶”的广告便铺天盖地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筑上;晚上打开电视,在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数十家电视台的黄金时间看到蒙牛“发射一补给一对接篇”的广告等等。他们凭借奇特的营销广告战术,从而,蒙牛的品牌也确实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牢牢地树立了起来。

【智慧金言】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绝对的,人的认识也必须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一个人必须要随时根据新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定会跌跤。因此我们知道,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当时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敢于冒险,大胆行动

鲁肃第一次见孙权,提出“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观天下之衅。趁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策略。”因为这个策略是他们两个人“合榻对饮”时所谈,史称“榻上策”。孙权特别赞赏这一谋略,奉为国策。专家说孙权志在偏安,事实上孙权并不是不打算图天下以登皇位,而是按照鲁肃所说“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即袭取荆州后,“建号帝王”。当他称帝登坛时,曾高兴地对大臣们说:“一切皆在鲁肃预料之中,可说是明于事势。”孙权既有图天下之志,为什么在他据有东吴期间,没有向诸葛亮那样六出祁山以北图中原的雄心壮志,而是“兵不妄动”,只是固守呢?

这是因为魏、蜀、吴三国中以魏国最强,而孙权较谨慎和现实,他自料以己之力征服魏国是难以实现的。对于蜀国,地势险阻,而备得蜀人归附,取之不易,何况蜀吴有如唇齿关系,因而袭取荆川后,终与蜀国重修旧好。为扩大吴国力量,伺机以图天下,一是袭取荆州,将长江天堑完全归为己有;二是向东南地区拓展。

公元230年,孙权派一万兵士的船队至远海直州(现在的台湾)等地,在南方其所统区域甚至远过现在的海南岛。

不久,孙权又派将军聂友率兵三万攻珠崖、儋耳。吴兵为了增加人口增强兵力而远渡海洋,此外,他还派人北到辽东,与公孙渊结好,用来削弱曹魏在辽东的势力。只因魏吴力量悬殊,孙权又谨慎不敢冒险,所以他偏安东南一隅,终其一生。

【智慧金言】

大凡成功者与一个失败者的区别,常不在于能力的大小或想法的好坏,更重要的是,他是否有勇气坚信他自己的想法,在适当的程度上,敢于作出冒险的决策,并采取大胆的行动。

随机应变,方能游刃有余

俗话说,人无常态,水无常形。说明只有顺应对手的变化,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获胜者,才是最佳的用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