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精神
5633000000073

第73章

一天下午,为了印证南京的交通通行能力,笔者婉拒了江苏省文明办的安排,假借会友的名义,在下班的高峰时刻,从省委宾馆外打的,到光华门外的石门坎,由西北到东南,几乎贯穿了整个南京。出租车司机是个30多岁的人,偏瘦,中等个头,上穿暗方格衬衣,一张小团脸。司机用南京话和我聊天,我们谈天说地,他询问着北京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台海局势,我则向他打听南京市的交通情况。

笔者:南京马路两旁的林挺气派的,这算是南京一景吧?司机:从我记事起那些树就那样了,几个人都抱不过来。那时候感到这里就是两条龙形林莽,有的地段并排6棵大树,呼啦啦向前延伸10多里地,那气派只有中山大道才有。现在树已经少多了,但那架势还在,一般的城市还是跟南京比不了。

笔者:这是上下班时间,我看并没有堵车呀。

司机:头两年堵得厉害,要是这时候,干脆找个地方歇着去,谁去拉活呀。

笔者:你看警察,值勤的也都很少。

司机:都撤掉了。你看,每个路日都安上了报时器,司机按照显示屏上的时间指挥自己的行动,路口上的监视探头比人的眼睛顶事好多倍,不管你跑多远,它都会把你看得透透的,还要警察和岗亭干什么?

笔者:司机们怎样看待这些变化,是好还是不好?

司机:当然好!谁希望交通堵塞呢?挣不了钱去喝西北风,谁愿意?

笔者:好在哪里?

司机:好处太多了。一是有些天网恢恢的感觉,这个约束力太大了,我们参观过监控中心,你的头发丝它恨不得都能数过来,谁还敢造次呀,不敢。科技就是老天爷的眼,它啥都能看见。就拿我来说吧,自从我看过监控中心之后,一过路口,我的心就突突的,我就冲着探头嘀咕我知道你看着我哩,我一不违章,二不违规,我做得好好的,你看我干啥,你把头扭过别的地方去……哈哈……我相信大多数驾驶员都是这个心理,这样久而久之就有了强大的约束力和自律力,虽然开始时是被迫的、被动的,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觉意识,大家就都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二是增加了民警执法的透明度。过去民警执法有很大的随意性,他猫在偏僻的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就像猫捉老鼠那样袭击我们,罚款时更是气人。他不讲理,态度恶劣,你还不敢吱声,只要你敢吭声,他就给你撕一张更大的罚单,他就是天王老子,他就是政府。现在不同了,一切都输入计算机了,叫数字化管理,它对人一视同仁,透明度强了,不正之风就少了……

笔者:有句话叫一物降一物,有人说司机的天敌就是交警,就像老鼠怕猫一样。你怕交警不怕?

司机:过去怕,现在不怕了。过去的交警真把你当成耗子,他认为他就是黑猫警长的角色,见到司机吹胡子瞪眼打爹骂娘的,谁不怕?那是土猫。现在不同了,是市场经济,是科技条件下的洋猫,专逮违反交通法规的,秩序妊了,交通便利顺畅,通行能力增强了,司机们和警察的关系也改善了……好,前面就是石门坎,你拿好东西,准备下车吧……

笔者:还不到半个小时呢,这么快……好,再见……司机:再见!

(那辆红色出租车转瞬间就融人车流,我倚在路边一棵法国梧桐下观看都市景色,就在这时,看见我的朋友披着霞色匆匆走来……)

据南京市公安局科研所顾怀中副所长介绍,南京市在交通管理整治上实现科学化、人本化、智能化,城市交通通行能力提高30%,冲突点减少一半,市区机动车时速由10.7公里一下子提高到29公里。他们根据城市大都是混合交通的特性,开展了交叉路通综合管理的研究,把交叉路口的机动车的停止,非机动车辆的左转等待区,以及信号的多相位控制,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设计安排。这样就使得交叉路口的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南京交通管理部门运用科技解读城市交通难点的密码,使我们体味到了科学文章的下面实际涌动着的人本化、人性化的暖流。

2000年春末,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张策邀请中国作协几位作家到所属部门深入生活,参观学习。这样笔者才有机会走近北京市的交警们。

北京西二环紧靠官园桥西侧有一栋普通白楼,北京市交通管理系统的中心就坐落在这里。当那天下午我们一行走进这个寻常白楼时,这里的交管中心却告诉了我们什么叫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执法的时代。

1995年我国开始推广金卡工程。正像电视中关于这卡那卡的广告词所说的那样,受金卡工程的启发,北京市交管局领导也想一卡在手无忧神州,想用IC卡对北京市机动车驾驶员进行管理。局长马振川的想法获得了局科研所的理论支持。

科研所在论证报告中说:北京应该尽快上IC卡,这是实现首都交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然而,上IC卡谈何容易。小小的卡后却要有庞大的信息网络支持,没有网络系统,IC卡只是没有依附感的一叶小舟,有了网络系统,它才是有人导航的飞舟,它可以获得信息的共享,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才有被管理的归属感。

若要实施这个方案,就需要巨额投入,仅机动车驾驶员人手一卡的成本就需要7000万人民币,加上技术支持系统,全部预算超过1亿人民币。

一个亿,相当于造一座立交桥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