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精神
5633000000063

第63章

从此以后,武凤荣每天派人候在这里,店里一动刀,环卫工人就立马炉灰铺上,等宰杀一结束,这里也就场干地净了。后来就干脆提前铺上炉灰,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店里宰杀牛羊的一个前奏。武凤荣他们一不言语,二不表白,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干着,终于让店主感到文明不仅是一个好的卫生习惯,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他渐渐感到有点不好意思了,有点脸红心跳了,也坐不住了。他不再做无所谓状,主动嘱告员工自己收拾打扫,不要再给环卫工人添麻烦。那位老板亲自找到武凤荣,提出每个月另外再给他们报酬,被武凤荣婉言谢绝后,他又把一面绣着不怕脏累、无私奉献的锦旗敲锣打鼓送到清洁公司。

有了武凤荣这样的环卫工人,牡丹江市的环境卫生工作怎能不争第一呢?

他的名字叫贺佩泉,肩挑一根扁担,常年奔走在牡丹江的大街小巷,每年挑粪行程1500公里,一年掏粪200多吨,相当于装了30节车皮。15年来,贺佩泉挑着粪桶走了16.9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四周半的路程。城市洁净就是他终生的追求。

一年除夕夜,儿童公园附近的一个居民区因自来水跑水造成厕所满溢,弄得居民大过年的不得安生,居民们四处找人,无奈粪肥公司已经放假,眼看着这个居民区的居民要过一个肮脏年,一个憋气的年了。

贺佩泉已经放假,劳累了一年的他正和家人团聚一起准备和和美美过个大年夜,就在这时,他听说了那个居民区跑水的事。

贺佩泉二话没说带着儿子就赶到了现场。

居民们看到老贺带着小贺来了,都说,这咋整的,看把你搅得过年也不安生,实在不好意思呀!

老贺摆摆手:谁能知道赶得这么寸,偏偏赶到大年夜跑水呢?既然它给咱们弄这一出儿,咱就饶不了它,咱给它弄个夜战马超,好,你们就看我咋治它吧!

老贺和居民们嘻嘻哈哈地开了场,在除夕夜的鞭炮声中干了个通宵,第二天又接着干,等把一切都整明白之后,已是初一的晚上了。

别看这事不大,没有思想境界的人还真干不了。

还有一次,已是深秋,老贺完成清掏任务准备下班,一位公安人员心急火燎地找到他,说解手时不小心,手枪从枪套里滑出,眼睁睁出溜到便池里,水一冲,又冲到了粪池里,求老贺说啥也得帮忙把手枪捞出来。老贺当即挽起裤腿跳进没膝深的粪池里,在冰冷的粪池里捞了半个多小时才把手枪捞出来。公安人员当场拿出200元钱酬谢老贺,老贺婉言谢绝了。

老贺挑着粪担绕地球跑了好几圈,可他的工资却不过300多元,一年下来,满打满算也挣不够5000元。看他吃了那么多苦,遭了那么多罪,亲戚朋友都劝他说,市场经济干活赚钱,天经地义,哪有你这样的,光干活,不得钱,还是扔掉粪桶,挑起豆腐担吧!原来老贺在老家曾学得一手做豆腐的好手艺,倘若在市郊开一个豆腐店,一年下来净挣好几万,一年下来挣的钱比他挑粪三四年挣的都多。

但贺佩泉不为所动。他说,虽说咱是个临时工,掏大粪的,公司和上级领导都对我非常器重,咱干活出力,实在是本分事,可到了领导那里就表扬不完。咱知道领导们对我的好,也知道老百姓需要掏粪工,这就够了,我哪也不去,只要我还能挑动这副担子,我就干一辈子掏粪工……

这就是一个普通环卫工人的价值观。

像武凤荣和贺佩泉这样的环卫工人牡丹江还有许多,正是他们自觉担当起清扫淤积的城市痼疾——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积攒的历史陋习。他们既是清扫者,又是重建者,他们在这既是劳动过程又是精神过程的双重建设中塑造了环卫工人的形象,成为建设精神文明的一面旗帜。

有了这样的旗帜在前头呼啦啦地飘,加上牡丹江市人民齐努力,才有全省第一洁净城市的美名。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个曾经创造出灿烂农业文明的地方,却离城市文明那样遥远,想想不禁令人扼腕。

河南省濮阳市就是一个曾离现代文明很远的城市。

因为地处偏远,濮阳又被称为河南省的西伯利亚,所辖五县中有一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有两个是省级贫困县,余者也是财政补贴县,这个一新二穷三偏四小靠穷人穷村县凑成的城市,在当今的城市创建活动中,还能有所作为吗?

然而,濮阳市不抓工、不抓农,单抓一个卫生城,全民动员搞名城,先拿牌子后上星。这种反弹琵琶的思路,却创建了一个城市化推进的经典战例。

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市之后,濮阳市的地位一下子高了许多。市区开始扩大,人口开始增多,眼见得濮阳一天天长大长高了,体积一天天膨胀,大批农村人成为城市人,但作为城市文明所需要的格调和品位却怎么也上不去——

听来的故事之一吐痰

一位领导,正在台上作报告,大讲出国观感,说他们一行人在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游玩时,后面总有一个外国老太太跟着,他们走哪她跟哪。一行人走走停停,那老太太也停停走走,若即若离,既不超前,也不同行,但总尾随其后。众人诧异,以为有什么大事要发生。经过观察,才知道那位老太太的真实目的,原来她是尾随着这几个中国人清除痰迹的。这一行人有随地吐痰的毛病,看得高兴了,就呸的一口,吐在人家锃明光亮的广场上,像一个个印章一样醒目。这些情景让这位老太太撞见了,出于她的卫生习惯和公益心,她悄悄在后面跟着,很细心地把中国人吐的痰用手纸细心擦过,然后再放到塑料袋里或垃圾桶里……这位领导讲得很动情,连声说太丢中国人的脸面了,说着说着,呸一口痰吐在台子上,说,有痰回自己的国家吐嘛,不要在外边丢人,在咱们自己家,想咋吐咋吐,干吗跑到外国吐痰呢?

听来的故事之二换个地方开会

市里刚落成一座高级宾馆,因为太高级,许久无人问津。宾馆经理忽听某部门要召开会议,就主动前去联系,经过讨价还价之后,宾馆第一宗生意敲定下来了。

这是一个农民工作会议,与会者大都是县乡村三级干部。

然而,会议还没过半的时候,经理找到大会会务组,说,钱我们一分不要了,求你们再换个地方开会吧。会务同志很诧异,问为什么?

经理无言,拉着会务人员到各楼层的会议室巡看,只见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与会者均齐齐地蹲在沙发上,有的脱了鞋,有的连鞋也不脱,崭新的沙发上满是黑垢,地毯上片片痰迹,看着一片狼藉的会议室,会务组的同志干瞪眼说不出话来……

听来的故事之三步步赶不上

炊事员老王的爱人最近农转非,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老王夫人性格开朗,快人快语,到城里不久,就和邻里问混得很熟。有一天,待家务忙完之后,几个老姐妹坐在楼道门口谈家常,说着说着,老王夫人就嗟叹起来。

唉,我们农村人,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哇。怎么啦,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