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辨经》学生活
5626100000003

第3章 九征第一(2)

他的族叔王根辅佐朝政数年后,因身体不好,向皇太后申请退休;另一个大臣淳于长,先与许皇后的姐姐私通,又娶之为妾,与许皇后内外勾结,逐渐得到皇上汉成帝刘骜的宠信。王莽对王根说:“淳于长想取代您,正在跟手下人商量办法。”王根怒气陡生,叫王莽向皇太后举报淳于长的阴谋,淳于长于是被杀了。

因为这次告发大奸,王莽代替王根成为大司马,时年38岁。王莽虽然继伯、叔父之后成为百官之首,引起朝廷群臣的羡慕,但野心勃勃的他并未满足。为了使自己的政绩和美誉超过伯、叔父一辈,王莽对政务孜孜不倦,并广泛网罗名士,朝廷赏赐给他的钱物他也用来分赏给那些名士,而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王莽的母亲生了病,其他大臣派夫人去探视。一个穿着粗布衣服,妆饰与一般仆妇无多大区别的妇人出来迎接她们。那些夫人们以前都听说过王莽家居生活比较简朴,还不以为意,当那个女人自称是王莽的妻子时,众夫人惊得眼似铜铃一般。

后人读历史,都知道这是王莽隐瞒自己真实目的的举动,但当时的许多人都被王莽的忠诚耿洁迷惑住了,赞誉之辞盛若花海。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王莽可能也感觉到了彭宣看出一些什么,但抓不到把柄,恨恨地同意了,却又不肯赏赐养老金。彭宣回乡后数年就死了。

彭宣所说的“神清而朗”,指人聪明秀出,不会是一般的人;“神有邪狭之色”,说明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意图。看来,由“神”来辨忠奸也是鉴别人才的一种方法。因为神来自于心灵本性,实难做假,以它来断人品,确实可靠,且简便易行。

彭宣对王莽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王莽专权、篡位后,奸诈虚伪的一面终于袒露于天下。如果王莽得势之前,有当权的人能发现他的心怀险诈,也许历史会是另一个样子。

智慧金言

观察一个人的“神”,可以辨别他的忠奸贤肖。“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这里谈及的“神”与“精神”一词不完全一样,它发自于人的心性品质,集中体现在面部,尤其是两只眼睛里,即刘邵所说的“情发于目。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

查继佐观骨识人

喋血庄氏《明史》案,是清初最大的一起文字狱,被凌迟、斩决的达70多人,震惊华夏。事源起于浙江湖州府南浔镇上的庄廷铣。其家有钱财,庄廷铣也很有抱负,不料一场大病导致双目失明。之后,意外地得到明朝相国朱国桢修撰的《明史》的最后几十卷手稿。庄廷立志学左丘明盲目著《国语》的事迹,聘请江浙文人吴之铭等十多人,对该稿进行整理和润色,更名为《明史辑略》,署上庄廷并江浙十八名士的名字刻印刊行,其中有江南名士查继佐。可惜庄廷未见到《明史辑略》正式出版就去世了。

虽然修史诸人已将文中不利于清廷的文字一一删去,但字里行间仍读得出怀念前朝、扬明贬清的意味。更大的遗漏是,文中历年仍按明代年号编排,称清先祖和清兵为“贼”,称清为“后金”等等。湖州人士吴之荣抓住这个漏洞,想藉此升官发财,将“反书”告了上去,一直告到刑部。参加修订工作的十多人自然脱不了干系,因此牵连入狱的达2000多人,处死的有70多人。庄廷铣虽死,仍被开棺戮尸。列名参订的18人除查继佐外,无一幸免。

为何查继佐能幸免于难呢?原来是数年前的一段奇缘救了他的性命。

那年岁末,天降大雪。查继佐独自饮酒,颇觉无聊,到户外观赏雪景,见一乞丐在屋檐下避雪。那个乞丐虽只穿一件破旧单衣衫,在寒风雪冻中却丝毫不以为意。走近,查继佐见他生得身形魁梧,骨格雄奇,心下非常奇怪,便对那位乞丐说:“雪一时不会停,去喝杯酒如何?”乞丐爽快地答应了,无丝毫忸怩受宠之态。乞丐喝了20多碗酒仍无醉意,查继佐却已趴在桌子上了。

第二天醒来,查继佐忙去瞧那位乞丐,见他正在园里赏雪。寒风吹过,查继佐只觉冰气入骨,那乞丐却泰然自若。送客时,查继佐给了他十两银子,那乞丐接过银子,道声“好说”,也不言谢,扬长而去。

