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精神
5633000000121

第121章

采访手记(25)

曹杨新村在上海颇有名气。曹杨新村建立于1951年,是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亲自选址命名的上海市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位于普陀区中部,因在曹家渡和杨家桥之间,故名曹杨新村。据说明万历年间,有安徽曹姓大族移迁至苏州河南岸,逐渐形成曹家宅,为与苏州河北岸往来,曹姓人又在江边设立渡口,遂被叫曹家渡,渡口约在今天曹杨路桥西。这一带是上海开埠以来商人最早兴办工厂的地方,如油厂、面粉厂、缫丝厂、纱厂等等,所招工人除城市贫民外,大多来自江苏、安徽等地。工人所聚日多,在此搭建房舍,逐渐形成集市。当年陈毅市长将工人新村选在这里,大概也因这里最早孕育了上海工人阶级的缘故吧。翻开1952年6月30日的《解放日报》,赫然可见当天参加曹杨新村落成庆典大会上当时的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向入住新村的先进工人们挥手致意的照片,那时的潘汉年英姿勃发,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而笑容更灿烂的是那些先进工人代表,他们是杨富珍、陆阿狗、裔式鹃等等,作为奖赏,他们是第一批人住曹杨新村的工人。

今天,曹杨新村的规模已从一村扩展到九村。这里居民共有1.7万户,人口9.4万,辖区内有中央部属、市、区所属单位200余家。在上海市实施三个台阶战略中,曹杨新村是第一批文明小区试点单位。近10年来,曹杨新村曾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称号6个,上海市先进称号38个。曹杨新村街道曾在全市创造了20个第一。曾被上海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红旗集体,1995年又获得全国最佳街道、中国街道三星等殊荣。

笔者在曹杨新村采访时最大的感受是领略了什么叫资源共享。

社区所拥有的各类资源称之为社区资源,倘若依类划分,可分为经济资源、物资资源、地理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等等。这些资源有的归属街道,有的归属单位,过去它们大都互不交流,只在本单位或本系统供自家享用。这种把资源当做特权或团体利益封闭享用的特点,带有鲜明的垄断和封建特质,它与开放和现代这样的词汇是格格不入的。

由于社区形成条件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差别所决定,不同社区所拥有的资源质量和数量是不同的。它是由社区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特征所决定的,不同社区的资源布局、配置和使用程度各不相同。这样,如何在社区建设中用全新的观念考量和规划资源,打破街道和单位的资源封锁,拆除二者之间的围墙和界碑,就成了各街区进步性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

而曹杨新村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曹杨新村街道工委书记章宇慧引领笔者参观了曹杨新村。几十年过去,这个原本的工人新村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社区内亭台生命力。别看老妈妈年纪都很大了,但总有新赋脱口而出,不管是演唱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堪称上乘。你看,75岁的赵爱英老妈妈扬臂指挥的英姿,颇有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的风度,许多老外看了她的演出,都以为她是科班出身。63岁的蒋维嵋,弹得一手好琴。看她穿着拖地长裙,云髻高耸,薄施粉黛,落落大方地端坐钢琴前熟练弹奏的模样,你会认为她是专业乐团的演奏家。67岁的孙佩玲十多年前从曹杨新村迁到静安区的愚谷村,但是她离不开老妈妈合唱团,依然参加合唱团的各项活动。有的老妈妈随儿女定居国外,但终于受不了寂寞和孤独滋味,别儿离女,回到老妈妈合唱团的温暖怀抱里来。

老妈妈合唱团一直保持着60人左右,坚持每周排练,她们不仅能演唱中国歌曲,还能演唱外国歌曲。她们还自编自导了一些反映新村老年人生活的节目,如《开心里格来》、《幸福晚年乐陶陶》、《我们爱种花》以及歌舞《我们去旅行》等等。合唱团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活跃了社区的文化生活。同时,她们的身影还经常出现在上海市各种大型庆祝活动的舞台上,是上海一道绮丽的风景线。她们还经常参加外事活动,为外国客人演出,并和他们一起联欢。在接待演出结束时经常邀请外宾跳一曲《接龙舞》,使来访者卷入欢快的旋律,或者与来宾跳一晚轻松愉快的交谊舞,常常令外国客人赞叹有加乐不思蜀。

老妈妈合唱团常演常新的秘诀之一就是资源共享。文化中心无偿地提供排练、演出场地,文化中心老师无偿地训练、排练和指导老妈妈合唱团,为她们的发展和提高创造了很好的外部条件。由于老师们年轻活泼,思想活跃,专业技能、艺术素质都较高,她们的介入,给老妈妈合唱团注入了新鲜血液。笔者特别注意到合唱团的指导老师,她是一个30多岁的区文化馆的干部,笔者问她何以不计报酬、不辞辛苦地蜗居在老妈妈们身边,内心的真实想法究竟是什么?她告诉笔者:我这样做不只是付出,还大有所得。虽然活丰富了、充实了,人的精神面貌也显得年轻和开朗。子女、老同事及邻居见了都夸我年轻了,精神了,这些都是我参加老妈妈合唱队以后得到的收获。

