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拉宾
5619700000007

第7章 走上军旅生涯(1)

1初露锋芒

自参加帕尔马契以后,拉宾便正式走上了他27年的军旅生涯。

炮弹事件

1943年,21岁的拉宾已被任命为排长。有一天,上级安排他带他的排去给“哈加纳”的首长们做军事表演,因为他的排是力量最强的一个排。拉宾信心十足地把他的排带到演练场进行表演,观看表演的首长对表演很满意,拉宾自己也很高兴。

在他准备返回的时候,他发现路边有一发没打响的迫击炮弹。想到自己排里有门迫击炮却没有炮弹,他便趁管弹药的人没注意,偷偷地把炮弹用背包带回了海法市营地。他当时想得很简单:如果英军查出来,他就一个人承担责任。还好,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他带着那发打不响的炮弹安全回到“家”。

他满以为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是值得自豪的,但怎么也没想到,几天后连长怒气冲冲地找到他,横眉立目地说:“丢了一发炮弹,是不是你偷的。”拉宾承认了,结果遭到连长的一顿痛骂,还在军事法庭受审,被判一年之内不得提升。这样的判决是较轻的,因为军事法官是帕尔马契的司令伊扎克·萨德和另一个叫约瑟夫·阿维达尔的军官。而对一发炮弹的严肃性也是有原因的,它是当时帕尔马契的最后一发炮弹。

连接战役

1947年10月,拉宾所在的一营接到上级的命令,去执行代号为“连接战役”的行动,把关在海法市以南的阿色里特集中营里大约200名犹太移民解救出来。在移民问题上,伊休夫与英国委托当局的矛盾已经很激化。英国当局开始动用武力阻止犹太移民涌向巴勒斯坦,将大批被截获的犹太移民送进了集中营。伊休夫领导层认为:这是不能允许的敌对行为,必须动用一切力量来保证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但这次行动的难度较大。第一,行动不能硬打强攻,因为移民中有不少老弱病残的人,在激烈的交火中将遭受伤亡;同时,伊休夫也不想与英国当局进行公开全面对抗。第二,集中营的主要守备力量是阿拉伯的辅助警察,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会开枪的。为此,拉宾从营里挑出200名最优秀的战士组成突击队,另派一些伪装成教师的帕尔马契战士混入集中营接应。

为了确保这次行动的绝对成功,拉宾和营长事先做了周密的部署。这是拉宾担任营训导主任后,参与指挥的第一次大的行动,他决心势在必胜。行动的队伍,趁着夜色的掩护很快逼近了集中营。但集中营却被聚光灯照得如同白天一样,却又静得出奇,秋虫在微风中欢叫着,一幅宁静的意境。拉宾手一挥,队员们便疾速地扑了上去,剪断了电网,通过了第一道防护栅栏。在第二道防护栅栏处,事先派去伪装成教师的队员等在那里,他们已偷偷地敲断了阿拉伯卫兵的枪支撞针……正在交接时,阿拉伯卫兵听到了动静,纷纷开枪,但只听到枪机响,却听不到枪声。这时,早有突击队员奔扑上去,用枪口逼住了阿拉伯卫兵的胸口。与此同时,拉宾带领的另一批人也已飞速奔向英军的营房,英军却依然在睡梦中。营长马上带人转移,拉宾带人掩护。行动紧张有序:在雪亮的灯光下,黑压压的人群悄声静息地转移着,秋虫为他们鸣奏行进曲!

