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精神
5633000000154

第154章

镜头一

1998年4月6日,下午。舞阳县辛安乡吴堂村。吴堂村今天要选举。选举地点设在村东南二里多地的村办小学内。为啥要选在学校内,因为学校有旗杆,可以升国旗。村支书吴金铭把这一条当做必不可少的硬件去考虑。另外还搭了一个戏台,就像每年冬闲唱大戏的戏台一样,不过今天唱戏的主角是村民。选举的日子也选在6号这天,图个顺溜。啥都准备得妥妥当当,就是忘了给老天爷打个招呼,早上起来天就阴沉沉的,不一会儿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而且越下越大。看着密密实实的雨线,支书吴金铭犯了愁:平时召集村民大会,就是好天气也来不了多少人,这雨天泥了吧唧的能有人来吗?听说县市领导还要来现场参观,如果来的村民稀稀拉拉没几个,那吴堂村可就丢大人啦……谁知刚过中午不久,吴堂村的老少爷们就约好了似的齐齐往学校赶。他们有的三五成群,有的相约相随,有的扶老携幼,有的甚至被人背着冒雨踩泥赶到了学校。吴堂村有选举权的村民不到1000人,实际上却来了1500多人,把个小学校挤得满满的。支书吴金铭又怕人多难以控制会场秩序,劝那些不够选举资格的娃娃们回去,乡亲们反而劝吴支书,让孩子们看看民主有啥坏处?

大会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准时开始。潇潇雨幕里,到会村民面向国旗全体肃立。人们收起了雨伞,老人被搀扶着,妇女们怀抱着婴儿,青壮年不由自主挺起胸膛,不论年龄大小高矮胖瘦人人都挺直了腰板,脸上显露出少有的严肃和庄重,他们一任雨水洗面仍专注地仰望国旗行注目礼……吴金铭说:那场面太难忘了。我至今还清楚记得村民们在雨中面向国旗的神情,那是神圣和自豪,那是真正站起来的感觉,那是当家作主的感觉……

镜头二

源汇区干河陈乡丁湾村有一对婆媳,婆婆60多岁,媳妇30出头。选举这天,婆婆有事出村了,儿媳便替婆婆代领了选票,想着都是一家人,就自作主张又替婆婆画了选票。不一会儿,婆婆风风火火回来了,进门就要选票。媳妇说已替你投过了。谁知这话却惹得婆婆发了火。婆婆说,你是你,我是我,在家咱是婆媳,对外咱都是公民,你咋能代替我的权利呢?硬是让儿媳要回了那张冒名顶替的选票,并当场宣布作废。直到婆婆重新领了一张选票,重又画了票,亲手将选票投进了票箱她才满意地笑了。

镜头三

龙唐村位于漯河市区东部,属近郊地带。去年5月,夏收将至,该村的民主选举拉开帷幕。经过改选,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等候选人名单顺利产生。谁知,等5月16日选举这一天却发生了意外。选举从上午8时开始,一切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直到中午12点才有了结果。哪成想,三名村委会干部所得票数均未超过投票总数的一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河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暂行办法》的规定,需要重新选举。于是,村选举委员会决定此次选举无效,午饭后一点半重新选举。情绪高涨的村民大多是回家拿了干粮紧接着又返回到选举会场,选举复又开始。直到夜幕降临时,选举结果方才浮出水面。然而此时有群众举报,一个小组的选民有委托选举超过三票的问题。经查属实,未出笼的第二次选举再度夭折。

又再挑灯夜战。

经过两次开花不结果的反复,选举的神圣感和分量在人们的心目中陡然重了许多。人们聚集在村东打麦场明亮的大灯泡下,将激情一直燃烧到次日凌晨。而结果又是人们不希望看到的——三个主任候选人和三个委员候选人得票均未超过投票的一半。面对无奈的结果,选举委员会在征得多数群众意见后临时拍板:鉴于麦收在即,我村第三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暂缓至夏收后进行,村务工作暂由票数最多的一名副主任负责。

7月中旬,第四次选举如期进行。选举3次胎死腹中,使村民们的参与热情更加高涨。上午8点的选举,早上6点就有人赶到会场。耄耋之年的李保忠老汉提前,时便让儿子用架子车拉到了会场,并且非要坐在前排,说是要亲眼看着新干部名单从票箱里产生出来。村民们说:通过前几次的选举可以看出,法律是真的保护咱老百姓的,老百姓说话真管用了,这样的选举谁都愿意参加!中午时分,当新任村主任等当家人终于顺利呱呱落地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有识文断字的人说:这是民主四顾茅庐哇!看到农民们这样强烈的参与意识,这样高涨的民主热情,漯河市的领导们深有感触地说,看来当官要让民作主这句话也要修正,这不是让或不让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请民做主。因为只有请老百姓当家作主,农村才能真正做到长治久安,这才是关乎全局的根本大计。

