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库图佐夫
5610600000019

第19章 莫斯科在燃烧(2)

4军事艺术的创举

原来,当法军正在莫斯科大街小巷胡作非为、大肆抢劫时,俄军已完成了著名的机动行军。退出莫斯科的第二天,他们沿梁赞大道行军30公里,从博罗夫斯克渡口渡过莫斯科河,这时,根据库图佐夫的命令,部队突然调头西进。9月19日,部队以强行军奔上图拉大道,并在波多利斯克附近集结。3天后,俄军已踏上卡卢加大道,并在红帕赫拉安营扎寨。5天之后,部队又沿卡卢加大道进行了两次转移,渡过纳拉河,进驻塔鲁季诺,直接威胁着法军的交通线了。

俄军的侧翼机动行军,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战略形势,同时也改变了战斗行动的性质:进攻代替了防御。就意图和完成情况而言,这次侧翼机动是军事艺术上的创举。仅此一项,就足以使库图佐夫荣获天才统帅的桂冠。

侧翼机动行军是库图佐夫亲自策划,并在他直接领导下实施的。为了确保行动成功,他对自己的意图严格保密,对下一步行动,甚至连他身边的将领都不清楚。他在通信和下命令时,仅仅只触及到作战计划中必须说明的那一小部分。比如,在给温岭格罗德将军下达有关掩护特韦尔斯卡娅和克林斯卡娅大道的命令时,他于9月15日指示中只说道:

“我的意图是:明天沿梁赞大道行军,尔后再以一日行程踏上图拉大道,从那里朝向卡卢加大道,再向波多利斯克行进。”

甚至在向沙皇报告翼侧机动的实际情况时,也未向他说明自己的真实意图。库图佐夫于9月16日从日利诺村向沙皇报告说:

“我正随军在图拉大道上行进,这使我有可能掩护我们在各富饶的省购置的财产不受损失。……其他方向已不能顾及,与托尔马索夫集团军和奇恰戈夫集团军的联系也是一样……。”

为了使敌人无法判断俄军的下一步行动意图,军队行军主要是在夜间进行的,出发时间一般为夜间2点或3点。军队分成两路纵队沿乡间小路行进,并要求官兵不得擅自离队。

主力部队行军时,由强大的后卫担任掩护,后卫不但要保证主力部队的安全,还要迷惑敌人。库图佐夫命令后卫部队司令米洛拉多维奇将军派哥萨克团在梁赞大道上“佯动”,后卫部队不但完成了任务,还查明了拿破仑军队的行动和兵力数量。

在俄军向塔鲁季诺机动的过程中,还抽调部分兵力袭击法军的后方。多罗霍夫少将的支队在敌后活动,仅一周时间就消灭敌人近四个骑兵团,缴获大量辎重,并俘虏1500名法军官兵。

由此可见,库图佐夫的撤退不是败退,他是为了赢得时间和空间以发动决定性反击而实施的机动。他不是敌人和那些不了解他的人所描写的那样的“免战将军”,他是一位统帅,他不顾个人安危,不怕别人误解,坚定实现自己决策,是忠贞为国的典范。

当库图佐夫完成了向塔鲁季诺令人惊叹的机动行军之后,拿破仑军队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法军通往南方的道路已被截断。那里未曾遭受战火的洗劫,可以获取所需的粮秣,著名的兵工厂也在南方,但对于法军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拿破仑军队由于受到俄军和游击队的包围,它已丧失机动和积极活动的自由,更因为在后方有俄军主力,它已无法在彼得堡方向上展开行动。

当军事形势渐渐明朗起来的时候,一些人才开始明白,库图佐夫是对的。现在人们才想起库图佐夫说过的一些话:

“我放弃莫斯科,是为了使拿破仑走向灭亡。”

“法军在莫斯科就像是水中的海绵,水吸足了,力量也就耗尽了。”

库图佐夫在苦口婆心地说服大家时说的一些话,大家也还没有完全忘记,他说过放弃莫斯科是为了拯救俄国;他曾许下诺言,要像对付土耳其人那样,迫使法国人在弹尽粮绝时,靠吃清水煮马肉充饥。在当时,很多人对他说的话充耳不闻,而现在看来,这些话确实有先见之明。

现在,一些人知道了,如果一开始就沿卡卢加大道撤退,就会使俄军陷入被夹攻的境地;而沿其他道路撤退,在战略上也无利可言。但是,沿梁赞大道实施机动,就可以利用两翼地形的掩护,使俄军在渡过莫斯科河之前摆脱危险。这样,还可以保证与托尔马索夫集团军和奇恰戈夫集团军之间的联系。

虽然如此,机动行军的意义和作用在当时并未得到应有的肯定。许多人都认为,它是为摆脱敌人,回避交锋而进行的一般行动。这主要是因为库图佐夫成功地采取了许多隐蔽其战略意图的措施。由于同样的原因,拿破仑一直到很晚才识破库图佐夫的计划。俄军的机动行军对他来说完全出乎意料。

后来,拿破仑在评论俄军深思熟虑的行军时,不得不承认:

