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精神
5633000000016

第16章

采访手记(5)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各大报刊都在头版位置刊登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毛泽东一生阅尽人间英模无数,也挥笔写下过诸多题词,但惟有这次题词显得格外重视。据在他身边工作过的林克同志回忆,1963年2月22日午后,毛泽东小憩醒来,显得神采飞扬。他并没有换衣服,仍穿着宽大的白色睡衣,那睡衣的袖管处因常常伏案命笔磨得有些发旧。主席走到放有文房四宝的长桌前,拿起桌上林克秘书草拟的题词,略微沉吟了一会儿,便提起笔架上的毛笔,蘸了墨汁,在印有8行红色竖格的书笺上,一挥而就,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7个行草大字。

写毕,主席凝视良久,摇摇头,抽出放在一边,又写了第二张。看看,还不满意,紧接着他又写了第三张,这一次,他颇感满意,用欣赏的神情看了许久,才放下手中的笔,点了一支烟,坐定之后,才嘱咐值班人员,请罗总长和林秘书过来一下。

罗瑞卿总长这些天一直为主席题词的事情穿梭在三座门和中南海之间。几天前,沈阳军区政治委员赖传珠上将在军委开会时,就代表军区党委向罗瑞卿大将提出让毛主席为雷锋题词的请求,罗总长当即就答应了。罗总长一直关注雷锋这个典型的宣传,并且知道毛主席非常关注雷锋同志的有关报道。他认为主席一定会为这个普通士兵题词的,他有这个把握,所以他才爽快地答应了赖政委的请求。

果然,毛泽东很快就将题词应允下来。

当罗、林二人来到主席卧室时,三张题词已经摆在他俩面前。两个人都惊赞了一番,说概括得好,书法也好。

毛主席并没用林克草拟的题词,这条题词是他自己拟就的。也可以说,这幅高度凝炼概括的题词,是他这些天看过雷锋事迹之后的心得。据这个时期在他身边工作过的机要秘书李静同志回忆,毛主席几次向她谈起雷锋。李静说,他看到毛主席在看雷锋事迹的报道时,眼圈都红了。他充满深情地对李静说,雷锋同志是个好同志,我们大家都要向他学习。一个普通的士兵能在领袖的心目中占有如此崇高的位置,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实属罕见。应该说,首先把雷锋精神推而广之扩而广之使之走向全国的是毛泽东,而真正深谙雷锋并在精神层面与之发生共鸣并为之欣赏的也是毛泽东,毛泽东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胸襟温暖着一个战士的纯洁灵魂。他觉得偌大的中国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拟然而又实际存在的棋盘。这是一个两种思想的角力,即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它们就像是黑白分明的围棋子,它们存在着斗争,并且从情势上看还分不出谁胜谁负。毫无疑问,雷锋就最能代表他理想中的思想人格和道德人格,这是一个完美的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而革命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那样的战士,需要雷锋那样白云般的纯洁灵魂去占据中国辽阔的思想空间。他认为在思想和精神棋盘的意义上,倘若雷锋这样的白色棋子不迅速占据思想阵地,那么,那些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的黑色棋子就会充斥精神空间。如果是这样的话,共产主义何以取得胜利?因此,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毛泽东以革命家的高度敏锐发现了一个战士身上蕴涵的战略意义。雷锋精神确实成功地占据了人们思想和信仰上的空间,并且迅速酿成时代的主流话语,成为共和国精神大厦一块重要的基石,更主要的是,它是真正走进人民群众心灵深处的英雄,雷锋的行为模式,已经演化成人们日常化的道德形态。

如今,30年过去,我们仍然可以从林克等人的回忆中证实毛泽东对雷锋这个普通战士的一片深情——

这时,罗瑞卿总参谋长也进屋了,毛主席请罗总长坐在他身旁的藤椅上,将写好的三张题词递给他看,指着第三张说:就用这一张,你看可以吗?

还没等罗总长回答,毛主席又继续说:我看了报纸上有关雷锋的报道和日记,雷锋值得学习。毛主席指着题词手迹说:向雷锋同志学习,也包括我自己,我也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嘛!

罗总长一行拿着题词赶回军委三座门,等翻拍完毕,已是午夜。原打算3月4日见报,因各报早已排好版面,来不及撤换,于是,罗总长就决定改在3月5日见报。

于是,1963年3月5日这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各大报刊都在头版头条上刊登了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的手迹。

3月5日,一个在共和国精神文明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日子。1996年10月17日,江苏南通市《江海日报》的编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题目是《寻找莫文隋》。这封信很快就转送到了该社总编范计春先生的案头,作为一个有多年报龄的老报人,这个稿件的内容引起了他的兴趣。写信人是一个被自称为莫文隋的人多年资助的学生,现在,这个受助人即将毕业,然而他迫切想知道这个莫文隋究竟是谁,有朝一日好登门言谢。

范总是个敏锐的人。莫文隋显然是莫问谁的意思,解读该名,会体会出诸多况昧。眼下是市场经济了,学雷锋做好事似乎已随计划经济时代飘然而逝,更有人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它是当时政治的产物,而雷锋身上所体现的诸如螺丝钉精神、一块砖精神、甘当革命傻子的精神,似乎已从主流意识降格到被嘲弄的位置,一些青年人既不理解也不愿追随。加上人们对英模典型简单诠释强行灌输公式化形式化宣传,特别是文革之后人们对政治化的东西普遍冷淡,因此诸多因素加起来,反而在人民群众的意识层面产生了巨大的真空,由于主流意识的减弱或者飘逝,实际就是怀疑、迷失及另类意识的反弹,当然,这种怀疑也不尽然全是坏事,它也存在着一种新观念的重新体认。但总的来说,由于确实存在的一种总体失落的态势,酿成了一种做好人难的不正常氛围。而这个莫文隋无沦如何是一个值得深挖的新闻由头。于是范计春就给记者布置采访任务,一定要抓好找人这个线索,既找人又找精神,把曾经失落的雷锋精神请回来,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扬。

南通市委领导同志听取市委宣传部长的汇报后,立即做出了在全市学习莫文隋的决定。虽然还不知道真实的莫文隋是谁,但这种精神的回归,说明社会道德领域的一种渴望,应该把这个道德领域的典型援引到经济领域中去,让它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有了南通市委的介入,这个原本平常的新闻瞬间放大,成为南通全市人民普遍关注的话题,人们似乎睁大了双眸,开始寻找谁是真正的莫文隋,并且引出了一系列美丽的枝蔓。莫文隋找到了。

莫文隋的单位在南通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