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拉宾
5619700000003

第3章 拉宾之死(1)

1 国王广场的枪声

1995年11月4日是星期六,是犹太教的安息日,也是以色列的法定假日。以往的这一天,以色列大部分交通工具都会停驶,娱乐场所和大小商店会关门停业的。但是,今天却不一样,当夜幕降临以后,特拉维夫市灯火辉煌,异常热闹的气氛中透着祥和。约10万市民沐浴着习习的海风,从四面八方涌向市中心的“国王广场”(已改名为伊扎克·拉宾广场),去参加支持和平进程的盛大集会。

集会是由“支持和谈,结束以阿争端总委员会”组织的。这是一次少有的规模盛大的公众集会,集会的主题是:“要和平,不要暴力。”会议的气氛表明:人们已对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来,战火持续不断所带给中东地区及全世界和平、安全的极大损害感到了厌恶和不满。盼望和平已成为中东人民最渴望的事情。伊扎克·拉宾的伟大和魄力,既表现在他驾驭战争的能力,也表现在他能顺应民心、表达民意、推进和平之舟的水平。拉宾决定参加今晚的集会。

晚上7点左右,拉宾在佩雷斯及其他内阁成员的陪同下,随着市政厅电动平台在国王广场的缓缓升起,来到了集会中心。埃及、约旦驻以大使等来宾,也应邀出席。

拉宾显得特别激动,他看到欢声雷动的人海,波浪翻滚似的彩球、横幅,有这么多的人支持和平进程,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时地向人群招手致意。

一些演员也来登台助兴,在拉宾和佩雷斯中间穿来穿去,高唱和平颂歌。集会正式开始后,拉宾慷慨激昂地发表了决心继续中东和平进程的演讲。

晚风吹拂着他的满头白发。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肩负着和平的使命,他用坚定的语气向集会的人们说:“我当了27年军人,打了很长时间的仗,那是因为过去我别无选择。但是今天和平的机会来临了。为了今天在这里和不在这里的人们,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听惯了他低沉沙哑的声音的人们发现,他今天似乎换了一个人,讲话坚定有力富有底气。人们聆听着这位中东和平缔造者的演讲,历史却在他们的脑海里一幕幕闪过。

中东,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西奈沙漠和朱迪亚山,孕育了现代西方文明和阿拉伯人民。耶路撒冷,世界三大宗教的诞生之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城。

中东,世界经济的“血库”,全球60%的“黑色血液”——石油埋藏在这里浩瀚的沙漠下……半个世纪来,这里一直是血雨腥风,战争和暴力连绵不断,世界列强伸出争夺的黑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为争夺在这里的生存权利而互相厮杀,鲜血染红了沙漠,陷入仇恨的深渊,和平成了沙漠上的“海市蜃楼”。

1922年7月24日,国际联盟把这块阿拉伯人叫做巴勒斯坦、犹太人叫做以色列的土地交给当时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托管。

也就在这一年的3月1日,圣城耶路撒冷的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家庭里降生了一个男孩,从美国移民至此的父母给他取名叫伊扎克·拉宾。

青年时代的拉宾立志农业救国,他在特拉维夫一所农业中学毕业后,赴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留学,主攻灌溉工程。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他的梦想破灭了,他投笔从戎,加入了反对轴心国的军事组织,战火锻炼了他的才能,1964年他就任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

1967年,他亲自指挥了著名的“六·五”战争,使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埃及西奈半岛和叙利亚戈兰高地划归以色列版图。但是,他辉煌的战绩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联合国通过242号决议,要求以色列撤出被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战争并没有带来和平。

1968年,拉宾退役从政,就任驻美国大使;1974年出任以色列总理。1977年,他的政府垮台后,他有了冷静的思考,他开始认识到,和平是历史的潮流,只有顺应潮流,才能生存和发展。

1992年,70岁的拉宾东山再起,他在大选中击败了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米尔,再度出任总理。他出任总理后,看到了冷战结束给和平带来的希望,上任不到一周,就向阿拉伯国家发起了令人目眩的和平攻势。在整个中东问题上,其实质就是巴勒斯坦问题。他选准这一点,作为突破口,接受了巴勒斯坦人提出的“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以及联合国242号、338号决议,中东和平出现曙光。

