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宠爱
5625800000002

第2章 我的金钱观

世间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对营销的推崇,追逐利润最大化,成了一种成功能力的体现,不但无可厚非,反而倍加追捧。因为贫穷,所以求财敛财到将自然的人性扭曲,是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特色之一。

我相信经济发达国家,他们的贪污腐败会少一些。当人们所想获得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轻松从容拥有,我觉得这是幸事。而我们中国讲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个人是不以为然的。穷,会给人带来痛苦感受;如果自己穷,而别人富,贫富悬殊的刺激,就很容易叫本来只有一点点痛苦的穷人,更加痛苦。所谓的“穷则思变”,搞得不好, 就是痛苦到了极致之后的一种反动,我觉得让经历过这样痛苦的穷孩子当家,未必是好事。

当那种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穷日子已经结束,关于对穷的痛苦感受,对穷的过往的畏惧,使很多已经不再穷得叮当作响的人,依然无法释怀,在金钱观念上轻松坦然不下来。没有房住时,穷人想要一间破草房;等到有了一间栖身的破草房,他又想一套砖瓦房;等到终于住上瓦房了,他又想洋楼;终于有了自家小洋楼了,他又想富人别墅……无可厚非呀,谁不想好上加好?住宿的房子,如果是砖瓦结构,科学的使用寿命是50年到70年,正好是常人的大半生乃至一生。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人一辈子,其实大可不必从这套房子转到那套房子,那是一种扭曲的信仰,是一种人为的折腾。而钱,是流动的货币形式,是赚来花的,不是一味存在银行里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也不是砸在冻死的股票上等它复苏的。钱是赚来是用的。是用来随时打的,到超市里随意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是用来买心仪的裘皮大衣,嗜好的食物,是用来买一切与能够享受得起的与品质生活休息相关的具体物品的。

许多人觉得钱不用,存在那里比较安全,许多人银行里有10万以上的存款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克勤克俭,感觉也是一贫如洗的惶恐,为什么会这样?你为什么不喝奶,为什么不做中年女子的护肤保养?你的10万块存在银行里等虫蛀吗?不是的。他们说,生活的不可控性太大,怕失业、怕生病、儿子要上大学、自己一个月只赚千元,如果那点老底,轻易去翻动……简直说不下去,掩面而泣!可是,我就是想问一声,要是发了地震呢?还有,你怎么就认为,儿子上大学,就一定要靠你这兢兢业业的爷娘背负呢?你怎么就知道他不会为你创造奇迹?给孩子留下钱的指望,不如言传身教给他淡泊而不失努力的人生观。始终记得女儿吃起西餐的优雅样子,老娘我买单付账500多块她眼也不眨;我也始终记得我对她说我暂时买不起那款她看中的6999元的电脑时,她双手一摊小肩膀一耸“买不起就算了哦”安然自在的样子。生活,本来就是自然而然。如果从小,我们就一直不是很穷,又如何会到并不贫穷的今天,绝大多数人,面对金钱,心境仍旧如此凄惶流离?为什么好多人说起一个千万富翁或是千万富婆,那敬畏竟比对科学家还多?曾几何时,“穷得只剩下钱了”的感叹,如今,却变成一句酸不溜丢的咒语。真的仅仅是日新月异变化的物质诱惑的关系吗?为什么,每个人,不问一问自己的心?

一个最要好的女友说,当初看到我的文字,以为我是一个很有钱的人。其实,我恰恰是一个最最干净的无产者。没有存款,没有房子。但是我的狗屎运在于,我的月薪从来都赚得够我花到从容,还稍微可以有那么一点点结余,让我可以保证失业三个月以内不饿死。至于什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我都没有考虑。我实在是相信我这辈子,都会安然无虞地度过,就算命中千万分之一的概率,我遭遇了天大的不幸,我也还是相信,即使我拿不出钱,也一定不会倒毙街头、停尸医院,我也还是相信,我们的政府和组织不会袖手旁观。哈哈!我不介意,你们嘲笑我的浪漫主义。说到房子,我不是在单位包吃包住,就是一直延续租客身份。俺们家现在在上海住的房子每个月租金是1800元。

当我发表了文章, 告诉朋友和家人分享,无一例外得到第一反应都是,“是吗?稿费拿了多少?”稿费是我的,我当然要拿,但是将它作为第一关注要素,还是让我感到一丝悲哀。我有能力赚到属于自己的一碗饭吃,我喜欢写字,是从容欢喜,毕生愉悦。稿费, 是另一种形式的认可,但我个人却是觉得,有也欢喜,没有,也无妨。

生活的美好,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拥有金钱数量的多寡,而在于生活过程里的啼笑自然。过程,就是结局,让我勇敢地去。在任何一个转角,我都不会忘记,天地生我,耳聪目明,手脚俱全,人世间清风明月,鸟鸣虫吟,一样都没有薄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