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瞬集
5611200000038

第38章 解情(3)

应该提倡每个单位在组织老职工外出参观旅游时,允许带老伴儿。文明的社会提倡“拉老手”。

有些人恰恰到了老年才会体验到自己的青春。

情境领导

我意外地得到了一本关于“情境领导”的小册子,知道中国还有一所“终生领导艺术管理学院”。单是这名称就很特别,难道是专门培养“终生领导者”的?莫不是想复辟终身制?世界上真的有“终生领导”这样一种“艺术”?

其实,“终生领导”就是“职业经理人”。他们的终生职业就是当企业的领导者,或者说这是任何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终生追求。目前全球已经有一千多万职业经理人,应该说这是一个职能概念,是一个不断变动之中的职业选择,并不是一种持久不变的职业状态。

那什么是“情境领导”呢?其定义为“帮助人们改变他们的行为,可以解决他们被替换的问题。”请注意“被替换”这个词说得非常准确,简直是触目惊心!“被替换”就是被淘汰!市场体制下的竞争中人,谁不怕被淘汰?对“被替换”的恐惧就像一根鞭子,把现代商品社会驱赶得剑拔弩张、鸡飞狗跳,连喘息的工夫都没有。在充满激烈竞争以及公司间频频并购重组的时代中,每个企业、每种产品以及每个人,都面临“被替换”的巨大压力和实际问题。所以,“情境领导”的模式就应运而生了。这种方法教会领导者可以在多种不同的情况下,正面对追随者施加影响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情境领导”最大特点是关注追随者的行为,同时以具体任务为基本要素,充分体现了组织行为学的特点。追随者的状态是动态的,随时可以改变。这种动态,一方面是指在不同的任务面前,追随者的状态是不同的;另一方面,采取何种领导风格,也会引起追随者的状态变化,或者往正面的方向发展(例如从没有意愿的状态上升到有意愿的状态),或者向负面的方向衰退(从有意愿的状态下滑到没有意愿的状态)。还有一个因素,人是社会动物,其情绪会随着外部事件而波动,如股市下跌、配偶有了外遇、孩子没有考上重点学校因此,领导者是否使用了最合适的领导风格至关重要。正确的领导风格会促使追随者的状态提升,而不合适的领导风格则会造成追随者状态的下滑。可以说,“情境领导”的根本宗旨,就是有意识地变换领导风格来适应和激发追随者不同的准备状态,提醒领导者该何时介入,何时不介入,以及如何正确有效地介入。从而在管理过程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进入崭新的领导境界,使追随者达到最好的工作状态:有能力,有信心和有意愿。并最终实现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共同发展,提高组织的绩效,创造和诣人性的企业文化。

“情境领导”告诫企业领导者要善于挑选和组织那些赞成、支持、笃信他们所确定的方向而又能发挥作用的伙伴,具备那种赋予人们力量、鼓励人们实干的能力。世界500强之一的强生集团总裁拉尔夫拉森说:“一个人所能行使的权力是有限度的,除非你能想方设法使人们作出最大限度的贡献,否则便算不上什么领导艺术。”人的心理以及人性化的认知和表现都有许多共通之处。老子也说过:“欲上民,必以言之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善用人者为之下”,如果你要成为领导者,首先你必须懂得如何追随。这与“情境领导”的内涵不谋而和。或者干脆说“情境领导”的倡导者抄袭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才是世界上第一个管理咨询大师!

简单一句话:“情境领导”就是为了提高领导力。而领导力,就是影响他人的能力,能够影响他人做本来可能不会做或做不好的事情。目前,领导力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因素:需求最高而供应最短缺的品质。不信看看世界500强就明白了,一个优秀的企业绝不是某个单一的因素造成的,但有一个相同的决定性因素,那就是都有一个远见卓识的领导者。杰克韦尔奇有个观点,整个企业的工作是从最上层的领导开始的,是公司的最高领导为整个公司定下基调,他们工作的力度决定了他们所领导的企业的工作力度,他们工作的努力程度和与下级的沟通,能获得成百上千倍的效用。

尽管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在做人的风格上有着极大的差异,但在领导艺术上却有着本质相同之处。比如,为企业确定明智的方向,领导者最根本的创造力是精到的战略头脑,准确地预测和把握未来的趋势,给企业带来变革,“在真正的较量中做出重大决策”。创新就是生命,有人给企业家定义为:“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独霸世界电脑芯片市场十多年的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葛洛夫出过一本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偏执狂”就是对市场极度敏感和执著,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走在别人前面。

平庸的企业家会认为,从他们登上总经理的位子起,就登上了人生的顶峰。卓越的总经理会认为,自己的事业才刚刚开始。像比尔盖茨,许多年来一直毁誉参半,甚至官司缠身,他却有被这些杂事所困扰,继续领导公司不断开发更多更完善的软件,从网上热线服务到网络系统,设计自动防浪板的电脑程序……因此才使微软的效益不断翻升,直至最后赢得了官司。

