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重生之江山激扬
5623500000014

第14章 中国文人的传统(二):音乐

第十四节中国文人的传统(二):音乐

放假后的第一天,徐静川像往常一样叫郑子浩起床。洗漱的时候,郑子浩照了照镜子,感觉自己的太阳穴真的微微隆起来了。而且自己此刻全身精力饱满,精神奕奕。

太阳穴的微微隆起这个变化,使得郑子浩心情出奇的好,信心膨胀。郑浩想起前世看的武侠小说,一说起有前辈高手出场,都是“此人太阳穴高高鼓起,竟然有一寸来高。”而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小说里说的那么夸张,但也肉眼可见太阳穴隆起了。郑子浩得意洋洋地想:自己也应该算那么个小高手了吧?高手的行列中应该有自己的名号吧?起个什么样的外号才够威风呢?而且太阳穴鼓起来了,这就要拖着师父上山顶,让他教我新东西。郑子浩心中安排了自己今后的计划。“我功夫大进,太阳穴都鼓起来了,非要师父教些威风一点的招式,不能只靠撩阴掌、猴摘桃这二招了,不然别人说程咬金还有三板斧,我只有两招,怎么能算是武林高手了?”

在天井洗漱完毕,郑子浩今天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天井扎马步,而是缠着徐静川:“师父,你看,我太阳穴鼓起来了,这三体式算是练出效果来了吧?”徐静川微微一笑:“耐心还算不错,今天才来找师父。你能在这么短的日子里把三体式站出效果来,根骨资质是很不错了,但是三体式只是用来出功夫,长体力的,并不是用来打斗的。打斗还要靠外门功夫,你现在年纪小,小孩子骨骼还没有成长起来,外门功夫稍微练得不合适,就成了畸形,拳术又不是练杂技,你先站桩法养身体,从内劲起修,过几年,等你身体长成了,再修明劲,那时再内外兼修,把我自然门发扬光大!”

“今天了,我教你学一样新东西,不过呢,不是练武,是学吹萧。”说完徐静川转身走进了卧室。卧室北墙上悬着一个细长布囊,他走过去摘下来,解开束口,从布囊中抽出的一支紫竹箫,徐静川右手食指抚着光滑温润的洞箫,对郑子浩说道:“我吹一曲,你听听。”

听到吹箫二字,郑子浩一阵恶寒,要知在他前世,这吹箫早以成了一个隐讳的不能见光的词。但他忽然想起前世有部极有名的武侠小说巜笑傲江湖>>中就有几个极出名的情节,里面都有萧的演出,嗯,会吹萧,才有隐逸高人的派头。

徐静川取出萧胆,试吹了一下这管紫竹箫,很久都没有心情来吹箫了。他隨意吹了一支短曲,一丝惆怅涌上心头,自己一身经时济世的本事,却无用武之地。此刻却只能避居山野,以小道授徒,幸好徒弟很出色,应该不会让自己一番心血白费吧?他冲郑子浩点了点头:“走,上桃花山去。”

与书法一样,音乐也在中国文人的生活留有极重的痕迹,并且留下了不少千古传诵的传奇,如汉司马相如鼓瑟,文君夜奔,如春秋萧史吹箫,弄玉来仪。甚至在战争史上也有着它的身影,传令时用鼓、锣等暂且不提,楚汉相争,韩信垓下之战,四面楚歌散军心;晋刘琨孤军守并州,一管洞箫解胡围。其时,五万匈奴大军将并州城围得水泄不通,在那个月圆之夜,名将兼名士的刘琨白衣胜雪,独自登上高高的城楼,先是仰天悲啸,低吟咏叹,然后吹奏洞箫,箫声哀伤凄婉,如泣如诉,城外数万匈奴兵刀枪不举、鸦雀无声,音乐的感染力让这些嗜血的胡人嘘唏流涕、翘首思乡,奇迹就此发生,数万胡兵竟一夜解围而去。可说是兵家奇事!