原来这位乞丐身负绝世武功,名叫吴六奇,一时落魄江湖,受阻于风雪中,后因军功累官至广东省提督,在《明史》一案牵连到查继佐时,出面救助了他。查继佐虽为一时之兴,未必真识出吴六奇的才干气运,但仍有“那乞丐非一般可比”的见识意气,因此在《明史》一案中保住性命。

智慧金言

观察一个人的“骨”,能识辨他的强弱。“骨”健,其人强壮;“骨”弱,其人柔弱。《人物志》中说:“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筋”和“骨”则经常联在一起来考察一个人的力量勇怯。

何晏气浮华不沉

观察一个人的“气”,可以发现他的沉浮静躁,这是做大事的必备素质。沉得住气,临危不乱,这样的人可担当大任;浮躁不安,毛手毛脚,难以集中全部力量去攻坚,做事往往半途而废。活泼好动与文静安详不是沉浮静躁的区别。底气足,干劲足,做事易集中精力,且能持久;底气虚,精神容易涣散,多半途而废。文静的人也能动若脱兔,活泼的人也能静若处子,而神浮气躁的人,小事精明,大事糊涂,该粗心时粗心,该细心时也粗心,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这种人即使位高权重,也不能大展鸿图,反而败得更快更惨。

魏明帝曹叡临死前,欲将大事托付与他人。当时曹爽正在床边,对曹叡耳语道:“臣以死奉社稷。”曹叡嫌曹爽能力不够,不肯为手诏,曹爽即命手下人执曹叡手强行做了一份诏书。曹叡无奈,又下诏让司马懿与曹爽共辅朝政。

当初,何晏、丁谧、邓扬、李胜皆有才名,但急于富贵,趋炎附势,魏明帝曹叡很讨厌他们,四人因而不得权位。曹爽平时与四人关系不错,辅政后,就提拔四人为心腹左右手。四人替曹爽策划,剥夺了司马懿的实权,并因此升为尚书、校尉等职。

何晏、邓扬、丁谧、李胜四人想与黄门侍郎傅嘏结交,傅嘏却不买账。傅嘏私下里曾对曹爽的弟弟曹羲说:“何晏外静而内躁,机巧好利,不务根本,我担心他误你兄弟大事,恐怕会仁者离心、朝政荒废啊。”何晏四人知道后寻小事罢了傅嘏的官。

四人欲令曹爽立威名于天下,劝曹爽派兵伐蜀,司马懿劝阻无效。后被蜀兵堵截,曹爽大败而回,失亡甚众。又专擅朝政,乱改制度,司马懿无奈,只好托疾不出。

何晏问前程于精通术数的管辂。管辂劝他说:“如今你位尊势重,却离德背心,不是求福之道。如能扶贫益寡,以德行政,才能位至三公,否则位高而颠,豪重而亡。”管辂回家后又对其舅说了此事,舅责他说得太直白,管辂说:“与死人语,何所畏也!”

后曹爽被司马懿夺权杀死,何晏四人被夷三族。管辂的舅舅问他:“先前你如何知道何、邓之败呢?”管辂说:“邓行步如鬼躁,何如魂不守舍,血不华色,精气烟浮,容若槁木,此为鬼幽。故知其败也。”何晏平常颇自负,认为《六经》是圣人孔子的糟粕,并以神的“不疾而速、不行而到”的仙姿美态自誉,实际上属于气浮华不沉之人。

智慧金言

刘邵说:“气而不清,则越。”即心气十足而思虑不清,做事就会超越特定的规范。何晏等人因神浮气躁,急于富贵,而令魏明帝生厌;被提拔后,又因气浮不沉而为自己惹下杀身之祸。人们总讲做事要平心静气,这样方能更准确地把握事物;遇事时要镇定自若,临危不乱,这样方能理清思绪,找出破解问题的方法。若是心浮气躁,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应对意外变故,都不能投入最佳的精神状态。非但如此,反而还会坏事。何晏四人的遭遇不就说明此理吗?所以心浮气躁之人必成不了大业。

役夫以色断结果

“色”是一个人情绪的表现,它的含义比较广泛,是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学识、修养、阅历等因素的综合表现,与肤色黑白无直接联系。一般来讲,仁善厚道之人,有温和柔顺之色;勇敢顽强之人,有激奋亢厉刚毅之色;睿智慧哲之人,有明朗豁达之色。通过对“色”的观察,不仅能看出其情绪的好坏,还能了解其内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