优秀领导力的另一个体现是“坠入情网”。出色的总裁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企业,以恋人般的热情投人,不顾切5现代社会变化纷繁,企业家只有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不断培养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才可以帮助公司提升整体竞争力,才有可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锦绣风光

世界上没有华人在那里生活的国家不多。中国人出国没有得到过当地华人的帮助和关照的也不多。不知别人感受如何,反正我每次外出,尽管邀请我的不一定是当地的华人或华人组织,但到了异国他乡,总会遇上一两位或几位热情的华人,得到他们同胞式的理解和照顾,令人感念不忘。这篇短文里要记述的就是生活在马来西亚的一对华人夫妇:

锦——是南洋商报总主笔王锦发先生。

秀——是他的夫人、医生谢秀凤。

王先生是一位儒雅、爽直的学者,在一次聚会上和我相谈甚契,便主动要陪我两天。当我在吉隆坡的主要活动结束以后,他和商报的副刊部主任陈和锦先生轮流驾车,陪我去大马(马来西亚的简称)北部重镇怡保,游霹雳洞、登极乐寺。和锦礼佛的虔诚,让我感动,并因之对他生出极大的好感和信任。在整个游览过程中听锦发及时的即兴介绍,使我深悟出“看景不如听景”的道理。游览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没有一位风趣的知识渊博的人在旁边讲解,就只能走马看花,日后很难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了这样一位充满智慧的当地人做导游,可就大不一样了。他精通大马历史、风土民情以及宗教文化,见景生情,触类旁通,滔滔不绝,妙语连珠,使随意浏览变成了愉快的获益匪浅的“留学”。这是学者本色,不足为奇。倒是在赶回吉隆坡的路上,我有机会看到了这位学者的另一面。我们遇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雷暴的袭击,不知是雷阵雨在追赶我们,还是我们在追赶雷阵雨,在狂风暴雨之中,在疾雷闪电的威逼之下,锦发居然把自己的私人汽车开到了一百六+多迈,他闭紧了嘴,眼睛盯着车窗前面。公路像一条河,四周是密集的水雾,暴风卷着雨鞭肆虐地抽打着车身,发出了噼噼啪啪的响声,我感到汽车变成了一条顶风破浪的快船。此时的总主笔大人,完全像个“飙车族”。

第二天,锦发马不停蹄又陪我乘机去槟城,他在槟城的老同学们闻讯聚会在一起欢迎他,大家忆往事,发感慨,相互打趣,纵酒放歌。我在他们忘情的豪饮和畅谈之中知道了许多王先生过去的故事。从学生时代他似乎就是个“铁笔御史”式的人物,为自己办的报纸写社论,抨击时事,纵论天下。从他五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中,我读到了一部生动的马来西亚近代史。几杯酒下肚,总主笔先生变得愈发可爱了,口无遮拦,插科打诨,最后酒喝了个够,话却还没有说够……

以他这样的性格,这样的职业,结交一直是非同一般的广泛。他找的或找他的,如果在工作时间不能到办公室去打搅他,那么就只有拥到他的家里来。这对他的家人可是个不小的负担和考验。想不到他的夫人竟像一个慈善机构的主持人,善气迎人,一见之下就能让人生出亲和、诚挚和信赖之感。对这样的主人如果你一味地说打扰了之类的客套话,反会显得自己虚伪,伤害了她的一番真情实意。

他们的家是一幢紧凑的二层小楼,虽然紧凑,楼下还是有必不可少的车库和一个精巧的小院落。院子里打扫得尘不染,角角落落、空中地面,恰到好处地养了些植物,録意盎然,生出静气。屋里收拾得就更加干净、舒适,可见女主人的理家能力。最为难得的还是她的待客之道。许多家庭是把干净和舒适对立起来,为了保持干净就不可能让客人感到舒适自由,在谢医生的家里,你却不会有拘束之感。

当我知道她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中医大夫,还是中国气功保健研究院的顾问,就不能不感到惊讶和好奇,或者说对这位和善的老大姐肃然起敬了。中国的气功保健研究院是不会轻易到马来西亚聘请一位顾问的,想必这位谢医生在医术上有绝活儿我们一下子就谈起来了,我向她请教,以前我曾练了许多种气功,却始终毫无感觉。

问我都练过什么功?我说练过鹤翔桩,练了一段时间一直麻木不仁,就改练严新的静坐5?,能坐住却不能入定,脑子里老是胡思乱想,眼前总也不能出现严新说的那种美妙的景象。以后见异思迀又学香功,练了一阵仍是毫无反,有位大名鼎鼎的专写气功的作家说,我跟气功没有缘分。谢大夫也问我到底对气功信不信?我不能说不信,许多年前用现代医学手段检查出来的胆结石,就是被沧州一位气功师给排掉的。从那会儿起就对气功有了好感。后来由于自己练功无感觉,对这玩艺儿又不敢太相信了。