运行一年多的村民自治活动使漯河市更加生机勃勃。全市有1221个村委会,依法进行了换届选举,占全市村委会总数的98%,共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5568人,其中党员3657名,新当选1911名,妇女干部1108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463人,懂经营会管理的致富能人2105名,平均年龄38.6岁,比上届下降了3岁,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较上届明显提高。这是一次由漯河农民主刀的大手术,但却比任何一次运动都平稳和有序。推行村民自治后,群众反映说: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矛盾化解了,热点降温了,稳定的局面形成了。舞阳、郾城原是上访告状事件较多的县,现在,这两个县的信访事件已比往年分别下降80%和85%。当地的村民打趣道: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县信访办的人就该下岗了。

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实行财务公开制度,这是漯河市农民在开展村民自治活动中的一项创造。财务公开主要以群众反映较大的财务公开为主,另有计划生育情况、土地征用和宅基地审批、农民负担情况、电费收缴、救灾款物资发放、集体经济项目承包经营情况、村干部工作责任化目标及完成情况等等,将这些敏感问题一一公开,并在公共场所建立固定的财务公开栏目,重大项目随时公开,常规项目一至两月公开一次,由村民选出的代表会议进行把关,使村民随时查看,随时把关,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既使群众明明白白,又使干部清清白白,使之更加负责更加大胆地去工作。

临颍县杜曲镇东徐村新选的村委会曾经许诺村民要办三件大事——修路、建校、打井。特别是打井,是东徐村的重点工程。东徐村多年来仅靠20世纪70年代打的几眼砖井,每遇旱情,只能眼巴巴看天吃饭,平均亩产仅400斤。过去村委会并不是没有想过打井的事,但每每行动,总有各种传言不胫而走,有的说某某村干部收了打井队多少好处费,吃了几多回扣啦,有的说这是干部们借打井为名敛财为实啦等等等等,几次都是半途而废。究其原因,都是财务不公开,村民们就认为干部们肯定有见不得人的地方,于是就疑心重重,好干部也当成坏干部想了。如今不同了,新任村委会将打井议案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反响热烈的代表大会又将此项决策权交付村民大会,村民们一致举手通过了面向社会招标统一打井的建议。开工后,村民代表大会又派出理财小组亲自参与打井过程,使每项经济活动都处在村民的监督之下。结果,东徐村人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投入打出了42眼井,不仅仅挽救了因旱情而干涸的农田,而且使平均亩产增至800斤。新的村委会首战告捷,农民们拍手称道时,村干部却说:不是我们的领导能力比过去高了,而是民主机制健全了,这是村民自治的功劳……

舞阳县吴城镇朱庄村辖区内农民网络改造工程顺利竣工。为了表达对外请工程队的谢意,村干部花了160元宴请他们。然而,到报账时却被村民主理财小组剔了出去。理财小组的人说:农网改造是电业职工的分内职责,这是他们应该干的本职工作,怎能用公款招待?此项支出不合理,应由个人支付。结果,村干部们硬是用自己的钱抵上了此笔支出。

柿园王村有一所村办小学,其前身是民国时期建造的一所私塾院,可以称之为百年老校。柿园王历届后生学子基本上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而今仍有本村几百名孩子在这里就读。然而,老校委实太老了,房屋破旧不堪摇摇欲倒。几年前上级教育部门就已把它列入危房行列,令其修缮,但一年年过去了,仍然无人问津。半年前,上级部门终于采取措施,命其撤销。这样一来,柿园王村的孩子们将面临转学、辍学的危机。一道难题摆在了大选后的新任村干部们面前。开村民代表大会时,一位老党员说:国民党时都能办起学校,决不能让它在咱共产党人手里垮了!一句话点燃了村民们的激情,大伙异口同声地说:盖!

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建房需要10多万元钱,怎么办?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决定:筹钱办学!

新上任的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率先拿出了1600元和2000元,委员们也分别拿出了1000元。各户村民每户50元。不出10日,村民们全部集了资。同时,村民们纷纷向在全国各地工作的乡友发出公开求捐信,呼吁他们伸出手来。不多久,乡亲们的求助得到了普遍回应,很快就集资近5万元。经过群策群力,资金问题终于解决了。

之后,村民们又选出了3名村民代表和3名党员代表组成建校领导小组,对招标施工队实施全天候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支出情况通过民主理财组定期审计并张榜公布。不足两个月,学校大楼拔地而起。

笔者来到柿园王这所百年老校时,新建楼房刚刚矗立在暗灰色的背景中。村委会的成员们自豪地指点着它,像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不远处,小学生们在操场上做着快乐的游戏,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他们不再因未来而担忧。因为他们拥有了一座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学大楼,那是他们心灵中的亮点和希望。毫无疑问,这也是柿园王人的亮点和希望。

教学大楼旁边没有功德牌,却见一堵墙报,上有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写的一段文字:

