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读《本草纲目》学生活
5607200000001

第1章 发掘本草“不生病的智慧”(1)

正气PK邪气,此消彼长决定健康状况

人为什么会生病呢?很大的原因就是人体内的正气不能抵抗外界的邪气。所谓正气,如果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的话,大致可以相当于人的免疫能力。一个人免疫能力强,就少生病。比如流行性感冒盛行期间,待在同样环境中的人,有的被传染上,有的则平安无事,这就是因为前者免疫力不够强。所以,现代医学提倡增强人的免疫力,而中医则提倡培育正气。

中医认为只要五脏元真充实,营卫通畅(指人的周身内外气血流畅),抗病力就强,也就是中医常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由此可见,“内养正气”是养生的根本。《本草纲目》中就提到了很多可以扶正固本的本草。其实任何一种养生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保养正气,保养正气就是保养人体的精、气、神。人体诸气得保,精和神自然得到充养,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也得到保障,即“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从内要培育自己的正气,而对外则要防止邪气的侵蚀。《黄帝内经》中记载着黄帝和养生家岐伯的对话,黄帝问岐伯:“为什么先人们能活上百岁身体还很健康,现在的人不到六十就过早衰老了?”岐伯说:“古时候的人懂得对于四时不正之气的避让,以便使思想闲静,排除杂念。这样调和好了自身的正气,就不会得病了。”

由此可见,养正气首先要重视精神调养。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可导致脏腑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生病。因此平时要重视精神调养,做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安定,少私而不贪欲,喜怒而不妄发,修德养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要尽量避免外界环境对人体的不良刺激,如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睦的人际关系、幸福的家庭氛围等。这样人体的气机调畅、气血平和、正气充沛,就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所谓“外慎邪气”,就是要警惕外界一切可以致病的因子,主要是从有病要早治、生活要节制等方面来调摄养生。生活中如何做到节制呢?首忌“贪”字。比如,起居有常,起卧有时,从不贪睡,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衣着打扮应当以舒适为宜,根据气候的变化而适当增减衣物,但不要因天气寒冷就穿着过暖,也不要因为天热贪凉而过少穿衣;饮食方面则要讲究五味适中,五谷相配,饮食随四时变化而调节,忌贪饮、暴食偏食;在心理健康方面,应当注重陶冶情操,坦然怡然地待人接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良好的心态自然能够改善身体状况,减少机体发生病患的机会。

规避邪气的措施很多,如顺四时而适寒暑,避免六淫邪气的侵袭。六淫邪气各有主时,春风、夏热暑、长夏湿、秋燥、冬寒,应做到因时养生以避邪养正。此外,外避邪气还要戒除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洗头时做按摩、有病就吃药、光脚走路,等等。

总之,通过采取内养和外防两方面的措施,人就可以达到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本草里蕴涵“不生病的智慧”

如果正气不能抵御外来的邪气入侵,人就会生病。在生活中,有一些人群特别易生病,比如孩子、老人,以及其他体质较弱的人。这些人群之所以容易生病,就是因为体内正气不足,也就是说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身的免疫力都比较弱。

以儿童为例,尤其是初来人世的小宝贝们,他们的五脏六腑都处于有形无质的初始状态,正气刚刚发生,对周围复杂的环境还不能从容应付。所以对待小孩子,要格外注意扶正气,其他体弱人群也一样。

而帮扶正气最直接和简单的方法,就是从食物中寻找正气。本草中就含有扶正固本的精华。《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很多具有此种功效的食物,比如红枣、莲子、山药、龙眼肉、核桃、莲藕、党参等,它们都具有滋养身体、补益肺脾的功效,体弱人群经常食用,可以扶正固本。下面介绍几款家庭中方便准备的“正气餐”。

1.山药羊肉汤

材料:羊肉205克,生姜10克,葱白15克,胡椒3克,食盐6克,米酒10克。

制法:加水武火煮开,文火将羊肉炖熟,喝汤吃肉。

功效:祛除虚寒,壮胃健脾,补中益气。

《本草纲目》解读:羊肉,大热、无毒,可治虚弱,也有壮胃健脾之功;山药,甘、温,可以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长肌肉。久服耳聪目明、轻身不饥、延年。

《本草纲目》用法:用羊肉一斤、山药一斤,各煮烂,研如泥,下米煮粥吃。

2.姜糖茶

材料:生姜10克,红糖15克。

制法:将生姜洗净、切丝,放入大茶杯内,冲入开水,盖上杯盖,泡10分钟以上,再加入红糖。温热一次服完,服后卧床盖被取微汗。

功效:适用于感冒初起,发热怕冷、头痛、不想喝水的症状。

《本草纲目》解读:生姜,辛、微温、无毒,可治疟疾寒热、寒热痰嗽;红糖,性温,可润心肺、和中助脾、补血、破淤。

《本草纲目》用法:生姜四两,捣取自然汁一酒杯,静置一夜。发病日五更饮服即可止疟,未止再服。

3.杏仁粥

材料:杏仁20克,白米50克。

制法:将米煮至半熟时加入杏仁,继续煮成粥既可。早餐服用时加一些白糖和蜂蜜调味。

功效:适用于感冒后咳嗽不愈,气喘气急,大便干燥。

《本草纲目》解读:杏仁,甘、苦、温、冷、利,有小毒。

《本草纲目》用法:用杏仁半两,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温水淘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熟水送下。可治咳嗽寒热。

内求自愈力,疾病无踪迹

没人希望生病,但疾病是人生路上必经的河流。要想平安过河,医药并非万能。求医不如求己,从外部寻找解决病痛的药物,不如反求诸己,由内探求疾病的克星。这个克星就是人体的自愈能力。

注重内求,从自己身体内寻找“不生病的智慧”,这也是《本草纲目》养生智慧的根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搜集整理的养生方,不一定是针对疾病,而是要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有了强大的自愈能力,就不用担心疾病的侵袭了。

如何理解自愈能力呢?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能从很多细节上看到人体的自愈力。比如切菜的时候,不小心把手划了一个小口,会出血,你不去管它,过一会儿它自己就结疤愈合了。现代医学这样解释:由于血液运行出现局部中断,就有更多的血液运行于此,由此促使伤口附近的细胞迅速增生,直至伤口愈合,增生的细胞会在伤口愈合处留下一个疤痕。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药物,这就是人体自愈能力一个最直观的表现。在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完整的小天地,它自成一套系统,有自己的硬件设施、故障诊断系统和自我修复系统等。当它觉察到某一部分处在病痛危险中,就会调动一切能力进行自我修复。

其实人体的自愈力恰好体现了中医治病的一个指导思想:三分病、七分养。中医不主张过分依赖药物,因为药物是依赖某一方面的偏性来调动人体的元气,帮助身体恢复健康。但人体的元气是有限的,如果总是透支,总有一天会没有了。而我们要活下去,依靠的就是体内的元气,元气没有了,再好的药也没用了。所以,生病了不用慌张,人体有自愈的能力,我们应充分相信它,用自愈力把疾病打败。

在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中,我们会感觉到非常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疾病。其实,无论身体怎么不舒服,它只是想告诉我们:“你这个地方已经出现问题了,现在我正在进行调节,你要坚持住,注意休息与饮食。”这种短暂的不舒服其实是为了长远的健康,遗憾的是,很多人不理解这种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