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瞬集
5611200000035

第35章 省世(12)

欧洲喜欢“运动排毒”,法国人还发明了“精神排毒操”,他们一旦发现自己感染了情绪病毒,就去出一身臭汗,将郁结于胸的情绪病毒随着汗水排出体外。美国人发现了自己情绪带毒就去玩儿沙子,“将手指脚趾都深深地插进沙予里撩拨”,他们认为沙子细软柔滑,可散可聚,无孔不人,能过虑人的情绪病毒。日本人的排毒办法是照哈哈镜,看着自己扭曲变形的怪样纵情大笑,以嘲笑自己出气。或者在门框上挂一只皮球,用前额去撞,撞的力量越大皮球反弹回来的力量就越大。让人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的原理中受到启发,以期达到平复情绪的目的。

那么中国呢?目前光是环境污染就够让人头痛的,似乎还顾不上情绪污染的事。人们只看到了环境的日益沙漠化,还没有意识到人的心灵也在日益地沙漠化。也许是先有心的沙化,后才有环境的沙化。或者说,环境沙化只不过是心灵沙化的映照。现代人自身的情绪污染日趋严重,又怎么能治理得好环境污染呢?

“老”字三题

一、何谓老

在人们的印象里,人生最可怕的莫过于死。仅次于死的应该就是老——因为人一老就更接近死亡。但,最近的一份人类学家的调查报告却显示:世界上每年横死(即死于意外的天灾人祸)的青少年人数远远高于老死的人。这就是说,离死亡最近的并不一定都是老年人!

有一次我去一家医院的脑系科看望朋友,见到许多人在楼道里排队等待看头痛病,有些竟是十几岁的孩子,还有二十几岁年轻人,真正的老年人倒不多。这使我惊骇不已,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轻的头颅反比老年人的脑袋容易出毛病呢?

前不久在美国《读者文摘》上看到一篇文章,部分解答了我的疑惑。文章中说,现代人应该换一种角度来理解“老”——在今日社会,“老”的概念正在发生奇变。事实上专家已经发现,“变老”甚至意味着“变得更好”!这不是对老的安慰,而是有科学根据。人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智慧,而智慧来源于大脑。

人脑是宇宙中最为复杂的组织,由100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其中有许多还要与10000个其他神经细胞直接联网。正是这些总重量不超过3磅的灰色潮湿的物质,使人类创造了诸如航天、登月等奇迹。

过去人们对脑细胞的死亡和老年的健忘症、痴呆症有许多可怕的误传,说入的大脑从25岁以后每天要死亡10万个脑细胞,思维的衰退和健忘是木可避免的。现代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精确的计算,得出了令人鼓舞的结论:“人到20多岁以后,每天损失的脑细胞大约有100个,按这一速度只能在五六十年以后,也就是说在活到七八十岁以后,才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慕尼黑大学记忆治疗中心的心理学家约尼茨则说得更具体:“在石569岁的人中;只有2%~3%会得健忘症,到了80岁以上,讵忆力衰退的比例才会增高。现代科学已经确立了个基本的事实,90%的人肯定可以精神矍烁、记忆健全地活到老而且老年人的脑子可以与年轻人一样灵活。”

由此,我想到社会上早就存在着的一种现象医生、科学家、音乐家、教授、画家等等,都是越老越金贵,也就是说这些职业是越老成就越大,越值得信赖。特别是画家,不光越老越值钱,死了以后其画作会更值钱。贝多芬在47岁时对位朋友说“现在我知道怎么作曲了。”雨果73岁写了《九兰年》,莎士比亚在晚年创作了《李尔王》……我们在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时,总会发现一个从早期、中期到成熟的过程,艺术家的思想和表现手段是越来越精纯,使他们最终能处理十分棘手的难题。