“……库图佐夫是只狡猾的老狐狸,他的翼侧机动骗得我好苦。”

5神圣的塔鲁季诺营地

俄军于10月3日进入塔鲁季诺,这便为它打开了与南方各省直接联系的局面。那些省可以给军队提供兵力、马匹和其他各种必需品。这次机动也保证了主力集团军与托尔马索夫集团军和奇恰戈夫集团军之间的联系。机动行军最重大的战略意义在于:它给俄军和游击队的军事行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它不仅使拿破仑驻守莫斯科的重兵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而且使拿破仑与大后方的军队乃至巴黎保持联系的重要交通命脉——莫斯科到斯摩棱斯克的整个交通线不得安宁。

早在法军跟踪追击期间,库图佐夫在同将领们谈话时,就这样评价过塔鲁季诺阵地:

“因为要千方百计争取对间,我不能考虑向卡卢加撤退。我们还能再退到哪儿去呢?我们应该立足于此地,以便调整一下兵力部署,又不要惊动拿破仑。这个阵地不次于其他任何一个阵地。我们在这个阵地上度过的时间,对于我和部队来说比金子还可贵。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时间。”

俄军经过3个多月的撤退之后,第一次在一个地方安稳地驻扎下来。库图佐夫登上纳拉河陡峭的河岸,对陪同他的将军们说:

“从现在起,我们寸步都不退了,该着手大干一场了。要把武器好好检查一下。要记住,整个欧洲和可爱的祖国都在注视着我们呢!”

统帅部的近期任务是保证部队休整好,养精蓄锐以便奋起迎战。因为俄军统帅部坚信法军迟早会经过卡卢加向俄国南部地区突击,然后视交战结果,或进驻卡卢加过冬,或穿过未经战火洗劫的地区撤至第聂伯河对岸的叶里尼亚,因此命令部队首先要构筑工事。

防御阵地的正面以纳拉河为天然屏障,这条小河虽然只有60多米宽,不能对敌人进攻构成多大障碍,但那些修筑在陡峭河岸上的堡垒群却会令敌人望而生畏。纳拉河畔是一片开阔地,那里既便于俄军发挥枪炮火力,又利于骑兵作战。阵地的左翼有一片茂密的森林,在那设置了大量的鹿砦,部队可以在那里隐蔽。穿过塔鲁季诺的卡卢加故道成为整个阵地的中心,俄军就部署在这条大道的两侧。

俄军防御阵地这样安排,不仅使它有能力反击敌人沿卡卢加大道可能实施的突击,还能抵御敌人的翼侧突击,充分体现了既能掩护通向南部地区的主要交通干线,又能保证在时机有利时可迅速转入反攻的战略思想。

卡卢加市民得悉俄军已进驻塔鲁季诺后,便联名上书库图佐夫,请求俄军保卫他们的城市。库图佐夫在给卡卢加市市长的复信中这样写道:

“请您安抚卡卢加的市民,请他们相信,我军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可以信赖的。我们不仅保存了实力,还壮大了队伍。你们对彻底消灭敌人所寄托的希望一定不会落空。……敌人被我们大量歼灭,他们粮秣短缺,最后覆灭的命运已经注定。再说,我这把年纪和我对祖国的热爱,都使我有权力要求得到你们的信赖。我同样也信赖你们。我深信卡卢加将成为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市。”

为了准备开展积极的进攻行动,库图佐夫认为需要加强部队的领导,改善对各集团军的指挥,为此他对部队进行了改组。

9月29日,库图佐夫宣布将多瑙河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合并为一个集团军,即第3集团军,由奇恰戈夫海军上将统一指挥。

10月3日,又将第1和第2两个集团军合并,并由库图佐夫统一指挥。库图佐夫说道:

“过去根据情况,第2集团军有存在的必要,那时我不主张它与第1集团军合并。现在,因权力分散使集团军内部指挥机构过于庞杂,只有统一指挥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决定将第2集团军与第1集团军合并,但保留其现有番号。”

同时为加强对军队的指挥,库图佐夫任命48岁的科诺夫尼岭将军担任全军的值班将军。他在10月1日发给集团军的命令中说:

“为了遵照皇帝的旨意指挥全军,我任命科诺夫尼岭中将担任统率全军的值班将军。他分担我的权限,和我一样可以下达命令。”

科诺夫尼岭中将受过良好的教育,正直、勇敢,作风严谨,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超群的指挥才能,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得异常勤奋。

自从军队进入塔鲁季诺以后,高级将领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矛盾日益尖锐。以贝尼格森、罗斯托普钦和一个英国代表威尔逊将军为首的反对派逐渐形成。他们到处攻击库图佐夫,特别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沙皇告御状,进谗言。他们联合起来反对库图佐夫,一心想撤掉他的总司令的职务。

俄军总参谋长贝尼格森本来就对自己的任命不满,再加上他的一些草率的建议被否定,便愈发对库图佐夫产生抱怨情绪。军队在塔鲁季诺期间,他对库图佐夫的仇视态度表现得尤为突出。到达那里的第一天,他就猛烈抨击库图佐夫元帅选定的阵地。贝尼格森见威尔逊将军暗中支持他,就更加肆无忌惮。贝尼格森还在军官中间散布中伤元帅的流言蜚语。