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柿园王,走进校园,一种美感油然而生。新竣工的教学大楼里,辛辛(莘莘)学子书声朗朗。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继续在这里读书,多亏了柿园王新选的村干部……

这是天真无邪的声音,同时也是对村民自治活动最纯真的礼赞。

走进漯河,走进漯河森林浓郁的深处,你就会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发现一个奇异的景象:当秀木成林铺天盖地的时候,一个良性循环的理想秩序就会出现。

1998年5月20日傍晚,舞阳境内骤降暴雨。20多个小时后,全县平均降雨量高达230毫米,有的乡已突破300毫米。穿境而过的沙、澧两河水位直逼警戒线,岸堤随时都会决15,全县大部分农田顿成汪洋,部分农舍倒塌,电力通讯中断,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此时舞阳村级民主选举工作刚刚结束,新上任的村官们在百年不遇的灾害面前接受了严峻的考验。

马村乡8个村子被大水围困三天三夜,危难之时新上任村官冲在了最前列:

刚刚上任3天的绰陈村新任主任陈连生,不顾家人的劝阻,冒着生命危险涉水过河亲自到分水站借来了8部大型抽水机,日夜守候组织排水,三天三夜没有离开抽水机,直到村子化险为夷……任桥村新当选主任辛邵平在村子进水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撑着小木筏子在村子里来往穿梭检查危房,转移被困群众和财产,安全转移妇女儿童126人,被村民誉为老百姓的守护神:

此外,其他受灾乡镇的新选干部也以自己的行动答了一份让老百姓满意的考卷。

姜店乡湖东蔡村被大水团团围困,只有将村四周的20多个鱼塘挖通后才能排水。可是,一想到每个鱼塘最少也要投资几千元,村民们就舍不得下手。眼见得全村就要被水淹掉,在这危急时刻,新当选的村主任率先将自己投资10000元的鱼塘果断挖开,接着村民代表、村民们纷纷仿效……终于排出了大水,保全了全村的生命财产……

干部们危难时刻想着群众,广大村民们大灾之年也同样想着国家。

夏粮征购时,一些颗粒无收的农户仍然上交公粮,他们将去年库存颗粒饱满的陈粮献出来,全县共交陈粮1161万斤,占全部公粮的51.4%。辛安乡石桥村村民吴保林是全县第一个交陈粮的人。他全家四口人,种了3.6亩麦子,受灾之后小麦亩产不足200斤。而且大都是瘪次品。交公粮时,妻子认为今年受了灾,应该等国家照顾,吴保林说,1975年,遭受洪灾时,国家调来了大批粮食和救灾物品帮咱渡过了难关,今年咱们受灾减产是事实,但不能因此而忘了国家。我是村民代表,是代表就要起带头作用。全家意见统一后,夫妻俩把去年的陈麦搬出来,晾晒、筛净之后交了公粮。该村的村民代表吴艳丽得悉这一情况后,不甘示弱,自家的陈粮不够,她又从娘家借来了陈粮,足斤足两后才交到乡里。

吴城镇郭庄村民郭俊钢,看村干部们都交了陈麦,便动员两个当教师的哥哥,开着手扶拖拉机,把3家的陈粮聚拢在一起,高高兴兴上交了公粮。他说:只要村干部能做到的,俺群众也一定能做到。现在的村干部们确实和咱一条心。国家是大家的,他们热爱,我们群众也一样热爱,位卑未敢忘忧国呀……

漯河森林里,茂盛葱茏,鸟语花香。许多随风逝去的往日情怀和美好故事现在又回到了这里……

1998年9月,河南省在漯河市召开了全省村委会换届选举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漯河市推进村级民主建设的经验在全省得到了推广。

1999年3月,国家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专程到漯河市农村进行了考察,对漯河市的村民自治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又是村委会换届时,漯河森林已长成。

转眼就是4年,2002年春天,已是漯河市委书记的刘炳旺再次驱车来到三县一区农村,此时的漯河农村新一轮村委会换工作又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由于有了上一届细致扎实的工作基础,今年的换届工作可谓顺风顺水。在农村中走街串户,刘书记的感觉就像在秀美的林中徐徐穿行,一种沁人心脾的轻松感油然而生。

这种轻松感还来自他的另一种创意的成功。农村实行村民自治,让村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实行民主选举,它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这是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要想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毫无疑问,它将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但是,农村问题、农业问题要想得到真正的解决,仅有民主的元素是远远不够的。三农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有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照耀,就像禾苗遇到了春天一样,它将会有一个金色的预期,但要真正成为沉甸甸的收获,还需要多少灌溉滋养和成长的环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来的,但是,中国广大农村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就需要各地区的决策者们根据本地区的情势做出自己的决断,就像当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要把这种先进思想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自己的特点,走属于自己的道路。于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刘炳旺在市委办公会议上提出了发挥干部积极性,使干部、农民两种积极性结合起来的新形式——在全市农村实行包村联乡促争创责任制的决策。

这项决策在漯河市县干部中引起强烈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