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精神
5633000000014

第14章

采访手记(4)

2000年3月18日下午,在东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毛庆华的带领下,笔者采访了常平镇桥梓村。常平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冲和宣传办的卢锦平为笔者介绍了常平镇以及桥梓村的一些情况。常平镇总人口6万人,流动人20万人。桥梓村则位于常平镇西部,面积1.95平方公里,目前桥梓村称之为桥梓管理区,现有常住人口1.1万多人。

笔者之所以在东莞市选中桥梓村,是因为笔者对一历史人物情有独钟。

他叫周敦颐,是今13桥梓村人的始祖。

周敦颐所著《爱莲说》是笔者经常吟诵韵名篇,特别是其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句,常常默念,可以修身养性,使人神清气爽,超然物外。

周敦颐的贡献不只是在文学上,他还是一位具有独创意义的哲学家,一位声名远播的理学大师。在唐宋隆起的文化、哲学的山峦上,应该有周敦颐一处险峻的高峰。他的著作《太极图解》和《通书》,把宇宙本体看成是无极,把华夏民族的思想目光探向幽深而辽远的天体,对物质和精神层面进行询问和辨识。他说宇宙的本体的实质都是无极,亦或称之为太极,由太极生阴阳,阴阳变动生五行,由五行生男女,男女交融生万物。这种形而上学的学说,至少丰富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层面,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比照。周敦颐的这些学说也非空穴来风,他的学说显然受了周易、老庄以及汉后的五行学等等影响,自周敦颐之后,程颢、程颐沿着周敦颐的思路又继续前行,提出了理气学说,而朱熹又把周及二程的学说进一步发展和融合,成了集大成者。但是,如果溯根求源,程朱理学仍然离不开周敦颐的思维的影响。

周敦颐沉甸甸的思想果实供后人品味咀嚼,而他生前的个人风范,为人处事、情操陶冶、修养齐家方面也可圈可点。

周敦颐是周从远的曾孙。他于宋天禧元年(1017—1073)生于湖南道县楼田村。为官30年,先后任职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广东等地。他早年曾官拜大理寺丞,相当于现在的全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这样的职务。周敦颐逝世之后,曾屡被朝廷加封,宋宁宗嘉定九年赐谥元公,宋理宗淳佑元年,又加封汝南伯,从祀孔子朝廷。即使宋之后,到元仁宗延占六年,他还被加封为道国公,可见他在当时封建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

周敦颐著《爱莲说》,并不是兴致忽来,偶感而发,而是在写自己,写自己的人生追求,写自己的平实淡泊透明无瑕的生命历程。他之所以深爱莲花,不嫌它深植淤泥,不讲究出身,是因为它在灰暗的背景中闪现了生命的华彩,在无望中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是一曲歌颂生命的浩歌。而周敦颐的真实所指只有通读《爱莲说》的全篇才能知晓。他说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然造成牡丹之累的原因在李唐,自李唐到赵宋,权贵们渐渐酿成时尚,以致影响世人。自唐以来,牡丹被誉为国花,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自居易诗日: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种骄奢淫逸的生活传至宋代,仍然成为权贵们的时尚追求,而周敦颐就在这样的背景中独爱着淤泥中生长的莲花,这个淤泥已不是自然中的淤泥,也不是出身背景的淤泥,而是官场淤泥了。就在这样的情势下,周敦颐却能独步尘俗,高洁不凡,像莲花一样开放,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完美表达了他理想中封建士大夫的标准形象。

周敦颐为官正直,不媚权贵,不畏酷吏,明断狱案,以洗冤泽为己任,为了主持公道,他不惜身家性命,不怕丢官,不怕坐牢。据《宋史》四二七卷载: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日: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因此,周敦颐深受老百姓爱戴,但却受到权贵们的非难。黄庭坚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如光风霁月的周敦颐留下文章千古流传,他独善其身的自律精神也作为遗训传给了他的后代们。

封建社会的人与士都有一定的修身标准,特别是为政之人,从孔子时就主张修己以安百姓,政者,正也,子师以正,孰敢不正。孔子所说的尊五美,就很有精神文明的意味。所谓五美,就是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食,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说,做有利于人民利益的事,就是惠而不费;选择能劳动的人去干活,就不会有人抱怨;让追求仁德的人能自我实现,就不会出现贪图;不管人多少势大小都能安详而不傲慢,就是泰而不骄;严肃端庄,人望而畏之,就是威而不猛。根据孔子的一系列主张,后人将其发展成为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的修养理论,给后世以极大的影响。

孔子的说教渐渐为世人所接受,经过千百年来一些思想家的补充和修正,慢慢进入民族的血脉,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像基因一般流传下来——

一个叫郭齐家的学者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了如下说:尊道贵德:对道德的尊重和对道德价值的追求、对道德教育的重视,这是中华民族的第一美德。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突出人格尊严,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别之根本。

律己修身:中国人重视人格修养,形成向内探求的主体性道德精神,把修身看做根本。

仁爱者悌: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同情人,关怀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形成一种浓浓的家族亲情,对家庭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进而形成了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诚信好礼: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很多相关的美德,诸如待人以诚,对事业忠诚,对爱情忠诚等等,追求内心的光明真诚。

精忠报国:爱国历来被国人视为大节,崇尚气节,讲求情操,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