拉宾率领后卫队撤离集中营时,是抄近路一路小跑赶到接运移民的卡车前的。这时,拉宾吃惊地发现:还有一半移民正在半道上慢慢移动。时间紧迫,已赶到的移民由营长快速拉走,剩下的移民由拉宾带人设法转移到附近的拜特·奥兰基布兹。这时,一个英国军士开车路过,他“砰”地向突击队员开了一枪,一名突击队员迅速地还了一枪,把这位军士打死在方向盘上。就是这两声枪响,引来了追赶的英军。

拉在后面的这群移民,应该说是一群难民,老弱病残、拖儿带女不说,每人还提着些大包,加上惊吓和折磨,已疲惫得不成样子。拉宾带人接应的时候,一直埋怨自己太粗心,心里一阵阵发酸。他命令所有的战士都要帮助移民们提东西带孩子,他自己则抱过一个孩子,让他骑在自己的脖子上。后面追赶的英军越追越紧,而前面的道路则越来越不好走,到处是裸露的石头,一脚踩上去稍不小心就会跌倒。沿途连一棵遮蔽的树也没有,移民中有些人实在无力再跑了,拉宾就下令战士们背着孩子拉着大人们往前跑。这时,一种强烈的犹太民族未来的责任感涌上心头,使他显得无比刚毅。

天亮后,拉宾他们带着移民终于到达目的地。这时,激怒了的英军也追了上来。拉宾指挥人们从缺口进入了基布兹,把大家疏散开并藏好了武器。这时英军的援军也赶来了,并不断地撞击基布兹的大门。与此同时,数以千计的犹太人也从海法赶了来,双方剑拔弩张,各不相让。到了下午,不断赶来的犹太人挤满了四周,移民们趁机消失在人海中。

最后,英军只好悻悻地撤退了,他们始终没有敢开第一枪,“连接战役”就这样取得了胜利。拉宾和他的帕尔马契战士们,可以说是初露锋芒。一营的官兵们一个个喜气洋洋,士气高昂,纷纷要求下达新的任务。也就是这一系列活动,激怒了英国委任当局,他们决定给伊休夫和“哈加纳”一次沉重的打击,时间就定在犹太人安息日那一天。

2 黑色周末

不久,一营又接到了一个袭击英国当局“机动警察部队”的新任务。这支部队自恃火力猛、机动性强,经常对“哈加纳”进行心毒手狠的打击,许多破获“哈加纳”军火库及逮捕持枪犹太人的事情均系它干的,帕尔马契司令部决定打击它的嚣张气焰。为了摸清敌情和充分做好准备,拉宾不知从哪弄来一辆摩托车。拉宾跟许多年轻人一样喜欢开快车,有一天,他在工厂区高速行驶,突然,一辆卡车从奈希尔水泥厂拐了出来,刹车已来不及了,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拉宾就失去了知觉。

当拉宾醒来时,自己已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左腿已被石膏夹板固定,他的左膝盖骨被严重撞伤。营长及战友们均赶来医院看他,劝他安心养伤,但怎么也解除不了他心中的懊恼。因为行动马上就要开始,而自己却只能躺在床上养伤。三个星期后,人们把他从医院送回了家,他只能关注着行动的进展而咒骂自己的命运。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场灾难即将降临。

1946年6月29日是周末,正是犹太教的安息日。犹太教要求它的所有教民,一定要在这一天保持肃穆安静,就连公共汽车也要停驶,时间从星期五的日落直到星期六的日落。拉宾也和大家一样,呆在家中默默祈祷。但上帝并没有给他赐予保佑,就在这一天,拉宾被捕了。

这一天的夜里,拉宾被一阵马达声和嘈杂声惊醒,接着就是一阵粗暴的敲门声。拉宾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父亲鲁比佐夫开了门。闯进来的是一群英国伞兵,他们在弄清了拉宾的身份后,就不由分说地粗暴地把他从床上拉下来,押上了一辆大卡车,同时还一块带走了他父亲和一名在他家过夜的客人。他们一块被关押在一所被暂时充作拘留所的学校里。被捕的人不断送来,就连犹太代办处的政治部负责人摩西·夏里特也被抓来了。因此拉宾明白:英国人不是针对个别暴露了的帕尔马契,而是针对伊休夫的行动。整个镇压行动规模空前,英军共出动了10万人,还有2000名警察,他们从几十个“基布兹”和犹太代办处搜查,逮捕了绝大多数领导人在内的约3000名犹太人。当时只有两个领导人没有被捕,一个是在国外的本·古里安,另一个是不便抓的梅厄夫人。在以色列建国史上,这一天被称为“黑色周末”。

