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库尔斯克坦克大战
5621400000013

第13章

在近卫第7集团军防线内,近卫第25步兵军遭到了德军的主攻。德军企图从行进间攻下亚斯特列博沃和谢夫柳科沃,目的是绕到近卫第6集团军的后面。战斗空前激烈,德军损失90辆坦克,攻下几个居民点。苏军空军第17集团军疯狂地轰炸德军。

7月7日,德军未能推进到奥博扬地域和科罗恰地域。苏军死守第二防御地带。德军在“共青团员”国营农场以北和博戈罗季茨科耶地域推进了12公里。

另外,肯普夫战役集群也推进了3-5公里,攻下别洛夫斯卡亚和亚斯特列博沃。

为了反攻插入的德军,瓦杜丁投入了坦克第1集团军、第40集团军左翼部队、第10坦克军、第2坦克军、近卫第2和第5坦克军。但曼施坦因也向奥博扬方向投入了重兵,并在苏军反攻前抢先行动。

7月8日晨,在几十架飞机和大量炮兵的支援下,德军发起新的攻势,主攻方向仍然是奥博扬方向。

曼施坦因投入了约500辆坦克、大量的步兵和炮兵,双方在宽约30公里的战场上展开了激战。

在奥博扬公路地带,德军被苏军优势兵力挡住了。苏军完成阻敌任务后,主动撤至新谢洛夫克以南2公里的新阵地。

同时,苏军对德军右翼发动了两次猛烈的反攻:一次是近卫第2坦克军在绍皮诺以北发动的;一次是近卫第5坦克军从雅科夫列沃以北发动的。苏军第2、第10坦克军和第40集团军也发动了反攻。曼施坦因被迫把兵力分散到这些方向防御,结果德军进攻奥博扬方向的兵力更加不足了。

7月8日下午,德军沿奥博扬公路再次进攻。德军进抵上佩尼耶南郊。近卫第6集团军立即向那里紧急增援了第200坦克旅、第112坦克旅和第22坦克旅、近卫第67步兵师和若干炮兵部队。

为支援坦克第1集团军,苏军调来了第10坦克军、第309步兵师和第40集团军。

在上佩尼耶的战斗中,近卫第12反坦克歼击炮兵团顽强抵抗,表现最突出的是瞄准手沃斯特别利科夫和宰采夫。两人共击毁13辆德军坦克,均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当天,德军继续进攻近卫第7集团军的防线,在正面狭窄的地段上投入了约250辆坦克。苏军近卫第92、94和81步兵师承受了主要进攻。德军损失较大,但攻下了梅列霍沃和米亚索耶多沃。

当天,由于苏军各集团军的顽强抵抗,德军在奥博扬的进攻失败了。苏军守住了第二防御地带。

在科罗恰方向上,德军虽然攻下了梅列霍沃和米亚索耶多沃,但该方向的主要支撑点仍被近卫第7集团军控制。

库尔斯克突出部的作战引起了苏联人民的关注,他们认真收听广播,阅读报纸。苏联人民为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满载坦克、燃油、弹药和食品的列车源源不断地运往库尔斯克。一支支新组建的部队徒步赶往库尔斯克州。汽车运输十分繁忙,苏军在战斗中消耗了大量的弹药,尤其是炮弹。苏军后勤部队用卡车把弹药运送各阵地。

苏军的伙食保障很到位,防御中各营的食品管理站配置在距离前线仅4-5公里处。热食炊事车来往于各连的配置阵地,把装在保温桶中的食物送往堑壕和掩蔽部。

由于奥博扬方向的战斗异常激烈,7月8日,苏军统帅部向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下达指示,必须在7月9日晚前,把先头部队调往奥博扬、韦肖雷地段,后续部队在博布雷诺夫、中奥利尚卡、马里诺集结。