俄军中正直的将军克劳塞维茨就说过,贝尼格森对于库图佐夫来说,不是参谋长,也不是第一助手,而是一个竭力贬低元帅的阴谋家,说他“千方百计想占据第一把交椅,一旦年迈力衰的库图佐夫不能支持的话”。

长期以来,库图佐夫从大局出发,对贝尼格森这种粗鲁的态度一再容忍,但是当他唱反调变成行动并有碍军务时,他便把军权交给了值班将军。尔后,当贝尼格森“病情恶化”时,便将他调离军队。

库图佐夫与罗斯托普钦之间的关系,在放弃莫斯科之前,总的来说还算是友好的。罗斯托普钦曾发表过赞扬总司令的讲话,并保证给他除派3万名民兵之外,还派8万名自由莫斯科战斗队队员。

当时,库图佐夫就是根据这些兵力制订的作战计划,快到莫斯科的时候,他才知道,罗斯托普钦所说的那些兵力是根本不存在的。口是心非使库图佐夫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从那以后库图佐夫再也不想见到他。这使得罗斯托普钦大为恼怒,成为反对派的拥护者之一,经常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诽谤元帅。

在放弃莫斯科之后,库图佐夫把他远远地调开,使他不能再分散自己的精力。

十分清楚,库图佐夫及时摆脱反对派的攻击后,不仅可以防止敌对势力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在司令部内创造了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使他可以集中精力做好同侵略者决战的各项准备工作。

部队在塔鲁季诺驻扎期间,扩编军队是中心任务。在博罗季诺会战中,俄军损失一半,法军损失虽然也很惨重,但在军队数量上仍比俄军占优势。库图佐夫想在短期内消除拿破仑这个优势,为此,他亲自主持扩军工作,决定按兵种成立预备队,即单独组建步兵、骑兵和炮兵的预备队。

步兵是决定战斗胜负的主要力量,总司令对步兵的扩编很重视。俄军在塔鲁季诺期间,补充新兵3. 5万人,使得集团军的主力——步兵迅速得到加强,总兵力达到8万人。

集团军骑兵的补充情况,与步兵大致相仿。俄法两军开战以来,俄军骑兵伤亡惨重,到达塔鲁季诺时,只有约1万人。新组建的骑兵预备队大体上弥补了集团军以前损失的兵力。与此同时,库图佐夫还用骑兵加强了在外地的维特根施泰因军和民兵支队。

为了解决战马不足的问题,库图佐夫及时呈报陆军部,要求拨款购买战马。内阁审查了他的报告以后,批拨54. 8万卢布,用来购买马匹,供组建新的骑兵部队使用。

新组建的骑兵部队纷纷来到穆罗姆,在那里经过培训后,便被派往各作战部队。当年参加过骑兵组建工作的格里鲍耶多夫,后来这样写道:

“凡是还记得过去组建一个骑兵团需要成年累月时间的人;凡是还记得在那个混乱年代骑兵预备队初创时期情景的人,一定会对在如此短暂时间内组建起这人数众多的精锐骑兵部队啧啧称奇。”

在组建步兵和骑兵预备队的同时,还组建了强大的炮兵预备队。炮兵人数新增1万多名。

根据总司令下令组建的骑兵工程队也具有重要意义。独立骑兵工程队由600人组成,其主要任务是:侦察地形、抢修桥梁、保证部队行进的道路畅通无阻。

由于扩军工作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短期内就取得很大的成效。10月17日库图佐夫收到报告说,军中总兵力已达到13万人,作战部队的大炮总数为620门,几乎超过敌人大炮数量的1倍。

总司令对部队的培训工作也很重视。他责成各军的军长和预备部队的首长负责部队培训工作,要求经过培训后,士兵能掌握射击、突破障碍和行军等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士兵具有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每天都要派一部分士兵到野外去进行训练。部队培训工作进展情况由总司令亲自掌握,他还不时地对士兵进行考核。

凡是新补充到部队的兵员,库图佐夫都要亲自去了解他们的情况,然后给指挥官下达指示,指明在训练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对战斗训练成绩优异的,他给予通令嘉奖。

部队武器弹药供应曾一度显得非常紧张。库图佐夫就命令卡卢加省省长卡韦林安排几家工厂转产,为部队生产所需的弹药。绍斯坚火药厂厂长格卢霍夫少将也接到过类似的训令,要求他提高火药的产量。理由是:向英国订购的火药没有到货,全军火药只靠这一家工厂生产。

库图佐夫对工厂向部队提供弹药的情况非常关注。他认为,只是大炮的数量超过敌人还不行,重要的是炮弹的数量要超过敌人。当他得知法军炮弹数量超过俄军时,他的焦虑是可以想象的。

库图佐夫在给叶尔莫洛夫将军的信中写道:

“据悉,敌人的大炮配备的弹药似乎要比我们的多。请阁下和炮兵将领们讨论一下:你们现有的炮弹数量够不够打一个战役?是否需要补充?采取什么上策补充?在这方面还需要多少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