科学象也一样,世界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宇宙黑洞的发现者钱德拉塞卡,在63岁的时候忽然放弃自己驾轻就熟的课题,开始重新分析当物质消失在一个黑洞里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到73岁最终完成了关于黑洞的研究,确立了在科学界不朽的地位。15世纪的物理学家瑞利,在长达50多年的研究生涯中,在各个不同的领域都作出了富有创作性的贡献,尤其是在后期,做出了最著名的成就——发现了氩气。在他67岁的时候,他的儿子问他对托马斯赫胥黎的一句名言的看法,赫胥黎曾说过:“在科学界,一个60岁的人的作为只会弊多利少。”瑞利回答说:“如果你只做你理解的事,不和年轻人发生矛盾,就不至于一定会像赫胥黎说的那样。”这里有一句话非常关键——“不和年轻入发生矛盾!”

不挡年轻人的道,老就是宝,可以充分发挥老的优势。比如,年轻人遇到外来的攻击,往往会矢口否认、竭力辩白,而老年人则更多地依赖智谋、幽默和利他主义的新创意等积极手段去加以化解。上了年纪的人更能容忍生活中的一些蠢事,处理生活危机时会感到压力较少。就好像被塞在一架缓慢而拥挤的电梯里或汽车里一样,很少会看见老人烦躁发火,那都是愣头青们的反应。每个人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弄清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年纪大的人个性早已经显现出来,很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也知道自己是谁,变得跟自己更容易相处,就像结婚时间越长,越有可能保持姻缘一样。

可见人老了的确有许多优势:更容易知己和知人;更清楚自己的力量,更明白自己的目标,老人的世界也变得更大,老了还会活得更为超脱……所以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造得非常形象和贴切:“老谋深算”——老了谋略才深,算盘才精;“老奸巨滑”如果老了都得健忘症、痴呆症,如何奸得了,滑得过?还有“老古董”最值钱、“老酒”最醉人、“老辣”最精到、“老练”最难得、“老拳”打人最痛、“老板”、“老成”、“老鼻子”、“老江湖”……

但是,如果你上了年纪还想挡住年轻人的道,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最后必然会被搬掉。因为凡是有生命的东西总要消亡——这是不可更改的规律。

我举了这么多例子,却并不等于说只有脑力劳动者大脑衰退得缓慢和寿命最长。至今世界土活过百岁的老寿星却都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或山民,他们思维清楚,大多还能生活自理。可见,老有许多未知的秘密,人人都会老,却不等于人人都知道“老”是什么?人人都说当今社会进入了老龄社会,那么“老”在哪里呢?

二、老的忧虑

先别说人,连地球都衰老了——体积膨胀,直径不断伸长,自转速度在不断减慢,就像人老了变得臃肿发胖、行动迟缓一样。地球的负重却还在层层加码,降落到地面上的宇宙灰尘逐年增加,光是接纳宇宙间落下的陨石每年就约有2607200亿块。热带雨林急速减少,土地沙化急剧增加,每天都有100多种生物灭绝——于是,疲惫不堪的地球每年都要在内部发生10万多次地震,人能感觉到的有3000~4000次之多。

奇怪的是,把地球折腾成这个样子的人类,反倒活上劲来了。寿命逐年延长,祈盼了几千年的长生不死之术,有望能得以实现。科学家们已经发出了豪言:到21世纪中叶,人的寿命可达到130~150岁,下个世纪将活到自己想活的岁数。但是,科学家们说的是人能够活得长,并不是说能永葆青春。也就是说,人该老还是要老的,说不定还会老得更快,只是老而缓死,或老而不死,在漫无尽头的长寿中活着,却不知生活的目的何在。剩下的最后几十年,要完全依赖别人的护理,这样活着还有什么生命的质量可言?