为了加强奥博扬方向,瓦杜丁要求各集团军死守阵地,不准敌人突入奥博扬和普罗霍罗夫卡。

7月9日,德军从南面进攻奥博扬。曼施坦因集中了5个坦克师约500辆坦克,在正面10公里的地段上进攻。曼施坦因还投入了大量的航空兵兵力,德军一天出动飞机1500架次以上。

然而,苏军在兵力拥有绝对优势,瓦杜丁在奥博扬公路地带内投入了强大的炮兵集团。苏军统帅部还调来大部分坦克预备队增援瓦杜丁。苏军空军继续在奥博扬上空支援。

最激烈的战斗爆发了,在疯狂的进攻和顽强的反击下,战场上尘雾弥漫,德军进攻的巨浪撞击着不断得到加强的苏军防线。

奥博扬方向上的激战呈现白热化,直到7月10日,激战程度仍未减弱,但德军在奥博扬方向的进攻失败了。

另外,德军在近卫第7集团军防线内的科罗恰方向的进攻也惨遭失败。在7月9日或10日,肯普夫战役集群都没有突破苏军防线,无法迂回到近卫第6集团军后方。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重型坦克给德军带来了威胁。德国坦克机动性强,但火力和防护力弱。面对火力和防护力强的苏军T-34和KV-1坦克,德国的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等坦克变得不堪一击。德国只得改进三、四号坦克,古德里安等人于1941年底要求制造先进的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下令研制30吨的坦克对抗T-34、KV-1。

MAN公司设计的V型(豹式)坦克被希特勒批准,豹式坦克的炮塔位于车体中部,拥有75毫米的长火炮身管,穿甲能力强。1942年12月,豹式坦克开始批量生产。1943年1月,第一批豹式D型出厂。豹式远远超过了30吨,前装甲由军方要求的60毫米增至80毫米,坦克重44吨。

豹式坦克采用了倾斜装甲,采用660毫米履带,装备大功率发动机,机动力强。为了等待豹式坦克装备部队,“堡垒”计划多次推迟,最终于1943年7月5日实施。德军的250辆豹式D型坦克参加了库尔斯克坦克战。7月5日,德军投入了192辆豹式坦克,但机械故障很多,又在雷场遭遇伏击,当天只剩下40辆。豹式D型坦克的机器齿轮箱的设计问题出现严重问题。结果,豹式D型只生产了534辆。

1943年8月,豹式A型投产,改进了很多机械问题,加厚炮塔装甲,增设两挺7.62毫米机枪,共生产了1768辆。1944年3月,豹式G型投产,加厚车体装甲,改进传动装置,改进车内通风装置。豹式G型坦克共生产了3740辆。

1944年5月,德国开始研制豹式F型,战争结束时仅生产20辆左右。

豹式坦克与苏军的T-34/85比较,防护力超过T-34/85,其穿甲能力高于T-34/85的85毫米L/54.6火炮,甚至超过虎1坦克的88毫米L/56火炮。它从各种性能上超过英美各型同期坦克。

豹式坦克工艺复杂,产量无法与盟军坦克相比,结果在战场上的数量处于劣势。豹式是世界上最先安装主动红外夜视仪的坦克,能够参加夜战。

豹式的变形车主要是豹式指挥坦克和猎豹坦克歼击车等。豹式指挥坦克的产量为1750辆。猎豹歼击车是二战时期最先进的坦克歼击车,火力类似于虎2坦克,装甲防护超过虎1坦克。猎豹歼击车具有出色的机动性,是德军最强大的反坦克武器。但猎豹歼击车的产量只有382辆。

3.最大规模的坦克战

1943年7月9日,库尔斯克会战仍在激烈进行,瓦杜丁指挥沃罗涅日方面军继续在正南面抵抗进攻奥博扬方向的德军。

瓦杜丁是苏军少有的坦克战专家。翻开战争史卷,将坦克作为快速集群而战功卓著的苏军将领寥寥无几,瓦杜丁就是其中佼佼者。

1901年12月16日,瓦杜丁出生在沃罗涅日州瓦卢基区切普希诺镇。他做事严谨,自幼勤奋好学。他在中学和商业学校学习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由于经济困难而辍学。