1993年11月13日,巴以第一个和平协议——《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在美国白宫签署。1995年9月28日,拉宾再度来这里与阿拉法特共同签署了关于扩大巴勒斯坦自治范围的“塔巴协议”。根据协议,以色列在10天后从约旦河西岸撤军,6个月后完成第一阶段撤军,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管辖的范围扩大到西岸的27%的地域。巴勒斯坦的雏形已经出现,以色列极右势力则哀叹:“大以色列之梦”从此破灭……

“总会有和平的敌人,”拉宾继续说道,“他们正在拼命地伤害我们,目的是破坏中东和平。但是,我要直言不讳地告诉大家,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位和平伙伴,那就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它过去是敌人,现在它已经停止恐怖活动。没有和平伙伴就没有和平。为了解决以阿冲突中最复杂、最持久、最敏感的部分——以巴冲突,我们要作出自己的努力,巴解也要作出自己的努力。我相信,在这里的绝大多数人支持和平,愿意为和平去冒任何危险……”

拉宾说得对:“总会有和平的敌人。”自“塔巴协议”签署后,以色列极右势力反对与巴勒斯坦人实现和平,反对把西岸归还巴勒斯坦,抗议示威和暴力活动此起彼伏,他们大骂拉宾是“叛徒”、“卖国贼”。矛头直指拉宾和他的联合政府。威胁政府要人的事件接连发生,住房部长埃利泽遭到愤怒人群的围攻;教育部长阿洛尼遭到殴打;环境部长的轿车被推下高速公路。为此,以色列专门负责要人保安的部门因此加强了对拉宾和其他政府部长的保安措施。拉宾率领内阁成员出席大会,是为了显示以色列人民对中东和平进程的支持,也为了同那些极右势力的反和平集会相抗衡。

拉宾的讲话已接近尾声:“这个大会就是要向以色列人民,向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阿拉伯世界,向全世界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以色列人民希望和平,支持和平。”拉宾以和平的呼喊结束了他政治遗言的讲演:“只有和平才能解决以色列面临的各种问题,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实现和平的机会,如此盛大的集会表明,以色列人民希望和平。”

拉宾演讲完毕时,已是晚上七点五十分。但他意犹未尽,从衣袋里取出歌篇,和全场群众一起高唱《和平之歌》:

让太阳升起,让清晨充满光明。

最圣洁的祈祷也无法使我们复生。

请唱一首和平之歌吧,

这是我们最应当做的事情。

数万人齐唱,广场上的情绪到了极高潮……

就在拉宾演讲的同时,有一个27岁的法律系学生伊扎尔·阿米尔,也在为他的暗杀行动作准备。他抚摸着泛着铁青色幽光的贝雷塔左轮手枪,不停地狂笑:“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是上帝的安排。我定要完成一件伟大的使命,刺杀拉宾,让他变成一具僵尸!”他抚摸着这只手枪,就像抚摸着一个美丽冷峻的少女。他吻着枪管,精心地把子弹压进膛,暗自高兴道:“宝贝,就看你的了。你肯定会成功的。”他穿上牛仔裤,套上一件蓝色T恤衫,把一顶黑色编织帽戴在头上,走出了家门。这时正是黄昏到来之际,因是安息日,街上行人不多。按照犹太教的仪规,周六的晚上,太阳落山后方可开通公共汽车,而此时正是通车的时候。

出了家门,伊扎尔·阿米尔便上了公共汽车,朝特拉维夫市中心广场出发。

阿米尔是特拉维夫市郊外的巴尔·伊兰大学法律系一年级学生,家住以色列中部。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在邻居们的眼里,他是个温和、有礼貌的孩子。上大学前,他曾是以色列陆军后备役军人,曾当过保安人员,拥有持枪证。

巴尔·伊兰大学是一所犹太教会学校。在同学们的印象中,阿米尔性情孤僻,沉默寡言,多愁善感。自巴以和谈以来,阿米尔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每一次巴勒斯坦人袭击以色列人他都义愤填膺,发誓说:“我将把这一切罪恶算在拉宾和他的政府账上。”同学们还在他的床下发现了被取缔的极右组织卡赫运动的分支机构“埃亚尔”印刷的反政府传单,他还向同学透露:他在西岸参加以色列定居者抗议政府的示威,被警察逮捕过。他多次问参加过极右组织“大卫之剑”的哥哥哈加伊,怎样才能阻止政府的中东和平进程。同寝室的同学还发现:阿米尔常看的有两本书,一本是专门描写政治谋杀的《杰卡尔的这一天》,另一本则是吹捧一个在西岸杀死了29名阿拉伯人的犹太定居者的书。他不仅看书,还积极行动,曾几次想刺杀拉宾,但都没成功。今晚,他想孤注一掷,一举成名。

