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杨靖宇
5621100000008

第8章 主动出击钳制日军

1938年初,杨靖宇率抗联一路军的主力进入了集安县境内。这时全国抗战的形势还处于敌强我弱的阶段,为了支援全国抗战,钳制日军于东北。杨靖宇率部不断主动出击,常常是打得敌人措手不及,造成敌军的损失。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东北铁路的修建工作,目的是为了把从东北掠夺来的军用物资运往华北,支持关内日军的对华作战。为有效地支持华北抗战,杨靖宇决定率兵破坏日军的交通运输工程和军事工程。经过认真地分析,他把袭击铁路工程的地点选在老岭隧道工程上。这个工程是通化到集安铁路的重点工程之一,这条铁路与平壤到满浦的铁路相接,成为日本通向我国东三省的交通要道。老岭山脉错综复杂、地势险要,有利于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3月13日傍晚,杨靖宇率领部队五百多人,兵分三路来到老岭隧道工程处,趁敌不备时发起突然袭击,当场击毙日伪军警七人,俘虏五人,解放了被日军抓来的劳工数百人,敌人受损约二十多万日元。

以后,杨靖宇又袭击了日军土口子隧道工程,当时日军正在这里建筑一座桥梁。杨靖宇兵分三路:一路在集安城外埋伏好,堵截日伪的增援部队;一路袭击日本在土口子工程的守军;另一路去炸桥。经过激战,杨靖宇的队伍大获全胜,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和布匹粮食。还有一百多名被解放的劳工参加了抗联,扩大了队伍。

日伪方面1942年11月在他们自己编写的《通集线建设工事志》中写道:“以杨靖宇为首领的约六百人的集团”“无休止地干扰工程,以致使工程遭到数十次袭击,受害很大。”他们尤其对老山隧道工程被袭击最为恼火,他们说“打死许多人,以致不得不停工两个月”。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频频进攻,使日伪军队一提起抗日联军就心惊肉跳,坐立不安。

面对抗日联军一次次的袭击,日本指挥官不得不火速调集兵力到集安,来解决杨靖宇领导的抗联一路军这个“治安的癌”。很快日本帝国主义聚集了四十多万兵力到东北,不断增加新的据点,命令大批军队轮番与抗日联军作战,加紧对抗日联军各部的进攻。

靖安军索旅是1938年初被日寇从热河调到集安的一支极端野蛮的军队,下辖两个步兵团和一个蒙古骑兵团。因为这个旅大多数士兵都是蒙古族人,善骑善战,武器精良,自认为对付抗联一路军不成问题。但他们刚来东北,对这里的形势、环境都不熟悉,而且经过长途行军都很疲劳。杨靖宇和军部的领导认真分析了敌情后,决定在文字沟吃掉这股敌人。

1938年8月的一天,杨靖宇率军埋伏在文字沟围子,只留下入口等着敌人往里钻。部队在那里等了两天,第三天果然不出意料,索旅的一个团疲惫不堪地走到了文字沟围子,当天晚上就在那里住下了。第二天天刚亮,这个团就一头钻进了抗联一路军为他们准备的口袋阵里。杨靖宇一声令下,两边山岭上的战士们一齐向敌人开了枪,敌人还没有搞清是怎么回事就被我军消灭了。索旅刚入东北就被抗联一路军消灭了。索旅刚入东北就被抗联一路军吃掉一个团,旅长气急败坏,带着剩下的兵力,急于寻机报复。这一天,杨靖宇的部队刚到长岗南西的八宝沟不久,侦察员跑来向杨靖宇报告说,敌人有二三千人从西北方向向我军方向行进,已到了头道崴子。听到敌情后,杨靖宇迅速带部队向长岗方向挺进,到了长岗。他用望眼镜观察了一下敌情,看到身着黄军装的敌人,横七竖八地躺在树边休息,还有的在河边洗澡,枪支一堆堆地架着。他放下望眼镜,转身对士兵们说:“敌人毫无准备,正是袭击的好机会!”于是,他指挥部队从四周匍匐前进靠拢敌人。大约下午二三点钟杨靖宇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他挥着手大声喊:“同志们,冲啊!”只见战士们如同猛虎一般扑向敌群,用手中的刺刀狠狠地刺向敌人。敌人拿枪反抗,但被抗联用机枪射出的子弹封锁住,只好跪在地上举手投降。一个靠近枪堆的日本指挥官顺手拿起枪,指挥周围的士兵负隅抵抗,他们爬上一个石砬子抢占了制高点,战士们发现后立刻去抢夺这一阵地,石砬子上的敌人居高临下向抗联战士射击,前排的战士倒下了,后排的战士又冲上来,带队的干部高喊着:“为突击队的战友们报仇,冲啊!”他带着队伍顶着敌人的弹雨冲上了高地,全歼了这股敌人。索旅从华北进入东北,还没有站稳脚跟,就被杨靖宇率兵消灭了。