拉宾他们很快从拉特隆转移到了加沙地区的拉特鲁恩集中营。他父亲鲁比佐夫被带走时没戴上假牙,在集中营里吃东西都困难。而那位客人则更倒霉,整整关了近两个月。

在遭到沉重打击后的伊休夫,很快便缓过劲来。犹太代办处严厉地谴责当局的敌对行动,并告诉英国人,他的官员现在被关在监狱里,有事可以到那里与他们谈。这一着使得当局很被动,因为犹太代办处是国联认可的机构。与此同时,集中营中的犹太人也组织起来,与外面取得了联系。犹太代办处指派哈依姆·舍巴来照看囚犯,他仔细地检查了拉宾的腿伤并设法让他住进了集中营医院。但英国情报部门就是不释放他,他们知道拉宾是干什么的,每次拉宾到X光室透视时,窗外都设双岗加以防范。由于治疗条件及营养条件较差,拉宾的腿伤好得极慢,直到七月底才拆掉石膏。他看到已变得有些畸形和僵硬的腿,十分伤心。他一方面拼命锻炼以恢复功能;另一方面又找了些专业书复习,准备重新务农。因为,也许腿伤容不得他再从事军旅生涯。他的心情很难平静,当他听到“帕尔马契”准备用武力营救他们出去的时候,他更是担心,因为那将会造成巨大的伤亡。好在这消息仅是传闻,而英国当局在11月份却突然释放了他们。

出狱后,拉宾的行动还是不方便,郁闷中他又萌发了去伯克利深造的念头,但遭到好友阿隆的坚决反对:“这决不行!世界大战结束了,可我们自己的战斗才刚刚开始。”拉宾明白阿隆是对的,于是打消了读书的念头。不久,他就被任命为帕尔马契第二营营长,年仅24岁。当时为了应付英军的突击检查,拉宾身上常带着两个假身份证,一个名叫罗森伯格,一个名叫罗林堡。

到1947年初,伊休夫加快了建立犹太国的步伐,阿、犹冲突愈演愈烈,对此颇感棘手的英国政府遂把巴勒斯坦问题交给联合国讨论解决。一场大决战已不可避免,身为“犹太建国协会执行机构”主席的本·古里安接管犹太代办处,出任防务委员一职,以加强军事领导。上任以后,他立即召开了营以上的“哈加纳”军官会议,他在会上明确要求大家要为即将到来的恶战做好准备,因为犹太民族已经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决战前夕。

拉宾以前的预想也从而得以证明。

3 战争在建国前开始

形势的变化,迫使英国政府撇开美国,于1946年9月10日邀请阿犹双方代表在伦敦举行圆桌会议。出席会议的只有阿拉伯国家的代表,主要当事者巴勒斯坦阿拉伯高级委员会和犹太复国协会都拒绝参加。阿拉伯国家代表在会上提出,应在1948年底废除英国的委任统治,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然而,英国却另有打算,它想通过同阿拉伯国家订立新条约来继续保持自己的殖民统治。

针对这种情况,10月4日,杜鲁门发表关于巴勒斯坦局势的声明,公开支持犹太复国协会的分治计划,随时准备帮助10万名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英国看到巴勒斯坦问题无法解决,犹太复国主义者又在美国的支持怂恿下,肆无忌惮地开展活动,于是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于1947年2月,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英国以为联合国讨论的结果,要么同意延长英国委任统治期限;要么达成协议,交英国处理。4月28日到5月15日,联合国根据英国要求召开专题特别讨论会。会议期间,美国国务院动用了全部力量,不择手段地拉选票,特别是拉美20多个成员国。11月29日,美国预计已稳操胜券,就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迫不及待地开动联大表决机器。结果,美苏等33票赞成,阿拉伯国家等13票反对,英国等10票弃权,分治方案通过。犹太复国主义者终于使自己建立国家的梦想开始变成现实。

随着美国在犹太复国运动中地位的提高,复国组织的领导人也进行了调整,亲美的本·古里安取代了亲英的魏茨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