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拉宾
5619700000015

第15章 大使生涯(1)

1 如愿以偿做大使

“六天战争”结束后,拉宾任参谋长的期限也就届满了。今后将何去何从?这是拉宾战前就已开始琢磨的问题。再留在军中是不可能的了,朋友们劝他去从政,他自己也这么想,从政应是他最好的选择。不过,他不想从军界直接转入政界,这样太生硬,应有所垫铺。于是,他想到了做大使,而且是做美国大使。这样,他既是政府官员,又可以在做大使的过程中进行从政实习和积累经验,同时还可以积累政绩。之所以选择美国,是因为他认为美国历来是以色列的靠山。在那里做大使,可以同美国当权者联络感情,今后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寻找更大靠山的机会。

拉宾的考虑用心良苦,但当他提出来时便首先遭到总理艾希科尔的反对。艾希科尔从椅子上起身走到拉宾面前,很幽默地说:“你想去当大使,而且还是驻美大使,你不觉得这是一个你并不适宜的工作吗?当然,你那些不会打领带之类的笑话我早就忘记了。但你想想,你习惯于出席那些没完没了的酒会吗?你会文雅地与那些场合的太太小姐们周旋吗?你熟悉谈判技巧吗?不,你不适合干这种工作。听我说,你不是一块干外交官的料。”拉宾听了,毫不退缩。正因为他不适合,他才选择去干,以弥补不足。“但我准备去学,而且我相信我也学得会!我更不会害怕那些鸡尾酒会的。”他很诚恳地说。接着,他又解释了为什么要去当驻美大使的原因,他强调了美国的作用正在中东突出起来,但以美关系还很薄弱,须大力加强,而自己的总参谋长的军事和政治背景是很有助于这项工作的。艾希科尔显然被拉宾的理由所打动,他答应和外长埃班谈谈,但没有当场拍板。后来,拉宾又多次找艾希科尔要求,但每次艾希科尔都说埃班保留意见。也就是说,他是同意的。对此,拉宾毫无办法,埃班在工作上几乎每次都与拉宾争吵,由此个人关系也变得很微妙。在关键时刻,工党总书记、实权人物梅厄夫人为拉宾讲了话,使他当美国大使的事在1967年10月间定了下来。

在去当大使之前,拉宾很好地思考过对美外交的目标。他通过一番调查后,给自己定了四个目标:一、确保美国向以色列提供武器;二、与美国协调有关的中东政策;三、谋求美对以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四、谋求美国运用其遏制力量防止苏联的军事干预。当他把这一切交给外交部时,他得到的是外交官员们典型的外交微笑,好像在说:“很好,让我们来看看你的本事吧!”

1968年2月初,拉宾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以色列驻美大使,他带着妻子利扬及12岁的儿子尤瓦尔来到了美国。大女儿达里亚因正读高中一年级,高中毕业后还得服两年兵役,因而没有同行。从此,拉宾又走上了当大使的生涯。

2 实现自我的价值

在拉宾的思想意识里,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粹的个人利益和个人目标的实现,体现出自我的价值;另一种是把个人利益和个人目标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利益和目标结合起来,体现出自我的价值。拉宾选择的是后者。

到任初期,拉宾几乎无法开展什么活动。因为:他初来乍到一切还较生疏,而约翰逊政府则为越战和大选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无暇关心中东问题,因而谁也没有想起过多给拉宾活动的机会。对此,拉宾没灰心,而是寻找契机和突破口,以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地位。他从美国人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了解美国内外政策的实质。当时美国公众最关心的有两件事:一是越战,二是大选。美国人在越战中难以自拔,年复一年,战争总没有结束,而从战场上返回的只是失利的消息和用塑料裹尸袋运回来的尸体。战争是继续下去还是结束,美国人意见分歧,形成两大营垒,因而社会形势急剧动荡,人们对美国的强大和政府的能力失去了信心。这个问题无疑将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尤其是中东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