去年才刚刚42岁的世界首富盖茨就放出风说要退休,他并不是出风头,又想炒作自己,而是实实在在地感到自己老了,领导微软帝国已力不从心。他说:“电脑软件是个迅速发展的产1,充满危险和风险,无法想像一个50岁的人——不管是我还是其他什么人,能担当起领导微软公司的重任。”他说的是实话,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网络时代,盖茨到了这个年龄才想到要退休已经是相当保守了。在新经济前沿的一些行业里,正流行一到35岁就退休。到30岁就有了恐慌感,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歇菜,或被扔出去。

高科技的发展造就了一个年轻的市场,现代经济创造了“一种男性青春期文化,一切毫无节制”。世界上有许多高效益公司的总裁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在当今对资源的热潮中,最惹人眼目的是“傲慢自大的年轻资源”一~在华尔街,在硅谷,在所有想追赶潮流的地方,绝对形成了一个年轻化的倾向。这么多的新投资都放在了高科技上,而高科技是建筑在熟练的技术上今天的技术只能今天教,不是3年前教的。经验一文不值,它只意味着你的技术已经老了。在高科技时代,到25岁时刚刚离开学校4年,就有了老的感觉,因为你的技术已经老了4年。如果你在硅谷,25岁最好已经挣到了钱,因为你已经完了。倘若在一个行业于了7年,那就是一条恐龙了!

这些站在新时代潮头的“白领”和“金领”阶级,一个个都赚了大钱,尚且整日活得紧张兮兮,落伍得如此迅捷。那些活得更为艰难的普通人岂不要老得更快——这就是现代游戏规则。在所有行业,所有地方都同样处在年轻人的圈子里,新一代不断涌现,一切正在变得越来越年轻,把所有人都卷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疯狂竞争。这种竞争的残酷还在于把跑得最快的人再拉出来比赛,就像奥运会比赛,最后只能有一个冠军,其他人都是失败者。

而且这些年轻的昂首阔步的成功者,有自己标榜的东西,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和行动,不需要从上一代手中接过权力,因此就不需要前辈,根本不理踩老家伙们。像盖茨这样的人,富可敌国,说退休两片嘴唇一碰就出来了,退不退他都能终生享用不尽。对其他人来说退休可就没有这么轻松了,那是生命中的一道坎儿啊!好像人一退下来就什么都完了,趁着还没走能抓到点什么是什么。因此又引发了一种所谓的“59岁现象”~即人在离退休之前格外胆大妄为。贪污受贿,胡作非为,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嘛!

如今,倘能按着过去国家规定的年龄退休算是幸运的了,许多单位由于经济状况不景气,纷纷出台自已的土政策,什么“内退”、“病退”、“退养”……总之是要你提前回家。这还有没有个规矩?到底什么时候算老总该有个标准吧?古代是有规定的,《礼记》上说:“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按照这个标准30岁才可以成家,40岁出去当官做事,到六七十岁才能称老……足见古人的生活节律是何等地从容不迫。人们都说古代人的寿命短,依照这个公式却显然比今人要老得缓慢。

现代人老得快,寿命长,退休又提前了,老而不死的时间特别长,在这一大段日子里可怎么打发呢?谁能判定几十年以后的通货膨胀率?一个人到底要积累下多少钱才足够养老送终的?更不要说,还会老而无终。还有人在没退休之前也未必就有能力积攒下大钱,退下来以后又没完没了地活着,到那个时候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已不新鲜,十世二十世同堂也稀松平常,但满堂都是老人,满眼一片白发,谁养活谁呀?谁为谁送终呀?生命的本质取决于身体,还是取决于心灵?