谢大夫笑了,笑得像个有耐性的气功大师:叫你们这些人真的相信气功恐怕没有那么容易,然而练功有五字要诀:信、练、德、悟、传。信是基础。目前的科学技术尚不能解释宇宙中的许多神秘现象,更不能穷尽气功和特异功能的本质。既不能穷尽其本质,要彻底否定它就未免显得简单和武断了在她讲解玄妙的气功理论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一位《易经》专家提出的“人体生命场论”,按照这种理论,每个人都存在着一个特定的人体生命场,不同的场就会创造不同的生存环境和人际关系。谢秀凤大夫的生命场,一定是富有强大的磁力和真诚的善意,善意就是最好的医术,积善在身,犹如加功,人不自誉,而人誉之……谢大夫极为机敏,我稍一走神,她就停止宣讲气功理论,让我到院子里把香功练给她看。她曾到洛阳访问过香功的发明者田瑞生先生,我可以对气功半信半疑,不知为什么对她却不能不信,不能不服。我刚练了几下她就看出了毛病,叫我的手腕子不要提溜甩挂,放松不是稀松。我按着她的纠正再练,不知是因为心诚了姿势正确了,还是纯粹出于心理感觉,似乎觉得双掌心发热发麻,有了气感。心诚则灵,果然不谬。

这一对夫妻可谓是“不最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他们的性格中有太多相像之处。王先生的朋友进了王家,就成了谢医生的朋友,王先生也不再多操心,只剩下乐呵呵地和朋友们聊天、吃东西,享受着夫人创造的温馨。他们家的这种气氛,大概就是气功理论所表述的那种良好的气场,进人他们的家庭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人一种健康有益的气功态,“空空朗朗圆圆融融,一片单纯祥和。”

在吃水果的时候,谢医生见我对两种热带水果格外感兴趣,就建议我给家人带点回去。当时我没有反对,她就记在心里,第二天早晨上机场之前,便带我到市场上采购,不容我推让,不用我操心,很利索地把该买该带的东西都采办好,打点整齐。这也许不算是什么大事,却给我以很深的感动和教育。我回国后先向家人讲了锦发夫妇的家庭氛围,在请朋友们品尝我带回去的热带水果时,也向他们讲了我在马来西亚见到的“锦秀风光”。每当有国外或外地的亲戚朋友到家里来,有时会情不自:禁地突然想起谢大姐,想到她是怎么待我的……

渐渐地我悟出了一点“谢秀凤功法”的功理,练功先修德,德是功母。善意就是心的美德,他们以一种自然的诚恳的热情善待一切朋友,不求回报,却得到了最好的回报一这就是快乐。所以他们夫妇永远是那么的自信、自足、自乐。

琴瑟争鸣

且看这夫妻俩戏剧般地“你追我赶”的经历:

他先一步当上了全省最大的一家西药制药厂的厂长,她紧跟着出任全省最大的也是全国知名的家中药制药厂的厂长。

几年后他被提拔为省医药局副局长,她则多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企业家以及许多其他的荣誉和头衔儿,如全国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人大代表等。

他又升高一步到省经委担任副主任,成了全省的生产大调度员,她则被中央一个部门看中,想调她进京担任一个正厅级生产部门的负责人她所在的省是毛泽东主席没有到过的极少数的几个省份之一,可见其偏远。对一般人来说能离开边疆到首都工作,还有一个正厅级的职务,不会全无吸引力。但真正让她动心的是一个发达国家向这个部门提供了折合人民币一亿多元的合作资金,她正处于一个企业家的巅峰状态,有不少极有前途的设想,正可以利用这笔钱为国家干点事。但,她最终还是放弃了。省里挽留她,她也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工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不愿丢下自己的家庭。职务会发生变化,但家庭不能变。这时候她被任命为省医药局副局长,正是她丈夫以前担任过的职务……

不以每个人事业上的成败论家庭。成功和失败是偶然的,暂时的,家庭则长存,中国人连死后也要认祖归宗,并不太习惯去见上帝。

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家庭,有多少种家庭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味道,即所谓“百姓百家百种味儿”。但,每家都有一个“当家”的,也就是占据户口册上第一页的入——“户主”。家庭有各各样的类型,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当家人”,或“男强女弱”,或“女强男弱”。男的“强”女的就可以“弱”,男的窝囊女的就必须强梁,反正每户都必须有一个能够当得起家做得了主的人……打住,何为“强”?何为“弱”?

职位高、权势大、有本事、挣钱多、事业成功,难道就是“强”?反之为“弱”?智慧超群、性格坚韧、敢于决断、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领导欲,莫非就是“强”?反之为“弱”?

各家有各家的标准,各人有各人的好恶,柔弱女子的可敬之处往往是她的强韧,男强人的弱点也常常更招女人喜爱。

这一对儿算什么类型?

如果硬要分类,只能算是“男强女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