他想起了基辛格博士的一次谈话,他深深地敬佩博士先生对国际问题的渊博知识和精辟分析。基辛格指出:“越战对美国有百害而有一利,这一利就是它使美国获得了处理位于冲突地区的盟友关系的经验。”从此之后,美国决不会轻易卷入冲突的漩涡中去,因为陷进去就很难拔出来。相反,苏联将会大力利用美国的这种谨慎小心和孤立主义倾向来对外扩张。在当时,拉宾看出持以上观点的美国人占主流。拉宾认为,战争的目标是胜利,胜不了就撤,这是常识。而美国人对越战既没有明确目标也没有能取胜的整体计划,在蒙受惨重损失后又迟迟不撤出来,叫人很难理解。美国人是崇尚英雄的,拉宾是有名的英雄。以色列那么小,可以横扫数敌如卷席;而美国那么强大,却对付不了小小的越南。因此,许多美国人对他很感兴趣。美国大选时,候选人罗伯特·肯尼迪的竞选班子特地邀请他会谈留影,拉宾因当时脱不开身乃至肯尼迪被暗杀而失去了这个值得珍惜的机会。拉宾知道,在共和党和民主党展开激烈的总统宝座争夺战时,肯尼迪能主动上门相邀,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拉宾为失去机会深感遗憾。拉宾清楚地认识到:美国的总统选举对美国未来的外交政策有着重大的影响,因而他很快便把注意力转到了两党的竞选活动上。为了深入了解情况,他坚持参加两党推举总统候选人的所有大会。当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分别确定下来以后,拉宾决定对两党候选人尼克松和汉弗莱摸底。他多次去会晤他们,观察他们对以色列的态度以及他们在向以色列提供“鬼怪式”战斗轰炸机问题上的立场。汉弗莱的态度比较暧昧,话说得很含糊,叫人摸不清脉搏;再加上芝加哥市市长达利的反犹态度,使拉宾感到民主党的新人很难从约翰逊政府的旧框架里摆脱出来。相反,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的亲以态度却比较鲜明,他表示支持向以色列提供这种先进的飞机。到了后期,美国犹太人的金钱和选票产生了作用,反应机敏的尼克松马上向美国犹太人领袖保证,坚决支持以色列,并答应在上台后立即向以色列提供50架“鬼怪式”飞机。拉宾强烈地希望尼克松上台,因为敢说支持以色列的人总比不说的人态度要好得多。而犹太人在美国,历来是民主党的传统选民赞成者。可共和党的尼克松却试图改变这一现状,他自信鲜明的亲以态度,会给共和党和以色列及自己带来巨大的政治收益。其实,尼克松早在“六天战争”之前,就和拉宾交上了朋友。尼克松在当上总统之前曾两次访问以色列。第一次访问,尼克松受到以政府的接待规格是较低的,而拉宾邀他去军队时,却以“红地毯”的规格隆重接待他,以致尼克松再三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拉宾也不会忘记,尼克松在参观戈兰高地时,竟然脱口而出“如果我是个以色列人的话,我是决不会归还戈兰高地的。”当尼克松第二次访问以色列时,以色列领导人已估量出了尼克松的政治分量。所以,当他来到总理府时,上至总理下至部长们,都毕恭毕敬地恭候着他。

通过一番努力,拉宾不论在军界还是政界,都使美国人不敢轻看他一眼。尤其是共和党和民主党,在大选面前都认识到了他的分量。这样,拉宾的自我价值便得到了肯定和实现。

有两件事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当美国国会要否决军队提出的配备惊人的武器要求时,五角大楼的将军们便毕恭毕敬地请拉宾出来支持军队。有一次,许多显要的参议员反对为海军造一艘航空母舰。这时,将军们请拉宾去参加论证会。论证会结束后,参议员比考夫热情地与拉宾握手,“拉宾先生,您说服了我,您愿意将您的观点写进一个备忘录吗?”拉宾很快就把一个备忘录给了他。看过备忘录的另一位议员约翰·斯特恩尼斯见到拉宾时感慨地说:“您知道吗,您的这份备忘录比海军的那份报告更有说服力!”国会满足了海军的要求,并在决议上特别提到了拉宾的备忘录。素以“智多星”著称的基辛格,也常为一些军事问题向他求教。有一次,基辛格找他,原来是美军已摆好阵势准备迎击北越军队发起的一场攻势。拉宾听取了一位将军对战区各方面情况的简介后,默默地看着地图思考着。最后,拉宾拿起红铅笔在地图上标出了北越军队可能进攻的位置。基辛格吃惊地扬起眉毛:“你是我问过的将军中惟一这样看的人。”当事实证明了拉宾判断完全正确之后,基辛格对将军们说:“你们知道吗?在我请教的人当中,惟一能够精确地预测敌军突击方向的将军是以色列驻华盛顿的大使!”

3 繁忙的外交活动

在大选投票之前,拉宾觉得有必要再到尼克松那里去落实一下军售问题,因为战后以军的军火供应出了麻烦。法国已停止向以色列供应军火,美国政府也停止了对以的军火出售。尼克松听了拉宾的要求后,态度爽快,俨然以一个总统的口吻说:“你放心,我答应你。我支持以色列变得强有力,你们会得到飞机的!”尼克松不但赞成提供武器,而且认为一个强有力的以色列可以在美苏之间起一种平衡作用。尼克松还把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向拉宾交待清楚了,他强调,他和汉弗莱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美苏之间就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中东问题,达成谅解是必要的,因为这符合美国的利益。