当他赶到集会广场时,拉宾正在演讲。当他挤到演讲台下,拉宾已演讲结束,正与佩雷斯紧紧拥抱。他便在这时走向政府要人汽车停放处。人们都沉醉在刚才演讲的那种和平气氛中,谁也没有注意他。

拉宾在众人的簇拥下健步走下主席台,准备乘车离开广场。他一边走一边同群众握手,并谈笑风生地问佩雷斯:“你说过,在这个大会上有人要行刺,不知道这人群中谁会开枪。”

当佩雷斯第一个走下平台时,他碰到了拉宾的司机达姆提。司机问他:“总理什么时候走?”他回答说:“再过几分钟吧。”说完,他就和司机站在车前看平台上的拉宾和政府要人及外国使节握手话别。

拉宾和夫人利扬走下台阶时,两人相距仅一米左右。他们向停在广场边的黑色卡迪拉克防弹专车走去。在这之前,卫士曾要求拉宾穿上防弹衣,尽快离开广场。但拉宾拒绝了,他幽默地笑着说:“有上帝保佑,我就跟在家里一样安全。”曾有记者问利扬:“难道你不怕有疯子突然冲向总理开枪吗?”利扬听了似乎很惊奇,她反问记者:“你疯了吗?为什么突然提这么个问题?我真不可思议,你们记者怎么有这么多的怪问题。”

但就在拉宾离开众人,走向自己的汽车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黑暗中突然窜出一个人来,这就是伊扎尔·阿米尔。他见拉宾距自己仅两米远,急忙从怀里掏出左轮手枪,朝迎面而来的拉宾一边喊:“没事,没事,这不是真枪。”一边“叭叭”开了两枪。拉宾感到胸部被人重重击了两拳,心口有一阵钻心的痛,便不由自主地弯下了腰。如梦初醒的卫士一时竟忘了要擒住凶手,而是扑上去用自己的身体遮住拉宾,但却把拉宾的背部暴露给了凶手。阿米尔绕开卫士,又朝拉宾背部开了两枪。一弹击中拉宾,另一弹击中了遮挡的卫士。有“和平斗士”之称的拉宾,就像一只飞翔的鸽子,倒在了罪恶的枪口下。

在一名卫士的帮助下,司机达姆提把拉宾抬上汽车。另一些卫士则擒住了凶手,还有一些卫士则拉起利扬就走,还宽慰她:“那是一支玩具枪,不是真的。”

在送拉宾去医院的途中,卫士问拉宾:“总理先生,伤着了吗?”拉宾呻吟着,回答沉沉的:“是,是,背上,背上。”但他很快又低沉而清晰地说了他一生中最后两句话:“我没事。我没事。”说完,便昏迷过去了。

一分钟后,拉宾被送进伊希洛夫医院抢救,但此时拉宾已没有血压和脉搏。三枪击中拉宾,一颗打在脾上,一颗击中脊椎,另一颗则是经过改装的达姆弹,俗称炸子儿,是国际上禁用的子弹,击中了拉宾的腹部,导致体内大出血,无法止住,鲜血染红了手术台。据后来阿米尔哥哥哈加伊在法庭上供认:子弹是他改装的,在弹头上加了一个铁丸,使其杀伤力更大。

当晚11点06分,以色列电台向全国宣布:拉宾总理伤势非常严重。与此同时,在拉宾遇刺的国王广场,人们点燃蜡烛,唱起悲歌。更多的人则涌向医院,等待拉宾的最后消息。11点10分,医生们走出急救室,宣布拉宾抢救无效,心脏停止跳动。

11点14分,拉宾的高级助手哈伯走出医院,向守候的记者和人们正式宣布:拉宾遇刺身亡。

2 凶手伊扎尔·阿米尔

大学生伊扎尔·阿米尔,谁也没想到他会充当凶手,而且是刺杀总理的凶手。但事后他的同学回忆,在许多方面他却早已露出苗头。

11月6日,阿米尔被法庭传讯。他在供述中说,枪杀总理的原因是因为拉宾“想把我们的国家拱手让给阿拉伯人”。

阿米尔受审的法庭离他星期六晚刺杀拉宾的地点只几百码。他对法官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阻挡和平进程,我们需要一副铁石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