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普纳指挥部队加速推进,他鼓励官兵们“胜利就在眼前”。经过一番急行军,第4坦克集团军从克林越过了通向莫斯科的铁路,抵达伏尔加河一带,就要攻到莫斯科城下了。
由于天寒地冻,德军冻伤者比战死的人还要多,战斗力大减,车辆很难发动起来。12月6日,德军被迫转入防御。不久,苏军发动了冬季大反攻。在莫斯科以北的德米特罗夫和红波利亚纳,苏军将疲惫不堪的德军赶过了鲁扎河和拉马河。12月20日,赫普纳第4坦克集团军受到重创,被迫败退。
“台风”战役失败后,希特勒把赫普纳等将领撤职。赫普纳回家赋闲后,时刻不忘报复希特勒,参加了反希特勒的秘密组织,最后死于盖世太保之手。
2.列宁格勒陷入重围
波罗的海岸边的列宁格勒位于俄罗斯西北部,它是列宁格勒州首府,苏联第二大城市。
列宁格勒最早叫圣彼得堡,1703年,彼得大帝下令建造扼守涅瓦河河口的圣彼得保罗要塞,以圣彼得堡为首都。当时,这里还是一片沼泽地。
圣彼得堡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之一。从1703年起,200多年来它一直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城市的建筑物、名胜古迹,公园和博物馆,都是俄罗斯人的骄傲。
圣彼得堡的名称来自于3个不同的起源:“圣”源自拉丁文——“神圣的”;“彼得”是圣徒的名字,来源于希腊语——“石头”;“堡”源自德语、荷兰语——“城市”。而且,圣彼得堡的名称与彼得大帝的名字吻合,这个年轻的城市蕴含着非凡的文化背景:它继承了德国、荷兰的文化传统,象征着该城与以圣徒“彼得”为守护神的古罗马帝国密切相关。
圣彼得堡市徽为一个左右交叉的海锚,仿制罗马梵蒂冈的徽章。1914年一战爆发后,俄国激起反德情绪,沙皇把圣彼得堡改名为彼得格勒,“格勒”在俄语中是“城市”的意思。
1924年列宁逝世后,为纪念列宁,苏联政府将市名改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后,经市民公投,又改回圣彼得堡。
列宁格勒市建在芬兰湾的入口处,坐落于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汇聚的三角洲流域。几十条人工运河在市内纵横交错,它们是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凿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海水倒灌后进入列宁格勒市区。列宁格勒建在近百个小岛上,建有423座桥梁。
列宁格勒的“水城”景观颇具特色。中心城区位于大涅瓦河南岸,最繁华的涅夫斯基大街横贯市区。海港、河港和许多工厂分布在外围的瓦西里耶夫岛区、彼得格勒区和维堡区。
列宁格勒是著名的科学、文化城,很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都在该市生活过,城内拥有很多科研机构,几十所高等学府,拥有众多博物馆、图书馆和影剧院等。
列宁格勒拥有许多俄罗斯古典建筑群和名胜古迹,例如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要塞、冬宫广场、皇宫广场、夏花园与夏宫、圣伊萨克大教堂、斯莫尔尼宫等。
圣埃萨大教堂为世界第三大教堂,它始建于1858年,用了40年才竣工。教堂内部用墨绿色大理石装修,天花壁画用14种不同宝石镶嵌,祭坛前的圣像均用镀金镶成。
彼得宫位于西郊的芬兰湾南岸,又称夏宫,号称“俄罗斯的凡尔赛宫”。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是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又称冬宫。馆藏有大批名画和雕塑,例如达芬奇、毕加索、凡高等人的名画。馆藏有名贵钟表器皿270万件,藏品来自全世界各地。列宁格勒市内的尼华河、皇宫大广场、列宁纪念像等都是游览胜地。
列宁格勒是著名的白夜城,每年5-8月城市中几乎没有黑天。夜晚,蔚蓝色天空中的北极光映照在涅瓦河岸,整座城市犹如在梦幻中一般美丽。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这座海港城市在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该城又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摇篮,苏联人民都非常珍视它。
列宁格勒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是苏联通往西方的重要出海口,成为德苏双方争夺的重要目标。希特勒认为占领列宁格勒,有利于巩固轴心国同盟,迫使其他仍在动摇的国家加入轴心国。还认为占领列宁格勒,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对提高轴心国军民的士气,以及瓦解苏联人的斗志,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苏联来说,如果德军占领该城,并且德芬军队在那里会师,那么苏方必须从北面建立莫斯科的新防线,必将消耗掉大量用于保卫莫斯科的战略预备队;苏军还会失去波罗的海舰队。因此,斯大林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列宁格勒。