“六天战争”的胜利,在美国博得一片叫好声,但约翰逊政府对这场战争却很不以为然,认为它打乱了美国的中东战略,因此美国不愿意向以色列提供武器。为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约翰逊随后提出了五项原则:一、承认每个民族的生存权。二、公正解决难民问题。三、制止中东的军备竞赛。四、确保战时中东的通行权。五、尊重各国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从文字上看,不偏不倚,它既要求阿方不要试图以战争消灭以色列,也要求以方从阿拉伯领土上撤出。显然,这对以色列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这就意味着以色列得从被占领土上撤出。但是,以色列还是于1967年6月19日作出四点决议来响应。一、以色列准备撤到以埃国际边界。二、以西奈非军事化来确保以色列的安全及保证苏伊士运河和蒂朗海峡的自由通航权。三、以色列准备撤到以叙边界,以戈兰高地的非军事化确保以的安全。四、西岸、加沙和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将另行考虑解决。然而,以色列内阁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战争成果卖得太便宜了,急忙在同年8月修正了这一立场。可笑的是外长埃班对自己的驻美大使保密,以色列对美国保密。直到1968年5月,拉宾及美国政府还以为以色列是准备撤出被占领土的。

拉宾始终是以国家利益为第一位的。当五项原则和四点决议没有执行时,联合国的242号决议也随后成为一纸空文。但不久,书呆子的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向埃及外长递交了一份后来称为“腊斯克的七点倡议”文件。拉宾对美国不与以色列商量就与没有外交关系的埃及直接打交道,瞒着以色列私下与埃及进行交易的作法,表达了极大的不满,并当即提出抗议。随后,拉宾又与腊斯克等美国政府官员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直到1969年1月15日,即腊斯克把一封内容为“中东的和平只能随着各方的谈判进程来达到……”的信,交给苏联大使多勃雷宁的时候,美国在中东和谈问题上,才赞同并站到了以色列的立场上。拉宾为改变美国的立场起了很大作用,而且他还为以色列搞到了50架“鬼怪式”飞机。

1968年10月9日,约翰逊在大选的压力下宣布卖给以色列50架“鬼怪式”战斗机,但随后又开始扯皮。拉宾多方软缠硬磨不生效,也只好亮出了一张令约翰逊望而生畏的王牌——美国犹太人的压力。拉宾通过各种渠道把“鬼怪式”交易的阻力告诉了美国犹太人组织,那些民主党的支持者们立即掀起了责问约翰逊的声浪。三四天后,约翰逊屈服了,他下令国防部立即无条件地向以色列出售这批飞机。

1969年1月20日,共和党的尼克松宣誓就职,拉宾将要与之打交道的核心任务是停火。尼克松上台后的美以关系会如何发展呢?拉宾对此充满信心。

4 以美关系的春天

尼克松坐上了总统宝座,拉宾自然高兴,因为尼克松上台就意味着一个以美关系春天的到来。果然,尼克松上台后,很快便开始实现他的诺言。他让国家安全及外交事务顾问基辛格具体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尼克松认为他适合处理这方面的事务,拉宾也认为与基辛格一起好办事。

他们首先讨论了“六天战争”以后以色列和邻国的边界问题。尽管双方的观点有分歧,但美国政府决定推动中东和平的进程还是拉开了序幕,美国同四大国共同合作,也希望以色列拿出些具体设想。以色列外长埃班是1969年2月上台的梅厄夫人新内阁中的原任人员,拉宾具体安排他的访美事宜。不过,梅厄夫人安排埃班访美的目的是联络感情,并没有具体讨论问题的任务。而此时的拉宾,真可谓忧心忡忡,美国助理国务卿西斯科同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频繁会晤,他们商谈中东问题,却不同以色列商量。很明显,他们谈判的结果将强加在以色列的头上。拉宾没有等闲视之,为了争取主动,他开始私下活动。一方面,他向美国提出抗议;另一方面,他又密切地注意着事态的发展。通过分析,他认为美国非常害怕这样消耗下去。埃及人打仗的目的表面上看为了重创运河东岸的以军,实际上是苏联人在怂恿埃及人继续打,这样能使苏联在中东的影响大大增加,中东的发展局势也证明了这一点。为了复仇,激进主义在中东占了上风,巴解组织在约旦站稳了脚跟,利比亚也落到了激进的卡扎菲手中,连保守亲美的沙特也出现了局势不稳的状况,而这一切,都与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对峙有关。因此,美国人极其不安,这场消耗战时间越长,坚决支持阿拉伯人反以斗争的苏联影响就会越大,而向以色列提供大量飞机大炮的美国的影响则会逐步缩小。拉宾的这种分析是正确的,因为西斯科的一席话证实了这一点:“我们对以色列承担的义务并不意味着我们赞成以色列所作的一切。让我们坦率地告诉你,如果我们的友谊仅仅导致美国被中东世界所抛弃的后果的话,那将是美国政策的一个灾难的挫折。我们必须致力于和平解决中东问题,因为它是惟一能捍卫我们在那个地区全局利益的途径。”拉宾清楚西斯科的话,是美国核心领导层的真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