扯远啦,扯远啦,我们这一代是赶不上那样的盛世了还是多为眼前操点心吧。

三、老而飫

我有一多年“泳友”即经常一同骑车去游泳的朋友。他50多岁,肝火旺,怪话多,牢骚很盛。按现代医学观点,看上去不大正常,到医院文查不出病,那就是进入了更年期。每天:早晨我们都会看到两三拨儿在花园或路边晨练的老太太,有的还要涂脂抹粉,穿红挂绿,手持彩编或花朵,随着音乐扭腰摆臀,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对此,我那位正处于更年期的泳友自然是很看不上:你看,你看,这些老妖婆!这能叫晨练吗?招摇过市,俗不可耐,简直是有伤风化,污染城市。我笑着逗他说:不是正因为老太太们扭得好看你才扭头看的吗?不然你骑车不好好地往前看,老往旁边的女人堆里瞧什么?这说明老太们化妆化对了,提高了回头率。

他梗梗着脑袋,半天才想出了词儿:你知道现在有一种城市病叫视觉污染症吗?就因为令人生厌的视觉环境造成的。建筑不美,市容肮脏,杂乱无章的路标、广告,横七竖八的管道和各种线路,还有人们不文雅的装束和行为……让人产生刺目感、疲劳感,严重了可诱发精神和心血管病。

两个人天天在一起要骑上一段路,没有新鲜话好说是很尴尬的。好不容易有这样一个话题可以争论,我就引经据典、连蒙带唬地跟他爭上了:古人说老要俏,妖也是一种俏,妖冶、妖艳、妖媚、妖娆……全都是好词儿。曹植的诗里有这样的句子,“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古人形容女人美会常用这样的话,“妖冶娴都”,“说不尽万种妖娆,画不出千般冶艳。”毛泽东也写过江山分外妖娆……你竟然骂人家老妖婆!妖而成婆就为精,那可是一种具有超自然的怪异本领的精灵。如果真像蒲松龄那样有个妖精迷上了你,或你迷上了一个妖精,那是多大的福气啊!

他斜眼瞄瞄我,扔出两个字:穷嚼!

我换了语气:好,现在说正格的。你说现代人是不是比过去的人漂亮了?就因为打扮得妖了。现在的哪个歌星、影星不妖?哪一场演出不妖?你一肚子看不惯是因为妒忌,现在小的可以疯,可以妖。老的也可以疯,可以妖。惟独中年人,压力最大,顾虑最多,枯燥乏味,活得最累,就像你现在的样子。50多岁厌倦世界,到了60多岁就开始被世界厌倦,能活动就多活动,不久会永远地躺下。能说话就多说,不久就会永远地闭上嘴。有句话说得非常好:老了,再一次成为小孩。所不同的是,小孩有人哄,老小孩没有人哄,要自己哄着自己开心。所以,要抓紧时间妖起来,跳起来,扭起来!至于别人,愿意看就看,不愿看拉倒。

你所说的那个视觉污染症患者都是因为视觉太好,太贼,不光乱看,看后还乱想,比如阁下你他低着头骑车,好像是没词儿了。我的谈兴却刚上来:去年底,美国的《人物杂志和奥地利的《新闻》杂志联合在全世界评选世纪美人。你猜最终获得第一名的是谁?是65岁的意大利影星索菲亚罗兰,把那些二三十岁的好莱坞艳星以及长期被人们捧为世界大美女的名模辛迪克劳馥远远地抛在,了后边。你敢说人家是老妖精?人家还就真的妖得成了精!眼下是个年轻化的社会,年轻化的一个特点就是老人多,三四十岁就落伍,就退休,也算是老了,往后还有一大半时间,不妖一点怎么熬得到头啊?

我还告诉你,现在不光女人妖,连男人也妖。最近一期的《报刊文摘》上有篇文章:《上海男人也“扮嫩”》。文章里说:这些年总是领导社会新潮流的上海,男人过了30岁突然打扮光鲜起来,精心修剪出一个时尚有型的发式,头发上还一定要有保湿的摩丝,穿一身永不落伍的服装款式,一张口说话总是要满嘴新鲜词汇并时而吐出几句外语……妖不妖?我这样一说你身上是不是就起了鸡皮疙瘩?可是这样的男人吃香,好找工作,更容易被提升,往往事业有成。你说这是为什么?他看着我,正想说什么,游泳馆到了:游完泳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