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闻一多
5620500000003

第3章 入京求学

1912年,是中国不平凡的一年。元旦,中华民国诞生,2月12日,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诏退位。沿续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此结束了。当国人欢庆这一胜利之时,革命党人则将斗争取得的权利拱手相让给了貌似赞成共和的新独裁者。3月10日,袁世凯登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宝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篡夺了。

这年春天,革命后的武昌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闻一多又回到省城,在民国公校继续读书。父亲闻廷政希望一多走哥哥们的路,成为实业人才。所以他又转入一所实修学校学习。

到了夏天,省教育司门前贴出了清华学校的招生启事:招收4名15岁以下的高小学生入中等科一年级,入学后学费膳费全免,8年后公费资送美国留学。闻廷政看到这一招生启事后很是动心,4个儿子都要上学,其经费是很难筹到的,何况分家时只得了五、六百担租子,经济上并不宽裕。清华学校学费、膳费全免,的确是送子入学的好地方。此外,当时的多数家长对蛮夷之国存有戒心,谈起出洋更是不免有所畏惧,以至不愿送子弟入洋学堂读书。而那些官僚买办大家子弟有的是出洋机会,无需到清华园里苦熬8年才迈出国门。所以当时报考清华的人远不如以后那么踊跃。闻廷政毅然决定送闻一多前去报考。

初试就在武昌举行,闻一多的历史、地理、算学、英文成绩平平,而他的作文《多闻阙疑》却得到了考官的惊异和赞许:一个少年之手,竟能摹仿梁启超的文笔——当时最为时髦的笔法。这篇出类拔萃的作文使一多独占鳌头,获得备取第一名,有了入京复试的资格。入京复试时,他以鄂籍第二名的成绩被正式录取。

1913年,刚满13岁的闻一多走进了用“庚子赔款”组建起来的“清华留美学校”。这个学校的学制分中等科和高等科,其中中等科有五个年级,高等科有三个年级(以后又改为各四个年级了)。中等科新生入学后英文统授一年级课程,只有中文依各新生程度分别列入各级。当年入学的42个新生大多分在一至三年级,只有闻一多因中文成绩突出被列入五年级。作为留美预备学校,一切课程设置都服从于留学,所以英文是门主课,许多课程又都要用英语讲授。为打好英文基础,闻一多不得不留了一级,重新从中等科一年级读起。此后,他在这座亭园优美的清华园里,整整度过了十年。

清华学校的考入,使得闻一多从闭塞的乡村走进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这里,他比同龄人更早地接触到西方文明,并学到了许多新的科学知识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同时,又由于这里是东西方文化碰撞和交融之地,特殊的环境促使他的思想早熟起来。它对闻一多的成长,将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