1920年,瓦杜丁应征入伍。1921年,他加入共产党。

瓦杜丁参加过苏联内战,在卢甘斯克、斯塔罗别利斯克等地,对马赫诺匪帮的进行过作战。战后,他历任排长、连长、师部参谋、科长等职。

1922年,瓦杜丁从波尔塔瓦步兵学校毕业。1924年,他从基辅高级联合军事学校毕业。1929年,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1934年,瓦杜丁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1937年,他从总参军事学院毕业。

瓦杜丁通过长期的学习,逐渐掌握了现代军事理论和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1931-1941年,瓦杜丁担任过师参谋长、西伯利亚军区司令部第1部部长、基辅特别军区副参谋长以及参谋长、苏军副总参谋长、苏军作战部部长。

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6月30日,瓦杜丁调任西北方面军参谋长。当时,在列宁格勒会战中,西北方面军一败涂地,方面军司令部丧失了指挥能力。瓦杜丁赴任后立即整顿司令部,重新征集散兵,使西北方面军迅速恢复了元气。

瓦杜丁曾指挥诺夫戈罗德战役集群,击退了曼斯坦因的第11集团军对列宁格勒发动的多次进攻,击退德军40多公里。

1942年5月,瓦杜丁出任苏军副总参谋长,成为驻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统帅部代表,指挥布良斯克方面军作战。

7月初,德军强渡顿河,进攻沃罗涅日州。瓦杜丁调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面对德军的强大攻势,瓦杜丁从严治军,整肃军容,处决一切胆敢破坏军纪者。他撤换了大批不称职的军官,大胆提拔作战勇敢的军官。

在瓦杜丁的指挥下,沃罗涅日方面军多次击退德军。瓦杜丁在指挥时重视主动出击,并从全局观念出发,配合其他方面军的行动,使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和伏尔加河的推进速度减慢。

在瓦杜丁的指挥下,沃罗涅日方面军不仅粉碎了德军向沃罗涅日城的进攻,而且扰乱了德军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计划。

10月,瓦杜丁改任西南方面军司令,指挥西南方面军参加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瓦杜丁提出了著名的斯大林格勒进攻战役计划,结果使斯大林格勒城内的25万德军被包围。

在进攻时,瓦杜丁巧妙地指挥装甲部队,成功地解决了在进攻中使用装甲部队的问题。12月,他指挥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部队发动了小土星战役,取得了成功。

1943年3月,瓦杜丁出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坚守库尔斯克突出部南翼。在7月上旬的库尔斯克防御战中,瓦杜丁指挥沃罗涅日方面军顶住了南方集团军群的攻势,同时还在两翼多次发动反攻。

德军的闪击战术在1943年已经不适用了,因为苏军大量集中使用坦克。这时,使用一门或者几门反坦克炮,很快就会被苏军摧毁。因此,德军改用群炮打坦克的新战术,即反坦克阵。德军建立一些火炮组,每组约10门反坦克炮,火力集中到一辆苏军坦克上。若干反坦克火炮组编为一个火炮群,各火炮组成纵深配置,分布整个阵地。开炮时机至关重要,如果过早开火,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苏军也学会了这种反坦克阵战术,而且他们用雷场和反坦克壕沟来对付德军坦克,在雷带间还布设散雷。苏军布雷的速度很快,他们两三个昼夜就能布设3万多枚地雷。

在德军一个军的进攻地带内,一天内经常要排除4万枚地雷。苏军善于伪装,如果德军没有坦克被炸毁或者不是苏军的反坦克炮开火,德军很难发现苏军的地雷场和反坦克阵。

为了在苏军防线中打开一条通道,德军决定采用“楔”形队形。这种队形是非常有效的。楔的顶部为虎式坦克。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优于苏军各型坦克的火炮。但豹式坦克的机器故障太多,不能突破苏军的反坦克防御。德军T—IV坦克也无法突破苏军纵深配置的反坦克防御。