音乐,有其独特而强大的艺术魅力,以之益情冶性,功效非凡。一般的乐器不方便携带,而箫、笛却没有这毛病,可以随手带在身边,四处游历时甚是方便。本来,箫、笛等乐器需要人的气息悠长,小孩体弱,学之不宜,但郑子浩是练武之人,身强体健,气脉悠长,就没有什么问题,而且他的手指修长,天生是用来按捺箫孔的。

早晨空气格外清新,山林滴翠,花叶清香,呼吸时似乎都能感觉到淡淡的绿意在吐纳。

因为今天是学箫,而洞箫是幽静典雅的,洞箫曲大多是寂寞并且略带感伤的。本来是不适宜于早上吹的,俗语“晨笛暮箫”。但徐静川只有一管紫竹箫,一时没有找到好的竹笛,也就将错就错了。他带着郑子浩慢慢上山,到底是小孩,虽然是上过多次桃花山了,但郑子浩沿途却时不时窜入路边攀枝折花,还找了片树叶,含在嘴里作草叶笛吹了起来,还像模像样地成曲有调。

上到了山顶,郑子浩看到徐静川手里的细长条布囊,问:“师父,今天就只学吹箫吗?”

徐静川没有理会郑子浩,背手而立,看着日出的方向,郑子浩也就闭嘴,扎起了马步,站在师父身后。因为今天比往日上山上得早些,上到山顶时,正逢一轮红日已经跃出,天空的云朵顿时被镶嵌上了一道金光闪闪的边,浩瀚的云海经阳光一照,色彩斑斓,熠熠发光。远处的桃水河中倒映出来的太阳,此时已不是那么红艳,晨日射出的光芒照在桃花山上,郑子浩只觉得山上的花草树木都笼在一片金光中,只感觉此刻有一种山河大地万物苏醒,生气勃勃,焕然一新的意境。远望桃水诃,水气氤氲,河畔两岸村庄若隐若现,郑浩虽不是是第一次这样登高望远,却也是首次这样正正经经看日出。

半晌之后,徐静川坐在一块山石上,抽出紫竹箫,嘬唇试了试音,便吹了一支短曲《碧涧流泉》,在冬日暖阳光照下,虽是峰峦寂寂,远河无声,但在这时,却有一缕箫声随风而起,柔和静雅的乐音缓缓流淌,时而一个短促的回旋,就仿佛山间涧水遇石阻挡萦绕迂回,然后继续潺潺流淌。

郑子浩虽然年幼,但也觉得这箫声实在好听,扎着马步站在徐静川身后一动不动,看着吹箫的徐静川,只觉得这箫声虽是琬转幽扬,但却隐含着冷寂,落寞。他两世为人,心境自然成熟,此刻箫声中徐静川的心事隐隐可表,他虽不能与子期相提并论,却也知此刻最好不要出声。

一曲终了,郑子浩还沉浸在美妙的乐音中,好一会郑子浩说道:“师父,我一定认真学。”

徐静川傲然一笑,道:“我徐静川的弟子,琴棋书画、医卜星相都要学,我们慢慢来,你什么都可以学。”

郑子浩一脸的敬服,脸上是止不住的羡慕:“师父,你本事真大,我不知能学到多少?”

徐静川似乎很享受郑子浩的奉承:“师父这身本事都要传给你,你要有志气一点,青出于蓝而胜蓝,这样才不枉师父我的一番心血。”徐静川拿出一块绒布,把箫拭了一遍,要郑子浩收了马步,调息一方后,要郑子浩站在一边。

徐静川依照惯例,每让郑子浩学样东西,都要长篇大论一番,这有时让郑子浩颇为头痛。他从箫的起源说起,把箫的来龙去脉,构造分类,记谱之法以及吹箫所特有的名词、指法都讲了一遍,演示了一下。讲得是无比详细清楚,也不怕郑子浩记不住,看不请,就这样填鸭似的教了一遍。让郑子浩这个丛没接触过箫的人也能照猫画虎,讲出一番道理来。

徐静川要郑子浩把箫接了过去,让他按照刚才讲的如何吹箫的方法自己随便吹一下,尽量把呼吸法、指法以及一些特殊的技法都演示一些。没想到郑子浩接过紫竹箫似模象样的吹了起来,不但呼吸法,指法一点没错,就连那些特殊技法也都能演奏出来,偶尔有点不准,也只要徐静川提点二下,就能正确地演绎出来。最让人惊讶地是,郑子浩虽然是在随便吹奏,但却似成曲调亦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