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你们新婚快乐!”朱时茂和姜昆等举杯祝酒,“希望你们在中国的蜜月更美好!”
“谢谢!你们几位朋友都是好人!到了中国,到了你们几位朋友的家里,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感到亲切、温馨……咱们都是亲人!”埃瑞克恳切地说。
“你的真诚很令人感动!”朱时茂和姜昆说,“原来小明在国内时,我们这些‘哥儿们’,关系都好极了,大家如同亲兄妹一般。”
“我感觉得到。”埃瑞克说,“那么,现在我和你们几位也可以说是‘哥儿们’啦!”
“你说得太对啦!”姜昆转而逗趣地说,“不过,我们还是很妒忌的!本来小明对我们的情感投入很多的,她还没有结婚时,给我打长途电话时,一句话一个哥地叫着,叫得我心里头好甜美哩……可现在呢?变了,不叫‘哥’啦。你瞧,我们的小妹,被埃瑞克抢走了……”
“可不!以前,小明和我也好着哩!”朱时茂也来凑热闹,接着有意狡诘地对埃瑞克说,“你也不和我们商量商量,征求征求我们这些‘家人’的意见,就把小明娶过去了。这是不符合中国的传统习惯的。”时茂继续逗乐道,“埃瑞克老弟,你可知道,中国有一种传统和家规,婚姻应由‘父兄作主’……小明这孩子的父亲没在,那么,她的婚姻大事,应该由我们做哥哥的替她作主才对呀……”
在座的所有朋友听着姜昆和时茂的一席笑话,都哄堂大笑起来。
“你们胡说什么呀?”小明也乐起来了,她转而认真地说,“说真的,我本来是并不打算再结婚的。要不是遇到埃瑞克,要不是他对我那样好、那样真情,我是绝对不会结婚的。埃瑞克爱护我,埃瑞克的父母也很疼爱我。不过,我虽然嫁给了埃瑞克,虽然加入了法国国籍,但是,对朋友、对祖国,我的感情是永远不会变的……”
“小明,你也不要着急。姜昆和朱时茂两位老兄的说法,我还是同意的!”埃瑞克本来就是很风趣的人,遇到这样的知音,心里自然很高兴,他幽默地把话题继续发挥下去,“现在,我们两个补个礼,向两位老兄请罪,请求两位老兄‘批准’我和小明结婚……我们在中国,还可以再补一个‘婚礼’,按中国的习惯,拜天拜地,拜父母,拜兄长……”埃瑞克说着,起身向两位兄长要抱拳作揖。
“这就免礼了吧。”
大家被埃瑞克的风趣幽默更是逗得乐不可支,都笑得前仰后合的,手上酒杯里的酒也都溢洒了出来……
在欢乐的笑声中,《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轻轻地响了起来……
“说真的,埃瑞克你来中国前后也有两三次了吧?你对中国、对北京有什么感受?印象如何?”在座的朋友们问。
“感受很多。国家很美好,很美丽,名胜古迹和山水风光很迷人。过去,没来中国以前,觉得中国很神秘,很多传说故事很美好,还有中国姑娘很美,很温柔……这也是我爱上苏小明的原因之一。”埃瑞克说得很坦诚,很实际中肯,“不过,也有不足之处。1983年,我第一次来中国,到北京,便体会到了坐公共汽车的困难。我爱骑自行车逛北京大街小巷,那样比坐公共汽车方便自由。坐公共汽车在北京太困难了,常常挤得又苦又累。在法国,上车时,大家不会争抢,而是相互谦让的。但是,我在北京已经摸索出一个坐车挤车的经验。”他用幽默的目光问大家,“你们知道是什么经验?”
“猜不出来。”
“好,我来告诉你们。在车站等车时,人一多,大家拥挤在一起时,千万不要从人群中间挤进去。那样太费气力,而且不一定挤得上去。你要动脑筋,取巧些,要挨着车门边儿,‘削尖脑袋’‘溜边儿’挤进去,准保你挤得上去,尤其在北京。这是我经过多少次的亲身体验和观察,才得出的经验。你们说,对不对?”
埃瑞克的幽默又一次把大家逗得笑痛了肚皮……
“埃瑞克,你可以算是一个老北京了!”
“现在,我对北京、对中国就更熟悉了。通过结识你们这些朋友,我更加了解中国了……我和小明一样,爱中国,爱北京,爱朋友们!”