战场经验表明,坦克若指挥得当,能够压制反坦克防御的火力。后来,德军坦克的“楔”形队形被“钟”形队形所代替。钟形队形即重型坦克在中央,中型坦克两侧后面,轻型坦克在重型坦克后面。这种队形能够压制反坦克的宽大正面火力。

装甲部队的指挥官利用无线电台与空军和支援地面部队的其他部队进行联系。乘坐装甲运兵车的工程兵在“钟”形队形中跟进,随时准备排除地雷。各兵种密切协同,钟形队形的进攻很容易成功。

相对来说,夜晚进攻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必须选择便于坦克行驶的地形,而且最好是月夜。德军一般选择在容易辨别的公路或者土路上行进。而钟形队形适于夜晚进攻。前进时的队形要密集一些,坦克的间隔必须小。夜色对防御方的火炮影响较大,夜晚进攻一般不会受到重大损失,但需要训练有素的军官和优秀的坦克驾驶员。

德军装甲部队在进攻纵深梯次配置的反坦克防御做了以下工作:

①进行空中和地面侦查工作。

②装甲部队尽量多装备重型坦克,以便形成突击力量。

③火力应集中,坦克应在射击中快速推进。

④支援坦克进攻的重武器观察员们必须与坦克跟进,坦克和飞机之间要密切协同。

⑤坦克后面必须有乘坐装甲运兵车的工程兵。

⑥轻型坦克随时准备发起冲锋。

⑦在整个进攻过程中,投入专门的装甲车辆为坦克补充燃油和炮弹,这是最艰巨的后勤任务。

⑧坦克应装备烟幕罐,以扰乱苏军的视线。部队指挥官还要有彩色发烟信号弹,便于给部队指示进攻目标。

⑨晚上进攻时,坦克要装备测向器材。

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苏联游击队十分活跃。他们在德军后方到处破坏交通线,还经常进攻德军,使得德军的进攻越来越艰难。

1943年7月10日,希特勒下令继续实施“堡垒”战役。此前,德军统帅部决定向库尔斯克地区增援几个师,以缓解兵力严重不足的危机。

苏军统帅部严密关注战场情况,同时认为,德军可能会发动新进攻。尤其是德军向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南正面,即向普罗霍罗夫卡地域发展进攻成果。

苏军草原方面军已派近卫第4集团军、第27和第53集团军增援突出部南正面的别尔哥罗德方向。

瓦杜丁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奉命粉碎德军在普罗霍罗夫卡方向的进攻,并对德军主力发动强大的反攻。

曼施坦因增加了进攻普罗霍罗夫卡的兵力,在约15公里的正面上发动了进攻。德军统帅部把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正面作战的所有空军用来支援普罗霍罗夫卡方向。后来,德军统帅部又调来约200辆坦克的第3坦克军。

苏军坦克第1集团军主力坚守阵地,其近卫坦克第5军和第10坦克军协同近卫第6集团军从新谢洛夫克、诺韦尼科耶向雅科夫列沃反攻;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从普罗霍罗夫卡发动反攻;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和近卫第5集团军部分兵力,从普罗霍罗夫卡进攻雅科夫列沃方;近卫第7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向别尔哥罗德以东方向进行突击。

7月11日,德军击退了坦克第1集团军、近卫第5、第6、第7集团军。苏军撤退时,德军趁机占领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展开阵地。

近卫第5集团军也遭到党卫军第2坦克军的冲击,该集团军被迫派近卫第9空降师和近卫第95步兵师阻击敌人。激战持续了一整天。傍晚,该集团军被迫派集团军预备队近卫第42步兵师参战,还把反坦克歼击炮团和火箭迫击炮团调来。晚上,德军只向前推进了2-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