在1941年7月至8月的西北方向进攻中,德军攻下了列宁格勒州的大部分地区。
德军开始大规模轰炸和炮击列宁格勒,地面部队从四面八方进攻列宁格勒,其中大群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推进到通往乌里茨克、普尔科沃高地和斯卢茨克一带的接近地。德军准备发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
苏联政府和苏共中央号召该市军民誓死保卫列宁格勒。同时,西北方面军司令伏罗希洛夫向当地苏军下达紧急动员令:“法西斯德军正向光荣的列宁格勒逼近!我们要在自家的大门口,用我们的胸膛挡住德国人的步伐!”从此,苏联开始了列宁格勒保卫战。
根据希特勒的8月15日指示和8月21日的南北分兵计划,北方集团军群得到了1个装甲军和1个步兵师的增援。另外,其东南翼也得到中央集团军群北上部队的支援。这为北方集团军群扭转列宁格勒的被动局面和转入进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此情况下,德国北方集团军群改变了兵力部署:
1.在爱沙尼亚方向:
第18集团军第26、第42军的目标不变,继续消灭纳尔瓦和塔林的苏军,然后尽快进攻列宁格勒。
2.在列宁格勒方向:
调整了各部队的编制和任务:第56装甲军部署在洛瓦季河沿岸旧鲁萨一带,并把北方集团军群的预备队党卫队“骷髅”装甲师还给第56装甲军。第56装甲军应在第16集团军的统一指挥下,支援第16集团军第10军,消灭北方集团军群东南方面的苏军第34和第11集团军,并掩护军群主力向列宁格勒方向进攻。
第3装甲集群第39装甲军部署在主要进攻方向上,与第16集团第28军混编为施密特集群,由第16集团军统一指挥。施密特集群的任务是:在第16集团军第1军配合下,从诺夫哥罗德出发进攻列宁格勒东南部。
第50军转隶第4装甲集群,以替代调走的第56装甲军。第4装甲集群应在第18集团军第38军配合下,从纳尔瓦-卢加一带向列宁格勒西南部进攻。
另外,德军再三敦促芬军加速南进,以便早日与德军会师,进攻列宁格勒的后方。
很快,德军开始向列宁格勒发起了全面攻势。
德军在列宁格勒的北部攻势:
在旧鲁萨地区,第56装甲军在波尔霍夫以东地域秘密集结后,于8月19日突袭了正在准备反攻的苏军第34和第11集团军,并在德军第10军配合下,包围了苏军6个师。
8月23日,德军俘虏了苏军约1.8万人,大部分仍然逃出了包围。8月25日,苏军第34和第11集团军撤到洛瓦季河以东,德军东南翼的威胁缓解了。
为了缩短战线,夺取有利于东进的阵地,德军第2、第10军和第56装甲军向东渡过洛瓦季河,向奥斯塔什科夫-瓦尔代一带扑去。8月27日,德军进抵波拉河一带。
8月26日,中央集群第9集团军结束了4天多的大卢基战役,消灭苏军第22集团军一部。第9集团军北翼继续进攻托罗佩茨方向,与北方集团军群会师。
德军在列宁格勒的东部攻势:
8月16日,德军第1军占领了诺夫哥罗德西部,向丘多沃方向继续推进,威胁着列宁格勒东南部。
8月19日,经过几日的激战,德军在诺夫哥罗德东部的沃尔霍夫河右岸成功登陆。8月20日,德军攻克丘多沃,切断了列宁格勒-莫斯科铁路。8月24日,从斯摩棱斯克开来的德军第39装甲军进抵丘多沃,德军东路的兵力大大增强。
8月25日,在德军第8航空军的配合下,德第16集团军左翼向列宁格勒方向快速推进。其主力顺着莫斯科-列宁格勒公路向西北方向扑去,一部兵力扑向沃尔霍夫河口。同时,德军第1军左翼攻克柳班。
8月30日,德军第39装甲军一部到达姆加,列宁格勒通往各地的最后一条铁路被切断;第39装甲军另一部抵达涅瓦河沿岸。
德军在列宁格勒南面和西南部的攻势:
8月17日,德军第38军占领金吉谢普,随后从芬兰湾南岸向东北扑去。
德军第26军于同一天占领纳尔瓦,爱沙尼亚中部和东部全部沦陷。8月19日后,第26军与第38军向列宁格勒方向推进。8月20日晨,德军第42军攻打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被苏军阻挡了一个星期。
8月20日,德军第41装甲军进抵赤卫军城筑垒地域,卢加-列宁格勒铁路和卢加-赤卫军城公路被德军切断。德军想从东南绕过赤卫军城筑垒地域,向列宁格勒进攻,被苏军挡住了。
8月23日,为了加强对列宁格勒军队的指挥,苏军统帅部把北方方面军分解为列宁格勒方面军(由波波夫中将指挥)和卡累利阿方面军(由弗罗洛夫中将指挥)。
列宁格勒方面军下辖列宁格勒北方的第23集团军、在列宁格勒西南和南面的第48集团军和在爱沙尼亚的第8集团军,科波里耶、南方和斯卢茨克-科尔皮诺3个战役集群。
卡累利阿方面军下辖第7和第14集团军,北方舰队接受其指挥。
8月24日,德军第50军攻下卢加,在德第28军一部的配合下,在卢加以北一带包围了苏军一部。