苏小明,海内外的十几亿中国人还想听你的歌……
1992年11月,苏小明和埃瑞克双双一起去美国探望二姐。她的二姐本来在英国伦敦工作。后来,她转到了美国,在芝加哥市政府任职。她生活得很好,工作得很出色,十分受上司赞赏。
有一天,他们三人到纽约的四川饭店吃饭。那里的中国服务小姐极为热情,接待很周到。突然,一个男孩子写了一张字条,送到小明的二姐手里。
“打扰了。我们想认识中国歌唱家苏小明。”宇条上这样写着。
“你认识她吗?”二姐问那个男孩子。
“当然认识。”那个男孩又为难地说,“但是你们两个人长得很相象,你们一定是姐妹,不知道谁是苏小明?”
“怎么办?”二姐在小明耳边低声问。
“怎么办?那好说,我是你不是!”小明直来直去地回答。
“你不怕他们围观,找你签名?请你唱歌?你不怕累?”
“不怕。我历来不怕观众。我欢迎和观众交流。他们认出我来了,很好。”
“那,你自己去对付他们吧。”
“我是苏小明,你们好!”小明爽快地向那个男孩和他的伙伴们打了个招呼。
餐厅里的中国男女青年高兴极了,纷纷围了过来。
“非常感谢!我们都听过你的歌,都爱听你唱的歌!”
“你可以为我们签名吗?”
“可以和你合影吗?”
“当然可以。”小明向他们招手。
于是,餐厅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年轻的中国人,有服务小姐和小伙子,有就餐的客人,都挤上前和苏小明握手,请她签名留念,与她合影留念。
小明和埃瑞克,还有二姐,一起到美国闻名世界的摩天大楼上去玩。他们在这里观看了由著名歌唱家费翔演唱的影片,欣赏了费翔的歌声。在这座大厦最高层的娱乐园里,有个有趣的游玩节目:“和美国的现任总统合影。”这里有一套现代化的电脑设备,布什总统出现在一个大屏幕上,所有的游人都可以上去和布什总统合影。小明感到很新奇,也上去和布什总统合拍了一张照片。
在大楼里游玩的许多中国男女青年认出了苏小明,都热情地上来和她握手,请她签名。
“我们都很想听你唱歌。”家乡的亲人们提出请求道,“你能不能为我们唱支歌?”
“太愿意了。在这异国他乡,见到老乡亲人,我很高兴。我愿意用我的歌声表达对老乡的爱,对家乡的爱。”苏小明说着,便开始酝酿感情,准备为年轻的朋友们唱歌,“我唱的这支歌叫《我的梦乡》。”
带着日夜的梦想,回到我生长的地方。
问一声可爱的家乡,是否把我遗忘?
带着满腹的牵肠,回到我生长的地方。
问一声美丽的家乡,可曾把我遗忘?
远方虽有迷人的风光,那却不叫我向往;
你的身影牵绕我的思念,让我泪光闪闪。
他乡虽有迷人的芳香,但却只能令我迷茫;
你的声音穿过我的胸膛,叫我无限惆怅。
我又回到思念的故乡,拥抱蓝天尽情歌唱;
摘一朵云彩系上我的希望,愿这片土地天天富强……
苏小明饱含激情的柔美歌声,激起了客居、浪迹他乡的年轻中国朋友们的思乡之情。歌声停息了许久,许久,四周仍然一片寂静……
朋友们陷入了回忆、思念……
半天,才突然响起了掌声和叫好声。
在这里的餐饮部服务的年轻小姐和小伙子们,多半是打工的中国留学生。
“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小明和二姐、埃瑞克在这里就餐后,掏出些美元,想给这些年轻的中国学生作为小费。她觉得这些年轻人在美国闯荡生活,很不容易!
“不要。你们是自己人,从自己的家乡来的。我们不收这份小费。”服务小姐和小伙子们说。
“你们那样重乡情,我们很感动,”小明说。
“不!你比我们懂得故乡情。你的歌声里唱的故乡情,也是我们的故乡情。”年轻人说着,眼眶酸涩起来,“我们也时时思念着故乡,思念着亲人……”
“正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尤其是在这远离祖国的异国他乡……”
“今天我请你们喝酒。能遇到中国的有名歌唱家,我们很高兴。”一位小伙子拿过来一瓶好酒,为苏小明他们三位斟酒,“我是这里的领班。我作东,请我们的故乡亲人一起痛饮欢聚……”
“那就谢谢你啦!”