张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使我牢记在心。张老师说:我们这些老人,有的在年轻时想唱歌、跳舞,想美,由于当时没有条件不能实现。而现在参加了老妈妈合唱队后却实现了自己的宿愿。每当合唱队活动日或有演出等任务时,大家都会精心打扮后来参加活动。我自己也会认真对待,像参加盛大的节日一样装扮好自己去参加活动,除非有特殊情况从不请假。现在我感到退休后的老年生活很充实,很愉快。退休初期产生的灰色阴影已完全消除,这一切都应归功于老师的培养和合唱队的集体熏陶。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老师!

由于我自己的收获,我还介绍了厂里两位退休厂长和一位退休工程师参加了合唱队,他们都有和我同样的感受和收获。

曹杨街道老妈妈合唱队队员宗琳芳

2000年4月23日

像老妈妈合唱团的例子在曹杨新村还有许多。资源共享使街道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曹杨新村街道每年举办一次曹杨之春艺术周活动,每届一个主题,如祖国在我心中,春满曹杨等等,已连续办了八届。被誉为社区的庆典、居民的节日。街道还经常组织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唱歌、绘画、摄影、书法等各项表演、展览、竞赛等活动,为丰富社区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曹杨新村的资源共享并不仅仅限于文化资源,一些社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也纷纷加入资源共享的队伍中来。多种资源的广泛使用,标志着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和文明水准的提高。曹杨新村越来越美,在上海名气越来越大。若干年前,著名洋笑星大山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曾盛赞上海有个曹杨村之后,许多外国客人慕名而来,当一天曹杨人,而曹杨街道已经具备一天可以同时接待500名外国客人的能力。凡是来过这里生活的外国客人,离开曹杨新村时无不伸出大拇指说:曹杨!曹杨!日本大阪基督教青年语言研习团的几位朋友在参加了曹杨新村举办的家庭文化荟萃活动后流连忘返,他们说:再见,上海,回去多积累点钱,明年我会再来的。

老妈妈合唱团成立几十年来,接待了数以万计的大批外宾、港澳台同胞,受到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访者的好评,使每一批外国朋友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美国朋友在和合唱团联欢后激动地说:我到过世界大多数国家,看过许多世界著名演员的表演,可你们的表演却使我感到最感人,最精彩,最令人难忘。一位丹麦妇女在看了老妈妈合唱团的表演后,也情不自禁上台和老妈妈们载歌载舞,休息时老妈妈忙递上毛巾和橘子水,这位外宾感动地说:你们使我感到又回到了妈妈身边。这是我最快活的一天。土耳其总统的女儿是个不苟言笑的人,陪同她的官员对老妈妈们说,她到中国来还没露过一次笑脸呢。可是,当老妈妈的表演唱《开心里格来》终了时,她由衷地笑了,她走上台和老妈妈们亲切地拥抱在一起,感谢老妈妈们给了她一个美好的晚上。德国共产党主席米斯看了老妈妈们的表演后说,看到中国老人聚在一起追求生活乐趣,充满信心地欢度晚年,我心里非常高兴。你们幸福的生活,再一次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老城厢属于上海历史的一部分。比如它的石库门,它的七十二家房客。它曾经和上海的繁荣一起走进人们的记忆,就像北京是由许许多多四合院组成的那样。但同时它的拮据和无奈,属于城南旧事……豫园街道侯家路居委会管辖的紫花小区就是这样的小区。整个小区清一色全是典型的老石库门房子,属二级旧里,有居民400多户。笔者曾在居委会干部陪同下来到居民家中,穿堂人户,只觉层层叠叠。顿时心升颇多感慨,有俗话说,过日子的难处,树叶还稠。这就是说人活一世,要遭遇几多生活的磨难,怕是比树上的树叶还要多得多。倘若你来到紫花小区你看到老旧的危房,干裂的墙壁,九曲八回的水管和堆积得像小山一样的杂物,你就看到真正的老城厢了。浦东开发区像阳光一样明媚的生活是生活,而这些灰暗色调的生活同样也是生活。但是,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并没有拒绝生活,他们热爱生活。虽然小区很老很旧,就像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岁月把它们剥蚀得斑斓模糊,甚至有些残缺不全,但人们仍然用极大的热情去修补这些生活中的老照片。

下面就是笔者采访时发现的侯家路居委会在整治公用部位,强化硬件建设,美化生活环境,创建文明小区时的工作日志,先随手摘录几则,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