8月28日,在第1航空军的配合下,德军攻克塔林。波罗的海舰队和驻塔林的苏军共2万多人,于8月28-30日乘100多艘舰艇、67艘运输船和辅助船,突破多道水雷阵,冒着德军空军的轰炸,到达喀琅施塔得港和列宁格勒港,增加了列宁格勒的兵力。
波罗的海舰队于8月30日转隶列宁格勒方面军。
另外,苏联国防委员会于8月底撤销了西北方向总指挥部,列宁格勒方面军、卡累利阿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直接接受苏军统帅部指挥,减少了中间指挥环节。
苏军加强了列宁格勒的防御兵力。8月底,在沃尔霍夫河以东防线,苏军调来2个新的集团军(独立第54和第52集团军),并在斯卢茨克-科尔皮诺一带组建第55集团军,防止德军从东南攻打列宁格勒。
至9月4日,德军攻下爱沙尼亚除一些海岛外的所有领土,芬兰湾南岸被德军控制起来。
德军推进至列宁格勒不足50公里处,控制该市的出海口。列宁格勒只剩一条拉多加湖南岸的狭窄水路与后方相连。
9月5日,西北方向总司令伏罗希洛夫改任列宁格勒方面军令。
1703年5月27日,彼得大帝在彼得保罗要塞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并驻重兵把守,以抵御瑞典军队的入侵。从此,波罗的海出海口纳入俄国版图。俄国创建了波罗的海舰队,俄国第一次拥有了海军。
俄国在这片沼泽地建造首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约有10万名工匠在工地上劳作。彼得大帝下令全国所有的石头运到这里当地基,其他地方禁止用石头盖房子。所有的船到这里必须交“石头税”:根据彼得大帝的规定,大船要交30块石头,小船要交10块石头,每块不低于10磅。
1712年,彼得大帝把首都从莫斯科搬到圣彼得堡定都,直到1914年。
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圣彼得堡获得成功,开创了苏联时代。在历史上,列宁格勒一直是英雄的城市。
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德军将列宁格勒层层围困。希特勒说:“让圣彼得堡的军民饿死。”
苏联开始了艰难的列宁格勒保卫战。该市的人民每天只能领到25克面包,很多人被饿死、冻死。苏军不屈不挠,没有让德军再前进一步。列宁格勒保卫战最终取得了胜利,但约有70万人在围困中死去,几千幢建筑物被摧毁,很多街道变成了废墟。
战后,苏联政府授予它“英雄城”的称号,列宁格勒军民的精神成为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经过艺术家和工匠们的艰苦劳作,他们把被德军炮火毁坏的名胜古迹一一修复,该城再现了往日风采。
3.斯大林更换主帅
1941年9月6日,希特勒决定于9月底发起莫斯科战役。他要求北方集团军群立即与在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军会师,迅速歼灭列宁格勒地区的苏军。他要求最迟在9月15日,隶属于北方集团军群的所有快速部队和第1航空队主力(尤其是第8航空军),全部调往莫斯科方向。
勒布急忙催促所属部队进攻列宁格勒。据勒布判断,苏军已经把主力移至列宁格勒前沿沃尔霍夫一带。
勒布改变了德国北方集群的进攻部署:消灭瓦尔代高地以西的苏军后,原第16集团军主力应在伊尔门湖南北两侧以及沃尔霍夫河一带防御;第39装甲军继续进攻拉多加湖一带,尽快在斯维里河一带与芬军会师;第4装甲集群改为主攻,从南部进攻列宁格勒;第18集团军从喀琅施塔得湾沿岸发起辅攻。
德军的围歼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从施利谢尔堡(彼得要塞)、杰茨科耶谢洛、乌里茨克一带形成包围圈,第二阶段是收缩包围圈。
根据勒布的计划,在第1航空队的支援下,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定于9月8日进攻列宁格勒和瓦尔代高地。
德军第4装甲集群和第18集团军东翼部队,于9月9日进攻乌里茨克、普尔科沃高地、斯卢茨克一带。苏军誓死抵抗,截止到第一天战斗结束时,苏军防线的一段10公里宽的正面防御阵地被德军突破了2-3公里。
在德军主要进攻的赤卫军城一带,苏军第42集团军一部以重炮和地雷爆炸性障碍物等顽强地进行了阻击,德军伤亡惨重。不过,苏军伤亡也较大。
经过几天的苦战,德军第50军突破苏军防线,赤卫军城即将被德军包围。9月12日,德军第41装甲军攻克红村。
9月16日,德军一部在斯卢茨克东西两侧突破了苏军防线,接着继续向北突击。同一天,德军第38军一部进抵列宁格勒西南郊的乌里茨克一带。至此,德军完成了包围列宁格勒的第一阶段任务,列宁格勒形势危急。
在瓦尔代高地,德军第16集团军南翼部队从波拉河一带继续推进。9月8日,德军第2军一部占领杰米扬斯克。9月9日,德军第2、第10军、第56装甲军以及第3集群第57装甲军,在杰米扬斯克以西一带合围了西北方面军17个师的部分兵力。9月13日,德军消灭了被围苏军。
在拉多加湖南岸方向,9月8日,德军攻克施利谢尔堡,从陆路上封锁了列宁格勒。列宁格勒与外界的联系只能通过空中或者通过拉多加湖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