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两遍卢梭的《爱弥尔》,感到:这是一部讲德行的书。
然而,当今是一个煽情的时代,讲德行,便是一种奢侈。但德行毕竟是人类高贵的理想层面,有提升人性的意义,所以还是要讲的。
怎样才能拥有德行呢?卢梭在《爱弥尔》中说:
一个有德行的人,是能够克制他的感情的,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服从他的理智和他的良心,并且能履行他的天职,严守他做人的本分,不因任何缘故而背离他的本分。
所以,德行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情感伦理的观念,而非政治伦理之范畴。德行之操作,须远离欲念,以理智和良心作情感调控之具,克制一己的感情,守本分,尽天职。
这未必是说,欲念就是一种罪恶。正向的欲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但机械地把欲念分成可以产生的欲念和需要禁止的欲念,亦是不正确的。产生欲念,是人的本性使然,故产生不产生欲念,不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控制欲念,才是我们自己的事。如爱情,若你被它使役,它亦会变成坏的欲念。大自然不许可我们的爱好超过我们的力量可能达到的范围,理性不许可我们得到我们不该得到的东西;良心并不是不许可我们受到引诱,而是不许可我们屈服于引诱。武断地说,一切我们能够控制的情感都是合法的,而一切使我们受到控制的欲念都是非法的——
一个人爱他人之妻,这未必就是犯罪,如果他有能力使这不好的欲念规束在本分和天职的法则之内;反之,若一个人爱他自己的妻子竟爱到了不顾一切社会和人伦的法则,不惜牺牲自己和他人的一切而去取悦她的话,那亦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犯罪。
这是世俗生活中人人都可以体悟的例证。
于是,德行,是超拔于欲念的精神存在。
面对现实,深感这种超拔的艰难。环境正煽动欲念,流行的价值取向亦使人们的私欲永远不能餍足;讲德行,便意味着在个人占有和享乐上的自我牺牲;做到这一点,非有大毅力大意志不可矣。
看来,德行这个词就含有困难和斗争的意思,没有果敢的心,是不能够完成的。
德行的产生,便要有“斗争”的力量作保证,力量是一切德行的基础。一个人本身是很柔弱的,在实践德行中,便必须凭借他的意志和毅力,在自我强制的力量积累中完成。只有那些有相当的意志和毅力的人,能够从他人迷人的错误中接受教训而不受引诱的人,能够借鉴别人的恶事而自己不去做恶事的人,才可以成就德行。
所以。完美的德行的养成,对一般人来讲,也许是以一生的磨炼为代价。在芸芸众生中,有德行的人少一些,便不足为怪。
正因为此,有德行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类精品,即便他再贫穷、再卑微、再孤寂、再平凡;而不是那些在市井人眼目中地位高的、金钱多的、声名显赫的人。
作为普通人,难禁一些生民欲念,但不该没有对美好德行的向往和追求。在对自己利益的追逐中,多一些理智,便多一份本分;多讲一点良心,便少一份对他人的伤害。人人若都作如是想,人伦风尚,便不会缺少妩媚的颜色和宜人的温暖了。
退一万步讲,人之占有,终将失去;今之敞求,恰是明日尘泥,欲念是一个永远也满足不了的黑嗣。若放纵自己的欲念,沦为欲念的奴隶,你便会永远在患得患失中生活,你会在诚惶诚恐中,饱尝空虚失落之苦,你的心灵便一刻也得不到平静。得不到心灵平静的人,是可怜的人,因为他已享受不到生活的自由与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