在一片欢乐声中,苏小明、她的二姐,还有埃瑞克,同这里年轻的乡亲们举杯共饮,共叙乡情,共抒思念……
姐妹情,母女情
苏小明有一个忌讳,最怕自己的亲人来看她的演出。她的这个奇怪心理,也不知道怎样形成的?如果有她的姐姐们和妈妈在场,她演出时,必定十分紧张,莫名其妙地怯场起来。所以,每到演出的时候,她常要嘱咐亲人们别去看;如果要去看演出,可千万别告诉她,别让她知道……
在巴黎的一次演出,小姐姐要了儿张票,说是送给朋友的。
“你可别去呀!”在电话里,苏小明一再请求道。
“我不会去的。你放心。”小姐姐爽快地答应了。
演出开始了。小明准备上场。
突然,她听到了一个很熟悉的咳嗽声,心中一惊。
“完了!”小明一愣,对乐队的朋友说,“我姐来了。”
“怎么可能呀?”乐队的同事也知道她的这个“毛病”,回答说,“不是说她不来吗?”
“天晓得。”
“你怎么知道她来了?看到她了?”
“没有。听到她的声音了。给她的票的座位就在前几排。”
“既然来了,就不要去想她了。千万别紧张!今晚的演出很重要,别砸了!”
“我正在努力镇定自己哩!”
上得台上去,小明往那座位上瞟一眼,见小姐姐、姐夫,还有姐夫的妈妈全来了。她的心儿扑扑乱跳,担心唱不好。
“上帝!救救我。”她竭力在心里控制自己,求上帝帮助她。
乐队的同事直用眼神提醒她,为她打气。
演出总算结束了。
“你怎么不守信用呀?”小明怪小姐姐道。
“我们临时决定的,都想来看看你的现场演出。”小姐姐说,“都是你自己担心,其实唱得很成功嘛!刚才,他也担心影响你演出,直是一个劲儿地低头弯腰,想藏起来,尽力不让你看到……”
苏小明有四个姐姐,总共“五朵金花”,都有一个共同点:个性强,自立能力强,敢于独立去闯世界、去闯生活。大姐和小姐姐旅居法国,二姐在美国,三姐在英国。她们姐妹间的感情很好。在西欧的四个姐妹常在巴黎聚会,三姐每每是专程从伦敦赶过来的。近来,大姐因出任瑞士一个公司的驻中国代办,因此她与妹妹们见面的机会便少了些。大家聚会时,彼此叙叙家常,谈谈在祖国的妈妈的情况和如何关注她老人家的事;如果谁有什么事需要姐妹们帮忙的,也总在这个“聚会”上进行商讨。她们姐妹间,无论什么事,都是相互支持、帮助的。苏小明能够出国深造,就是几位姐姐帮助的结果,尤其是小姐姐,这在前面已详细叙述过了。
三姐初到英国伦敦时,全靠原先在英国工作的二姐扶持、帮助。三姐在杭州大学学的法语。到伦敦的初期,又进那里的学校学习英语。二姐为她安排好学校,第一天,带她去上学。之后,每天便让她自己去。不想,第一天,三姐去上学了,直到很晚还没见同家。二姐坐立不安,急忙赶去找她。好不容易在半路上遇到了她。原来她迷路了……
她们姐妹五人对独自一人寡居在国内的老妈妈都极为关心,不时总轮流回国来探望母亲。苏小明一般每年要回来三次,每次与妈妈团聚个把月。一方面照顾妈妈,同时也参加国内的一些演出及其他社会活动。
看得出来,小明是很爱她的妈妈的,总在尽心尽力地为妈妈尽点孝心。那天,我去采访她时,在她妈妈家用了晚餐。她妈妈热心地亲自炒了几个菜。就餐时,小明跑前跑后地端菜,摆碗筷,招呼客人。用过饭以后,她又主动地钻到厨房里去洗碗……
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当时我心里就闪出了一个念头。像她在繁华的巴黎生活,又是忙于从事艺术事业,是个著名的演员,似乎不大会去主动干这些琐碎的家务活。可出乎我意料之外,她干得那样热心、仔细、认真。这里面,无疑饱含着对母亲的关注和爱。以小见大嘛!
屈指算来,苏小明出国已经近九年之久,而从事独唱表演艺术事业已有十三年之久。她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十分感慨地说:一个人一生有好几条路可走。我选择了唱歌,选择了出国。现在回头看来,我的路还是走对了。尽管当时有那么多的压力。但我顶住了,坚决走我想走的路,我的路终于走通了。当然,我没有忘记祖国,仍然保持着……朴素的心理和生活……我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过去的,不管是成功、成就,还是失败、后悔,一切都是过眼烟云,一切不再复还了,没有必要那样看重过去;更重要的是要看重明天,看重将来,明天和将来也都得从零开始……
要抓住一切机会,从零开始!
1993年5—6月于北京“古泉斋”