经过与日伪军的多次激战,抗日联军的力量日益发展壮大。杨靖宇在长期的斗争中,不仅能指挥白天作战,也能指挥夜间偷袭,能消灭小股敌人,也能集中力量消灭敌人的大部队。

1938年下半年,全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日寇为了解决自己后方的抗日力量,巩固自己的大后方。从关内调集兵力对付抗日联军,据有关数字表明,日军从关内调到东北的军队数字最多时达到七十万以上。再加上远远大于此数字的伪军、宪兵和森林警察等,抗日联军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杨靖宇领导的抗联一路军经常活动的南满根据地先后遭到敌人严重破坏。为了割断抗日联军与人民的联系,日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政治上,他们采取建立“集团部落”,推行:保甲连坐法。东北地区地多人少,村子里住着稀疏的人家,日寇为了便于监视,强迫这些小村子的居民一律搬到大村子居位,建立“集团部落”,为防止小村的居民逃走,他们把小村放火烧光,制造大片无人区,在“集团部落”的周围挖沟筑墙,围墙四角设立炮台。每个“集团部落”住着数十户,上百户的人家。同时在“集团部落”里实行保甲制、连坐法,一家通匪,十家灭门,居民出入城里都要持他们特发的“良民证”。在经济上,他们采取了对抗日联军经济封锁,严禁给抗日联军送粮食和生活用品。在居民中推行专卖、配给制度,在抗日联军活动的地区和活动区附近的大小城镇,不允许贮备物资,实行专卖,对每个买东西的人要用各种复杂的手续加以限制,而且每天只可进行三小时的买卖。敌人的残酷封锁,使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了空前艰苦的岁月,想买点盐和其他用品比上天还难,他们的粮食、兵员、武器及其他军需品都异常缺乏,斗争的环境十分恶劣。

就在这困难的情况下,抗联一路军第一师师长程斌率兵叛变了,造成部队的机密全部暴露。为了坚持斗争,杨靖宇与军部的领导同志果断地改变了原军事计划,并改编了部队,把原一路军所属的部队编成一、二、三方面军,决定将部队向东部山区转移。

这年冬天杨靖宇率领队伍行军到临江县八道江,一直缺衣少食的将士们已经几天没有休息了,长途行军使他们精疲力尽。突然他们发现敌人密密麻麻地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向他们堵来,而北面却是波涛滚滚、水流湍急的浑江。为了摆脱正在追击的敌人,并借机袭击敌人,部队唯一的出路就只能是强渡浑江。杨靖宇果断地挥了一下手,坚定地对大家说:“跟我来!”于是,他火速率领全体将士勇敢地赶以浑江上游跳下激流,他们手拉手,肩并肩地向对岸前进,冬天的临江县已是冰天雪地。只因浑江流速又快又猛才没有封冻。在刺骨的水中,浪花拍打在战士们的身上、头上,凛冽的寒风无情地扑向这支队伍,冻得浑身发紫的战士们咬紧牙关,默默地跟着自己的指挥员,杨靖宇带着这支钢铁般的队伍终于游过了这条江,赶来堵截抗联一路军的日伪军们,作梦也没有想到抗联将士们居然能在这三九严寒的日子里,用这种方式飞渡这条急流。

过江后,战士们身上的衣裤已冻上硬梆梆的冰,走起路来“咔咔”直响。当他们行军到临江县外岔沟沟掌子时,杨靖宇命令大家停下,故意要大家抱来干柴点起火来,战士们不解地看着他。他看着战士们惊讶的目光,温和而镇定地对大家说:“先把衣服烤干再说吧!”战士们见他这样泰然自若,也就真得坐在火堆边烤起衣服来。过了一段时间,他看大家的衣服烤干了,就叫大家再抱来干柴放在火堆之间,每堆干柴上放上一颗手榴弹,然后把破衣服、帽子等挂在干柴上,远远看去好像有人在火堆旁活动。杨靖宇故意用这种方法引起敌人的注意,敌人果然认为是游击队在这里活动,立刻派兵向这里包围过来,他却不慌不忙地招呼大家把重武器集中在山沟两侧,准备打出一个缺口突围出来。狡猾的敌人从四方向火堆靠近,当他们走到火堆附近时,突然枪声大作,喊声连成一片。黑夜中,敌人向火堆方向不断射击,一会儿,火堆的火漫延到附近的干柴堆上,接着引燃了放在柴堆上的手榴弹,不断爆炸的手榴弹使敌人确信游击队被他们包围在里面。便组织起更猛烈的炮火向那里拼命射击,竟然自己面对面的打起来了。埋伏在山岗上的杨靖宇趁敌人大乱的时候,大喊一声:“同志们,杀回去!”他率领部队转身又扑向敌人,敌人正在那里互相射击,身后却突然出现了游击队。这时游击队冲进敌群与敌人进行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战斗中,抗联战士越占越勇,激战结束时,地上躺满了敌人的尸体。打了胜仗的战士们兴高采烈地搜集着战利品,同志们风趣地说:“要不是杨靖宇的妙计,运输大队长还找不到我们呢!”

抗联一路军在岔沟突围之后,斗争环境更加恶劣。为了适应紧张的形势,杨靖宇和军部领导同志们一起商量后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保存自己。杨靖宇率八百人奔向濛江(今靖宇县),进行了短期的休整后又开始与日伪军周旋,寻机主动出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他们经常穿上日寇的军服,化妆成日军深入敌人心腹地区进行活动,出奇不意地给敌人打击,从敌人那里获得大批的枪弹和给养,使敌人天天惶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